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視角的河南省農產品流通問題若干思考

2014-01-12 08:59周俊穎
商品與質量·消費研究 2014年9期
關鍵詞:農產品流通

周俊穎

【摘 要】創新農業經營模式與實現農產品高效流通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前提,也是繼續深化農村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從農產品生產視角來思考農產品流通問題,以期從根本上突破農產品流通存在的問題。在充分解讀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內涵的基礎上,結合我省實際剖析農業經營模式影響制約著農產品流通,最后從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視角對我省農產品流通提出合理化建議,給政府、企業、農民朋友一些啟發和借鑒。

【關鍵詞】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內涵解讀;農產品流通;合理化建議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4)09-0040-02

一、引言

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彪S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以及現代農業建設的快速推進,農業生產經營、流通等面臨著一些新情況新問題: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的問題日益凸顯,“誰來種”的問題越來越緊迫;小生產與大市場不能有效對接,“種什么”的問題亟需回答;經驗種地效率低、分散經營規模不經濟、小農戶與大流通不能有效銜接,“怎么種”等問題非常迫切,這些共性問題也嚴重影響了我省的農業發展。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培育多元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與之適應的農產品流通模式是解決我省農業發展現實問題的客觀需要和根本選擇。

二、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內涵解讀

我國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在實踐中并沒有完全確立起來,是“分”有余而“統”不足,傳統家庭經營規模小而分散不適應現代生產技術的發展,客觀上要求農業經營體系進行創新。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在堅持我國農業基本經營制度的前提下,為適應發展現代農業需要,著力在“統”和“分”兩個層次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具有四個鮮明特點即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核心在于農業經營主體、經營方式、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三個方面的創新。第一,要大力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工商龍頭企業、集體經濟組織等規模經營主體。第二,要繼續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性地位,推進家庭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農業經營方式創新,開展如“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合作社+市場”等經營形式。第三,要加強多元化多類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農資農機農技服務、農產品市場流通組織等服務型組織。

三、我省農業經營方式與農產品流通模式調研分析

(一)我省新型農業經營方式基本情況

截止2013年年底,農業人口7466萬人,占總人口70%。其中從事農業人口2541萬人,從業人員6387萬人,占40%??梢?,農業生產在我省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規模種糧已成為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發展現代農業的有效載體。據統計,2013年年底,全省種植面積在50畝以上的糧食規模種植已超過1.1萬戶。調查結果顯示,約一半種糧大戶是兼業經營,占49.3%的種糧大戶除種糧之外還從事其他行業,只有50.7%的種糧大戶才是專業種糧。這類群體是未來新型職業農民的主要來源。

(2)截至2013年10月,全省經工商部門登記的家庭農場4000余家;大多數經營者具有比較明顯的學歷優勢,參加過相關培訓和具有非農工作的經歷。96.6%的被調查者具有非農工作經歷,其中,務工的有29.5%、個體經商的有40.4%、開辦企業的有16.8%、擔任干部的有13.3%。注冊類型多樣化,注冊為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獨資企業的占到一大半以上,注冊為公司制的比例稍低。經營內容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種養結合、種養植兼休閑比例較低,占到18%左右。

(3)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有了很大進展。截至2013年10月,全省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6.49萬個,出資總額1588.33億元,涉及成員總數43.73萬個;農村土地流轉面積2824萬畝,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的29%。農民專業合作社基本涵蓋了農、工、商、種、養、加、流等業務內容,有專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網站,提供信息交流平臺。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一批以雙匯、思念、雛鷹農牧集團等為代表的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一體化經營龍頭企業。據統計,2014年我省以農產品加工企業為主的龍頭企業8418家,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600余家,農業產業化重點企業60多家。

(二)我省農產品流通基本情況

農產品流通主要是指農產品或服務從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的轉移,本文基于流通體系主體、客體和載體這三個方面對我省農產品流通情況考查。

(1)農產品流通主體方面。隨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我省農產品流通主體呈多元化格局,流通形式以農產品批發市場、農村農貿市場為主要渠道,所以流通中介組織仍然是流通主體的重要構成。但隨著流通形式的創新如“農超對接”、電子商務發展,出現了專業化合作社、大型零售超市、龍頭企業等新型流通主體。但流通主體與流通需求不相適應,規?;粔?、組織化程度不高。我省合作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動農戶數量占農戶總數的比重偏低,據統計,成員數超過500人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僅846家,占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的9.44% ,參加合作社成員數占總成員數的3.75%。

(2)農產品流通客體方面。2013年,我省糧食總產量5713.69萬噸,其中小麥產量3226.44萬噸;油料作物總產量589.08萬噸,其中花生產量471.37萬噸、油菜籽產量89.80萬噸、芝麻產量26.86萬噸;棉花總產量18.97萬噸;水果總產量888.30萬噸;蔬菜總產量7112.51萬噸。我省也是全國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基地,2013年我省肉類總產量699.05萬噸,禽蛋產量410.23萬噸,奶產品產量328.77萬噸,水產品產量116.65萬噸。我省農民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是小麥、玉米、蔬菜和花生,2013年的比重分別為37.5%、22.4%、12.2%和7.2%。所以我省農產品流通主要是以糧油、畜產品等大宗農作物為主的流通需求。

