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認知語言學概念隱喻視角探討英語詞匯教學

2015-01-26 11:42羅婭娜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4年1期
關鍵詞:語言學英語詞匯隱喻

認知語言學概念隱喻是人類思維和認知世界的一種方式,有利于加深學習者對新詞含義及文化內涵的理解,教師在詞匯教學中,應注意概念隱喻理論的滲透,培養學生的概念隱喻意識和英語學習能力。

認知語言學 ? 概念隱喻 ? 英語詞匯

一、概念隱喻的起源

概念隱喻的英語表達“metaphor”來源于希臘詞匯“metaphora”,詞的原始意義為轉化、變化,在修辭運用方面指隱喻的修辭格。語言學研究者對隱喻的修辭作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分別從哲學、邏輯學、認知心理學等角度對概念隱喻進行了研究。Lakoff&Johnson(1980年)經過研究把概念隱喻歸入認知語言學領域,認為“隱喻滲透于日常生活,不但滲透在語言里,也滲透在思維和活動中,我們借以思維和行動的概念系統在本質上基本是隱喻的”。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來說,概念隱喻是人類的一種思維方式和認知現象,構成了語言的認知基礎。Lakoff認為,“概念隱喻的功能是把一個事物的某些特征推理影射到另一事物之上的一個推理認知過程”[1]。這樣,人們可以通過概念隱喻的認知特征把有限的詞匯推理影射到無限的世界中,從而借助于有限的詞匯認識無限的世界。因此,概念隱喻修辭格促進了人類語言的發展,也為英語詞匯教學提供了理論基礎。

二、概念隱喻的分類

從語言學修辭格的角度,概念隱喻包括結構隱喻、方位隱喻和實體隱喻,人類語言中的概念隱喻主要體現在這三個方面。研究者統計發現,人一生的語言表達中可包含470萬個新穎的概念隱喻和2140萬個定型化的概念隱喻,可見概念隱喻在人類語言中的重要作用,它使語言更加生動、形象、豐富多彩。

1.結構隱喻

結構隱喻指“用一種概念的結構去構建其他不同類型事物的概念,將描述一種概念的詞語用于描述另一種概念”[2]。如“These soldiers are lions”這句話說士兵就是獅子,把獅子暗含的勇猛的特征直接賦予士兵,這是一種結構隱喻?!癕y brain doesnt work today,and I will try my best to grind out the solution to the matter.”此句中,“work”和“grind out”本來是描述“machine”特征的詞匯,通過結構隱喻修辭格直接用于描述“brain”,用機器具有的概念特征構建大腦這種抽象的事物,通過結構隱喻使得“brain”這個本來抽象的詞變得具體、形象。很多抽象概念的詞,如“life”,“love”,“time”等也都可通過結構隱喻來構建,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如“Life is a long and hard road”,“Love is power”,“Time is a cup of wine”.這三個句子通過結構隱喻,把抽象的生命、愛和時間用具體的事物表現出來,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2.方位隱喻

方位隱喻是“指運用具體表示方位的詞表達的空間概念來生動、具體地描述另一種抽象的概念”。如英語中一些表示方位的詞,如“up”(向上),“down”(向下),“in”(在里面),“out”(在外面),“front”(在前面),“back”(在后邊)等。這些詞可以通過方位隱喻用于描述情緒、社會地位等抽象的事物,使無法衡量的抽象事物的程度可以直觀地被感覺到。如“My happy is up”,“His mood is down”這兩句話中“up”和“down”這兩個表示方位的詞的概念用于描述“my happy”和“his mood”,形象、生動地描述了抽象的快樂和情緒的具體程度。

