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當前教學的偽改革

2015-01-26 16:30邱艷萍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4年1期
關鍵詞:思維力教學效果多媒體

當前教學的偽改革重視教學形式而忽視教學內容,重視教學改革的表演性而忽視教學改革的本質性。急功近利的教育體制是導致教學偽改革興盛的制度原因,下滑的教師人文素養是誘發教育偽改革現狀的人事原因。教學偽改革的盛行,對教學目標的實現起到消極的作用,混淆了教學真改革與教學偽改革的界限。要杜絕教學偽改革、走進教育真改革,就要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維力和創造力為目標,轉變教學思路,改革教學體制;以培養人文素養為基本前提,提高教師本身的綜合能力,夯實教學的根基;以改革教學技能為輔助手段,重視因材施教,達到教學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統一。

教學 ?偽改革 ?真改革

眾所周知,近年以來,無論是高等院校還是中小學,其教學改革早已成為我國教育界一個常新的重要話題。如何進行教學改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是在高呼教學改革的同時,我們赫然發現真正卓有成效的教學真改革并不多見,而成效甚微或者沒有任何成效的教學偽改革倒是司空見慣。這些司空見慣的教學偽改革嚴重影響了教學改革的聲譽和教學改革的效果。如何避免教學的偽改革,代之以教學的真改革,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

一、教學偽改革的主要表現

教學偽改革即教學假改革。從表象上看,形似改革;從本質上看,實非改革。目前我國的教學改革,無論在中小學,或是在高等院校,教學偽改革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重視教學形式改革,忽視教學內容改革

過度重視教學形式的改革是教學偽改革的第一大表現。本來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是一體的,但是教學偽改革中教學形式的改革卻成了改革的主要內容,有意或無意忽略了教學內容的改革。

為什么多數的教師只會重視教學形式的改革,而不重視教學內容的改革呢?這是因為形式的東西有兩大特點,一是易學性,二是表演性。所謂易學性即教學的形式多以技能的知識表現出來,因此就容易學到手。反之,教學的內容卻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方能有所收獲。所謂表演性即教學形式的改革適合進行公開課演示,可以給觀摩聽課者煥然一新的視覺效應和聽覺效果。

目前,教學改革中的形式主義集中表現為教學中一方面對多媒體的過度依賴,另一方面傳統的講授—接受教學模式被輕易放棄。

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過度使用主要表現為:在教學時間上沒有合理配給時間,利用影視作品時間過長,試圖以生動形象的視頻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讓學生在歡聲笑語中上完每一節課。在教學講授比例上,沒有發揮教師“教”的講解功能,容易出現以播放為主而以教師講授為輔。在教學的興趣喚起上過度重視教學的愉悅性,把教學的愉悅性變成了教學的娛樂性,使學生上課只體會到了感性的娛樂興趣,而忽視了理性的思維興趣。在教學的最高目的上,只重視教學的手段目標,而忽略了教學的終極目標——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提高。

傳統的講授—接受教學模式被輕易放棄主要表現為,在思想上不重視過去傳統的優秀教學經驗,認為傳統的教學方法多已過時,不值得認真研究和學習。在行動上不是從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出發,而是從急功近利的教學手段出發,希望不通過刻苦學習便能快速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事實上,在教學改革過程中首先要對過去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做出一個合理的評估,一味地批判傳統的教學方法而代之以全新的西化的教學方法未必科學合理,我們應“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汲取傳統教學方法的精髓為今日教學改革所用。傳統的講授式的教學方法有其啟發性的優點,故而應該傳承下去。這種以講解、講述為主的教學方法因為根植于對教材的深入理解之上,要求教師具備較深入的學術素養,故而對問題的分析深入透徹,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把握與理解。

