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問題出發:六個“為什么”教學實踐與解決大學生問題的思考

2010-06-08 07:13謝寶婷林自強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0年5期
關鍵詞:問題意識

忻 平 謝寶婷 林自強

[摘要]當今大學生的特點以及思政課擔負的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任務,要求強化思政課教育教學的問題意識。在六個“為什么”進思政課的試點工作中,“問題一解析”模式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注意提煉學生的問題并在教學反饋中解決問題。這一模式也要求思政課教師自身要強化問題意識,并將其作為教師基本素質的構成部分。

[關鍵詞]六個“為什么”;問題意識;問題一解析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528(2010)05-0097-04

2009年7月以來,上海大學以六個“為什么”試點工作為契機,強化問題意識,深入探討了“問題一解析”教育模式。在試點教學實踐中,我們從問題出發,研究解決大學生思想實際問題,引導大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信念,激發大學生增強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積極探索了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念、方式和機制。

一、強化思政課的問題意識:學生需求與理論要求的必然

1強化高校思政課問題意識的學生需求

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大學生受多元文化的影響,出現了各種成長中的困惑。與此同時,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大學生對于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變化和新問題,產生了思想認識上的各種疑問。在研究六個“為什么”試點工作方案時,為有效突破學生對六個“為什么”重大問題的認識瓶頸,努力提高學生對這些重大問題的認識能力,我們認真分析了我校大學生的認知狀況及特點。在調研中發現,當代80后和90后大學生廣泛接觸互聯網等新媒介,信息面廣,眼界開闊,思維敏捷活躍,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對于思政課教學,他們期望思政課教學內容“要與實際生活結合,尤其是要與學生關心的問題相聯系”;對于教學方式,他們希望能夠“靈活多樣”,“以生動的語言解讀和闡釋理論”。

我們感到,大學生的需求就是高校思政課形成問題意識的種子。高校思政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在于面對問題,向大學生分析問題產生的緣由與發展動態,進一步解釋現實問題與理論問題的關聯。由此可見,從問題意識出發,針對學生思想狀況,在思政課教學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高校思政課問題意識,就是依據社會形勢的發展,承擔起解疑釋惑的教育使命,對于重大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進行深入探究,這是創新思政課教學的內在動力。推進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必須從問題出發,立足于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在教學改革實踐中,要突出發揮廣大思政課教師解疑釋惑的作用,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說明中國實際問題,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解讀重大現實問題。

因此,有針對性地解答學生的問題,是我們實施思政課改革尤其是六個“為什么”進思政課教學的切入口。因材施教、突破學生認知瓶頸,拓寬認知視野,提高學生對這些重大問題的認識能力,成為檢驗六個“為什么”試點工作是否有效的重要標準。結合我校學生需求,我們形成了“強化問題”、“深化理論”和“細化教學”的三項原則。

在試點工作中,我們收集并梳理了學生的各類疑惑,一方面以重大理論問題為導向,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當今世界復雜形勢,啟發學生正確分析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與發展趨勢:另一方面以現實問題為切入口,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國情和改革開放的局面,引導大學生切身體會自身肩負的社會責任,努力成為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2強化高校思政課問題意識的理論要求

在試點工作中,我們注重從理論視角強化思政課的問題意識。分析學生提出的疑惑,盡管不少同學提出的疑問只是一些簡單的、淺層的現象問題,但是都集中反映了大學生對于理論認知的現實渴求。理論需求,明顯成為大學生成長的迫切需求。

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來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從“05方案”對高校思政課的基本要求看,是要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教育,促使學生具備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更好地認識和解決當今和長遠的社會實際問題,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目前,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及時進入高校思政課,增強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是當前思政課改革的重點。

六個“為什么”是深入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六個關鍵問題,同時它通過問題邏輯,概括提煉了思政課的重點內容和核心內容。六個“為什么”進思政課,是思政課責無旁貸的重要任務,同時也是思政課改革的一次機遇。

二、關注學生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由問題的發現到問題的解決

1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學生的問題,一是來源于在成長過程中對社會轉型期的思考而形成的思想問題,二是在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問題。發現學生中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是思政課教師解疑釋惑的前提。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多種文化的交流、交融和交鋒以及不同思想觀念的碰撞,必然會對學生造成影響,使學生產生各種思想困惑,這既與學生思想尚不成熟相關,也和社會的轉型密切相連。學生頭腦中的這些問題,就是源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對于一些復雜的實際問題和理論問題的困惑,以及基于此的反思探究態度和社會憂患意識。在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還要通過師生交流形成新的思考。正是在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和解答問題的過程之中,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了培養。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現實問題,是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必經途徑。

就認知規律而言,現實問題的困惑與理論問題的認識是不能隔絕的,要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需要理論聯系實際,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學生的頭腦,進而將學生的認識水平從關注現象提升到關注現實的理論層面。思政課教育教學應善于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平等地對待學生,鼓勵學生提問,進而解釋學生的思想困惑和問題。

