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本科服裝專業人才培養芻議

2015-10-21 20:07王葎菲林穎旭
藝術教育 2015年1期
關鍵詞:專業課教學服裝專業雙師型教師

王葎菲 林穎旭

【內容摘要】文章對當前我國服裝專業高等教育的若干現狀進行分析,重點關注本科層次應屆畢業生在畢業前后的相關狀態與表現,從實際情況中分析總結教學的得失,并思考提升教學質量的方法與可能性,提出加大力度建設“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的必要性。

【關鍵詞】服裝專業 ?本科應屆生 ?專業課教學 ?雙師型教師

本科層次服裝專業按學科主要分為兩類:一級學科設計藝術學服裝藝術設計方向,主要招收藝術(美術)類考生;一級學科紡織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方向,根據院校的具體情況文、理、藝兼收。

當前,就業的主要形式是不包分配、自主擇業、雙向選擇,就業指導中心是服務性質的機構,起引導、介紹、管理、服務作用。服裝是藝術設計與應用工程雙屬性專業,九成以上的畢業生服務于非公有制企業。每年官方公布的數據,大多數服裝系就業率在95%以上,很多連年達到100%。但要獲得一份待遇較好、相對穩定,且有廣闊發展空間的服裝設計師崗位并不容易。據不完全統計,廣東一省開設本科層次服裝專業高校20所左右,每年有千人以上應屆生畢業,且逐年遞增。其中約一成繼續深造,其他進入社會,這個數據不包括往屆重新找工作的學生,高職、高專、技校應屆畢業生,外省南下廣東求職的服裝專業應屆畢業生。

筆者對某校服裝專業畢業生離校后的職業生涯進行了7年以上連續跟蹤,發現呈現以下兩個特點:1.離校時間與堅守服裝行業成反比,與堅守服裝設計師崗位成更大反比;2.畢業生更換工作的概率非常高,曾有學生出現畢業未滿一年,已換7份工作的情況。以兩年為時間點,就業指導中心檔案所記錄的就業單位與畢業生實際工作單位的同一率低于兩成,校方與六成以上畢業生失去聯系。以上情況顯示出學生所接受的四年服裝專業教育未能與他們長遠、持續性的人生事業發展產生直接性關聯,有相當比例的畢業生從事與專業無關以及無學歷要求的工作和崗位,如公司文員、售樓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等。一部分學生情況較好,屬于創業性質或是公職人員,更多的學生進入社會不同角落從事低端普工性質且與服裝專業無關崗位。以上情況不是個別現象,有一定普遍性,且有逐年擴大的趨勢,但大多數服裝系在對外宣傳和向上級匯報成果的時候會選擇性忽略這些學生,將焦點聚集在一批更能代表本單位教學成果與水平的學生身上。畢業生就業時還呈現“高不成,低不就”的特點,一方面,企業對應屆畢業生的期望值不斷降低,他們更青睞能即時勝任關鍵技術崗位和有豐富經驗的人才;另一方面,應屆畢業生們的求職面臨困難,很難得到符合期望值的崗位,他們常說:“找工作容易,但具備良好發展空間的職位很難獲得?!碑厴I生們在進入社會的時候比較容易產生陌生、迷惘、甚至對工作有恐懼的感覺,求職簡歷有很大雷同性,找工作時不明確自己擅長的方向,一份簡歷投百家公司,然后被動等待。他們不知道企業對一位合格服裝設計師專業技能的具體要求是怎樣的,也不清楚如何能做出有競爭力、符合行業標準的服裝設計方案。引起此結果的根源在于四年專業教學的“象牙塔”性質,以此累積的一系列問題只能留待學生進入職場后進行再一次的專業技能洗禮,相當比例的畢業生進入工作崗位需要經歷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積累期,畢業生們戲稱為“打雜期”。企業不會也不敢把關鍵技術工作交給一位剛從學校出來的新人全面負責,部分企業會投入時間、人力、物力對應屆生進行再培訓。

從另一個角度看,“先就業,再擇業”的理念放在服裝專業并不合適,是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無論從家庭個人投入還是國家社會投入的角度,培養一個本科層次服裝專業畢業生的成本是昂貴的,當前僅學費這一項,學生四年大學下來超過4萬元,還未計算生活成本、作業與創作成本、其他相關成本等,從學校的角度來講,投入更大。服裝專業是一門與市場緊密聯系的應用技術與工程專業,創新與創意是服裝行業的核心競爭內容之一,高校的任務是為社會和企業培養有潛質且勇于創新的服裝專業技術人才。高校與用人企業之間出現了斷層,造成這種現象有多層次的原因,高校應首先進行思考并改進。

