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中的理性美:內涵、表現與功能

2015-01-26 16:28王長江李衛東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4年1期
關鍵詞:理性美的教學活動

王長江+李衛東

教學中的理性美與藝術美是教學美的兩翼。教學中的理性美有特定的內涵,表現為探究美、互動美、啟發美、邏輯美等形式,具有陶冶性情、啟智生慧、誘發理趣等功能。

教學 ?理性 ?理性美

教學既有科學性,又有藝術性。教學具有科學性是強調教師遵循各種教學規律,進行合乎理性的教學活動。教學的科學性由教師的理性因素決定,是理性活動的結果。教學具有藝術性是強調教師嫻熟地運用各種教學技能技巧,進行創造性的教學活動。教學藝術多由教師的情意因素決定,是個性表現的結果。教學過程中既蘊含著理性美,又蘊含著藝術美。在梳理以往研究資料中我們發現,多數學者將教學活動中的美等同于藝術美,對教學活動中的理性美則或者認識不足,或者不予肯定。本文試圖通過辨析理性美的概念,展示教學活動中理性美現象,揭示教學活動中理性美的內涵,同時闡述它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和功能。

一、教學中理性美的內涵

1.什么是理性美

(1)什么是理性

石中英教授分析了“理性”在現代漢語語境、英語語境和不同哲學視野中的含義后認為,“理性”概念具有5種關鍵特征或用法,其中包括人類精神生活的一種形式,是一種人類特有的思想活動,不僅包括了概念、判斷和推理,而且包括了質疑、反駁和辯護;作為一種思想活動,“理性”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在一定的規則下就某一問題應用概念進行推理或認識的能力;“理性”不僅關涉到知識的獲得,而且關涉到行為目的的正當性和合理性辯護等等[1]。他指出教學活動中的理性有:價值理性、交往理性、工具理性和實踐理性。

(2)什么是理性美

在美學家眼里,世界可以劃分為不同的認知方式,感性和理性同等重要。李澤厚認為,一方面,“美”是物質的感性存在,與人的感性需要、感官享受直接相關;另一方面,“美”又有社會的意義和內容,與人的群體性和理性相連[2]。李澤厚還認為,“美”在今天的日常語言中至少有三種既相聯系又有區別的含義:第一種,它是表示感官愉快的強形式。第二種,它是表示倫理判斷的弱形式。第三種,“美”專指審美對象,此種意義的“美”更多用來指示使人產生審美愉快的事物。美與人們的審美感受相聯系,因此在美學家看來,不論是何種活動,不管其形式如何,只要這種活動引起人們的審美愉悅,那么這種活動就是美的。

李澤厚先生對于理性美的觀點也可以從中國古代美學中對“理趣”的認識得到印證。理趣是中國古代美學的范疇之一,指的是理融于趣,趣合乎理?!袄怼币鉃榈览?、規律、法則、倫理,是思維活動;“趣”意為情趣、興趣、趣味。比如,清代王夫之在《古詩評選》卷五中提倡詩應“亦理亦情亦趣”。在美學和藝術理論中,“理趣”說主張“理”與“趣”的融合,在說理、敘事、狀物中將“理”的意蘊與審美情趣的巧妙傳達結合起來。

石中英則直接提出了理性美概念。他認為,理性本身就具有美的成分。理性是嚴整的、有序的,是清晰的,是可以明確傳達的。這些屬性既有實用的意義,也有審美的價值。人們讀言情小說,不管對其中的激情有怎樣的體驗與感受,總要追求一個“合情合理”[1]。人們通常會本能地反感那些邏輯不清、內容混亂的作品,這本身就是理性美的一個表現。

2.什么是教學中的理性美

石中英認為,對教學內容的再思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學內容的存在形態和人們的教學內容觀。在教學內容的再思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能夠體會到豐富的理智愉悅。這種由教學內容的再思所產生的理智的愉悅,將會超過任何外在的教學組織形式或手段所產生的愉悅,是一種最強烈和最持久的“教學美感”,也是維持高水平的、內在的學習動機的主要因素。其實,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如嚴整有序的教學設計、和諧自然的師生互動、匠心獨運的板書展示、規范科學的演示操作等方面,都透發著理性的教學美感,這種教學美感對于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成績、同伴關系,乃至人格養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嘗試給出了教學理性美的定義。我們認為,教學中的理性美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進行想象、抽象、概括、推理等智力活動和質疑、批判、辯護等理性探索過程中所共同創造的審美因素和美感效應綜合而成的整體。教學中的理性美同教學藝術美一樣,是教學美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中的理性美具有自己的特點,是由各種美的潛因組合而形成的一種內在的綜合美。

