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教育視域下的教育與人的發展

2014-02-12 05:29孫剛成田玉慧
關鍵詞:社會化個性化個體

孫剛成,田玉慧

教育與人的發展關系問題在不同的社會階段有著較大的變化,尤其是我國的教育,在某些方面或時期,甚至有徹底背離教育本質之嫌。在我們開始進入知識經濟社會和第三次工業革命時期,面對巨大的創新性需求、面對不斷發生的年輕生命隕落事件、面對極端環境問題引發的反思和人們解決溫飽之后對精神富裕的強烈需求,回歸生命教育,回歸教育本質,已經刻不容緩。為此,從生命教育視域下的教育內涵界定出發,對教育與人的發展問題作進一步的探討更顯必要。

一、生命視域下的教育內涵

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文獻面對的首要問題都應該是“什么是教育”,搞不清楚這一根本問題去談教育都可能是“空中樓閣”,都可能會有偏差,甚至是錯誤的?!笆裁词墙逃钡膯栴},即教育的內涵和本質問題。在生命教育視域下,“教育則是人與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傳遞的活動”[1](P2),“全部教育的關鍵在于選擇完美的教育內容和盡可能使學生之‘思’不誤入歧路,而是導向事物的本源。教育活動關注的是,人的潛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并加以實現,以及人的內部靈性與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換言之,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盵1](P4)在此,雅斯貝爾斯先生將教育看作一種心靈的感受,是一種靈魂的交流,是一種生命內涵的領悟。這種觀點是對現實生活中人們把教育嚴重功利化與現實化現象的有力批判。另外,“教育是教人們掌握如何運用知識的藝術”[2](P8),這里強調的是運用知識,而不是把知識死記硬背下來僵硬地套用。因為“空泛無益的知識是微不足道的,實際上是有害的。知識的重要意義在于它的應用,在于人們對它的積極的掌握,即存在于智慧之中?!盵2](P57)所以,教育應該達到一種知識和文化的靈活運用、學習者自然而然地實現自我生成的效果。這里所說的知識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課本知識,而是真理,因為“總結教育的使命時,‘對真理的追求’要比‘對知識的追求’好得多?!盵3](P23)

依據教育的本質,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動中進行、通過生命活動進行、為了生命而進行的教育;“生命教育是依據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發展的原則,以學生自身潛在的生命基質為基礎,通過選擇優良的教育方式,喚醒生命意識,啟迪精神世界,開發生命潛能,提升生命質量,關注生命整體發展,使其成為充滿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鮮明個性,掌握創造智慧的活動?!盵4]這種教育的內涵和本質決定了教育的功能和目的必然是與人相關的,“教育其明確的目標是讓受教育者的性格和精神福祉(人格)產生持久的好轉變化”[3](P155),即通過公民教育、個人教育、社會教育和健康教育等組合而成的多方位立體式的教育氛圍熏陶,幫助學生在個人、社會、心理諸方面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使學生具有全球胸襟、人文素養、珍愛生命和尊重他人等優良品質[5],引導他們成長為有追求、有激情、有愛心、有童心,能夠讀懂自我的社會實踐者。

二、教育與個體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

“人的發展是指作為復雜整體的個人在從生命開始到生命結束的全部人生中,身心兩方面發生積極變化的過程?!盵6](P83)人的發展具有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差異性等一般規律。教育一定要了解并遵循這些規律,保證人的身心健康發展。教育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是人類理想的追求而又不斷深化的目標。建國以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在實際運行中,受到市場化、功利化、社會浮躁等現象的沖擊,并未切實落到實處。馬克思所說的全面發展大致包含四個層面的內涵:即完整發展(基本素質的相對完整發展或不可偏廢的發展)、和諧發展(人的各種基本素質之間關系的適當與協調或說不能失調)、多方面發展(各種基本素質有限的兼顧與兼容,而非單一發展)和自由發展(自主的、獨特的和富有個性的發展)。其中,自由發展即個性發展,它既是全面發展的一個層次與發展形式,又是其追求與超越。所以,全面發展即個性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即全面發展的個性。全面發展是個性發展的基礎,失去全面的發展不是個性發展,而是片面和畸形發展,只能導致人的不完整與無法自我超越;個性發展是全面發展的追求,也是動力或催化劑,人的全面發展不是此消彼長,而是和諧相生,一方面較為突出的發展既以其他方面的協調發展為基礎,又能夠有效地帶動和促進其他方面的進步與發展,即兩種發展互相促進、互相依賴,是一個協調一致的過程。教育應該克服目前存在的劃一性、僵化性和封閉性,促進個體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樹立尊重個人、發展個性、培養自我責任意識的觀念。[7]

