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層教學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探析

2014-10-27 03:30董欣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下旬) 2014年7期
關鍵詞:中職數學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董欣

摘 要: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教育事業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差異性教育作為一種現代教育理論,它全面地體現在中職數學教學當中,從課程目標到教材內容都體現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多樣化,允許學生發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評估標準,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分層教學已成為適應學生個體差異、落實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多規格、多層次人才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中職數學 分層教學 因材施教 措施

一、中職數學分層次教學的必要性

(一) 學生素質不均衡,數學成績懸殊

近幾年來,由于多方面的影響因素,中職院校的生源素質下滑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中職學校教師面對的是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學習興趣等存在較大差異的學生,他們的數學成績懸殊,90分以上的有,幾分的也有,30分左右的占大部分。數學知識本身抽象性、概括性、邏輯性都比較強,因而使許多學生對數學學習望而生畏,怯而止步

(二) 傳統的數學教學與學生現實情況不協調

同時一個老師,如果講多了,講深了,基礎好點的學生聽得興趣十足,基礎稍差的學生卻聽不懂了;老師只好講細些,講慢些,差生剛有點門,還不大懂時,好生等得急了,沒事可做了。因此,要改變傳統教法,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提高。

二、分層次教學的萌芽

在上世界80年底末,一些學校為追求升學率,甩開“包袱”,輕裝前進,分成好、中、差班,分班的依據是總分的排列順序。雖然這種做法遭到指責、批評,但從現在的教學發展來看,其中還是有一定的可取之處。

三、分層次教學的應用與實踐

以學生為本,促進每一個學生的持續發展,既要為學生打好共同的基礎,也要注重發展他們的個性和特長;既要根據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的差異,又要在教學中承認這種差異,區別對待、因勢利導、努力轉化差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求得實效。

所謂因材施教,就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標下,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及具體特點,有的放矢、因勢利導地采用不同的教育措施。分層教學就是依據這一思想,教育者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對其進行分類,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層次群體,針對不同群體所在層次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借以實現既定的人才培養目標,這種教學方式就是分層次教學。分層次教學是尊重學生的個性,促進包括后進生在內的學生發展的有效措施。這樣的方法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力,使教師和學生有自主教和自主學的機會。

有位著名的心里學家曾指出“許多學生在學習中未能取得優異成績,主要問題不是學生智能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適當的教學條件和合理的幫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適當的學習條件,指導學生學習并能達到掌握所學內容的必需的學習時間,給予個別指導和全新的學習機會,許多學生可獲得同樣的收獲”。數學教學改革就是針對現今中職生實際情況,在教學目標制定、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方面進行改革,聯系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規律,實行分層次教學。

(一)學生分層次

《目標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一書指出:“在實施目標教學中,我們提倡在不改變教學班的前提下,混合編班,合作達標?!绷己玫暮献鬟_標是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良環境。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充滿著朝氣和活力,會形成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學生既樂于表現自己的聰明才智,又容易在共同活動中接受教育,相互誘發增強自我教育力量。在具體實踐中,將基礎知識較好、接受能力強、反應速度快的這類學生劃為A層,中等水平的劃為B層,基礎及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劃為C層。這三個層次由老師掌握調節,不排名次、不宣布等級,只宣布每組人員在學習及練習中的不同要求。并對每周學習成績有進步的學生予以表揚,隨時適當地調整其層次。

(二)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分層次

在分層教學之前,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的接受能力和技能水平,按教學大綱和教材,把教學目標分解成有梯度的、連續的幾個分目標,允許“差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分步達到大綱要求。對于基礎知識好的、接受能力強的同學,允許他們進行高難度的練習。只有對各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處在不同起點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較好的發展,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三)練習題、作業題分層次

數學教學的近期效果是通過練習、作業反饋出來的。課后作業一刀切,往往使C組學生吃不消,A組學生吃不飽。為此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布置不同的課后作業,一般C層是基礎性作業(課后練習),B層以基礎性為主,有提高的題目(課后習題),A層是基礎性作業和有一定靈活、綜合性的題目(課后復習題) 各半。如,在學習了待定系數法求函數的解析式后,設計了下面一組作業:第一組(A):已知f(x)是一次函數,且f[f(x)]=4x-9,求此一次函數的解析式。第二組(B):已知一次函數y=kx+b,當x=1時,y=-3,當x=3時,y=5,求此一次函數的解析式。第三組(C):已知一次函數y=kx+1,當x=5時,y=3,求k的值。

分層次布置作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能力,并由學生選擇適應自己的作業題組,克服了“大一統”的做法,使每個學生的思維都處于“跳一跳,夠得著”的境地,從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C層的學生也沒有過大的壓力,可以減少抄襲作業的現象,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考核層次化

根據A、B、C三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同一份試卷擬定出不同層次的單元測試題,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個層次學生按規定要求自由選擇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題只要求C層學生完成,部分題只要求A層學生完成(可用附加題形式)。在每次考核后,每層次的人員應作適當的變動,如C、B層中成績最好的兩名學生分別升為B、A層,而B、A層中成績最差的兩名學生分別降為C、B層。這樣一來,基礎差的學生感到有奔頭,基礎好的學生不敢有絲毫放松。

(五)分層次輔導,共同提高

“培優補差”,可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在輔導時,老師點撥A組同學,培養優等生,A組同學輔導B組同學,C組同學由B組同學輔導,A組也輔導C組同學,這樣將全班同學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目前,基本形成了“比”“學”“幫”“趕”的學習氛圍。

四、數學課分層次教學的實施效果

(一)較好地解決了教學要求整齊劃一和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參差不齊之間的矛盾

使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切合學生實際水平,教與學互相協調,使教學過程順利展開,教學效果更好。同時,分層次教學在教學中形成一種促進全體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遞進”機制,使各層次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展。

(二)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保障

特別是同一層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互相勉勵、互相尊重與信任,學生們能充分展示自我,形成自尊、自信、自立的健康狀態。

另外,分層次教學促進了教師對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對學生心理、學生發展變化的研究,促使教師去不斷學習,不斷吸取新思想、新知識。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分層次教學在中職數學應用過程中,師生教學相長,初顯成效。不過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由于操作不當,造成學生層次分明,一些學生反而心理負擔加重;有的教師感到工作量增加,有些力不從心等。中職數學分層次教學,任重而道遠,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與改進。

參考文獻:

[1]劉華為.對一堂好課的幾點拙見[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6(10).

[2]韋明理.“分層教學”在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年21期.

[3]劉寶琴.“分層教學”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08年23期.

[4]趙麗娟.淺談分層教學的體會[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年12期.

[5]秦朝芳.淺談實踐操作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大眾.2008年03期.

[6] 王淑萍.淺析職業學校數學教學中的分層次教學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年03期.

猜你喜歡
中職數學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從《論語》看因材施教
淺析如何提高中職數學課的教學質量
談中職數學課堂導入的技巧
新課改背景下的中職數學學習反思能力的培養
中職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思考
如何通過分層教學打造高中化學高效課堂
分層教學在高中數學中的研究
分層教學,兼顧全體
農村學校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