二、教學中理性美的表現

1.探究美

探究美體現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引導學生獲得概念、探索規律的理性探索歷程中發疑問、立假設、求論證而體驗到的幸福愉悅之感。

人類生性樂于探究,處于求學階段的學生更是具有濃厚的探究興趣。學生對于課堂上老師預設或生成的“不同尋?!?、“似是而非”的問題情境,由驚奇而疑問,其中無疑滲透著愉悅的情感體驗。學生有了疑問后會提出種種猜想和假設,然后去探索、論證這些想法。學生獲得概念、探索規律的過程充滿遲疑、艱辛,但正因如此,在掌握概念、規律的那一刻才更能體驗到深沉的愉悅。正是教學活動中探究美的無窮魅力,促使教師和學生“為了藝術而藝術,為了文學而文學,為了科學而科學”。而這種徹底的求索勇氣和純粹的非功利精神正是我們這個社會所需要的。

2.互動美

互動美體現為在教學活動中,師生在追求終極知識的理性探險歷程中因交流、激勵、鼓舞而體驗到的幸福愉悅感。這種愉悅感不僅表現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感共鳴,更表現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思維共振。

所謂情感共鳴,是指師生在教學互動過程中,雙方的情感高度一致,產生了一種精神上的無限延展和契合,從而共處于興奮激動的狀態。第斯多惠對教學互動中的情感共鳴有著非常深刻的見解。他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關于激勵、喚醒、鼓舞。而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能激動,沒有主動性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只有生氣才能產生生氣;死氣只能從死氣而來。所以你要盡可能多地使自己習慣于蓬勃的生氣!”

思維共振,是指師生在教學互動過程中,雙方的思維活動前后呼應、拍拍相合、步調一致、達成共識。思維共振需要起動機,教師的思維狀態對學生的思維狀態有著直接的影響。蘇霍姆林斯基對學生思維狀態的激發有著精辟的見解,他說:“如果教師的智力生活就是停滯的、貧乏的,在他身上產生了一種可以稱為‘不尊重思想的征兆,那么這一切就會明顯地在教學教育工作中反映出來……學生也就不尊重教師,更加危險的是,學生也像教師一樣不愿意思考?!睅熒g產生情感共鳴、思維共振需要教師的喚醒、示范、鼓舞、引領,教師首先做一個積極、樂觀的、向上的人,做一個積極的思考者。

我們經常發現,思維共振還常常發生在生生互動中。學生與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相近、知識基礎相當、生活經驗相似,在討論問題中所使用的思維方法大都相近,討論起來常會非常融洽、投機,大腦皮層興奮,神經細胞活躍,會產生思維的“共振”,從而引發愉悅的心理體驗。

3.啟發美

啟發美是指在教學中教師善于把握最佳的教學時機,運用高超的啟發藝術,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狀態,使學生的思維狀態達到高潮,從而師生共同體驗到的幸福愉悅之感。

蘇格拉底經常采用談話、問答的方法來使學生獲得知識。他的教學方法被后世人稱為“產婆術”。它是指教師不直接把結論教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墩撜Z·述而》記錄了孔子的啟發術:“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笨鬃訂l術的涵義是: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時候不去啟示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說而又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開導他的表達。在學生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抓住時機,進行誘導,促進思維的發展。

教學實踐表明,優秀的老師在進行啟發教學時具有以下特點:(1)促發學生產生適度的思維張力。學生需經過一定的智力勞動,出現了思維障礙,產生了適度的思維張力,除非老師的協助無法跨越思維障礙老師才進行啟發。(2)強調教師掌握最佳教學時機。即當學生心求通而未得之時,急需教師啟示開導的時候,教師適時而教,可收到良好效果。

4.邏輯美

邏輯性是教學理性的重要特征。邏輯美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以嚴密銳利的邏輯、精確辛辣的諷刺、生動形象的比喻、豐富貼切的語匯等語言技巧來傳授知識、開啟智慧所產生的幸福愉悅之感。

