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教大省向高教強省的轉變

2014-03-19 03:19張韋韋
教育與職業·綜合版 2013年12期
關鍵詞:江蘇協同學科

張韋韋

《教育與職業》:切實解決加快高等教育發展與資源嚴重不足的矛盾,已成為現階段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作為高等教育大省,江蘇擁有130所普通高校,181萬多在校生,面對如此大的規模,我們是如何解決高等教育發展與資源之間的矛盾的?

沈?。航K正著力打造優質高教資源新高地,以教學改革與質量提升工程為抓手,大力加強國家、省和學校三級優質教學資源建設。按照高校質量提升工程示范輻射、開放共享的建設要求,堅持以合作促共享、以管理促效益、以開放促發展。

一是開發建設了適用于全省高校教學需要的資源庫43個,包括品牌特色專業、精品課程、專業數據庫、學位論文、教學參考書、學科導航庫等,將相對分散、各自為政的項目整合統一為一個項目管理暨資源共享性的網絡平臺,實現質量工程項目申報、評審與驗收等各環節網絡化,實現國家與省的品牌特色專業、精品課程、精品教材、優秀多媒體課件、優秀教學成果、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高職實訓基地等優質資源網上開放共享,為教師教學科研和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充足免費的優質教學資源。

二是探索優質教育資源校際共享機制。支持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財經大學等高校合作共建本科教學聯盟,實行資源共享、學分互認、教師互聘、學生互派、課程互選機制,拓展學生發展空間,滿足其多樣化學習需求。2012年五校聯盟聯合開展教師培訓、學生互派交流等系列活動,相互聘任教師88人,開課超過100門,受益學生近3000人次;選派291名學生赴上海、浙江以及聯盟學校學習,接收來自上海、浙江的交換生73人。交換生在接收高校進行一個學期的學習,派出學校承認交換生在接收學校學習獲得的學分,這種省際間互派高校學生在國內尚屬首例。

三是推進“江蘇省高等學校數字圖書館”工程建設項目,通過各高校的協作協調,使全省高校圖書館形成結構優化、布局合理、配置精當的文獻聯合保障系統,實現了全省高校圖書館共知、共建、共享。

《教育與職業》: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人才培養。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以大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為核心。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我們進行了哪些探索?

沈?。航陙?,江蘇堅持育人為本、能力為重的工作方針,樹立了“協同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科研育人”的新理念,并研究制定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

一是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啟動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印發了《省教育廳關于實施江蘇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意見》等系列文件,與省經信委聯合啟動實施江蘇省軟件類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有32所高校的103個軟件類專業參與改革試點。啟動江蘇省機械儀表類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加快培養高端裝備制造業領域人才。會同省商務廳推進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試點工作。

二是以示范性高職院校為龍頭,組建14個跨地區的行業性職教集團。實現了校企融合、資源集成、工學交替、訂單培養、互利共贏。目前,全省高職院校校企主要合作企業數7000多個,校企合作開發課程4173門,合作開發教材2213部,合作企業開展訂單培養人數54251人,合作企業共支持學校兼職教師數8429人,合作企業對學校捐贈設備總值24191萬元。

三是實施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加強國家級、省級、校級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體系的構建,形成以國家級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為龍頭、省級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為主干、校級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為基礎,銜接緊密、結構完善的三級體系。近三年來,我省實施省級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已遴選資助項目上萬個,投入經費4000萬元。各高校著力構建學校和院系校內兩級創新訓練體系,包括面向校內全體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面向其中部分學生的院系創新訓練項目面向興趣生、特長生的各類競賽面向優秀生的國家、省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重點項目,使每一位大學生在校期間至少獲得一次創新訓練計劃項目資助。

四是發揮競賽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競爭、激勵和導向等三大杠桿作用。率先組織了江蘇省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江蘇省大學生機器人大賽、江蘇省大學生基礎力學實驗競賽等6項面向全省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大學生的學科競賽。在教育部主辦的面向全國大學生的群眾性科技創新活動,包括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等18項學科競賽和課外科技文化活動中,江蘇高校在參賽校數、參賽隊數、獲全國獎隊數、獲全國一等獎隊數等四個方面,連續多年名列全國第一。首次組織開展高等職業院校省級技能大賽,全省59所高職院校、209個代表隊、459名選手參加了7個專業大類、13個項目的比賽。2012年,組織全省38所高職院校,83個代表隊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共獲得46個一等獎,53個二等獎,35個三等獎,再次獲得一等獎總數第一名,實現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4連冠。

《教育與職業》:江蘇要實現高教強省的目標,需要實現由規模擴張、外延發展向內涵建設、質量提升轉變。高校優勢學科建設一直被視為加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的核心,我們在打造高校優勢學科方面成績如何?我們的經驗是什么?

