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濕疹伴發腹瀉的中醫診療分析

2015-10-21 18:14何英滔
延邊醫學 2015年29期
關鍵詞:中醫

何英滔

摘要:目的:觀察小兒濕疹伴腹瀉患兒的中醫診療情況。方法:選擇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17例患兒的臨床資料,根據患兒的臨床表現,將伴腹瀉患兒分為觀察組,共71例,不伴腹瀉的患兒分為對照組,共46例,對比觀察兩組患兒血清免疫球球蛋數量,觀察低蛋白血癥發生情況及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患兒中,發生嗜酸粒細胞計數及血清IgE水平升高的數量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P<0.05),但發生低蛋白血癥的患兒的數量與對照組患兒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患兒有效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期間,兩組患兒未見嚴重不良反應,無中斷用藥病例發生。結論:小兒濕疹伴腹瀉患兒血清指標在一定程度上高于不伴腹瀉的患兒,采用中藥治療,其療效顯著,安全性高,可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小兒濕疹伴腹瀉;中醫;血清學指標

小兒濕疹是兒科臨床較為常見的皮膚病,是由于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誘發的變態反應性炎癥性皮膚病[1]。臨床上,小兒濕疹多有劇烈瘙癢感,部分患兒伴發腹瀉。皮疹多呈對稱分布,有滲出傾向,治愈后易反復,嚴重影響患兒的生存質量。近幾年,隨著中醫在臨床上的不斷研究與發展,中醫在治療小兒濕疹伴發腹瀉取得了較明顯的療效[2]。本組研究中,通過采用中醫治療小兒濕疹伴發腹瀉,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17例患兒的臨床資料,患兒中男孩67例,女孩50例,患兒年齡1個月~11個月,平均年齡(8.7±1.5)個月;全部患兒均確診為濕疹,臨床表現為皮膚出現紅斑、水泡等。根據患兒的臨床表現,將伴腹瀉患兒分為觀察組,共71例,不伴腹瀉的患兒分為對照組,共46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中醫分型

濕熱內盛型:患兒發病迅速,皮損處紅、灼熱,瘙癢難耐,伴心煩、口干,大便干燥及機體發熱,苔黃或膩,舌質紅,脈滑;脾虛濕盛型:發病緩,皮膚潮紅、瘙癢,大便溏瀉,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或緩。

1.3方法

收集患兒的臨床資料,包括患兒年齡、病程、喂養方式、兒童過敏史等,記錄患兒的排便情況。采用透色比濁法測定患兒免疫球蛋白,如IgG、IgA及IgM含量;采用血細胞分析儀檢測患兒嗜酸粒細胞計數;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檢測患兒血清IgE的含量。根據中醫辨證分型的觀點,對照組患兒屬濕熱內盛型,給予白鮮皮、防風、苦參、赤芍、玄參,各取20g,上述方劑加溫水浸泡約10min,文火煎煮,每天1劑,擦洗患處,每天3~4次。觀察組患兒屬脾虛濕盛型,全部患兒均采用中醫方劑治療,方劑生黃芪、白芍、雞血藤、當歸、白鮮皮、蒼術,各20g。上述方劑加溫水浸泡約10min,文火煎煮,每天1劑,擦洗患處,每天3~4次。治療期間,全部患兒均配合飲食,嬰幼兒最好吃母乳,如吃牛奶,則多飲水,勿使用溫水擦患兒皮損處。

1.4判定標準

低蛋白血癥診斷標準:患兒總蛋白低于55g/L,白蛋白小于30g/L。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兒患處皮膚完全愈合,炎性癥狀完全消退;有效:患兒患外皮膚愈合面積達到60%以上,炎性癥狀明顯消退,或有明顯改善;無效:以上改善皆無。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5統計學分析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處理,P<0.05具有明顯差異。

2結果

對比觀察發現,觀察組患兒中,發生嗜酸粒細胞計數及血清IgE水平升高的數量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P<0.05),但發生低蛋白血癥的患兒的數量與對照組患兒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詳見下表。對比觀察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發現,觀察組患兒顯效54例,有效11例,無效6例,有效率91.5%,對照組顯效33例,有效9例,無效4例,有效率91.3%,兩組患兒有效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期間,兩組患兒未見嚴重不良反應,無中斷用藥病例發生。

