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人為本與以美育人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精神內涵

2014-02-12 05:29戴海云潘朝陽
關鍵詞:音樂藝術課程

戴海云,潘朝陽

在新課程改革十年之際,《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修訂版)(以下簡稱《標準》)出現在我們面前?!读x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修訂有它的社會背景和教育背景,修訂后的課程標準進一步突出了音樂教學活動的育人功能,展現了它的精神內涵。

一、音樂課程概念的內涵及其價值

音樂課程是為培養中小學生音樂方面的知識和素養而制定的課程,是中小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要載體。音樂課程是在音樂教師指導之下的學習者(學生)和學習活動的總體,音樂課程為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時代服務,音樂課程的意義即在于此。而價值是“人們所利用的并表現了對人的需要的關系的物的屬性,實踐上表示物為人而存在?!盵1](P406)《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盵2]對音樂課程的價值的認識和理解也應該是一個長期的、發展的過程,并且這種認識和理解與時俱進。

音樂課程承載著傳承人類音樂文化的使命,通過音樂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了解和發展音樂,并使學生獲得現實世界中直接的音樂經驗和對音樂的真切體驗,獲得豐富的音樂知識。音樂課程不僅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共性,還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滿足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使音樂課程彰顯其獨特的價值。

音樂課程的價值被歸納為四個方面,即審美體驗價值;創造性發展價值;社會交往價值;文化傳承價值。音樂課程的價值在于為學生提供審美體驗,陶冶情操,啟迪智慧;開發創造性發展潛能,提升創造力;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增進對世界音樂文化豐富性和多樣性的認識和理解;促進人際交往、情感溝通及和諧社會的構建。音樂課程的基礎價值就在于“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于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其終身熱愛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盵3]《標準》以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發揮重要作用。

音樂課程中的人文因素、音樂課程中的倫理關系、社會層面對音樂課程的影響,都是音樂課程所不應忽視的重要內容?!岸匆娀蛲缸R隱藏于深處的棘手問題是很難的,因為如果只是把握這一棘手問題的表層它就會維持現狀,仍然得不到解決。因此,必須把它‘連根拔起’,使它徹底地暴露出來,這就要求我們開始以一種新的方式來思考?!盵4](P1)音樂課程同樣存在著矛盾、沖突,音樂課程標準的修訂就顯得及時而必要。音樂課程的價值體現在音樂課程對學生發展的作用,音樂課程的影響是巨大的,就人的發展來說,音樂的功效是延時的。音樂伴隨人的一生,音樂可以永生。

二、音樂課程的美育功能及審美品格

“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禮記·樂記》)。自從美育被列入國家教育方針之后,作為實施美育途徑之一的音樂教育進入了迅速發展時期。音樂課程以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發揮重要作用。

(一)音樂課程的美育功能

“音樂審美指的是對音樂藝術美感的體驗、感悟、溝通、交流以及對不同音樂文化語境和人文內涵的認知?!盵2]音樂課程通過對音樂的表現作用,使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依靠藝術的聯想,使學生通過情感作用把音樂同生活聯系起來,這就是音樂課程的美育功能。從美育角度看,音樂課程的重要作用之一就在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通過音樂課程的學習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使學生身心得到發展。音樂課程的首要價值就是審美價值,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課程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音樂課程正是通過實施美育來貫徹教育方針和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入。

人的審美是一種精神的需要,而音樂表達了對美的事物和現象的期望與追求。學生通過音樂課程的學習,產生對事物和現象的感知、想象、理解和判斷?!拔掖_信‘美’是人類生活一要素——或者還是各種要素中之最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內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盵5](P4017)“作為“七藝”中的另一藝的音樂,是人生的抒發,人生的描繪,人生的升華,是理性與激情的匯合?!盵6](P206)這種典型的人文課程不只是讓學生了解人生、體驗人生,也提煉人生、提升人生、美化人生?!爱攼垡蛩固购推绽士朔謩e用‘小提琴’和‘鋼琴’彈起了相對論和量子論的‘二重奏’時,我們依然看到人文的偉大力量?!盵6](P207)音樂課程獨特的美育功能即在于此。

