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如何轉化農村初中數學學習中的后進生

2015-10-21 20:00葉人根
中小學教育 2015年7期
關鍵詞:轉化因材施教后進生

葉人根

摘 要: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在自身發展上是存在差異的,要求沒有差異就意味著不要求發展。作為教師在允許學生有差異的前提下,也要盡可能地縮小這種差異。本文就初中數學學科方面對學生這種差異的成因和如何轉化后進生,以提高學生能力和成績、縮小這種差異作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后進生 轉化 因材施教

《數學新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倍砹_斯有句諺語:“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歡,而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边@句諺語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現狀。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推進,初中階段學生數學學習成績兩極分化呈現出比小學階段更嚴重的趨勢,后進生所占的比例較大,特別在初中二年級表現得尤為明顯。這種狀況直接影響著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那么,造成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轉化后進生?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作了一些粗淺的探討。

一、數學后進生淺析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寫道:在我們的創造性教育工作中,對“后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這樣說恐怕沒有哪位教師是不贊同的。

1.什么樣的學生是數學后進生

一般而言,數學后進生是指數學學習上有困難、必需的“雙基”(知識、技能、思想方法)達不到數學課程目標,最終導致學習成績達不到國家規定標準的學生。

2.數學后進生特點

外部表現:“自我中心主義”,自我約束能力差;上課容易走神,或易動,或發呆;怕動腦,懶思考,課后作業常有抄襲現象。內在表現: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求知欲低,觀察力薄弱,思維能力較差。正因為這些,學生對本學科沒有興趣,甚至對本學科考試產生了恐懼感。如此惡性循環,性格上便產生了自卑感,或多變性,或逆反心理。

二、造成后進生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內在心理因素。

學習意志是為了實現學習目標而努力克服困難的心理活動,是學習能動性的重要體現。學習活動總是與不斷克服學習困難相聯系的,與小學階段的學習相比,初中數學難度加深,教學方式的變化也比較大,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增強。在中小銜接過程中有的學生適應性強,有的學生適應性差,表現出學習情感脆弱、意志不夠堅強,在學習中一遇到困難和挫折就退縮,甚至喪失信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2.掌握知識、技能不系統,沒有形成較好的數學認知結構,不能為連續學習提供必要的認知基礎。

相比小學數學而言,初中數學教材結構的邏輯性、系統性更強。首先表現在教材知識的銜接上,前面所學的知識往往是后邊學習的基礎;其次還表現在掌握數學知識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的形成都必須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學生對前面所學的內容達不到規定的要求,不能及時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就造成了連續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跟不上集體學習的進程,導致學習分化。

3.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不適應數學學習要求。

初二階段是數學學習分化最明顯的階段,一個重要原因是初中階段數學課程對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有了明顯提高。而初二學生正處于由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過渡的又一個關鍵期,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抽象邏輯思維方式,而且學生個體差異也比較大,有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快一些,有的則慢一些,因此表現出數學學習接受能力的差異。除了年齡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師沒有很好地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要求去組織教學活動,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適應性。要針對后進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不適應數學學習的問題,從初一代數教學開始就加強抽象邏輯能力訓練,始終把教學過程設計成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還學到了數學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奠定較好的基礎。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成為差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減少學習分化的教學對策

1.教師要改變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如果能在數學學習中產生興趣,就會形成較強的求知欲,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途徑很多,如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并讓其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創設一個適度的學習競賽環境、發揮趣味數學的作用、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藝術等等。記得我在聽一位數學老師有關三角形邊的性質的公開課的時候,他的引入激發了整個班級對一節課學習和探討的興趣。他說,現在NBA的最高中鋒是誰?全班同學說:那就是我們的姚明嘛。老師又說:姚明一步跨出不可能有三米遠。接下來同學們就爭論起來了,各種答案都有,甚至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了興奮和期待。我想,只要老師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后進生們誰還會不喜歡上數學課呢?

2.教會學生學習

有一部分后進生在數學上費工夫不少,但學習成績總不理想,這是學習不適應性的重要表現之一。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心理輔導??傊?,我覺得應根據他們成為后進生原因的不同,因材施教。如是智力因素的話,要盡可能讓他們多次重復學習和應用等;若是非智力因素的話,我覺得應該從他們心理上分析原因,給他們信心,給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和他們多進行溝通交流以及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等。

3.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直觀性

教學時,應加強教學的直觀性,通過直觀性使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性質,使學生在大腦中建立起所學知識的數學模型。例如:在講“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時,我們可以通過幾組不同長度的三條鐵絲,讓學生自己動手,問哪幾組鐵絲可以組成三角形、能組成三角形的三條鐵絲之間有何關系,從而引導出上述性質。因此,加強直觀教學可以吸引差生的注意力,從而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課堂學習。

