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評價的一點思考

2015-01-26 11:47劉巧麗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4年1期
關鍵詞:評價發展教師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評價作為學校教育一個重要的方面,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教育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為此,教育者應把握好評價這一指揮棒的方向,以促進學生學習和全面發展為基本目標,樹立多元人才觀念,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標準,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法,讓評價起到激勵學生樂觀向上、積極進取、自主自立、努力成才的作用。

基礎教育 ?教學評價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要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要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促進學生學習的功能。然而,有研究指出與國外相比,中國教育體制和管理體制培養出來的學生書本知識掌握得很好,但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還比較缺乏。[1]可見,我國的素質教育之船高高地揚起了帆,卻尚未離開“錨地”。

一、目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評價存在的問題

1.評價觀念有偏差

雖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了評價的標準與原則,要求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發展。但是,在現實中仍存在以考分判優劣、論先后,以聽話判好壞、論賞罰,質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沒有落到實處等現象。這種評價觀念,帶給學生的是知識的復制而不是智慧的創造,是技能的模仿而不是行為的獨立,并未發揮評價促進學生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功能。

2.評價指標不完善

學校教育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應該是為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和評價標準,用不同的方法激勵、引導不同的學生。然而,現有評價指標缺乏針對性,很少針對不同特征學生設計多樣化、多層次評價指標體系。統一的評價標準忽略甚至扼殺了多元化人才的個性,不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忽視了學生個體差異的教育價值,這必將影響教育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目標的實現。

3.評價主體單一化

教師采用的評價方式主要是練習、測試、提問等。教師設計一系列問題、試題,要求學生作答,以了解學生對某些知識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以輔助課堂決策。這些做法基本上仍是教師主導的評價,忽視了學生主體的自我評價,同伴和家長共同參與、互動的評價。這種有他評、無自評,或重他評、輕自評的狀態畢竟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和責任感。

4.評價內容不全面

評價內容還是側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忽視了對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綜合素質的考察。因此,才出現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較低的現狀。

5.評價方法傳統

大多課程仍采用傳統的、重結果的、便于甄別的、客觀性以作業、測試為主的書面形式的評價,很少采用體現質性評價、發展性評價等新評價思想的技術和方法。

6.評價反饋缺失

開展形成性評價的結果多用于輔助教師制定教學決策,學生接受到的是對錯、分數等評價性反饋。學生并未明確學習中存在不足的原因,學生也沒有獲得該如何調節自己的學習等方面的反饋。

二、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評價的幾點建議

1.端正評價觀念

觀念直接影響著行動,教師的評價觀念對評價方案的制定和評價方法的選擇,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教師應樹立科學的、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評價觀。對學生的評價不僅是“對學習的評價”,更是“為了學習的評價”。評價不僅僅是證明學生當前擁有什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還欠缺什么,存在什么問題,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發現自己的特長,為學生指明今后努力的方向,使得后續學習表現得更好。評價也不僅僅是檢測學生知識與技能掌握程度的工具,更要對學生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作全面的評價,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學習和全面發展,這是評價的終極目的,任何評價活動都不能有悖于此。否則,評價是毫無意義的甚至是有害的。作為學生評價設計者和執行者的教師一定要把握好這一理念,不能讓錯誤的評價思想毀了學生的發展。

2.引入多元評價主體

在學生的成長中真正的責任人應該是學生自己,也只有他們自己才能對自己的前途命運承擔最終的責任;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生的自我建構過程,因此,評價不能單靠外力,而應調動學生自身的主體意識和積極性。這就要求我們在評價中改變學生的客體地位,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人翁地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對自己、對學習伙伴、對競爭對手的評價中來。具體做法如下:新學期開始,教師展示課程總體教學目標和細化的單元學習目標,引導學生清楚本課程的教學目的和對學生的期望。要求學生以此為基礎進行整體的自我設計、自我規劃,以后每個單元開課前都要做詳細的單元規劃。目的是喚起學生的主人翁精神、自主意識和責任感,讓學生自己規劃、管理自己的學習,自己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規劃開展學習,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監控,自覺分析自己的學習狀態、學習方法和學習結果。單元學習結束,要求學生進行自我總結,對照之前所做的自我規劃,思考通過自己這段時間的學習,取得了哪些進步、是否達到了自己的預期目標、自己的強項和弱項是什么、有哪些地方表現不理想、出現了什么問題、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索如何改進、怎樣做才會使自己更好地發展。教師由評價的主體變為評價的客體,對作為評價主體的學生所做的自我評價進行驗證,看是否客觀、真實,并對評價結果給予反饋,提出指導性意見。為學生指明日后的發展方向,指導學生調整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學生對別人的評價能幫助自己發現學習伙伴的優點,取其精華,有利于自身的發展。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僅包含量化的測試,還應包含質性的描述,分析學生發展過程中的詳細表現,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這種質性的評價摒棄了以前重視評價的“客觀評定”功能的觀點,更強調評價的導向和促進學習的功能。此外多元評價主體還包括學習伙伴、學習小組、班集體、家長等多個評價主體的共同參與、相互溝通和交流。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學習伙伴是離學生最近的旁觀者,他們能更清晰地分析自己身邊的競爭對手或者合作伙伴的表現,他們的分析使學生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了自己的學習狀態,使學習伙伴也變成學生的一種學習資源。在提倡小組合作學習的今天,設計是基礎,實施是關鍵,而評價是確保小組合作學習成功的保障。建立組間評價和小組內學習伙伴間的評價等有效的評價機制,能真正有效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激發每個成員為小組榮譽和成果而戰的精神,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endprint