沈?。簭?010年起,江蘇每年投入10億元,在全省高校實施優勢學科建設工程,建設一批國內領先、國際有影響的高水平學科,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和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F有立項學科122個(其中部屬高校62個,省屬高校60個;理工類學科100個,文科類學科22個),工程實施情況良好,建設成效顯著。

一是投入到位,夯實了工程實施的物質基礎。目前,122個立項學科的財政投入和自籌經費累計達到51.1億元,其中省財政專項資金占46.3%,“985”工程建設配套經費和主管部門共建經費占12.5%,其他渠道資金和契約合作單位投入經費占41.2%,基本實現了《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實施方案》提出的多元投入要求。2013年2月,省財政廳和省教育廳專門下發資金管理意見,強化責任意識,嚴格項目支出,靈活經費管理,提高資金效益。

二是嚴格考評,提升了工程實施的規范化水平。2012年7月,在一期項目建設情況中期報告評估中,有16個學科評估結果為“優秀”,100個學科為“良好”,6個學科為“一般”,優良率達到95.1%,較好地完成了預期建設任務。2012年底,省審計廳專門組織開展了優勢學科建設工程一期項目績效情況審計,從優勢學科建設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三個方面進行績效評價,并形成書面審計報告,對工程實施與管理給予了充分肯定。

三是落實得力,彰顯了工程實施的顯著成效。工程實施以來,各有關部門和高校高度重視、精心組織、責任到人,按照工程實施方案和項目任務書確定的目標任務,圍繞優質資源和創新團隊建設、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等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標志性成果。我省有16所高校的51個學科領域(指ESI學科領域)進入ESI數據庫前1%;有13個學科在2012年全國學科評估排名中位列第一,占全國排名第一學科總數的11.3%,122個立項學科中60%以上的學科排名前移。立項建設以來,立項學科先后獲得4項國家科技進步、技術發明一等獎(其中2項為第一完成單位),64項國家科技三大獎的二等獎(其中28項為第一完成單位);引進諾貝爾獎獲得者1人,新增院士6人,千人計劃入選者58人,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19人,長江學者7人;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21篇,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10項。工程的實施,有力地提升了江蘇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對于新時期江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省份、打造世界一流學科與高水平大學,必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促進和支撐作用。

《教育與職業》:2012年,教育部、財政部下發了《關于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旨在突破高校內外部機制體制壁壘、釋放人才、資源等創新要素活力。作為高等教育大省,我們如何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文化的有機結合,不斷提升高校創新能力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沈?。簽榉e極貫徹落實《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要求和江蘇省委、省政府關于創新驅動發展的決策部署,江蘇啟動實施了高等學校協同創新計劃。

一是多措并舉,夯實高校協同創新基礎。近年來,江蘇高校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科教與人才強省戰略的決策部署,著力推動協同創新,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初步成效。

以引領江蘇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為主攻方向推動協同創新。緊緊圍繞江蘇戰略性新興產業,主動對接產業前沿技術、核心技術、共性技術的攻關需求,努力形成協同創新合力。2012年初,省政府與科技部、教育部共同簽署了《關于推動科技教育與經濟緊密結合,支撐江蘇省新興產業培育和發展的合作協議書》,有力促進了江蘇高校與政府、行業、企業的深度合作。

以建設高校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及技術轉移中心為載體推動協同創新。與省經信委共同建設面向新興產業和中小企業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簽訂了高校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合作備忘錄,認定首批高校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9個,更好地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省財政設立專項經費支持高校建設技術轉移中心,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和蘇州大學建成全省技術轉移示范中心。

以服務區域發展重大需求為重點推動協同創新。全省高校主動對接區域重大需求,與地方共建了省級以上大學科技園31個,其中國家大學科技園11個,數量位居全國省份第一,其中10個被評為優良等級;依托大學科技園建設17個全國“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業基地”,數量位居全國省市第一。

二是強化特色,實施高校協同創新計劃。我省遵循“需求導向、全面開放、深度融合、擇優支持”的原則,堅持以急需和一流為導向、以協同推進為核心、以創新發展為目標、以產學研結合為主線,鼓勵、引導、組織高校突破學科、學校、行業和地區等壁壘,與國內外各類創新主體和創新力量緊密合作,圍繞國家、行業、區域發展的重大需求和關鍵共性問題,開展協同創新和聯合科技攻關,建設人才、學科和科研三位一體的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文化的有機結合,提升高校創新能力,支撐創新型省份和人力資源強省建設?!笆濉逼陂g,我省將按照“高起點、高水準、有特色”的要求,建設50個左右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省財政將對每個協同創新中心每年安排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經費予以支持。第一批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擬立項建設29個,參與組建的單位共有216個,中心聘任人員4080人。

三是加大力度,扎實推進高校協同創新。我省將切實加強對全省高校協同創新工作的組織領導,鼓勵先行先試和改革探索,引導高校將工作重心真正落實到創新能力提升上來,將工作重點放在實質性培育組建和機制體制改革上來,對認定的中心均作為我省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的重點項目和高校體制機制改革的特區,享有充分的自主權。

引導高校堅持需求導向,重點支持符合國家及江蘇重大需求導向要求、得到服務對象充分認可的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引導高校堅持建設思路創新,重點支持有改革新舉措、建設新模式、運行新機制的協同創新中心;引導高校堅持前期培育建設,重點支持前期培育建設成效明顯、管理運行模式高度融合的協同創新中心;引導高校堅持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重點支持能夠充分發揮“三位一體”綜合效應的協同創新中心。

猜你喜歡
江蘇協同學科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科學構建超學科STEAM課程
融合創新 協同發展
水韻江蘇
水韻江蘇
水韻江蘇
深入學科本質的深度學習——以“表內除法”為例
京津冀協同發展
“超學科”來啦
圖說江蘇制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