(二)音樂課程的審美品格

《標準》提出,音樂課程要“進一步突出音樂教學活動的育人功能,將‘涵養美感、和諧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作為課程‘總目標’的重要內容。堅持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置于三維課程目標的第一位,凸顯音樂課程‘以美育人’的獨特價值。在新的認識高度上科學界定音樂‘課程性質’,突出了課程的人文性、審美性和實踐性?!盵7]

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通過以情感使學生體驗音樂中的美,這種情感的共鳴充分發揮了音樂的作用和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對其一生將產生積極的影響。音樂教學中的欣賞、表演或創造,都能夠激發學生的表演欲望和創造沖動,使他們在參與中展示個性和音樂才能。音樂的活動也為學生提供一種以音樂為特點的師生交流,對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合作意識有巨大幫助。學生通過音樂的學習,了解人類的音樂文化,激發學生對祖國音樂的熱愛,以及對不同音樂文化的理解,拓寬了學生的審美視野。音樂課程牢牢把握“以美育人”的音樂教育理念和課程宗旨,正確處理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審美體驗和文化認知的關系,使得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與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及不同文化認知有機結合。

審美是感受者對事物或對音樂等藝術作品做出的心理反應。它是一種心理狀態,一種對待事物或藝術形式的態度?!皼]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 。[8](P161)藝術教育從本質上說就是審美的教育?!八囆g教育并不是直接地、單獨地對學生的某一方面施加影響,而是通過審美這一基本的、中心的環節,對學生施加間接的、整體的、綜合的影響,這是藝術教育較之于其他方面教育的獨特之處和優勢所在?!盵9](P44)音樂課程的使命重在體驗,要從感性入手、以情動人、以美感人。在多審美通道的教學藝術引領下,學生必將獲得更多藝術審美的享受。

三、音樂課程的本體作用與延伸

音樂課程不僅僅是傳承知識,更重要的是傳遞精神。音樂課程應該重視音樂本體的存在以及在音樂本體基礎上實施有效音樂教育的各種可能,致使音樂課堂教學顯現音樂的特性。

(一)音樂本體

音樂本體是指音樂自身。作用是隨著音樂本體而產生的,一切知識都有本體,這個本體把所有的知識貫穿起來?!稑藴省分赋鲆匾曇魳繁倔w在教學中的貫穿運用,音樂教學不能僅僅追求學生廣泛參與,探究式、小組合作式、活動式等靈活多樣的自主學習形式確實把課堂氣氛活躍了,但隨之而來的是在音樂教學中歌唱技能訓練減少,同時因為過去強調學科綜合而把音樂課上成了地理課、歷史課或美術課,更甚者把音樂課上成了一般性的娛樂性活動課,造成音樂本體的喪失。音樂本體是音樂課堂的主線,音樂欣賞不能局限于場景的描繪,音樂表現活動不能只要求學生參與而忽視對音準、音色、速度、力度以及演唱演奏方法的要求。音樂欣賞的每次重復都應該有新內容、有新意。如樂曲是如何分段等,通過分析,加深對音樂內涵的理解。音樂課不僅是在教學生知識,也是在教學生學習音樂的方法,使學生始終圍繞音樂獲得發展。甚至音樂表演都應該適度,不能把音樂本體給淹沒了?!皩W科綜合應以音樂為主線,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有機聯系。學科綜合不應流于形式,應通過綜合及在綜合過程中對不同藝術門類表現形式的比較,在拓展學生藝術視野的同時,深化學生對音樂藝術的理解?!盵7]音樂課程必須凸顯音樂本身,音樂課堂不能失去音樂本體的美麗。

(二)音樂課程的本體作用

音樂課程應該發揮它的本體作用,主要體現在音樂知識技能,音樂中的學科綜合,音樂的直接經驗和情感體驗等方面。

1. 音樂知識技能的要求

《標準》指出:“音樂課程中的知識技能包括音樂基礎知識、音樂基本技能。表現在學生學習和了解音樂基本要素(如力度、速度、節奏、旋律、和聲等)和音樂常見結構(曲式)以及音樂體裁形式等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習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表現活動中運用樂譜?!盵7]如音樂基礎知識中,將對音樂基本要素的了解改為對音樂基本要素的掌握,在力度、速度、節奏、旋律、音色及和聲六個要素的基礎上,增加了節拍和調式兩個要素。只有在學會運用的基礎上,才能掌握這些音樂基本要素。在知識技能中,還對演唱、演奏、識譜、編創作出了要求,突出了音樂的實踐能力,對必要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和掌握被明確納入了音樂課程總目標中。

