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編校質量問題把脈與救治

2009-10-26 09:35王於良
中國編輯 2009年5期
關鍵詞:編校出版單位出版物

王於良

[摘要]當前編校質量問題突出的原因與出版界正在發生的一些變化有美。首先,出版社的出版專業分工被突破,出版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與出版物的內容產生錯位,識別出版物內容質量的資質嚴重缺失。其次,出版社內部編輯人員與校對人員的工作分工被突破,給編校質量帶來極大的隱患。最后,編校人員工作量超負荷增加,原來行之有效的編校質量保障制度被突破。對此,建議采取以下三方面措施。第一,調整出版專業分工,由出版單位和出版管理部門共同確定出版范圍。第二,優化結構,控制品種數量,提高質量,增進效益。第三,針對突出問題。認真抓好當前幾項工作。

[關鍵詞]編校質量出版范圍編校合一

[中圖分類號]G23[文獻標識碼]A

對我國出版界來說,編校質量是個陳舊而又新鮮的話題。近些年來,盡管政府相關部門三令五申強調確保出版物質量。但編校質量問題依然十分突出。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筆者認為與出版界正在發生的一些變化有關。

首先,在全國出版系統內部,出版社的出版專業分工被突破。新聞出版總署對出版社的出版范圍有明確規定。長期以來,各出版社在編輯、校對人員的招聘、培訓、考核等方面,基本上是按照本社出版范圍來運作的。出版社的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專業學識水平,對相關專業在國際和國內過去、現在、未來的狀況的了解。作者隊伍的建立與溝通,以及營銷渠道等。與出版社的出版范圍基本匹配。出版社從業人員的專業出版運作能力與出版社出版物范圍這種相對對等性,使得編輯人員有能力對稿件進行審讀、評價,對稿件內容合理取舍。能夠與作者進行良好溝通,對稿件修改提出正確的意見和要求。這就使得出版物的編校質量具有了相對保障。這同時為出版社從業人員代表國家在出版崗位上。對出版物的內容從嚴把關提供了可能性。

近些年來。這種狀況有了改變。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一些出版社把本單位的出版范圍往外擴張,與本出版社出書范圍不相吻合的所謂“打擦邊球”的出版物越來越多,出版社的專業分工界限越來越模糊。特定的專業分工在一些出版單位實際上已經不存在。人民出版社出文藝作品。美術出版社出中小學語文、數學教材、教輔,文藝出版社出中醫、美容、保健、養生出版物;理工科專業的編輯去編校社科類稿件,而學哲學、歷史、古代文學專業的編輯卻去編輯理、工、農、醫等專業書稿。這種跨領域、跨學科組稿、編稿的狀況,使出版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與出版物的內容產生嚴重錯位。專業出版人員識別出版物內容質量的資質嚴重缺失,沒有能力去把握、識別出版物內容的正確與錯誤,沒有能力去衡量出版物科技含量的多與少,出版物文化品位的高與低,甚至對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政策都不知曉,有關的基礎知識、規范標準、專業術語、計量單位都不掌握,根本不具備與目前出版的內容相適應的業務能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出版物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科學性自然大打折扣。

其次,在出版社內部。編輯人員與校對人員的工作分工被突破。過去,在出版社內部,編輯人員的職責很明確。主要是市場調研、選題策劃、書稿編輯。校對人員的分工也很清楚。以校樣對原稿。校異同;水平較高的校對人員可以校是非,原稿錯了,與責任編輯商討后可以改原稿。長期以來,有責任心的出版社按照編輯工作與校對工作不同的要求、特點,對相關人員的招聘、培訓、考核,采取了不同的標準、措施。這種明確的并行的穩定分工,對出版物內容質量不出硬傷、大錯,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現在一些出版社出于多種“理由”。說是“精簡機構”,“減少工作層次”,“降低成本”,等等,撤掉了專業校對機構。把校對人員安排到編輯室或項目組,既校對。也編稿。原先的編輯人員,既編稿,也校對。這種編、校運作方式。被稱為“編校合一”。編輯人員與校對人員各自的職責被混淆了。責任編輯與責任校對之間的分工消失了。同一個從業人員,面對一部書稿。既編又校,原來具有不同責任的“編輯”與“校對”兩方面工作。對他而言,無法區分。就個人而言,從事兩份既相近、又相遠的差事,是分身無術的,結果只能是既負不起“責任編輯”的責任。也負不起“責任校對”的責任。全部負責的設想必然導致全部都負不了責任。這給編校質量的保障留下極大隱患。有的出版社領導對這種變動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心知肚明。擔心出大問題,在單位內部又建立了“印前審讀”、“印后審讀”組織,再設一道關口,再把一次關。這就是有的同志提出的編校關口“前移”、“后挪”的直接原因。這種辦法,其實解決不了多少問題。倘若操作不當,反而讓編校人員多了一層心理上、工作上的依賴?!胺凑竺孢€有人把關”。把一些可做可不做,甚至該做而不想做的編輯與校對上的事情,推到下一道工序。

