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教師職業的專業性與專業化

2014-04-29 05:34顏曉華
中國電力教育 2014年36期
關鍵詞:文獻資料專業發展教師

顏曉華

摘要:通過對教師這一職業歷史由來的分析,通過對教師職業專業性和專業化文獻資料的整理分析,概括比較教師職業專業性和專業化的異同,從而對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教師;專業發展;文獻資料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36-0200-02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边@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作為一個國家,教育是民族興衰的關鍵,是千秋基業;作為一所學校,教育是職責與任務,是化民成俗之本;作為一名教師,教育就是知識與道德的化身,它潤澤學生的生命,使學生由無知變成有知,心靈得到陶冶,道德品質更加高尚。由此可見,教育與國家、學校和教師都是密不可分的。在教育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教師的影響和作用又是不可替代的。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各國普遍把對教師的重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關心與研究也日益深入。在這種大的環境背景下,有必要梳理教師專業發展的歷史脈絡,使之更加系統化、深入化。

一、教師職業的淵源

“教師專業發展”這一概念是在教師這一古老的職業上發展而來的,因此要弄清教師專業發展的概念,首先應該追源溯流,弄清教師職業的來源。

教師一詞,由來已久。據我國史料記載,最早的“師”字來源于夏商時代管理樂事的官名,如夏以前的上古時期有師延、商朝時期有師涓、周朝時期有師尹等。至西周與春秋時期,擴展為臣子之謂,如《書·牧誓》中記載:“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其中的師氏,即輔佐君王的一級官吏,相當于中大夫一級。儒家經典著作《論語》在“述而”一篇中寫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則告訴了人們向師者學習、向善者學習的道理。其中的“師”包含了有知識、有經驗、有道德的意思。西漢司馬遷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提及:“田駢之屬皆已死,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逼渲械睦蠋熂茨觊L學識豐富能給人以教誨的人,多少相近于現在的教師稱謂。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闡述了“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意思就是說“師”就是教人懂得道理、明辨是非的人。而對于教師職業古代最為著名的詮釋當是唐代韓愈的《師說》,他的“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一直流傳至今并廣為傳頌,而“古之學者必有師”、“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等等名句也是眾所周知,成為教師職業的最好注解。

二、教師職業的專業性與專業化

教師職業自古以來就是相對獨立的,又是高尚而清貧的,“教書先生”一詞既能反映其受人尊重的一面,又能反映其清貧的一面,之所以古往今來能有這么多的教師安貧樂道,執掌教鞭,恐怕與教師職業的特點有關系,即對道德的追求、職業良心的把持和教師職業的專業程度高有關。漢代的董仲舒把“三綱五?!弊鳛榻處熉殬I道德的核心要求,又說“善為師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尚書》中也有“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的說法,強調教師獨善其身的重要性。因此,身為教師雖窮但不失志,“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乃古代為人師者品德的最好寫照,教師可以“教授鄉里”,但是“不屑仕進,恥事權貴”,“不與時俯仰”,只是為追求心性合一、知行合一、內外合一,追求傳道授業的樂趣,因此也就造就了教師職業的相對獨立性,儒家思想由此推崇教師的道德水準,把教師與天地君親并列為“禮之三本”,由此可見一斑。

在西方,“專業”一詞最早是從拉丁文演化而來的,最開始的含義是將自己的觀點和信仰公開地表達出來。英文中專業指職業、專長、特性、信仰、信念、主修科目等。是一種需要經過全面的培訓從而學習知識和掌握特殊技能的一種職業。一般都有相應的專業協會或組織來管理,并有倫理法規的約束和證書或執照的認證過程。

由此可見,專業是社會分工的產物,是個人的職業定位。那么作為一名教師其專業性為何呢?

教師的專業性是指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和專業知識,這種專業知識應該是廣義的,而非狹義的,即作為一種職業的專業屬性,而不是具體到某一專業的專業屬性。筆者認為教師專業標準應該能夠反映其面貌和特質。

2012年2月,國家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印發《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通知”,使作為職業的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和中學教師都有了明確的專業標準,即準入標準。有了專業標準這樣嚴格的限定,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會有大幅度的攀升,也對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提供了保障。

根據“百度百科”的檢索,專業化指的是“產業部門中根據產品生產的不同過程而分成的各業務部分,這個過程就是專業化”,可見專業化不僅僅指被分成的各業務部分,還指形成的過程。教師專業化所體現的重點就在于教師所受訓練使自己成為專業人士的一種過程,是一種不斷發展的、動態的狀態。

因此可以說,教師專業化就是“教師的專業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

國際上對于教師專業化的論述,國內學者普遍引用的是1966年國際勞工組織(ILO)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發表的《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一文,認為這個建議最早將教師職業作為一項專門職業來認定,即“教育工作應被視為一種專業。這種專業要求教師經過嚴格且持續不斷地研究才能獲得并維持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從而提供公共服務;教育工作還要求教師對其教導之學生的教育和福祉具有個人的和共同的責任感?!边@項具有權威性的報告是20世紀60年代國際社會關于教師專業化問題的一個總結,對西方國家開展教師教育工作都有指導意義。但是筆者認為這不應該是最早的報告,早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期英美各國就有專門的教師組織、協會負責教師發展工作,如1794年成立的“紐約市教師聯合會”就是第一個美國地方性教師組織,1857年成立的“美國全國教育協會”,1870年英國的第一個教師組織“全國小學教師聯合會”(后改名為“國家教師聯合會”1889年),1884年成立的教師與講師協會等等,都對教師發展和教師專業地位的提高做出了貢獻。

80年代以后,歐美各國掀起了教育改革的高潮,教育質量成為教育改革的重點,其中教師質量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因此,各種教師發展協會又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極大地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工作的開展。

對于教師專業標準,美國在1989年也出臺了一份文件,即美國卡內基基金會的改革委員會組織的全美教師專業標準委員會的《教師專業標準大綱》(1989)。它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要求:第一,在社會的要求下培養學生,負責他們的學習。第二,教師了解學科內容與學科的教學方法。第三,教師有責任管理學生的學習,并對學生提出必要的要求。第四,教師要不斷總結自身的教學經驗,并逐漸改進不足。第五,教師是教學組織中的成員。這五項要求概括起來就是:學生、知識、管理、反思和合作。

另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6年在日內瓦召開的第45屆國際教育大會上通過了九項建議中的第七項“專業化”也被認為是教師專業化問題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即“作為一種改善教師地位和工作條件的策略”。

總之,對教師職業的專業性和專業化研究有利于更好地開展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對教育質量的提高以及國內師資隊伍的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組織.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張德銳.師資培育與教育革新研究[M].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

[3]陳永明.現代教師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王衛東.教師專業發展探新[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7.

[5]袁夢.專家型教師的成長之路[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

[6]單中惠.教師專業發展的國際比較[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7]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8]古斯基.教師專業發展評價[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9]劉捷.專業化:挑戰21世紀的教師[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10]吳倫敦.教師專業發展導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王祝萍)

猜你喜歡
文獻資料專業發展教師
最美教師
教師如何說課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用信息技術搜集文獻
用信息技術搜集文獻
淺談文獻資料的特點和作用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專業教育教學
新時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探究
教育生態學視野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隊伍專業發展的幾點思考
論學習共同體下的教師專業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