不僅如此,《標準》還進一步把音樂創作與歷史背景、音樂與相關文化納入知識技能范疇。即以自由、即興的創作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習淺顯的音樂創作常識和技能。通過認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題材、體裁、風格等,了解中外音樂發展的簡要歷史,初步識別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音樂,加深對中國民族音樂的認識和理解。并要求學生能夠認識音樂與姊妹藝術的聯系,感知不同藝術門類的主要表現手段和藝術形式特征,了解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聯系,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認識音樂的社會功能,理解音樂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我們應當正確處理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審美體驗和文化認知的關系。音樂的音響材料、創作過程和表演形式具有特殊性,這些藝術特征決定了音樂課程的音樂聆聽、表演和創作教學,必然有特定的知識和技能要求。音樂課程中必不可少的知識、技能內容和相應的內容標準必須強化,如“識讀樂譜”,雖然對學生來說較為困難,學習周期長,效果不明顯,但不能因為這些原因就予以舍棄,但要注意不能用專業音樂教學那樣的方式進行音樂教學。強調音樂本體作用在于使課程中的音樂知識、音樂技能得到應有的加強,對不同年級、不同年齡的學生,音樂知識、音樂技能水平的要求應有所區別,顯現出鮮明的遞進層次,如“創作實踐”的要求降低,不同年級的學生要求亦不同。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是發展學生審美體驗、藝術表達和文化認知的基礎,其本身就是學生音樂素養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音樂知識和技能是學生音樂學習可持續性發展的基礎和保證。

2. 學科綜合的音樂特點

以音樂課程的“整體”促進音樂教學的綜合?!稑藴省分赋觯阂魳肥锹犛X藝術,人們主要通過聽覺活動感受與體驗音樂。音樂作品的音響隨時間的流動而展現,不具有語義的確定性和事物形態的具象性,這就為學生感受、表現音樂和想象力、創造力的發揮,提供了廣闊而自由的空間。音樂藝術的這些主要特征,應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強調和體現。

學科課程綜合的觀念已經得到一致的認可,音樂課程也不例外。音樂與相關文化、與音樂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可以豐富音樂課程的教學資源。這種融合式的音樂教學,不僅能夠突出音樂這條主線,有利于學生音樂文化素質的提高,而且對學生的知識視野的拓寬,對促進學生以藝術化的方式學習相關學科,無疑有很大的幫助。

音樂教學的學科綜合,包括音樂課程不同教學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詩歌、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不同藝術門類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對此,筆者更進一步地被啟發,以整體課程的觀念看待音樂課程的綜合之可能性。因為教育“從其本質上說,是通過參與社會(不僅包括人,也包括植物、動物和整個自然)并與之關聯學習生活的過程?!盵10]在語文、歷史、地理、英語等相關學科中,我們都能夠找到其中的藝術元素。例如小學語文中的《二泉映月》,初中歷史中記載岳飛的《滿江紅》、初中英語中關于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語文課中《黃楊木雕》、《剪窗花》等。如果整合這些課,運用藝術教學手段授課,可以節約學習時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1]

而對于音樂教學中的整體課程觀念的實施,將更可能提高藝術教學的效率,使藝術教學藝術化。例如描寫周恩來總理的音樂課《你是這樣的人》一課,可以從信息技術方面設計,利用教學設備授課。從紀念周恩來誕辰110周年時80多歲高齡的郭蘭英演唱《繡金匾》導入,到周恩來總理工作生活的圖片的引入,都會深深地感染每位在場的學生,甚至可以以《你是這樣的人》的歌詞為落腳點,以分角色朗誦《周總理,你在哪里?》為凝聚點,充分挖掘歌詞的內涵,以整體的觀念實施綜合的方法,凸顯周總理的人格魅力。[11]“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有《戲曲大舞臺》一課,《戲曲大舞臺》中有完整的歌曲《唱臉譜》,課前,要求學生查找并在美術紙上繪制一個臉譜,經過選擇展示在課堂,觸動學生產生學唱歌曲的愿望。這節課學生們不僅了解了京劇的相關知識,對繪制臉譜也產生了興趣,而有著鮮明京調特色《唱臉譜》更成為學生的喜愛。[11]