最后,編校人員每年工作量超負荷增加,行之有效的編校質量保障制度被突破。以前每位責任編輯每年大概可以核發到5個書號,考核的工作量是編發70萬字左右的書稿,實際發稿量在100萬字左右。按照正常工作流程,拿到書稿,先通讀一遍,明確全部內容,再編輯加工。再看一次一校樣。這樣100萬字的書稿,實際的工作量是300萬字左右。這樣的工作量,是比較適中的。從業人員有比較充裕的時間,精心編輯稿件,同時可以參加有關社會活動,搞調查研究,策劃選題,協助出版物的營銷。同時二審、三審也可以從容不迫地盡他們應盡的審稿責任。也就是說,給嚴格執行對保證出版物質量行之有效的“三審三校制”創造了條件。近些年來,實際情況有了很大變化。第一,在全國五百多家出版社總數沒有大的增加、每個出版社責任編輯數量增加有限的狀況下,全國出書總數,由20世紀90年代中期不到10萬種,猛增到現在的近30萬種。責任編輯一年用的書號遠遠超出5種,多到20-30種,工作量多達1 000萬~2000萬字!如此大的工作量。按照“三審三?!敝频囊髞磉\作。編輯校對人員不吃飯、不睡覺也難以完成。對每個出版從業人員來說,時間是恒定的,精力是有限的,工作量的大幅度增加,勢必只能以犧牲工作質量為代價。忙得焦頭爛額的不僅僅是責任編校人員。面對如此大的工作量,二審、三審除了簽字畫押,還能做什么呢?在一些出版單位,多年來行之有效的“三審三校制”已經名存而實亡了。

有的出版社組織“外編”、“外?!眮斫鉀Q生產能力不足的問題,但是這些外編外校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奔著錢來的。他們不是單位的員工,對單位沒有任何責任。馬馬虎虎、敷衍了事的不在少數,其編校質量可想而知。

文化界、學術界存在的不正之風、學術腐敗,更是雪上加霜。一個“教授”一年能“編寫”出幾本書,一個“學術帶頭人”幾年編出幾套叢書,書稿質量原本就不理想,出版社加工、提升書稿質量就更加困難了。

針對上述疾患。出版主管部門應當求良方、下猛藥予以救治。

第一,調整出版專業分工,由出版單位和出版管理部門共同確定出版范圍。社會分工是社會發展的必

然結果。社會越是現代化。社會分工必然越精細。出版產業當然不能背離這個規律。在專業分工明確的情況下,生產經營走專業化道路,才能顯示特色,做出品牌,取得良好的效益。

我國出版機構設置專業分工,是計劃經濟體制的產物。除了少數邊遠省份,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基本上都是一個模式:一個人民社、一個科技社、一個教育社、一個少兒社、一個古籍社、一個美術社……平心而論,在各社專業分工范圍內,產品市場有大有小,利潤空間有厚有薄。這就給部分從業人員帶來心理上的不平衡:你的效益好,并非你有能耐,而是你的那塊田地是“風水寶地”:我的狀況不佳,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我的“土地太貧瘠”??傄詾閯e人家鍋里的飯好吃。想方設法把勺子往別人鍋里伸,這就是一些出版社頻打“擦邊球”的深層次的緣由。

現在出版單位改制轉企,在真正成為市場經濟的主體,成為獨立的法人后,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出版什么,不出版什么,應當有相對的選擇的自由,出版主管部門不應當干預得過于具體。實際上,這是出版社市場選擇的一次重大而深刻的重新洗牌。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個痛苦抉擇的過程。有的出版單位選擇對頭。舉措得當,將因此壯大、發展起來,而有的則將被淘汰出局。出版單位“難生”、“難死”?;颉爸簧凰馈钡母窬謱⒈淮蚱?。