教學富有理性,它是邏輯、表達、感染力的統一。沒有邏輯力量,教學就沒有令學生信服的內在力量,更談不上魅力。尤其在理科教學中,邏輯美體現為教師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等內在的邏輯力量“征服學生”。而要產生邏輯美感,教師必須準確地表達思想和嚴密地論證思想,必須運用邏輯力量去吸引學生,一層接一層,一環扣一環,以無可辯駁的實驗事實和無懈可擊的力量論證來引出必然的結論。

邏輯美是教學理性美的主要表現。教學的邏輯美還體現在教學內容的條理呈現、教學策略的恰當選擇和教學環節的巧妙設計等功能屬性中,更體現在為實現這些教學過程所付出辛勞的審美愉悅中。教學內容的嚴整性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自覺形成知識的整體結構。我國古代的教學思想在教學環節的有序性上強調“豫”、“時”、“孫”、“摩”,強調使學生在井然有序的學習過程中輕松地接受知識,養成能力。

三、教學中理性美的功能

1.陶冶性情,潤澤心靈

教學中的理性美具有情理交織的特點,能使人產生較為持久的幸福愉悅之感。這種理性美可意會不可言傳,猶如細雨,浸透學生的心靈。在長久的理性美的潛移默化中,沉靜而理性的課堂氣氛、融洽又和諧的師生關系,乃至臻美求是的人格特質、獨立自由的精神品質,都會漸次形成。

2.啟智生慧,提升思維

教育是慢的藝術。智慧是一種緘默知識,只能通過示范、踐行而體悟。教學中的理性美不是說教,不是授受,不是強加,恰恰是通過默會、感染、體驗、浸透、體悟來引發思考、開啟智慧。我國著名特級教師孫維剛的教學就充滿了理性美。他在教學中強調:八方聯系,渾然一體,漫江碧透,魚翔淺底。在教學中,他總是要求學生時時刻刻、事事處處尋找知識之間的聯系和規律,總是要求學生從系統的高度去把握知識、認識世界和進行思考。他說:“把哲學思想和哲理觀點編成教材來教中學生,他們無法接受,學會了也是教條,無助于他們以此為武器進行思考和應用,當然增長不了聰明才干。但是在數學教學中點點滴滴地長期滲透,則會使學生在耳濡目染過程中得到熏陶?!?/p>

3.誘發理趣,樂學好教

教學中的理性美可以誘發學生的理趣。清末學者王闿運在《湘綺樓論唐詩》中說王維的詩“吐屬高華,……《黃花川》、《石門》等作,亦能得山水理趣”。教師嚴整有序的教學環節,絲絲相扣的推理論證,“豫”、“時”、“孫”、“摩”的教學時序,能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深刻持久的審美愉悅,這種審美愉悅不是由教師刻畫的鮮明直觀的形象美所營造的,而是由教學理性所透發的美感。

教學中的理性美直接幫助學生樂于學習。聽一堂好的理科課,我們同樣能有“如沐春雨”、“如坐春風”的感覺,在這樣的課堂上,理性的春風吹在學生身上,使人感到溫暖、舒適。理科教學雖然抽象,但不失理性,好的理科教學會充滿理性美。一旦教師教學中的例題巧解、妙語連珠、機智應對、有意誤導等等被學生默會了、體悟了,這時候教師的教學會產生事半功倍的良性循環效果。教學成為有效地幫學生解除學習疲勞、使學生樂學的“興奮劑”,教師也會受到學生高漲的學習狀態的影響而“誨人不倦”,良好的職業心態就會慢慢形成。

教學理性美與教學藝術美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按照美的規律進行的教學創造性活動中美的不同表現,它們是教學美的兩翼。

————————

參考文獻

[1] 石中英.教育哲學導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 李澤厚,美學三書.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作者:王長江(1972-)男,寧夏平羅人,延安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講師,在讀博士;李衛東(1957-)男,陜西米脂人,延安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 ?楊 ? 子】

猜你喜歡
理性美的教學活動
住培教學活動指南專題
好美的霧
如何構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設計探討
“本轉職”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歸
理性的回歸
對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理性看待GDP增速減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