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師范生學習策略結構分析及策略提升

2013-06-24 03:17曹良亮
教師教育研究 2013年6期
關鍵詞:學習策略師范生分量

董 艷,陳 桄,曹良亮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北京 100875)

一、問題提出

學習策略指的是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的方案(劉儒德,1997),大學新生從入學開始,就需要改變中學原有的學習習慣,逐步適應新的學習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掌握適當的學習策略,對他們提高學習成績,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有重要的意義。

自2007年秋季以來,大學新生中又出現了一個新的群體——免費師范生,他們是我國在六所部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的主體,目前已經有大批高中畢業生進入了免費師范生培養體系。與非師范生、自費師范生相比,免費師范生群體更應該獲得關注。有研究發現,一方面,他們報考免費師范專業的最大動機是“兩免一補”——即經濟原因(李高峰,2010);另一方面,由于國家政策的不確定性、對于責任與義務構成因素的擔憂以及人生規劃的限制等三方面原因,他們陷入了一定的身份認同困境(石艷,2010)。我們認為,免費師范生群體在其他如學習策略等方面,可能也存在某些特殊性,對這些問題,至今尚缺乏系統研究。

長時間來,在高校中缺乏可靠和有效的學習能力評價指標,針對此問題,一些美國研究者開發了學生學習行為測量工具,其中以溫斯坦標準化學習策略量表(Learning and Study Strategies Inventory,以下簡稱LASSI)(Weinstein,Zimmerman,& Palmer,1988)受到的關注最多,至今已經在美國的1300 余所大學和學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早在10 多年前,已有國內研究者對LASSI 進行了介紹(劉儒德,1996),也有一些研究者采用該工具考察了我國大學生學習策略與認知風格、學習方式等的關系(蔡旻君 & 張筱蘭,2007)。

有研究者認為(Olejnik & Nist,1992),LASSI不僅可作為學生學習能力的測量和評價工具,還可以用來分析學習能力的結構,他們使用LASSI 檢驗了美國大學生的學習模型,測得學習結構的三個維度并分別將其命名為“與努力相關活動”、“目標定向”和“認知活動”,這三個維度與Rohwer 和Thomas(1987)提出的由“選擇分配活動”、“加工活動”和“認知監控活動”三者組成的三維學習模型有相似之處。其中動機、時間管理和專心分量表是“與努力相關活動”的指標;焦慮、考試策略和選擇要點分量表是“目標定向”的指標;信息加工、學習輔助和自我測試分量表是“認知活動”的指標。Olejnik 和Nist 還為三個潛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提供了數據支持,他們發現“與努力相關活動”與“認知活動”之間的確存在實質性的關系,而“目標定向”和前兩者之間的關系則相對較弱。

為了考察LASSI 對不同文化背景大學生的適用程度,Olaussen 和Br?ten(1998)對挪威大學生進行了同樣的測試,結果雖然與美國學生的學習策略結構相似,但也有差異,主要表現為一些LASSI 分量表不像Olejnik 和Nist 的研究那樣僅對某一潛變量有貢獻,而是同時指向不同的潛變量,而且正相關僅出現在“與努力相關活動”和“認知活動”之間,而美國研究者的結果則表明,“與努力相關活動”和“認知活動”之間,“目標定向”與另外兩個潛變量之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關。這說明和以前研究相比,“目標定向”可能更加獨立于“與努力相關活動”和“認知活動”,也就是說盡管大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并富有策略地學習,但仍受到考試這類壓力事件給情緒帶來的影響,或者說,對考試充滿信心并不能證明這是他們努力學習并熟練運用某些學習策略所致。Olaussen 和Br?ten 的研究說明學習策略結構雖然具有跨文化相似性,但其內在構成卻存有差異。

從以往研究可看出,學習策略的結構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差異,而免費師范生作為我國國情下的特有產物,其身心特點值得我們去研究。因此,在本研究中我們以LASSI 量表為工具,對免費師范生群體的學習策略內在結構進行了檢驗,并將得到的結果與國外研究者得到的結果進行比較。

