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語課堂學習疲勞成因以及教學干預的策略*

2015-01-26 11:43李秀紅王運麗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4年1期
關鍵詞:學習者課堂教學能力

李秀紅+王運麗

本研究為了有效抑制課堂學習疲勞和不良學習狀態對課堂學習效果的不良影響,立足于持久而長遠的課堂教學實踐基礎之上,從基本言語認知理論著手,注重調動和利用一切有利因素,通過策略地開展教學營造了整體和諧的綜合課堂教學環境,實現了有利于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的可持續發展的教學計劃。

外語學習疲勞 ?多向發散式思維 ?社交語用能力

課堂是外語教學時師生開展教學活動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學習場所。外語課堂學習疲勞現象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積極性下降,效率降低,不想上課,反應遲緩。因此,如何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高效地取得學習效果,及時緩解學習疲勞,恢復和提升認知效果就成為當今教育界共同關注的教育問題。本研究主要從言語認知理論著手,調動和利用一切有利因素,通過策略地開展以教師教學行為為主導的情境干預,改善學習者課堂學習疲勞現象,維護課堂教學環境的和諧,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教學計劃。

一、外語課堂學習疲勞的成因

師生之間在課堂內部進行著包括教學內容在內的各種信息的傳遞。教師和學生在不同的信息源下會產生不同的反饋作用,學生的學習態度、知識水平和認知狀態對教師的教學效果產生一定影響,教師的言行、教學方式和態度也對學生的學習狀態產生影響。通過師生共同努力可以改善的個人因素、課堂環境因素為主觀認知因素,國家政策、教育理念、社會需求、文化背景、家庭等為客觀環境因素。這兩種因素在課堂教學信息的輸入和輸出時產生相互聯系,直接或間接地對大腦的認知過程產生影響。

首先,大腦作為情報處理系統,同時擁有全息攝影構造和階層構造。所處理的部分和全部情報常和深部核進行活躍的交換來保持統一。要杜絕學習疲勞,取得健康有效的學習效果,必然要追求適宜于大腦認知活動特性的課堂教學形式,使學習者在倫理、感情部分和認知因素全體平衡的前提下完全發揮自身潛能,高效攝取龐大的情報,樂此不疲。同時應當把所獲得的知識有效應用到有益于大腦高效運轉的學習環境中。

其次,大腦本來就具有主動學習、樂于學習的功能。大腦為了產生機能意識,需要儲備大量的情報,當周邊意識的情報儲備不足而被要求意識活動時,大腦會產生挫折感。因此,現代社會應當鑄就的外語課堂教學模式應當是從機械的模仿形式向靈活自主的方向發展;從課堂教學的單一方式向形式多樣、無時空限制的大社會拓展;從單純的學習知識向培養綜合素質方向迸發;從松散型教學模塊向集結型教學模塊演變。為了防止外語學習疲勞對課堂學習帶來的負面影響,教師在重視教的同時也必須重視學生學的整體過程。同時應注重積極培養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等心理品質,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不斷努力構建和諧完美的課堂教學情境,有利于外語教學活動的開展。

最后,當大腦某一部分接收情報時,會立即被其他部分所共有。也就是說,大腦不能切斷外部刺激,比如倫理或情感。但大腦機能活動不適于機械單調的反復。教師在引領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問、思考、討論的時候所采取的方法是相對單一的,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若持續時間過長會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一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教學方式產生審美疲勞,那么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能夠忽視學生這方面的改變。在對學生細心的觀察和了解之后及時調整教學方式,這樣不僅能夠幫助教師增強其教學魅力,還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學得更好。將課堂教學內容和活動交錯安排,避免同類刺激長時間地作用于大腦皮層的同一部位而導致疲勞和厭倦。

