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途徑

2014-04-29 01:16丁金珠
教育與職業·理論版 2014年23期
關鍵詞:英語教師教師專業發展高職院校

[摘要]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是影響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途徑主要包括改善高職英語教師的英語語言態度、提升英語教師信息化能力、促進英語教師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的提升三個方面。

[關鍵詞]高職院校 ?英語教師 ?教師專業發展

[作者簡介]丁金珠(1975- ),女,江蘇無錫人,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江蘇 ?蘇州 ?2151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度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課題“城市國際化背景下蘇工院商務英語專業學生語言態度實證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SGS201316)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4)35-0104-02

20世紀末以來,隨著高職院校的高速、大規模擴招,加之國人對英語的重視,英語教育質量隨之成為我國教育界的熱門話題。聯合國曾對外語教學質量提出一個公式:教學質量=[學生(1分)+教材(2分)+環境(4分)+教法(3分)]×教師,從中可以看出,教師是影響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隨著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擴大,英語教師的需求量急劇攀升,以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僅2003年和2004年新入職英語教師接近20人,且均為大學本科畢業生,這些教師學歷層次較低、經驗較為缺乏。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中的重要問題。

一、良好的英語語言態度促進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

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不能只是為教而教,英語作為一種工具,不僅要用于工作中,更應該融入英語教師生活的方方面面,即教師的語言態度可以影響教師自身英語水平的提升。國內外學者形成了眾多對于語言態度的定義,游汝杰等人將語言態度定義為個人對某種語言或方言的價值和行為傾向。語言態度基本包含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情感體現,即說話人或聽話人在說到、聽到某種語言時,在情緒、感情上不自覺地、下意識地感受和反應;二是價值評價,包括對語言的社會地位、社會功能、使用價值以及發展前景理性的衡量和評價;三是行為傾向,即語言態度決定了話語使用者會采用何種語言的趨勢,或對語言維持和語言計劃的行為傾向。英語教師的母語為漢語,但職責是教授英語。由此可見,英語教師的語言態度主要涉及兩個方面:對漢語及中國傳統文化和對英語及西方文化的情感認同上的差異;對漢語和英語的實用價值和社會地位的理性評價。不同的語言態度勢必影響教師課堂內外對英語使用行為的傾向度。

1.語言態度影響語言學習。英語教師的生活環境被漢語所圍繞,對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認可度也較高。聽到或者使用漢語時,在情緒、感情上的感受和反應趨向于親切、舒適。大部分情況下,英語的使用主要在于課堂教學中或接受專業培訓時,英語僅僅是教師工作和學習的工具。除去不得不使用英語的環境之外,教師使用英語的比例較低。這樣的語言態度一定程度上影響英語教師的語言行為,對于其自身英語能力的提高產生阻力。因此,改變教師的語言態度是提升英語教師專業教學能力的首要條件。漢語與英語語言特點的差異性無疑會成為英語教師語言教學能力提高的阻礙因素之一,影響教師英語教學方法的運用。

為更好地提升英語教學能力,英語教師首先必須對自身的語言態度深入剖析,正確面對自身英語語言態度中的消極因素并加以改進。學校應探索新型師資培養模式,讓英語教師參與各級各類培訓,尤其是中長期的出國培訓,以此提高教師對英語的情感認同,從而增加其使用英語的傾向性。

2.跨文化交際素養提升英語認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交流不僅限于簡單語言符號之間的交流,更是語言符號中所蘊含的一個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習俗以及思維模式的交流。然而,中國傳統的教育考試機制導致英語教師更注重語言知識的積累或把英語作為謀生的工具,西方文化素養嚴重缺乏,在跨文化交際中往往會遭遇挫折,從而降低對英語的認同感。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應該服務于語言學習的最終目標,即實現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際。

英語教師必須有意識地提高自身的跨文化知識和跨文化意識,通過各種途徑了解中西方文化的異同,拓寬自身的文化視野,特別是熟悉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傳統習俗和價值觀念等,有效地降低英語學習中的負遷移。培養的途徑可以是多維度的,如收聽外語廣播或收看國際新聞,觀看原版影片或者出國學習旅游等。目前,擁有英語專業研究生學歷的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比例普遍不高,相當一部分教師雖然教授大學英語課程,但碩士階段方向卻為管理類的專業,曾系統學習跨文化交際類課程的老師更是少之又少。在此情況下,師資隊伍在教學中勢必會出現語言與文化教學的脫節,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對英語的認同感。

