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依托、三合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

2014-04-29 15:39楊歡
中國電力教育 2014年36期
關鍵詞:三合一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

楊歡

摘要: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在實施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進程中主要面臨三個問題:工學結合難以有效開展;校企合作平臺有待完善;頂崗實習的成效不明顯。針對以上困難,本專業依據區域經濟和產業調整的現狀,與行業企業緊密合作,積極探索以互惠共贏為基礎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通過創新“三依托、三合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有效促進工學深度融合,著力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

關鍵詞:“三依托、三合一”人才培養模式;工學融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36-0076-02

一、機電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實施背景

在機電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進程中,職業院校迫切需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工學結合難以有效開展。對口企業源于人力及技術成本的考慮,不愿培養毫無經驗的學生;即便愿意,學生外出實踐也會帶來安全、管理等諸多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校企雙方的積極性。二是校企合作平臺有待完善。引進企業生產車間、開發項目課程或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等,均需充分發揮校企雙方的優勢;完善合作平臺,有助于整體提升教、學、研的水平。三是頂崗實習的成效仍不明顯。頂崗實習是學生職業能力形成的關鍵環節,優質就業是學生畢業的最終歸屬,搭建企業、學生間的橋梁,有效銜接實習與就業,是滿足對口與優質就業的重要基礎。為此,本專業依據區域經濟和產業調整對人才需求的現狀,與行業企業緊密合作,積極探索以互惠共贏為基礎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創新“三依托、三合一”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工學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人才培養的質量。

二、“三依托、三合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內涵

所謂“三依托、三合一”人才培養模式是指:依托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完善教學工廠,實現工作與學習合一;依托校企共建的實訓基地和創新工作室,實現教、學、研合一;依托構建的職教集團實現頂崗實習與就業合一。其主要核心是在“三依托、三合一”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以完善教學工廠、建設一體教室——服務實踐教學為重點;以共建研發中心、工作室創新培養——服務科研提升為突破;以構建職教集團、發布信息平臺——服務實習、就業為紐帶,著力培養高素質的適應地方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的機電類人才。

三、“三依托、三合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實踐

1.依托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完善教學工廠,實現工作與學習合一

(1)成立專指委,發揮專家引領作用。本專業成立了由行業、企業專業人士以及高校專家共同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通過制定校企合作開發專業和人才培養的實施性方案,定期召開會議;在研究分析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提出指導性意見,共同探尋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方法和路徑,務實解決問題。

(2)深入市場調研,明確人才培養規格。專指委成員集體研討、確定對象與調研內容,結合企業設備、技術力量、規模發展、人才構成等要素設計調研表;分別對企業的人事負責人、技術骨干、畢業生、企業老總開展如“人才需求”、“崗位及崗位能力”、“實習與就業”以及“校企合作途徑”等專項調研,進一步明晰人才培養的規格。

(3)剖析職業能力,轉化工作與學習情境。根據人才規格,參照職業資格鑒定部門頒布的上崗資格和技術等級標準,剖析工作崗位(群)所具備的職業能力,實現工作情境向學習情境的合理轉化。例如電氣控制與調試的工作過程一般為:識讀電氣原理圖→畫制電氣接線圖→清點、檢查元器件→固定元器件→安裝布線→檢查調試等;若將完成以上工作任務所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術整合、歸納,便可轉化為學習情境中的電氣控制技術基礎、電氣制圖及CAD技術、PLC編程與應用技術以及電力拖動技術訓練課程。

(4)完善教學工廠,實現工作與學習合一。按照課程實施的具體要求,考慮實用性和先進性,系統規劃、論證完善教學工廠的建設方案,確保其科學性與合理性。例如:完善基礎實驗室——滿足專業基本技能的培養和一般專業課程的學習;新建專項技能實訓室——培養專項技術能力以及專業技術課、專業技能訓練課程的學習;拓展綜合訓練室——成為具有專業特色的、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重要場所,以此推進工學合一。

(5)建設一體化專業教室,為工學融合提供保證。以“做中教、做中學”為理念構建理論實踐一體化的專業教室,每個教室被劃分為工作區和研討區,布置多媒體設備和模擬企業工作、生產過程的實踐設施;按班級學生數確定工位數,實現教室和實驗室、教師和師傅、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教學內容和工作內容、教學過程和工作過程等深度融合,為“工學結合”下的理實一體及項目化課程實施提供保證。

2.依托校企共建的實訓基地和創新工作室,實現教、學、研合一

(1)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實現產、學合一。通過廣泛調研,學校與漢得利(常州)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入合作,以“生產、教學”為核心,對原有電子實習工廠實施企業化和本土化改造;依據企業真實生產車間定制校內實踐工作區域,共建校內實訓基地。

1)設備引進:結合蜂鳴器、汽車喇叭制作2條生產線以及企業投入的打膠機、膜片機、德國儀器等近18萬元的設備,組織生產性實踐,讓學生直接體驗企業真實項目、熟悉制作工藝。2)協作管理:由企業技術骨干和專業教師共同指導,企業人員強化安全意識、不斷鞏固學生的職業操作規范,保證產品合格率;專業教師彌補企業人員對學生教學管理的不足,互相配合、相輔相成。3)物化成果:組建產教聯合的教學團隊,將生產型項目轉化為教學資源,形成產品安裝操作指導書,全面應用于專業實踐。