二、研究方法

1.被試

我們在北京師范大學2008 級免費師范生中選取了兩個獨立樣本分別施測,第一個樣本156 人(男生53 名,女生103 名),第二個樣本306 名(男生107 名,女生199 名),學生來自文學、數學、外語、物理、化學這些主學科學院。

2.工具

LASSI 量表大學版(Weinstein & Palmer,2002),包括10 個分量表共77 個項目,從用戶手冊可知各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Cronbach α 系數)分別為:態度(Attitude,α =.72),動機(Motivation,α =.81),時間管理(Time Management,α =.86),焦慮(Anxiety,α =.81),專心(Concentration,α =.84),信息加工(Information Processing,α =.83),選擇要點(Selecting Main Ideas,α =.74),學習輔助(Study Aids,α=.68),自我測試(Self-Testing,α =.75)和考試策略(Test Strategies,α=.83)。量表采用 Likert 五級記分法,A 代表“完全不一致”,E 代表“完全一致”。

3.程序

由具有相關經驗且經過培訓的研究生擔任主試,主試熟悉指導語、量表內容和施測注意事項。量表填寫完全自愿,沒有學生拒絕參加測試。以班級為單位集體施測,每班由一名主試負責,被試當場填寫后收回。整個過程大約30 分鐘。施測過程中教師不在場。

4.數據管理與分析

本研究采用 PASW/SPSS 18.0 和 AMOS 18.0 進行數據錄入、管理和統計分析。

三、結果

1.描述統計數據

LASSI 量表10 個分量表在第一個樣本上的描述統計信息和內部一致性系數見表1,在第二個樣本上的描述統計信息和內部一致性系數見表2。

表1 第一個樣本的描述統計、信度和相關矩陣(N=156)

表2 第二個樣本的描述統計、信度和相關矩陣(N=306)

2.探索性因素分析

為探明免費師范生樣本的學習策略結構,我們對第一個樣本的數據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為檢驗所得數據是否適合做因素分析,首先對數據進行Bartlett 球形檢驗,檢驗值為 619.50,p =0.000,各項目間有共享因素的可能性,同時樣本適當性度量值KMO=0.833,適合做因素分析。

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份分析法,由于因子之間可能存在相關,所以使用直接斜交旋轉法,設置δ=0,按特征值大于1 可提取出兩個公因子,但碎石圖顯示三因子結構更可靠,因此我們結合前人研究結果(Br?ten & Olaussen,2000;Cano,2006;Olaussen & Br?ten,1998;Olejnik & Nist,1992),共抽取出三個公因子。三個公因子的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69.56%,三個因子的模式矩陣和結構矩陣見表3。

表3 第一個樣本的LASSI 三因子結果(模式矩陣和結構矩陣)(N=156)

從表3中可看到,樣本一的第一個因子包括動機、時間管理、專心和選擇要點四個分量表,第二個因子包括信息加工、學習輔助和自我測試三個分量表,第三個因子由態度、焦慮和考試策略三個分量表構成。這一結構與Olaussen 和Br?ten(1998)對挪威大學生的研究結果相比,存在兩點差異,第一,本研究中態度分量表在第一和第三個公因子中的模式系數值接近,后者略高,因此我們將其和焦慮、考試策略組成公因子,而Olaussen 等人的因素結構中態度與動機、時間管理、專心一起屬于因子一;第二,選擇要點在本研究的三個因子中的模式系數值相對一致但數值較低,在前者研究中選擇要點具有較高的模式系數值且和焦慮、考試策略構成公因子。

總的來看,我國免費師范生的學習策略與美國(Olejnik & Nist,1992)、挪威(Olaussen & Br?ten,1998)、西班牙(Cano,2006)樣本相比,同為三因素結構,但在個別分量表上存在差異。

3.驗證性因素分析

為了對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的結果進行驗證,我們使用第二個樣本的相關矩陣進行了驗證性因素分析。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的三因素結構與兩因素結構進行比較性的結構方程模型驗證。

