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研究

2015-01-17 19:13蓋芳鵬
學理論·上 2015年12期
關鍵詞:校園文化大學生

蓋芳鵬

摘 要:高等學校作為傳承文化、科技創新和服務社會的基地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搖籃,必須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引導校園文化方向,保證主流文化的健康發展,實現其育人的基本功能。分析了國內外學者對于校園文化研究的情況,指出了其不足,介紹了魯文化的基本情況,提出了魯文化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魯文化;校園文化;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12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34-0175-02

2014年9月25日在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發出了“回歸傳統,復興傳統文化”的號召,指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富含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并堅持經世致用原則注重發揮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對個人、社會的教化同對國家的治理結合起來,達到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目的。之前在2013年8月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也指出: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如何落實領導人的指示,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當中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將中華民族在修齊治平、尊時守衛、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形成的最根本的文化基因內化為大學生的行為準則成為一項具有十分重要現實意義的課題,特別是在今天個人主義橫行,社會道德每況愈下,貧富差距一再擴大等等社會問題尖銳的情況下,如何汲取傳統文化中的有益營養形成兼容并蓄、繼承與發展并重的高校校園文化來培養一代又一代的大學生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是當代教育者必須考慮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一、校園文化及其研究現狀

相對而言,校園文化是一種亞文化,是一種以校園為空間的群體文化,它是全體師生員工在長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過程中所積累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一個學校辦學傳統、價值觀念、目標理想等的集中展示,具有價值導向、精神熏陶、啟迪心智、規范約束、群體凝聚及社會輻射等重要作用。

從研究的側重點來看,李亞軍、程寧、王東才等(2014)和趙涵(2012)等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基本內容和功能等進行了較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羅薇(2011)、王德斌(2009)等分析了當前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問題,比如人文文化欠缺、忽視精神文化建設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王漢林、劉成、戴玉琴(2013)和湯溶溶(2009)等通過對國外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分析,提出了對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從橫向的比較來看,美國高校的校園文化鼓勵多樣性以實現多元化;日本高校注重集體主義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的“合力”意識;韓國高校則將校園文化作為民族國家文化的一個方面進行反思。

通過以上的梳理我們不難發現目前對校園文化的局限性:一方面,對國(境)外的高校校園文化比較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對比研究上,對其他國家高校校園文化的研究缺乏深度、廣度和完整性;另一方面,研究較多地集中在普遍性研究上,沒有具體地針對某個特定區域文化特色傳承的研究,特別是優秀傳統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指導作用的研究少之又少。

二、魯文化的來源

魯文化是一種產生于魯國,由魯人創造的一種具有獨特文化模式和價值體系的地域文化。雖然魯文化是由魯人創造的,但是從其淵源來說大致分為三個來源:一是周文化,由于魯國是周公的封國,所以周文化對魯文化影響深遠,也有的學者認為周文化是魯文化的來源主體;二是殷文化,因為魯國居民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殷遺民(包括奄遺民);三是東夷文化,顧名思義,東夷文化就是東夷人創造的文化。東夷人是魯國的土著居民,“夷”泛指居住在統治中心之外周邊的部落或者民族,夏商的統治中心在陜西、陜西和河南等黃河中游地區,所以“東夷”就是今天山東的東部地區。東夷文化經歷了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岳石文化幾個階段,并對魯文化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