重新確定市場定位。就像一樁婚姻,不是強制性的包辦,而是由政府牽線和出版社自己“相親”兩方面結合而確定的。有了這樣的定位,各出版單位沒有必要再左顧右盼,“吃著碗里的,想著鍋里的”,而是堅定信心。目不斜視,一心一意耕種好自己那份地,生產民眾“信得過”的產品。

第二,優化結構,控制品種數量,提高質量,增進效益。出版管理部門的領導和出版單位的領導,在指導思想上要解決發展方式的問題。物質生產部門有個發展方式的問題,文化生產部門也有個發展方式的問題。不能一味地把產品數量的增長看成是“發展”,不能把發行碼洋、尤其不能把造貨碼洋的增長當成是“發展”了;不能把品種增加、廣種薄收當成是“繁榮”了。優化結構、控制品種數量、提高質量、增進效益,應是出版界的努力方向。

所謂優化結構,優化出版物產品結構是重要一環。這里有兩個層面的產品結構需要調整。首先。在宏觀層面上,發達國家的出版物中,大眾類讀物、專業類讀物、教育類讀物。三大類品種的比例結構是1:1:1。而發展中國家,三類品種的比例很不均衡。大眾類讀物、專業類讀物比例很小,而教育類讀物的比例(主要是中小學教材、教輔)大約占到出版物總量的80%~90%。越是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后者的比例越大。我國的情況稍許好一些,教育類讀物占出版物總量的比例大約在60%-80%,發行碼洋、尤其是利潤所占比例可能更高一些。這說明,我國出版業依靠中小學教材、教輔支撐的狀況沒有根本性改變。在繼續做好中小學教材、教輔出版的同時,出版主管部門的注意力,出版單位的工作重點應當放在大眾類讀物和專業類讀物的品種和市場的開拓上。所謂創新、特色、品牌,主要是對大眾類讀物和專業類讀物而言的。世界知名的出版集團,如貝塔斯曼集團、施普林格集團、維亞康姆集團、講談社等,都是以大眾讀物、專業類讀物闖天下的。這就是所謂核心競爭能力的集中體現。很可惜,我國大部分出版單位在這兩方面出版工作上,調查研究不到位,選題策劃不到位,市場營銷不到位,創新的努力不到位。沒有叫得響的大品牌,只能在低層次上徘徊,只能在國內市場轉悠,甚至只能在本地區運作。其次,從微觀層面上講,各出版社內部,各類出版物的比例結構應當科學、合理。盡量擴大走市場這個渠道的大眾類讀物和專業類讀物的比例,憑真本事贏得兩個效益。有了科學、合理的出版物結構。出版從業人員就有可能把精力和時間放在市場調研和選題策劃上,下功夫提高“單位面積產量”,轉變“廣種薄收”的困難局面。品種數量控制住了,編校質量的提高就有了可能。換一個角度來表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必須靠“精耕細作”。數量與質量是相輔相成的。這也是一個必須遵循的規律。否則必將受到懲罰。

第三,針對突出問題,認真抓好當前幾項工作。

(1)各出版單位對新招聘的年輕編輯和校對人員,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培訓、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崗。對原有的編校人員也應結合實際。進行培訓、考核,建立終生學習制度。

(2)凡超出出版分工范圍的出版物,在上報選題時,應同時上報具備該選題相對應資質的責任編輯、責任校對人員簡況。不合要求的,不予放行。

(3)責任編輯不可以擔任自己所編稿件的責任校對。也就是說,對同一部稿件來說,責任編輯與責任校對。必須分開。

(4)凡使用外編、外校的出版單位,領導班子應有專人分管這方面工作。認真對外編外校進行培訓、考核,通過擇優汰劣的方法,建立起一支具有較高政治、業務素質。有責任心的合格的社外編輯、社外校對人員隊伍。

猜你喜歡
編校出版單位出版物
劉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中國首個智能圖書編校排系統發布
英語教育類數字出版物的策劃研究
2018年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出版物目錄
出版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短文改錯練習題
首屆向全國老年人推薦百種優秀出版物公布
全國經營性圖書出版單位首次等級評估完成
出版單位組織結構設計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