2在教學相長之中發現問題

從問題出發,只有發現了問題,才能向解決問題的理想彼岸靠近。在思政課教學相長的過程之中,教師承擔著大學生問題意識的啟蒙責任,也是學生問題的發現者。

要發現問題。第一步就是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提出問題,往往是發現問題的邏輯起點。發現問題,不是簡單的提問過程,而是如何對學生的思想實際問題進行匯總、提煉和解答。

大學生雖然有一定的社會觀察,但缺少深入的思考。以往,盡管我們不斷改革教學方式,使用不同的提問方式帶領學生思考,但是,課堂氛圍仍然很難營造教學相長的局面,學生的問題越來越少,甚至沒有了問題。

針對互動教學中常會出現的“無疑問可間”、“有疑問卻不知道怎樣問”的情況,帶著問題出發,有助于激發同學們探討交流問題的興趣,有利于改變同學們被動學習的狀態。在六個“為什么”試點教學中,我們研究設計了兩條發現問題的教學路徑。

一方面,在教學中注重結合案例分析,幫助學生發現實際問題。我們以六個“為什么”的核心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探究現實問題,激發好奇心,引導學生從沒有問題到實事求是地反映問題。鼓勵學生主動聯系實際思考理論問題,并針對現實問題進行質疑。另一方面,在教學中結合熱點社會現象的探討,幫助學生發現理論問題。我們在日常生活現象中捕捉探討的話題,促使學生觀察已有的社會經驗,對社會現象形成疑問,進而對理論問題產生新的追問。這樣,從問題意識出發,進一步啟發學生系統地提出問題,不斷凝練問題,發現社會現象之后的現實問題,再上升到學生的理論自覺,發掘現實問題深處的理論要素,從而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善于提出問題和探索新問題的能力,促進發揮學生主體性的主動學習方式的形成。

3關注學生問題的提煉

在試點工作中,以六個“為什么”為主線,圍繞這六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我們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分類篩選,系統梳理了學生的各類問題,主要提煉了兩種類型的問題:

一是對學生個體而言,可以分為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其中,引起大多數學生注意的問題,即是共性的問題,思政課教師要作共性解答。來自不同的家庭、地域和專業的學生個體和學生群體,所面臨的問題也不一樣,對于個體和小群體所形成的差異性問題,則要作個性化解答。

二是從問題提出的性質來看,這其中既有基礎型的問題,又有長遠型的問題,既有國內外的熱點問題,也有常見問題和突發性問題等。對于不同性質的問題,關鍵是進行梳理分類,幫助學生理清問題的思路,抓住理解問題的關鍵,有針對性地加以解釋。

在提煉問題的基礎上,教師能挑選出最有價值的問題作為講課的切入點,并主動自覺地進行解答,從而提高思政課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在教學反饋中解決問題

在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之后,在梳理學生提問的基礎上,思政課教師更要注重研究如何解答問題。我們認真研究了中宣部理論局編寫的《六個“為什么”》與思政課教材體系之間的邏輯關系,認真編寫了試點課程講義,重點將課堂教學與解決實際問題聯系起來。通過教學相長,與學生一起探討,運用科學發展觀和與六個“為什么”相關的理論來解答學生的思想實際問題,回答學生的疑問,這樣就不會使個體的苦惱變成群體的苦惱。

在課堂內外,我們注重在教學問題反饋環節中解決學生問題。在試點課程中,我們通過精心備課,優化知識講授的時間和內容,留出教學反饋的時間,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思考,并合理安排提問和解答的互動環節,在鼓勵學生提問基礎上,注重拓展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整理思緒,使頭腦中的有關理論和現實的認識更趨準確。這樣,我們在每門試點課堂中征集了學生的反饋,并在課堂外通過學生座談會和反饋調研表,廣泛收集整理了學生提出的2 000多個疑問。通過教學反饋收集的這些問題,集中反映了學生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也督促思政課教師加強學習研究,進一步創新思政課教學方式。

結合教學實踐,我們梳理了大學生三個方面的突出問題,即:理論知識點的不清晰、理論理解上的不全面和理論聯系實際不緊密。在教學研究基礎上,我們依托學科優勢,組織思政課教師研究撰寫了《解疑釋惑問答集》,有針對性地給予回答,進一步推動學生問題的深層次解決。

三、呼喚思政課教師的問題意識:

由個人自覺上升到集體自覺

在思政課教學中,有一些教師作為個人主動自覺地回答學生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問題意識。這樣做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思政課教師不僅要作為個體去解疑釋惑,而且要從整體上,把主動積極地回答學生的問題,提升到作為思政課教師基本素質的層面來認識。