4.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心理學認為,人的情感與認識過程是相聯系的,任何認識過程都伴隨著情感?,F在農村留守的孩子越來越多,他們與成人的溝通非常欠缺,如果作為老師能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他們不僅會喜歡上這個老師,進而也會喜歡上這門功課的。初中生對某一學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情感密不可分,他們往往不是從理性上認為某學科重要而去學好它,常常因為不喜歡某任課老師而放棄該科的學習。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證和促進學習的重要因素,特別要對后進生熱情輔導、真誠幫助,從精神上多鼓勵,學法上多指導,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提高學習能力。他們對于一些題目有可能一知半解,而作為老師像朋友一樣與他們進行交流和輔導,我相信他們能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懷,從而喜歡上這個老師和他所任教的學科。

5.善于抓住后進生的閃光點

任何后進生都有閃光點,關鍵在于是否被發現、是否被抓住。所謂閃光點,不能要求過高,包括一點進步、一件好事。比如統計這一部分內容,對于一些簡單的知識就應該給后進生們的表現機會多一些,也因此在課堂上將他們的表現進行放大,讓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斷地加強。教師應該拿出無比的熱情來研究“后進生”,對他們循循善誘、誨人不倦, 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在崇高師德的陽光雨露中,使他們能夠健康地成長。

6.捕捉學生好勝心理,在數學教學中激發差生的求知欲

如在教整式乘法這一課時,上課開始我在黑板上寫出兩個兩位數相乘:35×45,57×33。接著向學生說明:我不列豎式就能很快求出每個算式的積。隨便你們寫出兩個兩位數,只要個位的和是10,任意兩個數我都能速算。然后我在黑板上寫出結果,引起了學生的好奇。繼續講:我寫出的這些結果對不對呢?同學們可以加以驗算。這時我又提出:“為什么我能很快求出來呢?是因為我掌握了這節課要學習的整式的乘法的公式?!边@樣一來,學生學下去的積極性大大提高。這一節課專提問差生回答,在以后的考核中這一類題目得分率較高。

7.創造條件使差生在數學活動中得到成功感

學生如果沒有學習動力,就不會產生學習的需要,而從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的成功感則可產生巨大的動力。我曾經做過這樣對比試驗:同樣內容的數學練習課,在兩個平行班用不同的方法組織學生練習,效果截然不同。

在甲班用測驗的方法,一次性把數學練習題全部給出,讓學生一口氣做下去。盡管題目有易有難,但大多數學生看到那么多題目,從心理上產生了畏懼情緒,甚至根本沒有信心做下去,他們或不做,或抄襲,這樣一節練習課對他們來說幾乎是毫無收效的。

在乙班,我把練習題分作五個層次,逐步加大難度而依次出示,其中第一層次的題目是所有學生都有把握獲得成功的。將學生劃為四組,指定每組差生先在下面做好再上黑板板演。由于板演的題目較簡單,一般差生都能解答出來,我就對板演的同學一一表揚,使他們從心理上產生自豪感、滿足感、成功感。然后再激勵差生做第二層次的題目,這樣差生就不由自主地產生了動力,產生了再取得成功的成功欲,他們就會愉快地自覺地獨立完成下去。

8.教師要從多方面、多角度評價學生

我們一貫的做法是以考試成績來評定學生學習的好與差,而忽略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展情況,只重結果,不重過程。一個班內學生的成績肯定有好差之分,成績較好的學生可能自信心就強,但很多學困生的成績并不太理想,我們要在平時的學習中鼓勵他們,使他們樹立學習信心;而一旦放棄他們,再想挽救他們那就很難了。所以我們就要改變評價方法,從多方面、多角度評價。對于后進生,能回答出一個簡單問題,我們就要加以表揚;甚至回答不正確,我們都可以表揚他有膽量;作業抄寫清楚、及時上交,也要表揚;能做出教師布置的一道題,那么就表揚他認真學習、有了進步,使之嘗到成功學習的滋味,逐步樹立自信心。

綜上所述,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我們教師不斷探索、不斷實踐,各方面、各環節都需要認真考慮。只要我們能做到上述這些,我們的教學一定會取得理想成績。

參考文獻

[1]張祥英 數學后進生的成因分析與對策。

[2][蘇]蘇霍姆林斯基 主編 杜殿坤 譯 給教師的建議。

[3]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4]葉小媚 中國師德手冊.中央文獻出版社。

[5]劉平平 編著 成功轉變問題學生.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猜你喜歡
轉化因材施教后進生
小學作文如何實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從《論語》看因材施教
如何對待后進生
“后進生”逆襲成第一
后進生也有真知灼見
中高職銜接的關鍵在于因材施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