二、外語課堂學習疲勞的干預策略

1.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任務,營造快樂自主的課堂學習氛圍

在設計教學任務時應該始終立足于課堂的組織者、管理者、鼓勵者、參與者的立場。注重設計導入、設問、任務布置、學生操作、客觀評價等多個教學環節,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里快樂地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合理適當地給予教授和指導,師生之間建立起民主、平等、互愛的關系,學生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為了避免機械重復帶來的學習疲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機會。教師要讓學生相互合作,共同參與學習,更多地體驗互相幫助、共同分享的快樂;讓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群體中,自主地探索,獲得知識。通過小組合作性學習,能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生動和有趣。在開展小組合作時,認真編設學習小組,按座位分組,按學習能力有機組合,讓學生取長補短,不斷進步。策略性地教導學生快速使用學習內容進行交流,提高記憶效果。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多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空間,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教學設計要為學生創造參與活動的條件,而且要使全體學生參與。在設置任務時還要注意從易到難,循序漸進,避免讓基礎差的學生感到任務太難而產生挫折感,又不能讓基礎好的同學因任務簡單而失去興趣。同時還要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外語學習氣氛,這樣有利于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和心理障礙,提高學生樂于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興趣和信心。

2.突出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意識,培養學生靈活多變的語言實踐創新能力

外語教學活動是師生雙方互動的過程,學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體,是學習活動的承擔者,是學習和認識的主體。要突出學生主體性的教育意識,這就要求教師扮演好“解難者”的角色,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自覺意識,主動地參與并調控學習活動的全過程。要從學生實際出發,結合教學內容,在講解的同時提出難易度適當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多鼓勵學生以視覺與聽覺為主,動手寫,動腦想,動耳聽,動口說。多感官相互作用,講練有機結合,不僅可以有效防止課堂學習疲勞的發生,還為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主動發現提供了發展平臺。教師要打破傳統單一的教授法,善于利用和自行開發多種媒體如電視、錄音、錄像、光盤等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在必要的指導下可以讓學習者針對指定任務或目標隨機組合,自由發揮。分組練習可應用于語音學習中,相互發現錯誤,并及時糾正錯誤,達到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此外,針對階段性學習內容嘗試編排短劇、演講、辯論、朗誦等不拘形式的情境拓展練習。大腦各皮層區域交替工作,學習者不僅不會覺得疲憊,注意力也會始終保持高度集中。endprint

3.講和練有機結合,深化語言認知效果

既要步驟合理、任務明確地開展課堂教學任務,同時還要策略地指導學生通過對已經習得的語言材料進行深化理解,背誦和記憶。在分層講解語法知識后及時跟進嘗試練習,在閱讀分析語篇材料后指導學生進行情境會話,每節課留出少量時間專門進行課堂自省答疑。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夠深化理解學習內容。每節課不僅要指導學生對文本的內容細節和表達形式進行整體感知,還要放手讓學生獲得自由讀書的時間和質的保證,并在讀中結合原有認知結構產生新的感知。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習內容的情、趣、理、意等特點,激起學生的情感,喚起學生的興趣,啟動學生的內驅力,調動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加深學習效果。其次,以學習文本的言語為主體,選擇文本獨特的言語形象、言語蘊含、言語情感、言語音韻、言語規律等有價值的,易展開的話題作為對話的主題,不斷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發揮個性,健全人格。通過對文本中的言語進行熟讀精思、潛思體會、切己體察、含英咀華,自主領悟話題的外延和內涵,產生個性化的感悟。通過從具體的言語材料中領悟言語表達的規律,建構語感心理圖式,才能為言語能力的正遷移做好鋪墊。在朗讀練習時,為保持思維的活躍,可配合播放作為背景的古典、浪漫、交響、協奏等充滿動感的音樂。

