?

創新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與實踐

2009-10-14 08:52高志強
中外教育研究 2009年8期
關鍵詞:獨立學院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高志強

[摘要]本文以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為期七年的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為基礎,探明了獨立學院的大學發生學特征,明確了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創建了適合獨立學院生源特征和教育教學資源現狀的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高等教育;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09)08-0015-03

由普通高校按照新機制和新模式試辦的獨立學院,目前已發展到322所、在校學生近200萬人,其發展速度令人驚嘆。為了規范辦學行為,促進獨立學院健康發展,教育部在2003年出臺《關于規范并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教發[2003]8號)的基礎上,2008年又頒布了《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教育部第26號令),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

在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要求和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高等教育需求方面,獨立學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是,短短十年的辦學歷史,獨立學院的社會認可度,尤其是教育教學質量,始終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作為一種全新的辦學形式,獨立學院的教育教學工作及人才培養過程急需進行系統的研究和探索。如何規范辦學行為?如何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如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一直是擺在獨立學院舉辦者和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課題。

針對獨立學院的生源特征和教育教學資源現狀,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理念,突出德育為先的育人原則、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全員參與的實施原則,以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作為實證研究基地,對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為期七年的系統研究和實踐探索,其研究成果不僅豐富了高等教育理論,而且為中國獨立學院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經驗。

一、獨立學院的大學發生學特征

從發生學角度來看,大學的成長過程有多種生長方式。最典型的是辦學歷史悠久的老牌高校的自我繁衍式,即從辦學的低層次向高層次不斷積累、不斷攀升,由??频奖究?、再到研究生教育層次,當低層次的辦學能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會主動而不失時機地向高一層次推進。

20世紀末,在中國高校擴招的過程中,旺盛的高等教育需求與相對不足的高等教育供給之間產生了矛盾,大學發生學的固有特征又決定了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創辦一批新的高校以滿足社會需求,政府的綜合國力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大幅度增加投入以擴充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學資源。而另一方面,部分普通本科高校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和管理經驗資源在維持原有辦學規模的前提下尚有余力。在這種特殊歷史背景下,如何引進社會力量加速高等教育的發展,成為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的一個重大課題。民辦二級學院正是在這種特殊歷史條件下應運而生的。

公有民辦二級學院的試辦引起了教育部的關注:作為一種新的辦學形式,由于沒有全國統一的規范,使公有民辦二級學院從一開始就表現出彼此之間較大的差異性,甚至處于一種混亂狀態。

為此,教育部于2003年下發了《關于規范并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教發[2003]8號,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將公有民辦二級學院規范為“獨立學院”,并明確獨立學院是專指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機制、新模式與社會力量合作舉辦的本科層次的二級學院,提出了“積極支持、規范管理”的試辦獨立學院原則。獨立學院的申辦者明確為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合作辦學者可以是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個人,也可以是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機構。申請者要對獨立學院的教學和管理負責,并保證辦學質量;合作辦學方提供獨立學院辦學所需的各項條件和設施?!度舾梢庖姟愤€規定,獨立學院采用民營機制和新的辦學模式辦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獨立學院應具有獨立的校園和基本辦學設施,實施相對獨立的教學組織與管理,獨立進行招生,獨立頒發學歷證書,獨立進行財務核算,應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獨立填報《高等教育基層統計報表》。

2008年2月4日,教育部審議通過了《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并以教育部第26號令的方式予以發布,明確界定獨立學院屬于民辦高等教育范疇,并要求獨立學院按照《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教發[2006]18號)進行資源配置,進一步規范獨立學院的辦學行為。

獨立學院的發生學是一個特殊的過程,它以母體高校為依托,通過集成舉辦高校和合作辦學方的優質資源來實現創辦期的跨越式發展,大大縮短了其前期能量積累過程,使其能夠在創辦期基本達到大學本科層次的教育教學水平。當然,這種特殊的發生過程,使獨立學院對母體高校存在較強的依賴性,它是在母體高校的平臺上成長起來的新興大學,其進一步發展,必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因此,獨立學院的發生發展過程可以分為:創辦期、羽化發育期、發展期?;讵毩W院的大學發生學時序特征,必須明確獨立學院的長期辦學思路:創辦期依托母體學校和合作辦學方,實現獨立學院的跨越式發展;羽化發育期加強自有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迅速積累辦學能量;進入發展期,著力打造辦學特色,形成獨立學院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二、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目前的共識使獨立學院的發展定位為教學型大學。就人才培養目標而言,研究型大學定位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教學型大學定位為培養應用型人才,高職高專定位為培養高等工程技術人才。我國的高考制度現狀決定了高校的生源特征,獨立學院是本科第三批招生,其生源的文化基礎屬于本科的低層次,因此其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應考慮填補空白:強化綜合職業素質訓練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獨立學院既要夯實本科層次教育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又要面對人才市場的多樣化需求和職業領域的專業化需求,強化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因此其人才培養規格定位可概括為:以本科層次教育為基準、以綜合職業素質訓練為主線、以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