3.實體隱喻

實體隱喻指“將抽象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動、狀態和事件等無形的概念視為具體、有形的實體”[3]。借助于實體隱喻,把抽象的物體看作實體,通過已有的對實體的儲備知識來理解抽象的物體。比如,對抽象的思想進行指稱和量化,使其具有物質的特征。實體隱喻中最有代表性的隱喻是容器隱喻,就是將抽象的本體看作一種容器,使其具有界限,可以進行量化。例如:“A good idea comes into my mind.”“His life contains a great deal of honor.”另外,實體隱喻還可將事物看作人,使其具有人性的特征。例如:“His theory tells us that ...”,“Life has cheated me”等。據統計,概念隱喻在人類語言運用中占70%的比例,構成了人類語言的主體。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向學生介紹概念隱喻理論,培養學生的隱喻思維,同時將概念隱喻運用于詞匯教學中,加深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詞匯擴展能力。

三、基于概念隱喻的英語詞匯教學

認知語言學概念隱喻修辭格作為人類思維和認知世界的方式,可以把抽象、枯燥、難理解的事物具體化、生動化、簡單化,有利于加深學習者對新詞或文化內涵的理解。教師可將概念隱喻引入到英語詞匯教學中,同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利用隱喻掌握英語多義詞

認知語言學研究表明,多義詞的產生是因為人們通過隱喻和轉喻把詞由原來的基本意義延伸到其他意義,產生多種有相關的意義。

人們先認識能感知的具體事物,之后根據已有知識儲備展開聯想,把已知事物與新事物進行聯系,找到二者的相關點,產生兩個認知領域之間的映射,之后,新詞義相應而生。Langacker認為,“多義詞的多種意義之間的聯系不是任意的,是通過特定的語義引申機制從典型發展而成的,各個值之間的聯系都是有理據的”[4]。然而很多教師在講解詞匯時經常只給學生講解多義詞的不同意義,沒有向學生解釋多義詞之間的隱喻聯系。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概念隱喻把詞的基本意義和隱喻意義聯系起來,提高教學效果。例如,“bank”的基本意義是銀行和河岸,兩種意思看上去沒有任何聯系,然而在“Money is water”這句話中,河岸具有的儲水功能被轉移用于描述銀行,銀行具有儲錢功能,二者之間的意義產生了聯系。同時,水的流動特點也影射在錢上,水和錢流動都可用“flow”表示,另外還有“流水賬”(running account)和“揮金如土”(spend money like water)等用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對詞義進行簡單的隱喻認知分析,這樣可以使課堂生動、有趣,提高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另外,使學生意識到多義現象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在具體的語境中詞匯可能出現新的意義。endprint

2.注重詞匯隱喻的文化內涵

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分析語言可知,了解語言的文化內涵有助于了解該民族的思維方式,有助于正確理解語言的內涵,學好這門語言。概念隱喻作為各民族共有的語言認知方式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語言交流提供了心理基礎。在共同的語言認知結構的基礎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內涵中的概念隱喻也有重合之處,形成“文化共核”現象。如“pig”在英語和漢語中都有“懶惰、愚笨”之義,“crocodile”在這兩種語言中都有“危險”之義。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理解一些諺語中的概念隱喻,如“Dont believe his crocodile tear.”“All roads lead to Rome.”“A stone hits two birds.”“as power as horse.”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運用概念隱喻中文化的相似性引導學生利用母語文化的正遷移深入理解詞匯,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另外,因為人們的文化傳統和社會環境不同,不同民族在概念隱喻使用上也會有顯著差異,英漢兩種語言文化表現的情感意義存在差異。如綠色在西方文化中具有“缺乏經驗”的意思,如“She is a green hand in business”,意思是她在經商方面是新手,而漢語中,綠色代表希望和新生,但也有貶義,如“戴綠帽子”。又如,英漢民族對狗的感情色彩內涵存在差異,漢語中,包含狗的詞匯大多具有貶義,如“棒打落水狗”,“狗眼看人低”等。而英語文化中狗被看作人類的朋友,認為他們具有忠誠的美德,用狗作隱喻稱贊別人。如:“He is a lucky dog.”(他是個幸運兒)“The man is a top dog.”(這個人是個重要人物)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掌握英語背景文化,避免引起文化誤解,通過中西文化差異對比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語言的內涵。