4.培養跨文化語境環境下的交際能力

學習外語的最終目的是恰當、有效地使用第二語進行交際,即提高學習者的交際能力。為此,語用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就成為語言學習的核心問題。研究表明,我國二語語用能力明顯滯后于實際語言習得能力,這與我國教師的相對保守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不無關聯。Leech(1983)提出將語用學分為語用語言學和社會語用學,按此劃分,語用能力也相應地分為語用語言能力和社交語用能力,語用語言能力以語法能力為基礎,按照本民族語者的語言習慣正確地理解和恰當地使用不同的語言形式及其語用功能,準確地表達用意的能力。社交語用能力是指遵循語言使用的社會規則進行得體交際的能力·Hymes(1972)認為交際能力由四部分組成,它們是:形式上的可能性、實施手段上的可行性、語境中的適宜性和現實中的實施情況。學習者在習得有關語法知識時,不僅要掌握其語法規則,更要盡可能地理解和有效地把握在異文化特定語境中使用的適應性。約翰·薩爾繼承了奧斯汀的研究,倡導在學習中的提問行為。薩爾提出在實際會話中重要的是相應狀況下的適應性。這個適應性條件包括:命題內容條件、準備條件、誠實性條件、本質條件。如“現在幾點的適宜性和現實中的實施情況。學習者在習得有關語法知識時,不僅要掌握其語法規則,更要盡可能地理解和有效地把握在異文化特定語境中使用的適應性。約翰·薩爾繼承了奧斯汀的研究,倡導在學習中的提問行為。薩爾提出在實際會話中重要的是相應狀況下的適應性。這個適應性條件包括:命題內容條件、準備條件、誠實性條件、本質條件。如“現在幾點了?”的提問是在對方能夠表達時刻的語境適應性條件成立的情況下才能完成的提問行為。外語習得對說和聽的研究很少,但它們不是消極被動的,是對習得知識的適應性再現。因為聽力、會話的進行包括詞匯、語法習得和認知效果再現能力等諸要素。第二語言學習者在使用二語進行交流的時候可能會認為自己的語言水平暫時不能完成某個過程而產生不適應的心理障礙。正如Thomas(1983)指出的“語用語言失誤可以在語法教學中得以糾正,因為某些語法形式具有一定的語用涵義”。因此,可教的語用知識就可以列入到課堂教學中。同時為了快速達到不通過母語轉換就直接交流的適應性學習效果,除了通過動作、實物、寫真、繪畫等視聽覺教具外,對于語感的培養也非常重要。因此,在外語教學中要將知識與語用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谡Z境背景下的口頭交互作用的教學過程非常重要。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克服消極畏縮的不良心理因素,積極大膽地使用二語進行會話,并在課后加強對異文化的深入了解。這樣學生不僅能掌握正確的語用要領,還能真正領會不同的話語構建于不同的交際關系、熟悉程度和所執行任務的相應語境。

三、考察與建議

外語課堂學習疲勞的策略研究要立足于持久而長遠的課堂教學實踐基礎之上。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從心理學角度喚起學習者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樹立自信心。發揮主觀能動性,使正確而有效的教學方法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提高課堂學習效能,產生具有特征性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的任務就是根據不同情境和內容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結合教學內容,提出恰當的問題,促使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學重心向學生偏移,在教學中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自覺、自主、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在創造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與教師產生情感共鳴。教室內通過播放二語歌曲、布置繪畫、宣傳畫以及使人聯想到前一天的學習任務和游戲的小道具,從物理學和心理學角度完善教學任務間的關聯性和課程的首尾呼應。課堂教學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選擇隨機的交流方式,在遠離日?,嵥樯钍`的自由表達中發揮無限的創造性。

————————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錢伯毅.大學教學論.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1.

[3] 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4] 葉瀾主.教育概論.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5] 克拉爾·克爾,陳學飛.大學的功用.江西: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6] 樂眉云.應用語言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7] 王明初.應用心理語言學.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8] 程東遠.外語教學技術.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8.

[作者:李秀紅 (1968-),女,河北衡水市人,太原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王運麗(1957-),女,山西太原人,太原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責任編輯 ? 王 ? 穎】endprint

猜你喜歡
學習者課堂教學能力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
你是哪種類型的學習者
大興學習之風 提升履職能力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漢語學習自主學習者特征初探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論遠程學習者的歸屬感及其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