3.堅持自我學習強化英語使用傾向。高職英語教師的語言實踐能力在入職之后普遍有所下滑,英語磨蝕現象明顯。外語磨蝕是發生在外語學習結束后,由外語使用減少或停止所誘發的一種生理性的語言能力減退現象。①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教師成長必須在一定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勤于反思,自我學習是教師自身綜合能力提高最具長效化的途徑。首先,要堅持閱讀專業類相關書籍,提高自身理論修養;其次,通過自我學習,注重鍛煉和提升專業能力;最后,善于反思,勤于積累。通過以上途徑,將英語的自我學習轉變為內在的力量和需求,將英語學習融入個人生活、工作的每個環節。只有不斷操練、反復總結和反思改進,才能真正促進英語教師的健康成長。

二、良好的信息化應用能力促進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

Richard認為,在師資培養中必須包含教學技能的培養。而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教學技能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信息技術的使用。2004年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明確提出: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從而引發了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大討論。如何立足于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有效地開展信息化英語教育教學,即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術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已經成為英語教學領域的一項重大課題。目前,高職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術理念匱乏、能力不足,相對于其他專業課程來說,大學英語課程信息化改革的推進工作進展緩慢。

1.掌握信息化設備使用和相關知識的能力:對教學媒介的再認識。傳統的教學媒介(即簡單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科書)已經逐漸淡出了英語課堂教學的舞臺。信息化設備具有融聲、像、文字、動畫為一體的優勢,在提高教與學的趣味性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提高課堂的含金量意味著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有效結合信息技術以及多媒體網絡技術。教師不僅需要學習電腦、投影儀的操作以及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還需要熟練掌握網絡學習平臺等教學軟件的使用和網絡技術的運用,這也就意味著教師對于教學媒介需要進行再認識,如教師制作的多媒體課件、網絡學習資源、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等。高職學生普遍缺乏英語學習興趣,有效結合教學媒體使用將會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采用信息化技術進行英語教學所帶來的益處毋庸置疑,但這并不意味著英語教學以追求多維度的、龐雜的教學媒介為核心。聲、影、像俱全的多媒體課件不是檢驗教學效果的主要的因素,只有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即教學媒介的有效性,才是教師真正的目的所在。因此,一方面,教師需要掌握相關信息技術;另一方面,教師對于不同教學媒介在教學中的利弊要有全面清晰的了解。也就是說,教師要認真思考針對不同教學內容,合理選用真正實用的教學媒介。教師不僅要考慮怎么教,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差異性,依靠課堂的直接交流或網絡平臺的使用,真正實現人人、人機互動,快速得到學生學習現狀的反饋,高效地開展課堂教學和課后輔導工作。

2.利用互聯網進行檢索與教學內容整合的能力:對教學資源的再整合?;ヂ摼W是一個知識和信息資源極其豐富的寶庫。英語教學也不再是以一兩本教材為綱的模式,合格的英語教師必須為學生創設全方位的、多維立體的學習平臺。網絡上大量的英語試題資源、聽力資源、視頻資源、歌曲、歐美電影等為英語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庫,運用搜索引擎進行互聯網檢索的能力是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項最基本技能。然而,部分教師為了省時省力,采用“拿來主義”,將網絡上搜索的課件或資源不加任何修改或刪減直接運用于課堂;課堂上教師完全依賴于課件,沒有體現自我創造性,更不去關注學生的接受狀況,完全忽略 “因材施教”,英語教學效果不良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一方面必須提高教師的敬業精神,另一方面必須提高教師所擁有的教學資源優化、再整合、再補充能力,真正做到有效利用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果。

3.利用社交媒體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與教學管理的能力:對互動方式的再把握。社交媒體是指允許人們撰寫、分享、評價、討論、相互溝通的網站和技術。在社交媒體充分發達的情況下,奇怪的是師生聯系方式卻未見新意,大部分為面談、電話或者電子郵件;多數為教師通過請學生到老師辦公室一趟,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如果任課教師善于使用社交媒體,將會大幅度提升工作效能。教師可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社交媒體協助班級組建QQ群、微信群等,邀請學生關注微博,教師可通過微信群發通知,收到的學生要求回復予以確認;教師可將教學資料、文件共享在群里;教師可在群里布置作業,學生可以通過社交網絡提交一些朗讀、背誦類作業。特別是由于上課時間有限、學生內向無法良好參與課堂互動的,教師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發問,要求學生人人回答;學生也可通過社交媒體發問,教師回答。通過社交媒體,師生互動增多,親近感增強,“親其師信其道”,教師也可以更好地督促學生學習、監督學生學習進度。