3.利用概念隱喻靈活掌握新詞

在當今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借助于概念隱喻許多詞匯產生了新內涵。如,隨著人們對太空的深入研究,“black hole”具有了描述太陽黑子的新內涵。隨著電腦的出現,“mouse”(老鼠)具有了“電腦鼠標”的新詞義,出現了“hard ware”,“soft ware”等新詞。以上詞匯都體現了概念隱喻的思維和認知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培養學生的概念隱喻思維,在詞匯原意的基礎上利用概念隱喻靈活理解、掌握詞匯的新內涵,擴大詞匯量,同時提高學生的認知意識,積極主動地進行詞匯學習。

四、詞匯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隱喻能力

1.講解詞義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的隱喻意識

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隱喻能力,必須先培養他們的隱喻意識。因此,詞匯教學時,教師可有意地把隱喻概念融入到詞匯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認知語言學概念隱喻理論,在詞匯學習過程中培養他們的概念隱喻意識。同時,讓學生明白概念隱喻性是所有語言的共同特點,概念隱喻現象普遍存在于英語詞匯中,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概念隱喻促進了英語詞匯的發展。英語詞匯的前綴、后綴、轉換、派生及合成的構詞法,都具有一定的概念隱喻性,促進了新詞的產生。另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英語詞匯中的一詞多義現象,通過剖析多義詞的形成過程,揭示詞義之間的概念隱喻聯系,向學生講解概念隱喻知識,培養學生的概念隱喻意識。

2.詞匯教學時,注重文化內涵理解

概念隱喻作為認知語言學中的一種思維方式,具有語言的文化內涵的載體功能,語言學習者在真正理解該語言的文化內涵基礎上,才能正確理解和運用概念隱喻掌握這門語言。因此,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可利用熟知的母語文化引導學生理解文化內涵類似的詞匯。對于文化內涵差異顯著的詞,引導學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在詞匯教學的同時,進行西方文化知識講解和資料展示,引導學生多閱讀、欣賞有關語言文化內涵的書籍和相關語音、視頻資料,以文化知識為橋梁,搭建學生理解、掌握、運用該語言的通途。通過這種概念隱喻語言文化知識比較,使學生了解概念隱喻中包含的豐富語言文化內涵,正確理解該語言的民族思維方式,使學生真正理解、運用甚至創造新的概念隱喻,培養概念隱喻意識,提高概念隱喻能力。

認知語言學概念隱喻作為認知語言學中的一種思維方式促進了詞匯新內涵的產生和發展,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概念隱喻會不斷賦予詞匯新內涵,新詞匯會不斷出現。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概念隱喻進行詞匯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他們枯燥記單詞的現狀,彌補學生詞匯表面記憶的不足之處。因此,教師在詞匯教學中應注意概念隱喻理論的滲透,培養學生的概念隱喻意識和能力,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能力。

————————

參考文獻

[1] Lakoff and Johnson.Metaphor We Live By.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0.

[2] 王寅.認知語言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3] 藍純.認知語言學與隱喻研究.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4] Langacker.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5] 王文斌.隱喻的認知構建與解讀.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羅婭娜(1976-),女,河南許昌人,河南許昌學院公共外語教學部講師,碩士。]

【責任編輯 ? 張茂林】endprint

猜你喜歡
語言學英語詞匯隱喻
《活的隱喻》
認知語言學與對外漢語教學
高中英語詞匯學習之我見
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初探
對《象的失蹤》中隱喻的解讀
德里達論隱喻與摹擬
社會語言學名詞
語料庫語言學未來發展趨勢
基于認知語言學的“認知修辭學”——從認知語言學與修辭學的兼容、互補看認知修辭學的可行性
網聊英語詞匯集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