表4 兩種結構的模型擬合指標

從表4的結果可看出,三因素結構模型與兩因素結構模型相比,其 GFI、AGFI、NFI、IFI、TLI、CFI 均大于 0.90,RESEA 小于 0.08,模型擬合指標更理想。

免費師范生學習策略三因素結構模型的相關系數最大似然估計值和標準誤見圖1。根據以往研究者的研究(Olaussen & Br?ten,1998;Olejnik &Nist,1992)給三個潛變量分別命名為:Factor 1—目標策略,與考試策略相關最高;Factor 2—情緒策略,與時間管理相關最高;Factor 3—理解監控策略,與學習輔助相關最高。三個潛變量之間,目標策略和情緒策略的相關最高,而理解監控策略與情緒策略和目標策略之間的相關則相對較低。

圖1 LASSI 模型生成分析的相關系數最大似然估計值和標準誤

四、討論

在本研究中,我們使用LASSI 量表考察了免費師范生樣本的學習策略結構,所得結果部分驗證了國外研究者的結論,LASSI 各分量表在不同樣本上的內部一致性相似,三維結構適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樣本。同時,在對第一個樣本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對第二個樣本進行了驗證性因素分析,擬合指數表明三因素模型的擬合度良好,說明我們提出的三維結構模型能夠代表免費師范生群體的學習策略狀況。在此基礎上,本研究還獲得了針對我國免費師范生學習策略方面的一些相關結果。

1.免費師范生學習策略的基本特點

本研究得出的學習策略三維結構模型比以往研究得到的結構模型更復雜,并且更加有針對性,對于免費師范生的學習策略的結構進行了描述和分析。本研究中,目標策略主要包括與學習對象直接相關的策略(考試策略、焦慮、態度和選擇要點),情緒策略主要包括情緒情感和學習支持策略(態度、動機、時間管理、專心和選擇要點),理解監控策略主要由元認知和一般學習策略構成(信息加工、自我測試、學習輔助和選擇要點)。態度、專心、選擇要點三個分量表分別對不止一個潛變量有貢獻,特別是選擇要點,對三個潛變量均有貢獻。該三維結構模型表明,免費師范生在大學學習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習目標、態度動機等情緒和情感,注重對學習活動進行調節及應用各種一般性的學習策略對學習的認知過程進行調整。

在當前信息技術時代,大學階段的學習普遍要求學生需要具備較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尤其是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各種學習活動,要求學習者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的利用各類教學資源實現課堂之外的自主學習。免費師范生的學習策略三維結構模型表明,免費師范生首先重視自身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目標方面的指引,這對目前大學生實現有效的自主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免費師范生的學習更加有針對性,他們也有更多的自主性,能夠調整自身的態度、動機等情感條件支持他們得到更多的資源支持,具備這些學習策略要素將幫助免費師范生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和學習,另一方面也讓我們了解了免費師范生在大學階段的學習的一些基本前提和條件,對免費師范生的教學組織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

2.大學階段免費師范生的學習策略的培養

學習策略是學習者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的方案,此外有學者認為學習策略的應用水平是衡量個體學習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制約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劉電芝,2002)。因此,學習策略一方面是學習者的有意識地應用,并能促進自身的學習發展,而另一方面新的網絡技術手段,為變革中的學習方式提供了積極的支持。由學習策略的三維模型可以看出,學生動機以及態度等情緒情感因素對自己的認識以及對未來職業發展規劃等因素也會影響著他們在校學習活動中的具體表現和心理發展方向。因此,我們在免費師范生的培養過程中不僅應該要求他們能夠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課程教學論和教學方法等相關知識,同時還應從情感方面引導他們認同教師職業職責,并積極地去學習作為好教師應具有的學科素養和文化素養等。

