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實現

2014-03-22 10:55王春地
教育學 2014年4期
關鍵詞:積極性高中歷史中學生

王春地

摘要:隨著中國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歷史教學逐漸擺脫了傳統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中心的模式,即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增加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本文主要論述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實現,首先對主體性進行概括性敘述,接著論述了實現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策略,以期對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提供自己的一點思考。

關鍵字:高中歷史教學;主體性;實現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的教育事業也取得了重大進步,其中新課程改革尤為明顯。新課程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好知識,還應該培養自身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于高中歷史教學而言就是在課程設計中要實現學生的主體性,即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對于傳統教學來說是一種巨大的突破,符合現階段中國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

一、主體性概述

主體性是指認識者在和客進行相互作用時表現出來的功能特征,主體性是人認識和改造世界所表現出來的獨特特征。主體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即自主性和創造性。在現階段高中歷史教學課程中,要實現學生的主體性,就是要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作為主要參與者參與到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應在老師的指導下試著處理與課本以及外部社會的關系,在此過程中學生呈現出不同的功能性特點,具體包括積極性、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等,進而提升現階段高中歷史教學質量。

二、實現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策略

高中歷史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要在課堂上弘揚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性。

(一)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的習慣

高中歷史課堂上,老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核心,提升學生的自主發展方向。歷史大多講述的是已經發生的事情,故而難以做到重現,如果教師不采取其它辦法,只是在課堂上一味的講授枯燥的空洞的知識,學生也會感到毫無興趣,時間長了就會形成厭煩感。所以,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教師應該給學生的口、手、腦、眼留下自主的空間,如《遠古社會和傳說時代》這一課上,如果教師按照過去的講解方法,先是理論闡述,接著讓學生死記硬背“山頂洞人和北京的不同之處”,學生理解起來就非常抽象,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橡皮泥捏出山頂洞人、北京人的人像,讓學生對照著人像比較不同之處,不僅學生的積極性上來了,而且學生在捏人像時調動了眼、手的積極性,細心觀察、用心雕塑。通過對比自己捏的人像,山頂洞人和北京人的差別就顯而易見了,由于是學生自己動手捏的人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從而加深了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印象,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編演形式多樣的歷史短劇

歷史課程最好的教學方法就是讓學生走入歷史、領悟歷史人物的人生歷程,演練歷史短劇可以達成這一目標,而且也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講《新航路開辟》這一課時,可讓學生分組討論四位航海家的航行路線,并在黑板上劃出概要圖形,然后每一組派一位代表走上講臺,用自己的表演展示航海家在航行過程中發生的各種大事。學生們一般演的都很逼真,不僅展示了學生了自我,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培養了他們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調查

歷史雖然講述的是過去的發生的人和事,但是并不是說歷史和現實沒有一點聯系,歷史古跡和歷史人物就是就是歷史和顯示之間聯結的紐帶,通過歷史調查活動,考察學生分析和綜合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如講到中國十一屆三中全會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調查十一屆三中全會對我們每一個家庭造成的影響,并形成一個一千字的書面報告。任務下達后,學生們紛紛行動起來,去自己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那里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及和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變化,學生們為了完成一千字的任務,一定會仔細搜集素材,認真書寫報告。從報告的撰寫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對歷史的思考以及突破了歷史課本的限制,從而對這段歷史有一個全面的、現實的了解,提升了高中歷史教學的主體性。

(四)創設歷史教學影視情境

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必須做到教學形式的多樣性、趣味性、新穎性,進而培養學生歷史學習的主體性,教師在講授抗日戰爭這一節時,可以組織學生看抗戰片,看有關兵器史的錄像。新穎的多媒體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集中精力學習,學生的情感培養也在課堂中完成了,突出了歷史教學的主體性。

在經濟持續發展和教育改革大大背景下,高中歷史應該盡快轉變教學方式,擺脫過去僵化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豐富歷史課堂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生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從而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許中華. 新高考模式下的歷史單元復習策略思考[J]. 中學歷史教學研究. 2005(Z1)

[2] 康錚,林唯. 基于SOLO分類評價理論的歷史思維訓練實驗研究[J]. 歷史教學(中學版). 2008(12)

[3] 孫繼成. 論高中歷史學習不良者的外顯行為及其認知結構問題診斷與教學策略的研究[D]. 首都師范大學 2007

[4] 張丹妮. 赤峰鄉土歷史課程資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開發運用[D]. 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3

猜你喜歡
積極性高中歷史中學生
激發興趣,走出誤區
高中歷史“問題+”課堂模式構建的實踐探究
遵循記憶規律 提升高中歷史學習效率
學科哲學導向的高中歷史教學重構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歡迎來到《中學生博覽》大型團購會
淺議普通高中歷史課程體系的新變化
巧創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