表1兩組患兒血清學檢測對比情況表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濕疹是小兒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皮膚炎性疾病,其多發生春秋兩季,伴有滲出及多形性皮損等特點,部分患兒伴腹瀉癥狀。臨床研究指出[3],小兒濕疹的發生與發展是由多種內外因共同作用而出,食物是引起濕疹的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加之患兒為天生過敏體質,食用魚蝦類易致敏的食物,則易引起皮膚發生變態反應,誘發濕疹的發生。嬰幼兒發生濕疹易導致患兒哭鬧不止,撓抓皮膚,長期不愈還可影響患兒睡眠,進而影響患兒生長、發育,影響患兒身體健康及生存質量[4]。

祖國中醫將小兒濕疹歸為“奶癬”、“濕毒瘡”等范疇,為脾失健運,而濕熱蘊結于皮膚,毒 邪深入血分所致。脾胃失運,則誘發腹瀉,其病因可歸為濕、熱、風三種因素,中醫治療小兒濕疹多以清熱涼血,健脾利濕,養血活血為主要原則[5]。

本組研究中,從西醫的角度觀察小兒濕疹伴或不伴腹瀉在血清學檢查中的作用發現,伴腹瀉的患兒發生血嗜酸粒細胞計數升高及血清IgE水平升高情況明顯高于不伴腹瀉的患兒,表明伴腹瀉的患兒在血清免疫蛋白水平上明顯高于不伴腹瀉的患兒。

西醫在治療小兒濕疹上多采用對癥治療或局部治療的方法,如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抗組胺制劑等,雖然可取得較滿意的療效,但易反復,難根治,長期使用易出現一定不良反應,患兒家長難以接受。臨床研究指出,采用中醫治療小兒濕疹伴腹瀉,其起效快,且可減少復發率,副作用小[6]。

本組研究中,采用中醫方劑治療小兒濕疹伴腹瀉,根據中醫辨證的方法,將患兒的臨床癥狀分為濕熱內盛型與脾虛濕盛型兩種,濕熱內盛型患兒治療以清熱解不經意燥濕,疏風止癢為上,而脾虛濕盛型以濕陽健脾利濕為主。本組患兒在給予不同方劑治療后,兩組患兒有效率較在91%左右,臨床療效較為滿意,且患兒治療過程中,未見嚴重不良反應,表明中藥在兒童用藥上,安全性較高。

總之,小兒濕疹伴腹瀉患兒血清指標在一定程度上高于不伴腹瀉的患兒,采用中藥治療,其療效顯著,安全性高,可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淳,胡思源,鐘成梁,等. 探索中藥外治小兒亞急性濕疹濕熱證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小兒濕疹凈軟膏Ⅱ期臨床試驗方案設計[J]. 藥物評價研究. 2014(01): 61-65.

[2] 張德清,趙傳威,戴傳花. 喂養干預對嬰兒濕疹并腹瀉的康復影響[J]. 泰山醫學院學報. 2012(08): 621-622.

[3] 吳捷,孫梅,董月敏. 嬰兒濕疹伴發腹瀉臨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10(06): 478-479.

[4] 袁安香,張茜,時貞紅,等. 中醫體質類型對小兒濕疹發病及病理過程的影響研究[J]. 中國中醫急癥. 2012(06): 895-896.

[5] 鄧光烈. 中醫治療小兒濕疹臨床療效觀察[J]. 亞太傳統醫藥. 2013(10): 79.

[6] 鐘成梁,張淳,胡思源. 中醫藥治療小兒濕疹的研究進展[J]. 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 2013(03): 219-221.

猜你喜歡
中醫
中醫治療中風的臨床療效分析
中醫治療糖尿病腎病研究進展
張之文教授治療干燥綜合征經驗總結
干燥綜合征陰虛津虧證的中醫治療
不同性別類風濕關節炎中醫診療經驗與思考
糖尿病患者的中醫飲食護理相關問題分析
中醫英譯的誤譯現象探析
社區中醫干預初產婦產后焦慮及抑郁的效果
關于中西醫結合治療乳腺增生病38例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