(3)農產品流通載體方面。農產品包裝難、要求保鮮、易腐等特殊性,對流通載體要求較高。我省初步形成了如鄭州水產、眾榮物流、雙匯物流等一批現代流通企業,其冷鏈物流設施設備齊全,基本適應我省農產品物流需求。專業合作社也投資建設了氣調保鮮庫、恒溫庫、冷凍冷藏庫。但我省80%以上生鮮產品還是在沒有冷鏈保證的情況下流通的,腐爛變質比例高達30%左右,遠高于世界其他發達國家。因此,在農產品流通載體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三)我省農產品流通存在主要問題分析

(1)我省農業經營方式影響制約著農產品流通。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解決“誰來種、種什么、怎么種”的問題,優化農產品流通體系是解決“農產品價值如何快速實現”的問題,二者是一脈相承的,對實現農民增收有重要作用。因此農產品的生產環節勢必會影響到農產品的流通環節。主要表現在:農業經營的規模直接影響到農產品流通效率,我省農業生產仍以農戶傳統分散承包經營,由于農戶產量小,需要流通中介組織參與帶來流通環節多、流通成本高、效率低;農業經營組織化程度低帶來流通分散、沒有合理安排好流通加工等致使流通過程不合理;農戶規模小、實力弱,對流通設施設備等投入不足,導致我省農產品“先天不足”,直接制約著農產品流通,是解決農產品問題的根源所在。

(2)新型農產品流通主體有所發展,但組織化程度低。我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農超對接”大型零售超市、龍頭企業等新型農產品流通主體的出現,極大地優化了流通主體。但農民專業合作社尚未在流通中發揮應有作用,仍然存在組織化程度低、管理不規范、規模不經濟等問題,農民普遍缺少具有獨立產權的能夠代表農民利益的經濟組織,以分散化的狀態進入市場,無法充分掌握物流信息和市場信息,受制于中間商,農民利益無法保證。缺乏現代化的有組織的流通企業。

(3)農產品市場體系不健全,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薄弱。我省農業經營仍然以家庭承包分散經營為主,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矛盾比較突出,較完善的市場體系更為必要。我省農產品批發市場跟集貿市場趨同,批發市場總量不足、分布不合理。交易方式和流通方式缺乏創新,中間環節多。農產品期貨市場仍處于發展初期,流通量占農產品總量比重較低。我省鄭州商品交易所作為全國首家期貨試點單位。截至2014年6月底,鄭商所共有會員202家,目前上市交易期貨品種16種,其中農產品10種,占62.5%。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快,但還處于初級階段。我省農產品基礎設施薄弱主要表現在:需要冷鏈運作的交通運輸工具和倉儲設施設備仍然落后,不能滿足冷鏈運作的需求;農產品流通信息網絡平臺數量不夠,流通主體和農民參與程度低。導致農產品流通成本高。

四、河南省農產品流通合理化建議

基于以上分析,根據我省農產品流通存在主要問題,從新型農業經營視角對農產品流通提出以下合理化建議:

(1)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培育新型農業流通主體。 農業經營體系從根本上影響和制約著農產品流通。加快對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職業農民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提高其自身素質和組織化程度;創新農業經營方式,加大特色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發展等模式;發展農業相關社會化服務體系,尤其配套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充當著新型流通主體的角色,加強其管理規范化與規?;?,發揮新型流通主體的優勢和功能。

(2)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農產品市場體系是農產品流通體系的前提條件,是“商流”與“物流”之間的關系,通過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來解決農產品流通問題。除持續完善農產品批發市場外,加大農產品市場模式創新,如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減少中間流通環節;深入開展“農超對接”,發揮其優勢。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調解農產品生產和流通問題。

(3)加大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投資力度。要明確產權,激發農業經營主體、流通主體、相關政府部門等投資建設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的積極性。我省交通基礎設施較好,需要重點改造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區域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強倉儲、冷鏈配送車輛和農產品信息網絡化設施建設。加強物流信息技術如條碼掃描、電子數據監控系統、現代化立體倉庫、衛星定位系統等在農產品流通中的運用。

五、結束語

本文在解讀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內涵、調研我省農業經營方式和流通模式的基礎上,分析我省農產品流通存在主要問題,從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培育新型農業流通主體、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和加大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議。

參考文獻:

[1] 鞠紅.河南省農產品流通現狀分析報告[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01):35-37.

[2] 宋洪遠,趙海. 構建新型農業經濟體系,推進經營體制創新[J].團結,2013(01):31-34.

[3] 李彥普.基于供應鏈管理的河南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研究[J].商業經濟,2012(11):9-12.

猜你喜歡
農產品流通
農產品流通組織創新研究
“互聯網+”時代貧困地區農產品進城模式創新研究
加強農業信息服務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發展
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的農產品流通途徑研究
大都市圈農產品流通發展趨勢
農產品流通中的質量問題分析
基于電子商務平臺的農產品流通模式分析
基于互聯網+的農產品流通模式創新研究
農貿中心農產品流通環節存在問題與對策
價格高漲背景下的我國農產品流通成本解構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