3.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沒有差生,只有不同智力特點的學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智能強項和弱項,只不過每個人的強項領域和弱項領域不同而已??荚嚪謹蹈嗟貎A向于訓練和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數理邏輯能力,難以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應用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創造能力、學習能力以及態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做出有效的、客觀的評價。因此,不能以紙筆測試、學科分數來衡量學生聰明與否,也不能簡單地用一把統一的標尺權衡學生,對其進行優劣等級劃分。教師在評價中應該承認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這就需要建立多元化評價指標體系,因人而異,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最近發展區和學生的個性差異,設計多維度的、多層次的學習目標和評價標準,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進步與成功的快樂,獲得切實的發展。評價以為學生服務為根本目的,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的學習和評價,給學生建立一個“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環境,使評價真正成為促進每一個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

4.實現評價方式多樣化

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建立了多維度、多層次的評價內容和標準,那么,針對具體的評價內容,應該設計具體的有針對性的評價方法。紙筆測驗、考試、練習、作業等定量評價,主要用來評價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發揮診斷、教學、調控、幫助教師制定教學決策等功能。這種教師主導的評價不能反映學生的主觀想法,無法完成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考察。因此,應增設定性評價,教師、學生自己、學習伙伴可以對被評者的學習表現加以概括性的描述,如分析其課堂參與度、學習態度、學習風格、合作互助意識、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作為評價反饋信息為被評者今后的發展性學習提供建議。

此外,評價是在對評價對象所收集的資料的基礎之上開展的,為確保評價的全面、準確、客觀和科學,應該從多方面搜集資料和數據。如建立學生電子學檔,從多方面收集學生數據,練習、測試、教學過程中的提問、學生的回答情況、師生答疑情況、學生的作品、學習報告、小論文、對學生課堂表現的觀察、訪談、調查、學習伙伴的評價、學生的自我反思、自我評價等,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表現和成長歷程。電子學檔可以讓學生從橫向上了解學習伙伴多方面的學習情況,產生互相競爭、不懈追求的動力;從縱向上考察學生自己的進步情況,讓學生能理智地認識自我,獲得成功的自尊和愉悅,產生學習的內驅力。電子學檔記錄學生學習過程始終,將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有機結合,既注重結果又注重過程。

5.重視評價結果的反饋

評價本身不是目的,評價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因此,無論是質性的還是量化的評價結果,都應反饋給學生。向學生解釋評價的結果,幫助學生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并提供促進學習和發展的建議。反饋對學習的推動作用已經被教育界所公認。評價性反饋給學生提供的是對錯、分數等信息,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結果,發揮其教學、激勵、診斷功能。描述性反饋通過教師的鼓勵、贊賞、意見、建議等評語,使學生了解當前表現與期望目標之間的差距,以及學習中存在的不足,給予學生改進的具體方向和實施策略,有力支持學生的學習。學生獲得反饋的渠道應多元化,除教師之外,學生自己和學習伙伴都可互相給予反饋。這樣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認識和分析自己,以更好地監控自己的學習。在教學中,教師應多提供一些師生、生生交流的機會,給學生獲取反饋制造更多的機會,課堂上多提問、多討論、課下多面談、有條件可以利用網絡學習平臺的答疑、討論交流和電子信箱模塊記錄下學生的交流情況,教師幫忙分析,給學生以針對性指導。有了全面的反饋信息,學生才可能充分明確當前學習狀態,了解自己進步程度,明確自己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才可以根據反饋意見做出適當的反應,如調整學習目標,改變學習策略,調節日后學習方向等。使評價真正發揮激勵、引導學生不斷進步的功效。

6.把評價活動滲透到學習的全過程

學習活動結束時的評價能展示學生的學習結果,具有診斷、激勵、總結等作用。而學習活動過程中的評價能夠使師生更及時、更詳細、更具針對性地了解學生學習狀態、是否達到學習目標、存在的優勢與不足等,更能發揮其激勵、導向和改進作用。因此,應注重評價與教學的有機整合,即使在上課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全面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創設合適的情境,善用討論、交流和提問,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并及時給予指導和引導,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總之,教學評價改革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我們要揚棄舊有評價理念的不足,吸取新評價理念的精華。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和改進,發揮評價促進學生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積極功能。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設置多元化教學目標,采用多元化和適當的評價標準,各種評價方法相互補充、有效整合,多渠道收集學生信息,全面地了解學生過去和現在的學習狀況。通過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團隊評價與個體評價相結合,他評與自評相結合,做到評價的全面、科學和客觀。通過評價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態度、濃厚的興趣、強烈的動機和較高的信心,讓評價真正成為促進每一個學生都進步與發展的動力和契機。

————————

參考文獻

[1]姜泓冰.問素質教育,何以年年提年年缺.人民日報,2009-10-22.

[2]祝新華,廖先.國際視域下構建“促進學習的評估”新體系.教育發展研究,2012(15-16).

[3]何光輝.教師如何更合理地評價學生.教學與管理,2013(1).

[4]劉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式改革的理性思考.教學與管理,2013(1).

[5]胡甲剛,梁金有.淺議學生評價結果解釋與反饋.教學與管理,2003(4).

[作者:劉巧麗(1981-),女,河北省衡水市人,河北衡水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系講師。]

【責任編輯 ?任洪鉞】endprint

猜你喜歡
評價發展教師
最美教師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圓我教師夢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