從思政課教師個別的理論自覺,上升到思政課教師隊伍的集體的理論自覺,是強化思政課教師問題意識的重要理念。根據不同的實際教學情況,集體自覺可以體現為共性和差異性兩個方面。

1共性的集體自覺

以往,教師掌握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體系和系統的教學方法,基本上能夠成為一個稱職的思政課教師。但是,面臨新形勢和現實要求,這些已經不夠。強化問題意識,對于提升思政課教師整體素質,既是挑戰,更是機遇。在發現學生問題和解決學生問題中,我們注重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理論自覺思考:

一是對于學生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要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作多學科背景的理解。二是面對現實問題,要有廣闊的視野,對國際形勢背景要有透徹了解。三是對錯綜復雜的現實問題和敏感性理論問題,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以睿智的眼光分析背后深層次的原因。四是教師要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對學生思考的問題,教師先行思考和分析,并且要進行全面思考,從而為學生作深入解答。五是從全面性來講,最大的挑戰是要綜合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回答問題,要對不同的方面統籌協調,實現理論與現實的融合。

2差異性的集體自覺

思政課教師有不同的學科背景,受過不同的學術訓練,知識結構不一樣,年齡構成不一樣,因此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對問題的認識也就不一樣,在解答問題的角度上也就不一樣。在試點工作中,我們一方面進行理論問題的梳理歸類,對不同的現實問題,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觀點、立場和方法進行回答;另一方面深入進行了現實問題的理論分析,對同一現實問題,組織了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回答問題,作多種角度的解釋。

四、“問題—解析”模式探索:課程設計與教材體系相結合

六個“為什么”試點工作為上海大學思政課教師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教學科研成長空間。從上海大學思政課教學的基礎來說,“項鏈模式”匯聚了上海大學思政課多年教學改革經驗,凝聚了教學改革的精華,總結提煉了教學經驗,提供了有效的教學平臺,為解答學生的思想實際問題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在問題導向下,我們注重將學生問題與理論解析相銜接,緊密結合重大問題進行解析,探討問題解析式的教學模式,在課程配置、學時安排和教學方法中滲入問題意識,系統研究了課程設計與教材體系相結合的銜接方式,努力完整正確地解答學生的思想實際問題。

一是在課程配置上,我們采取了“一門為主,四門全面對接”的策略。

六個“為什么”與思政課教材對接,即以一門為主,四門必修課全部對接六個“為什么”,呈“3111”分布。具體設計是: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為主,銜接“六個‘為什么”中三個重大問題的教學內容;“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

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為輔,各自銜接“六個‘為什么”中一個重大問題的教學內容。每個“為什么”分配3個課時,總共18個課時。

二是在學時安捧上,合。

結合學生思維發展的需求,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注重從問題出發,緊密聯系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緊密聯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注重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思想互動。例如,關于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的座談會上,我們聯系了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典,引發學生們談出了觀看的感受。有同學說,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幾千人在一個大廣場上展開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共唱“五星紅旗我為你驕傲”的場景。這首歌在日常生活中唱起可能不一定會有那么大的感觸,但是在那一刻,就會產生一種共鳴和情感觸動。座談中,同學們抒發了愛國情感。

結合學生認知成長的規律,我們注重實踐教學,精心組織安排與六個“為什么”課堂教學相對應的課外教學環節,通過“立交橋工程”組織開展實踐教學工作。帶著理論的思考,通過系列講座、專題研討會、社會考察課題研究和辯論賽等形式,幫助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對理論問題的思考認識。在實踐教學反饋中,同學們普遍感到,“思政課對我們的未來和我們的生活都有影響,引發了我們對生活和學習的思考,引發了我們對社會問題的關注,會激發我們從規范自己的言行做起,承擔社會責任?!?/p>

三是在教學方法上,我們采用常規教學與“項鏈模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一是基于現有的兼職教師師資庫,發揮“胡申生工作室”和“李梁工作室”的作用,邀請有關專家參與課堂教學,精講重點專題:二是組織理論水平較高、教學效果好的專職思政課教師,以專題的形式,重點進行理論層面的闡釋;三是將兼職教師講解六個“為什么”的精彩內容鑲嵌到多媒體課件上,廣泛運用于其他任課教師的課堂教學。

問題意識是創新思政課教學方式的關鍵,也是推動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從問題出發,我們驗證了問題意識對于提升思政課實效性的作用。通過“問題一解析”模式的教學改革,將思政課教育教學與解決學生問題相結合,將解決學生思想問題與實際問題相結合,對于解決學生的困惑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從問題出發,思政課將越來越貼近學生心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將在大學生成長中煥發更大的魅力。

猜你喜歡
問題意識
問題驅動模式下高等數學目標、路徑與課程建構研究
淺析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
讓問題意識走進數學課堂的重要性
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
恰當處理“教”“學”關系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與專題化教學研究
淺議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試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個性化閱讀的原動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