在全面發展方面不要忽略一個重要的內容即人的身體感覺。身體感覺是個體內在生命世界與外在世界相遇的橋梁和媒介,“人的全面發展,必須而且首先是人的身體及其感覺的發展,撇開了身體感覺的發展不可能‘全面’,更不可能‘和諧’?!盵8]感覺是內在的,它往往先于思想和觀念。在塑造兒童品性和道德時,讓他親身感受到他應該趨向的符合社會規范的善比單純地告知效果要好得多。學校教育內容大多數以抽象的、說教的形式出現,專注于學生的記憶,忽視了他們的感官教育和親身體驗,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因此,教育應當注意引導個體去積極地自我感受和領悟,實現生命情感教育的教化,“通過教育使具有天資的人,自己選擇決定成為什么樣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盵1](P4)

教育在促進個體發展、推動心靈與身體的和諧、實現個體生存價值的同時,個體發展也對教育產生著影響,個體發展的實現程度影響并制約著教育發展的水平,全面、健康發展的人使教育的未來充滿希望和光明,兩者相互促進。

三、教育與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

“人只有通過教育才能成為人。人的存在方式本身就有著個人存在和社會存在的二重性質,人通過教育而成為人的過程,本質上也是人的二重存在方式實現統一的過程?!盵9]就現實的個體而言,這個過程具體地表現為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兩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社會與個體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失去一方另一方就無法存在?!叭说纳鐣騻€性化不是外在于人提出一些什么要求,而是通過人的現實性活動形成他們符合一定社會規范和自我生命需要的人性特質。個人的社會化是個性化的前提和基礎,個人的個性化則是社會化最終要達到的結果?!盵10]二者實現發展的共同手段是社會活動,它們同時具有相對獨立性,即:兩者是不同質的系統,它們的發展遵循不同的規律,從不同的系統層次上看具有不同的地位和相對價值。[11](P306~309)

社會與個體的關系決定了我們不能把兩者對立或割裂開來,而是要尋求兩者的結合點,實現社會化和個性化的協調發展。教育作為“在一定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使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12](P4),正好成為二者結合的最佳途徑。教育在個體社會化中占據著核心地位,起著主導作用,它在促進社會進步時注重個體的充分發展,使個體的共性和個性實現和諧統一,使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皞€性化的核心是個體在社會實踐活動中促進自主性、獨特性和創造性的形成”[13],體現在教育實踐中就是要注重因材施教、個別化教學?!敖逃荒芨鶕说奶旆趾涂赡苄詠泶偈谷说陌l展,教育不能改變人生而具有的本質?!盵12](P37)這就要求教育應適應兒童的天性和能力來因材施教,“幫助個人自由地成為他自己,而非強求千篇一律”[1](P55),“讓教育真正成為面向人的活動、培養人的活動?!盵14]

“社會化總是具體個人的社會化,因而是具有個體獨特性的社會化;而個性化總是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完成的,因而必然是具有社會屬性的個性化。如是,人的全面發展也就體現為個人的社會化與個性化的統一與一致?!盵10]社會化和個性化的形成使個體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在適應社會發展的同時,還具有自己獨特的價值,一方面保證教育發展的穩定社會環境,另一方面促使教育向更理想的境界發展。