2.重視教學改革的表演性,忽視教學改革的本質性

本來教學改革就是為了應用于平時的教學,但是,目前在我國中小學普遍只重視教學改革的表演性功能,而忽視了教學改革的本質性功能。

所謂重視教學改革的表演性功能,即許多教學改革只是作為上級領導檢查、上公開課時進行的表演,而不是作為一種常規的教學手段。其目的已經偏離了改革的本質要求,只做表面文章,只關注教學的表演性功能。這種表演性的教學改革其實是偽改革,因為平時的教學根本沒有改革。不少高中教師都認為,在高考指揮棒的指引下根本不可能搞真改革。如果付諸實踐,學生考試成績肯定要出問題,不僅學校領導不支持,學生家長也反對這種不利于提高高考成績的教學改革。因而,教學改革并非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它植根于我們的時代背景與教育環境中。

二、教學偽改革盛行的原因及影響

教學偽改革是當前中國教育界存在的一個相當突出的現象。造成教育偽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其影響又如何呢?

1.教學偽改革盛行的原因

造成教學偽改革盛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

其一,急功近利的教育體制是導致教學偽改革興盛的制度原因。當前中國的教育存在嚴重的急功近利現象,這種教育體制導致了教學制度的急功近利現象,從人才培養目標的制訂到教學規劃的實施,以及教學評價機制的運行,都存在廣泛的急功近利現象,由此造成了真教學改革的無法開展,而偽教學改革卻大行其道。因為真實的教學改革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力和創造力為標準,以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為基礎,以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為評價機制。這種真改革要求具有多方面的配套工程,尤其是教育制度必須與之一致,僅僅單獨的改革都有可能半途而廢。因此,為了應付上級對教學改革的要求,也為了滿足快速出成果的教學評價機制,最終只能以教學的偽改革來代替教學的真改革了。尤其在多數高級中學,所謂的教學改革都被偽飾化了。因為在這里高考的指揮棒是最高的指針,任何教學改革如果阻礙了升學率的提高,必然會無法進行。很難想象在一個仍然以升學率作為衡量教學效果好壞唯一標準的領域,真正的以學生素質提高為主旨的教學改革能順利實施??梢哉f,不合時宜的教育制度是教學偽改革盛行的制度基礎,是其成長的土壤。

其二,下滑的教師素養是導致教育偽改革的人力原因。當今教育界教師素養的下滑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教師素養的下滑主要包括教師教育能力的降低和教師道德素養的淪落兩個方面,教師教育能力的降低使得教學真改革缺少必要的知識儲備,如不少教師知識老化,尤其在農村地區,中小學教師自身學歷低,信息閉塞,加之繼續教育不到位,不能及時掌握學術前沿知識;有的教師缺乏深入研究,寫不出高質量的論文。而教師道德素養的淪落則直接導致教師隊伍存在諸多違背職業道德基本要求的現象。因此,教師素養的下滑使得有些教師根本不可能在教學上進行真改革。

2.教學偽改革盛行的影響

教學偽改革的盛行對教學的消極影響極大。

其表現之一是對教學目標的實現產生了消極的影響。比如,多媒體是現代教學改革的一把雙刃劍,利弊并存。其利在于可以大大增強講課的直觀性,并可節省大量的板書時間,從而教師可以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講授上,因此,多媒體的使用有多重的教學效果。其弊在于,在中小學使用多媒體,尤其是在小學使用多媒體,符合中小學生形象思維發達、抽象思維不發達的生理特點,因此,適度使用多媒體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而如果過度使用多媒體又容易造成以多媒體演示代替“講課”的可能。因為多媒體的生動形象性遠比老師的講課顯得直觀和生動??墒?,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要由教師通過講解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力和創造力。如果大量的教學時間為多媒體生動的視頻所代替,就極有可能讓學生沉迷于這種低層次的娛樂性之中,而得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教學的生動性固然重要,但是教學目標已完全傾向于提高學生的思維力和創造力。如果大量地采用有利于形象思維的多媒體視頻形式進行教學,必然導致本末倒置,會嚴重影響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其表現之二是降低了教學改革的價值。由于教學偽改革的泛濫,使得目前許多教師對教學改革的意義和價值產生了嚴重的懷疑。有資料顯示,許多教師并不認同目前廣泛推行的教學改革,甚至包括許多學校中的領導也根本不認同教學改革的作用。因此,在政府大力推行教育改革之時就造成了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尤其是在中小學,依然是把升學率的高低視為衡量教學效果好壞的最為重要的標準甚至唯一的標準,如果采取了教學真改革,盡管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力和創造力,但是以記憶為主的考試方式和內容更加有利于考試分數的提高。因此,與其采用教學真改革,還不如采用教學偽改革,一方面可應付上級的檢查,另一方面又滿足了學生和家長的升學渴望。