學科綜合有意識地強化了音樂、美術等以及其他非藝術學科之間的聯系,使學科之間形成一種互相補充的形態。在保持了音樂學科的特征的同時,又促進了綜合的整體觀念在學生頭腦中的逐步養成,有利于學生綜合的藝術能力的提高。正如音樂課程標準指出的:在教學中,學科綜合應以音樂為主線,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有機聯系。學科綜合不應流于形式,應通過綜合及在綜合過程中對不同藝術門類表現形式的比較,在拓展學生藝術視野的同時,深化學生對音樂藝術的理解。

3.音樂的直接經驗和情感體驗

《標準》要求,讓學生在親身參與實踐活動過程中,獲得對音樂的直接經驗和豐富的情感體驗,為掌握音樂相關知識和技能、領悟音樂內含、提高音樂素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標準》把情感態度價值觀放在三維目標的首位,就是音樂課程本體作用的彰顯。音樂課程標準針對不同年齡、學段的學生分別提出: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能夠自然流露出相應表情或做出體志反應。體驗并說出音樂情緒的相同與不同(1~2年級);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夠作簡要描述。體驗并簡要描述音樂情緒的變化(3~6年級);能夠有意識地體驗音樂所表達的各種情感,并運用音樂術語進行描述。體驗音樂情感的發展變化,并能簡要描述,體現了音樂課程與學生心理發展水平和音樂認知特點相適應的要求。

《標準》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從多樣化的文化語境出發,根據音樂藝術的表現特征,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增進音樂素養。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主要獲得的是對音樂的直接經驗?!稑藴省愤€把課程內容的感受與鑒賞改為感受與欣賞,雖然只是一字之差,適應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為在中小學音樂課堂實施演唱教學留出了更多的教學空間;把原來的即興創編改為即興編創,降低了教學難度,增加了學習樂趣。

(三)音樂課程的延伸

學習的過程本身是學生個體身心成長發展的過程,音樂課程有即時見效或直接有用的功效,但更在于音樂教育的延時價值?!皬慕逃^點來看,藝術活動的有形結果不是我們唯一所關心的事情。精神狀態以及由它所產生的愛好也是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要喚起創造的熱忱,幫助人們提高到一個更高的生活水平?!盵12](P96)音樂課程作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面向全體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它的目的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為了培養熱愛生活的人,這是音樂最重要的功能。

《標準》要求音樂教學中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引導學生走進音樂,不斷增進音樂素養,用音樂伴隨人生、豐富精神生活。通過音樂藝術實踐,有效提高音樂素養,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稑藴省纷鹬貙W生的個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音樂活動,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情智。教學中,應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和發展不同個性有機結合起來,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發展音樂才能提供空間。

“音樂之所以必須學習,不是只為一種益處,而是為了許多益處,這就是說:為了教育,為了心靈的‘凈化’,為了理智的享受,為了緊張勞動后精神的寬馳和休養?!盵13](P574)正如音樂課程總目標指出:“學生通過音樂課程學習和參與豐富多樣的藝術實踐活動,探究、發現、領略音樂的藝術魅力,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持久興趣,涵養美感,和諧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學習并掌握必要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視野,發展音樂聽覺與欣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樂素養。豐富情感體驗,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盵7]修訂后的音樂課程標準作為廣大音樂教師的教學指南,必將為更好地進行音樂教學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EB/OL].http://www.edu.cn/20010926/3002911.shtml.

[3] 吳斌,金亞文.以音樂為本, 以育人為本[J].中國音樂教育,2006(1).

[4] 皮埃爾·布迪厄.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5] 梁啟超.梁啟超全集(第7冊)[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6] 張楚廷.課程與教學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修訂版)[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11/201201/xxgk_129268.html.

[8]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藝術[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9] 郭聲健.藝術教育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0] 鐘啟泉.“整體教育”的哲學基礎[J].全球教育展望,2003(6).

[11] 潘朝陽,李如密.藝術教學與教學藝術[J].教育理論與實踐(理論版),2010(10).

[1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13] 張煥庭主編.西方資產階級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猜你喜歡
音樂藝術課程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紙的藝術
A—Level統計課程和AP統計課程的比較
音樂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爆笑街頭藝術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