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生態學視閾下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2015-03-02 03:13郝思涵
現代教育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農村教師教師隊伍農業

郝思涵

(吉林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吉林 四平 136000)

一、研究緣起

吉林省是農業大省,農業作為本省的支柱產業,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省兩級政府的重視。因此,與之相對應的教育也必然會受到農業的影響,農業大省到農業強省的變化決定了本省的教育必須隨著農業的發展而發生一些相應的改變。

生活在農村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們,每天與農業生產打交道,受到很多農業社會的影響,這些影響使得他們在思考教育問題時,或多或少地結合了一些農業生產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并培養了許多對于農業的情感與復雜的價值觀,而教育生態學正是研究生態學知識運用于教育的科學。正應為如此,教師所生活的農業生產環境不同,往往導致生產方式的差異,而生產方式的差異又造成了社會組織形態的區別。溫帶大陸型的自然條件決定了吉林省是以農業型的自然經濟為主,而農業生產方式的絕對優勢又使吉林省形成了以家長為中心的宗法制度。在這個生態環境下成長起來的農村教育,無疑被打上了生態環境的烙印。

基于上述思想淵源,我們在探討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問題時,必然要考慮自然生態環境對于教育的直接與間接的影響,究其原因,生態環境對于教育的影響有著一些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們一定要以生態學取向來解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

二、教育生態學的產生與發展

教育生態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其較強的應用性,它的基本結構主要包括宏觀和圍觀兩個方面。從宏觀方面說,教育生態系統中各種環境系統,包括生態系統、人文環境系統等,分析各個系統的功能,包括生態功能、情境功能等,并探討各系統的功能與教育的關系,進而確定教育發展的正確方向,在教育的體制方面提出相應的具體策略,以期達到預期的目標。也就是說,主要是研究整體教育生態系統與社會這個更大的系統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找出教育生態系統的社會影響根源。從微觀方面說,首先比如一個教育機構,甚至一個課堂,同時還包括課程的開設、課程教學方法、課程評價等微觀層面進行系統地分析,其次是家庭成員之間的血緣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個人的生活與心理空間對于教育的作用,也就是說,把教育系統中一些確實存在的教育現象及教育問題作為研究對象,研究本系統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在系統中出現的教育生態學方面的一些問題。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教育生態學的研究對象可以概括為:教育與包圍其周圍的生態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及相互作用,研究種種教育現象,分析這種教育現象產生的原因,揭示其中蘊含的教育基本規律。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教育生態學特別重視生態系統的整體,關注“運用系統方法分析問題”,以問題為研究的切入點,分析系統中各個要素,闡釋要素之間的關系和相互影響,進而揭示這些問題的各種關系結構,確定系統中的關鍵要素,最終達到問題解決的目的。

三、運用教育生態學的觀點建設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隊伍

(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隊伍建設目標的確定

根據教育生態學的觀點,我們必須首先承認教師個體是一個自然人,根據其自然屬性,他們必然有著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的需要,即個人發展的現狀與其要達到的發展程度之間的差距。但是長期以來,由于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與獨特性,我們在考慮教師發展時僅僅關注他們作為教育者的一面,卻無法回歸到其作為人的自然屬性的背景中去思考教師隊伍建設問題。

作為農村教師,他們的生存空間非常有限,發展環境相對城鎮或者城市來說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而且不是特別理想。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農村教師在思考自己未來發展問題時往往就要走一些彎路。他們迫切地需要回歸自然性如寬廣的發展空間、寬松的發展環境等。這就為教育生態學觀點的運用提供了許多可以施展才華的空間。

運用教育生態學觀點確立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時,我們要將每一位農村教師回歸成一個自然人,即保證農村教師基本的發展需求。在此基礎上,充分調動農村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激發其內在潛能,進而實現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發展的總體目標。因此,教育生態學觀點指導下的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目標可以概括為:尊重每一個作為自然人的教師的自然發展要求。