三、遠離教學偽改革,走進教學真改革

要遠離教學偽改革,走進教學真改革,首先要搞清教學偽改革與真改革者的區別。

1.教學偽改革與真改革的區別

教學偽改革與真改革存在本質性的差異,表現有二:一是教學偽改革重在教學形式的改革,而教學真改革是教學形式與內容統一性的改革。二是教學偽改革重在表演,重在從形式上使學生獲得感官上的快樂;而教學真改革重在實現教學的最高目標,重在從內容上獲得理性的知識以提高思維力和創造力。

2.走進教學真改革的設想

要進行教學真改革,需要做以下諸方面的努力。

其一,弄清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維力和創造力為目標,轉變教學思路,改革教學體制。思想決定行動,思想決定出路。當前中國的教學改革并不只是簡單涉及到教師隊伍的改革,其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其中,教學體制的改革十分重要。教學體制的改革包括教學的目標和教學的評價標準等內容。尤其是在目前中國的高考制度沒有實質性改變的前提下,教學體制的改革變得十分艱難。因此,要進行教學改革,就要從教育制度入手,在中小學不再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效果好壞的唯一標準,更不能把大學升學率的高低作為判斷教學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在目前高考制度沒有質的改變的情況下,中小學的教學改革很難有質的變化。是故,高考制度已成為當前中小學教學改革的一個瓶頸。

其二,必須充分保留傳統的優秀教學方法,不可輕易放棄或否定傳統的優秀教學方法,“做到繼承與創新的統一”。[1]

事實上,中國教育界從不乏優秀的教學方法。民國時期,不少著名學者在教學上并未為教學改革而改革,而是把自己的學習經驗傳授給學生,這些治學方法無疑是最好的教學改革??梢?,教學改革與教師個人的學習研究經歷密不可分,缺少教師個人特點的教學改革很難達到改革的目標。

其三,以培養人文素養為基本前提,提高教師本身的綜合能力,夯實教學的根基。培養教師的人文素養,提高教師本身的綜合能力,在于以人為本,從根本上解決教學改革的主體問題。因為無論如何進行教學改革,教師都既是教學改革的實驗者,也是教學改革的執行者。教師教學效果的好壞受多重因素的影響。就教師而言,人文素養最為重要,人文素養不僅包括教師的師德,而且也包括教師的學術素養。因此,教師要進行卓有成效的教學改革,其前提是提高人文素養,而不能僅從單純的教學方法改革入手。

其四,以改革教學技能為輔助手段,重視因材施教,達到教學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統一。教學能力要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固然極為重要,但也不可忽視教學技能的問題。教學技能是教學內容實現重要手段。因此,改革教學方法是當代教學改革的的重要內容。不過,在改革教學方法過程中要學會因材施教,不能為方法而方法。

總之,在當今中國,教學偽改革的現象十分普遍,且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教學偽改革阻礙了中國的教學改革,并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因此,遠離教學偽改革,走進教學真改革,已成為極為重要的任務。

————————

參考文獻

[1] 楊科正.論現代大學制度的現代性.教育評論,2012(1).

[作者:邱艷萍(1979-),女,湖北棗陽人,陜西寶雞文理學院教育科學與技術系講師。]

【責任編輯 ? 楊 ? 子】

猜你喜歡
思維力教學效果多媒體
借助多媒體探尋有效設問的“四度”
多媒體在《機械制圖》課中的應用
多媒體達人煉成記
適切 適時 適度——說說語文課堂的多媒體使用
創新思維力
提高病理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
加強焊接教學質量提高焊接教學效果的探討
抓好課的結束部分 深化體育教學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