三、良好的科研與社會服務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臺灣著名學者陳碧祥說過:“教師專業發展是大學教師從事教學、研究及服務工作時,經由獨立、合作、正式及非正式等進修、研究活動,引導自我反省與理解,增進教學、研究及服務等專業知識與精神,主要目的在于促進個人自我實現,提升學校學術文化,達成學校教育目標,從而提升整個教育質量?!雹谌欢?,大學英語教師普遍科研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較為薄弱,究其根源:一是大學英語的教學任務繁重,時間、精力投入不足;二是科學研究方法掌握不夠;三是科研意識和社會服務責任意識不夠;四是職業環境不理想。

1.教研融合提升教學能力。高職英語教師大體分為兩種類型:大部分英語教師屬于“教學型”,將其主要精力投放在備好課、上好課中;少部分英語教師則屬于“學術型”,擁有較高的科研熱情和獨創性,但對教學重視程度不足。劉子賢等提出了教研融合的理念:“通過在教學活動中增加教師在科研上發展的個性化因素,充分發揮教學、科研互補和帶動作用,促進教研雙向發展?!雹酃膭钣⒄Z教師參與縱向和橫向課題的研究,參與各級各類的學術會議或研討,有效地提升其學術基礎。同時,及時總結和反思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弱項和問題,結合個人對該領域的研究成果,不斷提煉和升華教學實踐經驗和能力。即在同一進程中融合教學和科研,真正做兩者之間的循環往復,研以治學,為教師的個性化發展鋪平道路。

2.社會服務促進教師雙師素質提升?!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高校要牢固樹立主動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全方位開展服務。這就意味著高校應不斷增強服務于社會的能力,為地方經濟和產業的轉型升級做出貢獻。英語教師可以利用個體專業技能、研究方法和思辨能力,對社會中的某個現象或問題提出建議。在社會服務過程中,首先要切合時事熱點,熟悉政策,做好選題;其次,充分運用專業素養和敏銳的眼光,深入分析問題并給出獨到見解和對策;最后,通過選擇合適的途徑將個人研究成果傳遞給相關組織、部門,通過研究成果的有效轉化不斷服務于社會,從真正意義上提升教師的雙師素質。

3.研究與實踐結合培養專家型教師。專家型教師不僅要求能勝任講臺,而且應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質,對某個學術領域有全面和獨到的見解,且有很強的實踐應用能力。相對于其他專業的教師而言,高職英語教師一直有兩大短板:研究能力和實踐環節。因此,在英語教師培養中,需要創造條件,鼓勵教師多參與圍繞真實情景的研究課題,注重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將自身學習的理論研究成果不斷運用于專業實踐,與此同時,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和促進自身的科學研究。高職教育的實踐背景要求英語教師也具有一定的企業實踐經驗,學??梢愿鶕嶋H情況分期、分批安排英語教師到與所任教專業對口的企業實踐,期限應不少于三個月,有效提高英語教師的實踐能力與實踐意識。

高職英語教師作為高職師資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專業化發展成效勢必直接影響高職教育教學質量。英語教師由于專業的特殊性,加強責任意識和自我管理意識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反思,改善個人英語語言態度,提升信息化能力,有效結合科研和社會服務工作,才能從真正意義上規劃好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途徑。

[注釋]

①倪傳斌.外語磨蝕的本質屬性[J].外國語,2007(1):42.

②陳碧祥.我國大學教師升等制度、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發展定位關系之探究[J].(臺灣)國立師范大學學報,1990(9):175.

③劉子賢,齊煒,楊明.提高高校教師科研能力的“教研融合”教學方式[J].赤峰學院學報,2013(2):206.

猜你喜歡
英語教師教師專業發展高職院校
論小學英語教學對小學英語教師素質要求
技術支持的農村教師專業發展
專家評價對大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影響的敘事探究
大學英語教師出國進修的有效性調查與研究
認真開展教研活動提升英語教師水平
利用云錄播搭建教師專業發展研修平臺
微視頻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研究
教師知識理論視域下的高校青年英語教師教材自主能力調查研究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