四、教育與人的內在價值的提升和人的解放

人的全面發展是在其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豐富的基礎上實現的,教育除了對人有實用的外在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具有提升人的內在價值的作用。有些人把教育和學習僅僅看作是為了物質性的生存,而忽視了它豐富人精神生活的內在價值。實際上,“學習決不僅僅是為了工作,它還可以豐富個人的精神生活;教育也不僅僅是為了使學生成為勞動力,它還可以使人獲得能夠真正像一個人一樣生活的豐富的精神世界?!盵15](P2)實際上,教育不僅要豐富人的精神世界,而且要把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和提升人的內在價值放在超越于成為“勞動力”目標之上的突出位置?!敖逃且环N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是對人的價值的創造與增進”,當代教育有責任不斷提高人們對個體自身價值的認識,提高人們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認識;充分認識到人的價值、地位和尊嚴。[16](P71)教育的目的應該是使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有思想、有理性的人,無論在任何環境和情境下都能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和自身的意義,由此指導、提升自己的行為和發展方向。人的內在價值提升了,人認識到了自己的主體作用,自然而然地就有了發揮自己價值的意識,在教育方面就更加主動,自我思維和創新思維也會不斷地涌現和發展,這對教育來說是一種不竭的源泉和動力。

馬克思認為人的解放就是“外部世界對個人才能的實際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為個人本身所駕馭”,并提出“人的全面發展意味著自己真正獲得解放?!盵17](P286)所以“馬克思的理論就是人的解放理論,馬克思的全面發展學說也就是人的解放理論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實現人的解放及全面發展過程中教育發揮著重要作用,“它的根本使命就是求得人的解放,就是讓人真正成為人?!盵18]而傳統教育體制的條條框框以及教師權威在學生心理上的影響成為人獲得解放的極大威脅和障礙。嚴格的學校紀律漸漸成為約束學生學習的工具,使學生在校內的言行舉止“規規矩矩”,失去了制定紀律的真正意義;受教育的目的最終僅指向單一的方向,學生的思維也限制在升學的怪圈中無法走出來;隨著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卻出現退化的趨勢,本應該自由、幸福的教育卻出現這些令人痛心疾首的現象,不可謂是教育的悲哀?,F實的教育呼喚人的解放,國家的未來依靠人的解放。實現人的解放既是一種教育理想,更是一種個人自我超越的境界。人只有獲得了解放,才不再為外部世界所壓制,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也才能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終極幸福。

總之,教育即發展,教育的核心是人的發展,沒有人的發展就談不上是教育。在當今教育終身化、民主化、信息化和個性化等發展趨勢下,我們必須要全面把握生命教育視域下教育的本質,正確理解教育與人的發展?!霸趯嶋H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如何認識人,如何對待人的發展,如何掌握好教育過程中人的內在需要和社會的外在需要之間的度,是最基本的問題?!盵19]這需要社會各界群體特別是教育工作者,認真了解和研究教育的基本內涵,放眼各國教育的理想與現實,對教育與人的發展有個全面系統的了解。最后,借用雅斯貝爾斯的話“教育須有信仰,沒有信仰就不成其為教育,而只是教學的技術而已”[1](P44),期待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或研究者都擁有堅定的教育信仰,都能快樂幸福地獻身教育事業,服務于人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

[2] 懷特海.教育的目的[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

[3] 菲利普·W·杰克森.什么是教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4] 王北生,趙云紅.從焦慮視角探尋與解讀生命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04(2).

[5] 王定功.英國青少年生命教育探析及啟示[J].中國教育學刊,2013(9).

[6] 傅建明,李勇.教育學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 扈中平.“人的全面發展”內涵新析[J].教育研究,2005(5).

[8] 劉鐵芳.生命情感與教育關懷[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0(6).

[9] 項賢明.教育與人的發展新論[J].教育研究,2005(5).

[10] 劉黎明.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學中人之問題再認識[D].華東師范大學,2007.

[11] 葉瀾.教育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2] 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13] 龐麗娟,胡娟.論社會化及其現代教育意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

[14] 梁秋英,孫剛成.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論基礎及啟示[J].教育研究,2009(11).

[15] 蘇霍姆林斯基.學生的精神世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

[16] 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17]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8] 孫剛成,閆世笙.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探究[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19] 杜高明.教育與人的發展新論[J].教育評論,2009(2).

猜你喜歡
社會化個性化個體
企業退休人員移交社會化管理的探討
牽手校外,堅持少先隊社會化
堅持個性化的寫作
關注個體防護裝備
行政權社會化之生成動因闡釋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上汽大通:C2B個性化定制未來
高校學生體育組織社會化及路徑分析
同桌寶貝
How Cats See the Worl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