(二)運用教育生態學的觀點,保障教師隊伍建設均衡發展

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教師隊伍處于相對不穩定的狀態,一些教師紛紛來到農村工作一段時間后,由于種種原因,毅然離開自己深愛著的教育工作崗位,甚至一些教師放棄了工作期間所獲得的很多榮譽,并且一去不回頭,再也不想回來。進而造成了教育生態系統的單向流失,留下來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越來越少,另外的一種情況就是留下了一些年老體弱的所謂“教育堅守者”,但迫于其工作能力及其與學生之間的“代溝”問題,已經無法滿足當今學生的實際需求,因此造成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隊伍整體處于不均衡的發展現狀。

教育本身具有系統性,教育系統內部及其外部都包含著許多影響教育發展的因素,其中當然不乏生態學要素,這些要素構成了頗具整合效果的教育生態系統。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師資隊伍建設成為生態系統的重要因素已經無可厚非,是教育生態系統均衡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即使具備了教師隊伍建設的生態意識,也不能不考慮生態系統的平衡問題。因此,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中,必須要處理好教師的生存發展、農村教師與農村教育生態之間微妙且密切的關系,保障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生態平衡,并適時地在教師專業發展、農村教育生態內外部環境、農村教師適應生態環境能力等方面做工作,確保農村教師發展的平衡性。因此,生態化教師隊伍建設的平衡性要求做到:注意專業發展、注重農村教育生態內外環境建設、注意農村教師與生態環境之間的有機關聯性。

(三)運用教育生態學的觀點,構建可持續性的教師隊伍建設

作為自然人的教師雖然有自己的發展目標,在相對平衡的教育生態系統中發展的同時,我們根據教育生態學的觀點所建立的生態化農村教師隊伍必須具備可持續性,即所有的教師在這個系統中不僅要完成個人的物質、能量交換,還要為這個系統提供持續發展的動力,使得這個系統可以持續地發展下去,進而形成一股合力,推動著這個生態系統不斷地向前進。為了確保系統的平衡、合理、公正和可持續發展,務必要理順如下幾個方面的關系: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基本發展需要與全社會教育大環境的關系;教育自身發展與社會發展環境的關系;教師在系統中當前的發展狀態與長遠發展目標、發展方向等的關系;教師個體的發展與整體教育生態系統的整體發展的關系。只有處理好上述幾種關系,我們才能獲得一個環境合理、和諧、穩定、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生態系統。

針對農村教師,為了確保教師隊伍建設的持續性,我們必須要使每一位教師都與外部環境保持密切的物質、能量交換,以使系統平衡的同時做到可持續性,使教師們在隊伍中處于一種積極向上的發展狀態,逐層推進式的發展自己的各種能力與水平。更要確保教師隊伍中的成員之間的公平參加培訓、公平競爭、公平合作的關系,使教師們在隊伍中心態更平和,狀態極佳地投入到義務教育工作中去。相信只有這樣,農村教師的隊伍才會穩定、和諧,教師才會可持續性地發展。

通過上述分析,教師隊伍建設的可持續性發展要求我們在建立供教師發展的教育生態系統時,必須要符合生態學規律,公平、有創造性。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隊伍建設可持續性必須做到:協調好系統中每位教師的發展,公平地發展,走可持續性發展的道路。

[1]范國睿.勞倫斯,克雷明的教育生態學思想述評[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1995,(4):25-29.

[2]張曉黎.論生態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則[J].嘉興學院學報.2002,(7):98.

[3]馬散靜.對大教育的教育生態學分析[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96,(4):53.

[4]吳鼎福,諸文蔚.教育生態學[Ml.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 年第1 版:1-8,134-188.

猜你喜歡
農村教師教師隊伍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實施精準園本培訓 建強培優教師隊伍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農村教師心理健康現狀及對策
鄉村小規模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
當前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思考
提高農村教師待遇需要共同努力
農村教師補充機制:問題與對策新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