(2)校企共建課程開發團隊,實現教、研合一。學校與常州航天創勝數控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企業校企合作,組建課程開發團隊,共建共享教學資源及技術優勢,實現教、研水平的整體提升。1)目標定位:融合骨干教師和企業人才,開展課程標準、教材開發、資源建設以及多元評價模式的改革。2)項目移植:移植企業真實項目或典型任務,分析整合必備知識和技術,綜合考慮學生的素質與能力要求,開發項目化教學資源。3)突出實效:課程建設體現教學方法改革的成果,突出“實用、實踐、實際”的特色,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

(3)校企共建創新工作室,實現學、研合一。以創新工作室為平臺,組建創新工作團隊,實施“三階段”培養,帶動專業的學、研氛圍。1)跟著做:從各班選拔創新培養對象,在企業、學?!半p導師”的引領下夯實專業基礎;學生作為導師的助手,協助完成小型項目的研發,培養學習的基本能力。2)學著做:以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等橫向課題的研究及技術研發為抓手,學生主動研究、設計方案,師生共同完成產品的創新設計。3)自己做:學生獨立進行綜合性實驗,完成創新項目的設計,提交成果報告;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大賽,以賽促學、以賽促研,為提升社會服務能力打好基礎。

3.依托構建的職教集團,實現頂崗實習與就業合一

(1)成立職業教育集團,搭建校企互動平臺。以“服務企業發展、校企合作雙贏”為宗旨,組建為機電、數控技術行業服務的常州市創勝特爾數控技術職業教育集團,借助其區域輻射和影響力,分別在產學合作、實習實訓、就業創業等方面開展實質性的交流與合作,搭建校企互動的新格局。

(2)建設信息服務平臺,共享校企優質資源。為了能及時給企業輸送合格的適用人才,學校以構建職教集團信息化平臺為紐帶,共享校企優質資源。例如,平臺從“政策導讀”、“學術動態”、“專業發展”、“自薦平臺”、“招聘信息”等方面發布實時信息,為企業、學校、學生三方的溝通提供保障。

(3)發揮平臺輻射功能,實現頂崗與就業合一。

1)頂崗實習前期:學生可登陸平臺,主動了解與本專業密切的行業、企業信息,學習國家出臺的相關實習與就業的政策;2)頂崗實習階段:以信息化手段加強頂崗實習的管理,將制定的頂崗實習教學要求、運行手冊以及實習寫實性記錄等檔案上傳至平臺,監控學生頂崗實習的質量與效果;3)就業創業階段:動態更新平臺資源,滾動發布自薦與招聘信息,發揮平臺的橋梁作用,實現學生頂崗實習與就業合一。

四、“三依托、三合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實際成效

1.教學工廠系統布局,工學合一落到實處

機電教學工廠實訓(驗)室的數量由22個增加至28個,功能進一步完善;承辦2012、2013年常州市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電工電子類項目的賽點工作;承擔2012~2014年市電工進網作業培訓以及維修電工職業資格的鑒定工作;2014年機電技術應用獲江蘇省職業教育高水平示范性實訓基地立項,逐步形成了集學、訓、賽為一體,體現“工學合一”的現代教學工廠。

2.合作平臺不斷深化,課程開發成果豐碩

隨著共建課程的不斷深入,本專業建成院級、校級精品課程各1門;開發網絡課程1門、信息化資源建設課程5門;參與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建設,共建共享“電機與變壓器”等19門精品課程;出版教材9本,修訂課程標準9門,完成了5門課程的整體設計與單元設計;2014年“機電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開發與實施”獲得教育部教學成果二等獎。

3.共建基地平穩運行,教研科研成績顯著

校企共建“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和“電子產品”2所校內實訓基地,聯合創新工作團隊,務實開展各類創優、創新活動,人才質量不斷提高。兩年來獲得國家級技能大賽一等獎1項,省級一等獎4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7項;取得國際發明展金、銀獎各1項、銅獎3項,市創新大賽一、二等獎各2項;市專業技術成果一等獎2項,二、三等獎各2項;申報國家專利8項(已授權1項)。

4.集團平臺發揮功能,優質就業得以提升

依托職教集團,建立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有效促進了本專業對口實習以及優質就業的比率。據調研,兩年來畢業生優質就業率從82%提高到92%,就業渠道從原來的小型企業發展到本地區五星、四星企業、研發中心、職業學校等,就業崗位從較為單一的操作類崗位轉向機電設備加工類、維修、管理、銷售、質檢等崗位群,實習就業面進一步拓展。

五、實施“三依托、三合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理性思考

在“三依托、三合一”人才培養模式下,本專業有效解決了人才質量提升過程中遇到的瓶頸。它既是對普遍意義上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也是結合專業實際提出的具體做法和有效實踐。

在建設后期,本專業需進一步加強實驗、實習場地建設,彰顯機電教學工廠的實用性和前瞻性,為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和產學研提供支撐;進一步拓展校企合作領域,擴大產教加工、項目研發的范圍和規模,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進一步豐富平臺資源的建設,以滿足學生頂崗實習以及優質就業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王猛.職業院校機電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實踐與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4).

[2]王亮偉,王猛,耿淬.“機電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與實踐教學基地的研究”課題評述[J].江蘇教育,2013,(1).

[3]耿淬.依托校內企業構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4,(12).

[4]劉學文.高職學生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

[5]劉文清.構建利益驅動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5).

(責任編輯:王祝萍)

猜你喜歡
三合一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院校頂崗實習學生黨建工作的創新實踐
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校企合作下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學生頂崗實習管理模式的研究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高職院校大學生頂崗實習存在法律問題的成因分析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基于“三合一”導師制的本科生綜合能力培養模式探討
柏林要建世界首座“三合一”教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