三、魯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作用

魯文化是一種道德型的文化,注重仁義,尊重傳統和倫理,重德尚恩。深挖其精髓內涵并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其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作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魯文化的豐富思想可以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大的精神原動力。例如,《周易》里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等思想千百年來為世人所傳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像天體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接物度量像大地一樣”。這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勇于開拓、勇于創新的無畏氣概,一種勇于否定、除舊革新的改革精神以及一種剛健、豪邁和不屈不撓的精神。這種特定的歷史文化,若能通過內化積淀在大學生的心理文化結構之中,使他們能夠做到剛健不息,積極有為,轉化成他們內在的思想觀念,形成健康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品格等,就可以生成影響未來發展的文化力。我們進行的改革開放,我們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一項沒有任何成功經驗可以借鑒,成功模式可以學習的系統工程,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建設者不斷開拓前進,砥礪前行。高等學校是培養青年人才的重要園地,其終極目標就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高校校園文化要營造培養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和不斷進取的探索精神的氛圍。此外,當代大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基本上都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缺乏挫敗感教育,在這種情況下加強他們的這種傳統文化教育顯得更有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第二,魯文化的豐富思想可以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提供行為規則。魯文化首先重視個人的修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其重要思想,強調通過教育和培養使人成為“人”,即要成為對他人、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雖然中國的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階段過渡到大眾教育階段,當代大學生也不再是天之驕子,但是大學生們依然不能放松對自身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努力充實自己,使自己成長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魯文化向來倡導誠實守信。如《周易·乾》里的“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以及《論語·憲問》里的“見利思義”等等表述都顯示出魯文化對于誠信問題的重視與倡導,這與我們今天所提出的誠信問題是立國之本,立人之基的觀點是異曲同工,一脈相承,因為誠信與否成為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和道德水準的重要標尺。市場經濟說到底是一種信用經濟,作為市場活動的參與者,所有人都必須要忠誠老實,要忠于自己的感情和事情的本來面目,不說謊,不做假;所有的人必須講信譽,講信用,信守承諾,忠實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今的大學生是未來的建設者,必須養成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大學生們對誠信等道德問題談起來是口若懸河,對不道德的現象口誅筆伐,但是實踐中考試作弊、虛構簡歷、論文抄襲、選舉作假等不道德的現象屢禁不止。造成這種現象既有社會的原因,也有家庭、學校以及大學生自身的因素,因此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著力培育大學生誠實守信的優良品質。首先,要重視“兩課”的引導作用,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目前社會上的一些失信現象,努力將其消極影響降到最低。其次,教師要以身作則。教師要言行一致的,表里如一,安心教學,誠實科研,用自己的行為和語言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讓他們耳聞目染,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修養,養成良好品質。再次,學校要加強制度建設,按照法律、法規和制度對考試作弊等不誠信現象的現象進行懲處。

魯文化還主張國家與國家之間要和睦相處,互不侵擾。這與周恩來總理在1953年底提出的建立各國間正常關系及進行交流合作時應遵循的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精神也是高度一致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后來不僅在大量的雙邊條約中得到體現,而且被許多國際多邊條約所確認。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學校、院系、學生會以及學生社團應該充分利用諸如此類的紀念日組織大學生參加各種紀念活動,讓大學生們通過對歷史的了解來培養民族自豪感,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培養其和平意識,引導他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第三,魯文化的豐富思想可以為校園文化建設發展提供制度借鑒。儒家認識到僅僅依靠武力和嚴酷的法律無法長久地保持統治的合法性和穩定性,要實現長治久安,關鍵是要使價值系統制度化并可傳承,從而為現存的秩序提供理論支持和價值支撐。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也必須實現制度化,首先,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縱向的傳承和積淀過程。一屆又一屆的校友都為自己母校的校友文化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校園文化也需要記錄不同時代的特定物質或者精神文化符號,這些都必須依靠制度、依靠一定的方式記錄、傳承下來。其次,發揮校園文化育人的功能,最重要的是正面教育,通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現精神、理想、信念育人,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通過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實現知識育人,但同時必須加強懲戒機制和制度建設,從制度上明確違規行為的后果,通過制度來約束大學生的不誠信行為,保證學生的制度約束意識,從而內化為個體的自我約束意識。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面對道德滑坡、環境惡化、物質至上、享樂主義盛行等社會現實,高等學校作為傳承文化、科技創新和服務社會的基地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搖籃必須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引導校園文化方向,保證主流文化的健康發展,實現其育人的基本功能。作為地方特色的魯文化,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是一種具有完備的自我調節和再生能力的文化,對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深挖魯文化的豐富思想內涵,并結合社會現實對其加以繼承和發展,可以為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提供豐富的思想來源,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減少西方等不良文化的侵蝕,實現校園文化建設和育人功能的雙豐收。

參考文獻:

[1]劉英波.東夷文化與齊、魯文化及孔子之關系述略[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2(6).

[2]邱文山.齊、魯文化及其交融與整合[J].管子學刊,2002(3).

猜你喜歡
校園文化大學生
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創新探究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新大學生之歌
校園文化建設淺談
創建校園文化的意義探究
以老區精神打造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與探索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園文化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