有研究者指出,大學三、四年級大學生的學習策略水平并沒有隨著年級增長而相應提高,認為我們對大學生加強學習策略的培養還不夠(趙俊峰,2005)。因此,針對其在學習策略上的相應的表現和特點,讓免費師范生從學習過程出發,了解教學活動和學習活動的一些基本特點和規律,尤其在元認知方面和學習者的情緒情感方面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習策略的訓練培養,從當前學業和今后職業發展兩方面對免費師范生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推動。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在校學生的學習,對于免費師范生工作后的在職培訓與學習等都會有一定的幫助和促進作用。

五、思考與建議

本項研究的研究對象是北京師范大學2008 級免費師范生,由于免費師范生在招生政策以及就業問題上的一些特殊性,使得免費師范生和非師范生之間在身份認同方面,以及在學習目標、學習動機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通過對免費師范生的學習策略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免費師范生有非常強的就業趨向性,能夠明確自身的發展和定位,這對他們的專業發展和成長來說是非常積極的方面。從三維結構模型也可以看出,免費師范生的情緒情感分量對學習策略模型的整體影響較大,因此我們應該以學習策略的研究為基礎,關注免費師范生的態度和情感的變化,包括其心理健康狀態,從學習、就業、心理等多個方面幫助免費師范生發展,解決其在校學習期間的身份認同和職業發展問題,幫助其樹立正確的發展目標和方向。

[1]Br?ten,I.,& Olaussen,B.S.Motivation in college:Understanding Norwegian college students’performance on the LASSI Motivation Subscale and their beliefs about academic motivation[J].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0,12(2):177 -187.

[2]Cano,F.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Learning and Study Strategies Inventory(LASSI)[J].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2006,66(6):1023 -1038.

[3]Olaussen,B.S.,& Br?ten,I.,Identifying Latent Variables Measured by the Learning and Study Strategies Inventory(LASSI)in Norwegian College Students[J].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1998,67(1):82 -96.

[4]Olejnik,S.,& Nist,S.L.,Identifying Latent Variables Measured by the Learning and Study Strategies Inventory(LASSI)[J].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1992,60(2):151 -159.

[5]Rohwer,W.D.,& Thomas,J.W.,The role of mnemonic strategies in study effectiveness.In Imagery and related mnemonic processes:Theories,individual differences,and applications[M].New York:Springer-Verlag.1987.

[6]Weinstein,C.E.,& Palmer,D.R.,Learning and Study Strategies Inventory(LASSI)[M].Users Manual(2nd ed.).Clearwater,FL:H&H Publishing Company,Inc.,2002.

[7]Weinstein,C.E.,Zimmerman,S.A.,& Palmer,D.R.,Assessing learning strategies: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ASSI.In C.E.Weinstein,E.T.Goetz,& P.A.Alexander(Eds.),Learning and study strategies[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8.

[8]蔡旻君,張筱蘭.大學生認知風格、學習方式與學習策略的關系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7,(8):52-57.

[9]李高峰.免費師范生報考動機的調查研究——以陜西師范大學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6):1-4.

[10]劉儒德.溫斯坦標準化學習策略量表簡介[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6,(2):26 -28.

[11]劉儒德.論學習策略的實質[J].心理科學,1997,20(2):179 -181.

[12]石艷.免費師范生身份認同研究——基于對某師范大學招收的第一批免費師范生的調查[J].教育發展研究,2010,(4):46 -51.

[13]劉電芝,黃希庭.學習策略研究概述[J].教育研究,2002(2):78 -82.

[14]趙俊峰,楊易,師保國.大學生學習策略的發展特點[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5(4):79 -82.

猜你喜歡
學習策略師范生分量
基于自主學習策略的高中寫作教學探索
“尋訪身邊的好老師”
應用型本科層次大學生網絡在線學習策略及實踐
構建“兩翼三維四能”師范生培養模式
高三英語復習教學中的合作學習策略
略論師范生兒童文學核心素養
一斤生漆的“分量”——“漆農”劉照元的平常生活
一物千斤
2018年公費師范生招生專業及計劃數
論《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