三、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的主體內涵

根據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綜合考慮羽化發育期獨立學院的教育教學資源現狀和生源特征,創建了基于教學運行管理體系和學生教育管理體系的適合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

1.獨立學院教學運行管理體系

為了體現“以本科層次教育為基準、以綜合職業素質訓練為主線、以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獨立學院人才培養規格定位,創建了“源頭控制搭構架、行業導學明目標、創新教育促發展、全程管理抓質量”的教學運行管理體系(圖1),并在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進行了為期七年的運行和實踐檢驗,收到了很好的人才培養效果。

源頭控制搭構架: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實行學分制改革,規定本科修業年限為3~6年,并4次修訂完善基于學分制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了通識教育課程和公共選修課程教學大綱245個、面向職業崗位需求的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教學大綱1286個,建成上網課程資源686門,為學生自主選課和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收到了很好的人才培養效果:近三屆畢業生中,近5‰的學生三年完成本科學業分別考上研究生或順利走上工作崗位,90%的學生四年完成本科學業,8%的學生五年完成本科學業,2%的學生六年完成本科學業,實現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

行業導學明目標:研究期間,學院聘請138名行業專家、知名企業家、人力資源專家等,給學生舉辦558期“專業導學”專題講座,并通過“走出去、請出來”的“東方名企行”、“名企東方行”系列活動,使學生明確社會、行業、企業和職業崗位的要求,實現了以綜合職業素質訓練為主線的能力培養,從而使近三屆畢業生的年底就業率穩居98%以上。

創新教育促發展:學院非常重視創新教育,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能力本位教育學分和創新學分,通過加強創新實驗室建設及其有效利用機制、設立創新基金資助學生開展創新性和研究性學習項目、積極扶持和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科技競賽等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8年學生參加全國CCTV英語演講比賽獲湖南賽區團體一等獎,學生參加各類科技競賽獲省級以上獎勵達398人次,學生在各類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98篇。

全程管理抓質量:通過實施學生測評、同行測評、專家測評、教學環節考核的課程教師考評體系,結合教師授課優質高酬的獎勵課酬政策,使教學第一線的質量意識得到了強化;通過開學第一天教學情況大檢查、期中教學檢查、期末教學大檢查、教學環節實施情況抽查等,強化了教學過程質量監控;通過加強教學基層組織建設和教學基層組織考評制度,運用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確保教育教學質量(見圖2)。

2.獨立學院學生教育管理體系

針對“本科第三批”生源群體特征,為了有效地實現“強化綜合職業素質訓練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學校創建了“身心健康為基礎、素質拓展強能力、多元集成育良才、職業指導促就業”的學生教育管理體系(見圖3)。并進行了為期七年的實證研究和實踐檢驗。

身心健康為基礎: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創造性的推行“自主選項、分類教學、自主達標”的“俱樂部”式的大學體育課程教學體系和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全面提高了體育課教學效果,得到了大學體育課教學領域的認可并在湖南省多所高校推廣應用。學院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建了基于積極心理學理念的“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心理測評為基礎,以心理咨詢與輔導為手段,以心理危機預警機制和干預機制為保障”的“立體交叉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有效地預防和解決了學生心理問題,辦學八年來未發生學生因心理問題而自殺的案例。

素質拓展強能力:為了體現以綜合職業素質訓練為主線的人才培養過程,學生教育管理中充分體現“寓教于業”,通過多樣化的素質拓展活動,強化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學院開設了六大類189種素質拓展項目,使近三屆畢業生中有82%取得了第三方認證的職業資格證和從業資格證,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學院推行的“3+1”頂崗實習模式,前三年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主要課程,第四年進入生產第一線單位進行為期一年的頂崗實習,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綜合職業素質。

多元集成育良才:為了加速新生入校的適應過程,學院充分利用母體學校教授、專家等“銀色人才資源”作為低年級學生的專業指導老師,強化其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引導;對高年級學生實行“雙導師制”,學院安排相關專業的教師作為本科生導師,并聘請相關行業專家或企業界技術或管理人員作職業發展導師,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為了強化學生自主管理意識,全院實施和諧班級建設工程,使學風、考風、校風得到根本性轉變。

職業指導促就業:為了促進學生職業發展,學院實行全程職業指導:第一學期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第二至五學期不定期地進行團體職業輔導,第六學期開設就業指導課程,第七、八學期進行求職應聘實戰訓練,并配合貫穿全學程“大學生就業促進工程”和畢業實習與就業的零距離對接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職業適應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 郭桂英、姚 林.關于我國高校辦學定位的研究[J].江蘇高教,2002(1):59~62

2 鄒冬生、朱翠英等.獨立學院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獨立學院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文化傳承視野下的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
關于應用型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獨立學院法學專業的學科特色及其發展研究
以微課教學促進獨立學院國際經濟學應用性教學轉型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高等教育教學中的重與輕分析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