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燃閱讀激情 綻放語文魅力

2015-10-21 19:38洪惠敏
教育藝術 2015年3期
關鍵詞:小學生情境情感

洪惠敏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是無止境的,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索教法,讓探究成為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生命線。教師要合理地創設有效的閱讀情境,使學生保持旺盛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發掘小學生的閱讀潛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尊重學生,營造民主氣氛和思維自由的環境;讓學生充分討論質疑文本,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教師還要注重發展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把“靜態”的語文課本變成“動態”的生活情境。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讀中體味,在讀中感悟,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返璞歸真。教師應努力營造寬松愉悅的閱讀氛圍,給小學生一個廣闊舒適的閱讀天地,讓學生自主交流,和諧互動,讓每個小學生都能獲得必需的語文閱讀知識。教師應認真落實新課改倡導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語文教學宗旨,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欲望,與讀寫結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生動活潑,精彩紛呈。

一、營造和諧氛圍,品味質樸語言

1.質疑導入,煥發活力。質疑導入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潤滑劑,好的導入能夠抓住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和強烈求知的心理,牽引著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恰當地營造樂學氛圍,鼓勵學生有效地質疑。教師要善于使用直觀方式再現語文課本知識所表現的實際事物,解決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關系問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煥發課堂活力,引起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闭\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會自主地探究問題。所以教師要選準切入點,引“生”人情、入境,課堂教學效果就會事半功倍,為下文的學習做了準備。小學六年正是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教師要抓住這一重要階段和時期,運用情景不斷刺激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煥發課堂活力。如:教學《奇異的琥珀》一課時,教師運用圖片質疑:一塊琥珀里有一只蜘蛛和一只蒼蠅,這兩個小東西怎么會一起被封鎖在里面了?作者是怎樣想象的?他依據什么作出這樣的想象?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文本,然后和學生一起進行假設:琥珀是怎樣形成的。鼓勵學生在思維方式上先發散,再聚合,根據琥珀的狀態進行合理的推斷想象,體會推理的邏輯性。由于懸念的誘惑,學生會對課文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在好奇心驅使下,他們能主動認真地讀書、思考。這樣的教學充滿新鮮感。學生對語文學習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他們積極自主地尋找答案,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的學習過程,使課堂不斷煥發活力。

2.情感渲染,品味語言。情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靈魂,對于語文課堂教學來說,沒有情感的教學就等于沒有陽光的世界,或者像荒漠戈壁一樣沒有生機。教師創設一定的情境,產生一定的情感,能使學生為之動容。情感是肥沃的土壤,語文知識的種子就播撒在這塊土壤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師生情感交流的最佳場所,教材是情感傳播的載體。

教師要關愛每一個學生,要面帶笑容地彎下腰去和學生平等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教師的語言表達應讓文中所寫的景和事、人和物、情和感叩擊小學生的心扉,在他們心目中產生和諧共振。教師要尊重學生對某同一問題的不同見解,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看法。教師在在創設情境的同時,要把真實的情感表達出來,感化學生幼小的心靈。

我在教學《游園不值》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寫作情感以及游園未遂的原因,看到紅杏出墻的動人景色,采取了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運用課件出示詩人站在柴門前輕輕地敲門,急得來回踱著步子,可是那扇柴門久久都沒人來開。在優美的古箏曲子伴奏下,詩人猛地一抬頭看見院子里一枝開得燦爛的紅杏伸出墻頭來,沁人心脾。教師鼓勵學生伴著音樂誦讀,在誦讀中感悟春天的生機勃勃,進而體會詩歌的語言美。引起學生情感共鳴,他們情緒高漲,爭相參與、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共同體味語言的魅力,課堂氣氛非?;钴S。

開放的課堂,教師與學生是合作者,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人。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了學習語文的快樂,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在閱讀中品味了精美的語言,提升了能力,點燃了激情,煥發了活力。

二、創設趣味情境,感悟細膩真情

1.品詞析句,拓展思維。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教師要善于創造與學生活動有關的課堂情境,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迅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集中精力,積極思維,探索新知。

新課標指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以探究式學習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币虼?,教師要主動營造民主、平等、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如臨其境,細心揣摩、賞句品詞,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達到生動活潑,妙趣橫生的境界。教師還應恰當地運用肢體語言,以情境的再現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達到參與課堂活動與愉悅身心的目的。

我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時,為了理解、“那時候我有點兒驚異了,為什么伯父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這句話的含義,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愛戴”這個中心詞去理解,讓學生站在魯迅侄女的位置上,去理解這個句子。對“談《水滸》、談碰壁、救助車夫和關心女傭阿三”這四件事進行深入解讀,感悟到人們對魯迅的愛戴是因為他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崇高品質。教師運用作者的情感去影響去感染學生的情感,打破陳規舊俗,在生動情境中理解重點詞語,改變過去語文閱讀復雜的、枯燥的詞義分析,還學生以真正的思維自由;變抽象為具體,深入淺出,把教學難點變得淺顯易懂,激發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幫助他們跨越時空來理解文本。在一節課結束時,教師要善于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留給小學生意猶未盡的感覺。課堂教學要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盡快掌握閱讀方法,深刻理解作者字斟句酌的匠心,使他們的閱讀能力迅速提高。

2.合作探究,張揚個性。閱讀本身是對生活的積累,教材只是一種“案例”。為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學生由組長分工,各負其責,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加入到課程討論的過程中來,發掘學生自身的創造力,在合作交流中收獲語文知識、提升思維能力。為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教師應引導學生把他們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他們合作的意識。小組匯報時,學生要認真傾聽,教師要運用鼓勵性的語言進行評價,促進學生繼續努力,自主學習,勤思多問。

個性化閱讀使學生在閱讀活動中有所創新,有自己獨到的體驗,必須學會批判地接受、學習課文,張揚個性。如:學習《麻雀》一課時,教師小結:“讀了《麻雀》后,從老麻雀奮不顧身地去救小麻雀的故事中,我們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痹捯魟偮?,一個小男生舉起手來,大聲地說:“老師,我有不同看法。說是母愛不夠準確。課文中沒有寫老麻雀是公還是母???”同學們哄堂大笑。老師卻說:“你真是認真讀書啦!看來老師總結的不是很全面很準確!你認為應該怎樣總結才更全面更準確呢?”教師把問題留給了學生,課堂頓時又活躍起來了。同學們經過小組討論之后,一致贊成那位同學的看法,他們總結為:課文表現的是一種親子之情。教師就是要不斷鼓勵學生勇于挑戰權威、善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問難,因為這是一種最佳學習狀態。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教師要創設閱讀情境,不斷激發閱讀興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開放語文課堂教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發掘每個學生的閱讀潛能,張揚學生個性,讓小學語文閱讀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猜你喜歡
小學生情境情感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情感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畫好運動情境圖——解決追擊與相遇問題
臺上
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小學生
我是小學生
主題素材閱讀之“情感”篇
感悟三角形的高
非常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