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

2015-05-28 07:08譚雪晴
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譚雪晴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帶來了人類有史以來最為發達繁榮時期,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但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壞境卻遭到了史無前例破壞,人類也遭到自然界的報復,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受到了嚴重威脅。中國共產黨一直以來對這個問題予以了高度關注。黨的十七大、十八大都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要與經濟建設統籌兼顧,協調發展,使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和各方面工作,最終實現中國的偉大復興。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經濟建設,統籌兼顧,協調發展

一、生態危機具有深刻的經濟根源

人,既是自然的消費者,又是自然的生產者。人既可以促進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又可以破壞生態的平衡,引發一系列生態危機。然而,人類只知道追求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他們無限制地掠奪生態系統的物質和能量,嚴重破壞了生態的平衡。顯而易見,生態危機的出現是人類經濟活動在地球生態系統中長期擴張的產物。

1.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意識觀念薄弱使自然遭到極大破壞。大多數人認為,自然資源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為了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毫無限制的開采地球上的煤,天然氣,石油等,大量砍伐樹木,為了節省開支,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廢氣、垃圾不經過處理就排放到空氣和水流中,空氣和大量的水資源都被污染了,同時也傷害水里生存的動物。如果人類不停止傷害它的腳步,地球的毀滅會提前降臨的。

2.人口的快速增長給人類經濟系統帶來了日益沉重的壓力。一開始,世界上還沒有這么多的人,人們的生活方式單一,狩獵和采集的方式根本就不會對自然資源造成災難。根據《2010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指出:目前,世界人口總數約為69.09億。人口的大幅度增長,隨之而來的就是土地更大規模的開發,自然資源的更多開采。人們在利用自然資源時往往只考慮眼前利益,忽視了自然的承受能力,使自然資源不斷遭到破壞甚至枯竭。政府要是還不加大人口控制的力度,人類生存的地球村將會變得越來越擁擠,這樣的后果必然會使生態環境來承受這種壓力。

3.人類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為經濟系統的擴張提供了可能??萍妓降奶岣?,人類具備了隨心所欲開發自然資源的技術,然而技術開發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濟社會的需求,人們往往只考慮技術上是否可行,經濟上是否劃算,而沒有考慮是否會危及周圍環境,危及自然的脈絡。人類濫用技術追求他們的利益最大化,很多的自然資源被他們不合理的開發和濫用,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壞。

二、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

科技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促進著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它又使環境資源遭到破壞,削弱經濟持續發展的能力?,F代人往往陶醉于自己能力和已經取得的成就,而沒有意識到明天將為之付出的巨大代價,其中一個重要盲點就是無視人與自然日益疏遠的現實,或者憑借不斷更新的技術能夠填平鴻溝。①世界經濟發展歷史表明:工業化時期是生態經濟基本矛盾迅速發展的歷史時期??茖W技術的創新充分顯示了人類干預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然而伴隨而來的大量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問題,其后果是人們始料未及的。

當今,人們逐漸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是不能分開的,兩者緊密相連、相互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人與自然的關系。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自然界就其本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界生活?!笨梢娚鷳B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一定的生態基礎,如果生態環境被破壞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也將受到危險。

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笆晃濉币巹澲赋觯骸拔覈恋?、淡水、能源、礦產資源和環境狀況對經濟發展已構成嚴重制約?!笔叽髨蟾娓菍ⅰ敖洕鲩L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列為中國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已擺在我們面前,如果要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正常有序運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必須正確處理好生態建設與經濟建設兩者的關系。幸好我國高度重視了這個問題,中國的環保事業取得了長久發展,保護自然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了全社會的共識。

三、經濟發展條件下怎樣進行生態文明建設

1、將建設生態文明變成人民的自覺行動。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堅持全國動員全民動手植樹造林,把建設美麗中國化為人民自覺行動。近年來,我國在植樹造林方面為人類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這并不能趕上人類破壞生態的速度,生態欠債依然很大,環境問題依然嚴峻,缺林少綠依然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中國人人自覺種一顆樹,就能造就一大片森林,我們必須強化綠色意識,加強生態恢復、保護能力。在建設生態的同時,更需要我們轉變發展模式、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生活觀念、消費觀念,正視人與自然的關系,使經濟建設建立在可持續發展之上。生態文明建設的自覺和意識的提高,必然會促進經濟建設以及其他建設的進步,將對中國未來的發展產生長遠而深刻的影響。

2、積極提倡資源節約型社會,提高全社會生態意識。生態文明意識的普及與提高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每個公民都要增強節約意識,保護意識。社會各界都要增強危機意識,樹立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還要大力倡導綠色消費,適度消費和可持續發展消費,使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觀念家喻戶曉,并化為每個人的的切實行動。同時我們必須樹立起典型模范,讓廣大群眾學習并加以效仿。

3、科技的創新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鄧小平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茖W技術的突飛猛進,人類正經歷著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的演進,科技創新在解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上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驅動力和人類財富形成的主要源泉。②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要積極淘汰落后產業,大力發展節能環保、循環經濟、低碳技術等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茖W技術越發達,減少廢物和廢物的循環利用,能源的低消耗也就越能合而為一了,就越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注解:

① 肖?。骸犊沙掷m發展進行時》,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1頁。

② 毛健、潘鴻、劉國斌:《科技創新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28頁。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 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我們共同的未來[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9.

[3] 黃娟,生態經濟協調發展思想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猜你喜歡
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經濟新常態及深化改革淺析
淺談高中數學學習在經濟建設中運用的設想
關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問題的若干思考
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協調發展探究
用生態文明建設助推佳木斯經濟振興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及工具性價值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以協調的發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研究
論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制度自信的理論依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