一些服裝系依然執行較封閉的、以我為主的專業課程教學模式。很多課程的教學效果只停留在“已開課、學過了”的層次上,離“學好、學精、學以致用、體現業內先進水平”還有很長的距離,如服裝素描、服裝色彩、服裝材料學、服裝專業英語等課程。以系列核心專業課程服裝款式設計、服裝品牌策劃、畢業設計為例,大多院系分別在大二、大三、大四階段開課,從講授設計概論,到講授手繪和電腦繪制服裝設計款式圖,再到服裝品牌設計與策劃,逐步深入,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教學水平的差異,會有教學效果不理想的情況,學生最終只是學到皮毛。主要體現為教學中沒有實際案例支撐,教師沒有對學生提出明確要求展開實踐,無法對關鍵技術環節與核心專業問題進行深入講解,無法激發不同學生的創意潛能,比如:針對市場及品牌的需求做一套設計方案,包括哪些方面內容;方案如何適應生產技術的可實現性;方案如何適應機器化、流水線式的行業生產制作標準;方案如何體現成本控制;方案如何體現產品附加值;如何按照工業化標準選擇使用面料;如何體現品牌的價值與風格;如何體現當前的時尚流行趨勢;如何體現設計師的創意與風格;如何讓消費者接受你設計的產品……在實踐性很強的畢業設計課程中,一些服裝系開展教學的套路是:不出校園——教師定范圍與要求——學生自由選題——學生自費制作——教師指導——學生畢業設計匯演——實物學生自行處理或選擇性留校保存——畢業論文——答辯——合格畢業領證。準畢業生們在做設計的過程中更多地將注意力放在如何進復賽、如何獲獎等方面,很少與企業或者特定項目合作,從更高角度進行設計,許多作品的價值僅限于T臺上的兩分鐘。

從市場角度分析,可以看到服裝行業發展迅猛、日新月異,企業不斷更新相關技術和設備,并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整合淘汰一些過時崗位,同時孕育衍生新崗位,如買手、商品企劃師、電商技術人員等。而高校的專業教學以及課程設置與市場的發展變化存在脫軌的情況。例如,成衣紙樣與縫制、紙樣設計、服裝工業制版、服裝形態構成等專業課程,本質上都要求教學與行業最新發展動態接軌,一些院系的實際情況是一門課講十年,核心知識沒有及時更新,服裝公司常有剛畢業的新人使用企業早已淘汰的方法進行服裝設計與制作,根本無法適應當前產業化的技術要求。很多應屆畢業生進入企業初期會遭受較大沖擊,甚至許多專業知識要重新學過。

專業教師缺乏市場實戰經驗就很難開展針對性教學,由欠缺市場經驗的教師教授的學生畢業后要進入市場求生存,學生的困難可想而知。教育的成敗看師資,從提升教學質量的角度看,建設“雙師型”服裝專業教師隊伍是迫切的?!半p師”指首先必須是一名優秀的服裝設計師,其次再是一位合格的服裝專業教師。有競爭力的服裝專業教師團隊主要應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從事服飾文化研究的學者,二是從事高新服裝工程技術研究的學者,三是與市場緊密接軌的服裝設計師和工程師,三者共同組成教學團隊,相輔相成、互為支撐,如果有學者這三方面皆具備很高造詣就更理想。按上述標準看當前高校服裝專業教師隊伍的組成情況,相對比較缺的是能與市場緊密接軌的、具備豐富服裝品牌經驗的教師。當前,很多專業教師的職業經歷是本科生(校園)——研究生(校園)——教師(校園)。要鼓勵教師們踴躍參與承擔企業核心專業技術任務,積累專業經驗,為高質量的教學提供支持與保障,要鼓勵教師們的職業軌跡拓展為本科生(校園)——研究生(校園)——設計師(企業與市場)——教師(校園),鼓勵服裝專業的教師們每一年至少推出兩個系列的作品發布。一位優秀的服裝專業高校教師的成長軌跡要兼顧三個方面,一是具備良好的本專業高等教育背景,二是擔任了高層次核心性服裝企業技術或管理崗位,三是在以上專業素質基礎上不斷研究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與水平。三管齊下,才有可能培養出優秀的服裝專業人才。服裝設計師專業資歷的評判要用市場化的職業經理人標準,要看是否掌握與市場接軌的核心專業知識,是否具備豐富的行業經驗并獲得行業認可。高校管理層要結合服裝專業的特點制定青年教師發展與晉升制度,服裝專業教師隊伍是一個團隊,目標是培養有創新潛能、高素質、與市場接軌的畢業生,評判團隊的教學水平:一是整體綜合素質與專業水平,二是教學管理水平,三是科研平臺的建設情況,四是看完成或在研哪些國家、省、廳級科技類、人文類、教改類縱向課題,五是看完成或在研哪些面向市場的本專業橫向課題,五個方面相輔相成,

市場對服裝設計師的需求是有限的、高標準的,服裝行業正在進行優勝劣汰。一方面,市場缺乏但正在孕育有才華的、充滿創意的、跨界綜合素質的優秀設計師,另一方面,也在分流轉崗碌碌平庸的服裝設計師。服裝系不能只把學生模式化,四年流水線式地打包成畢業生后將其投入市場,任其自生自滅,任由市場來消化吸收。要對宏觀的、整體的畢業生質量負責,從根本上提升服裝產業的競爭力,這是從事高等教育事業的教師應該思考的。

(注:本文為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研究項目研究成果論文,課題名稱:服裝專業實踐教學新思路探索,課題編號:2012JK308)

作者單位:五邑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責任編輯:張斐然)

猜你喜歡
專業課教學服裝專業雙師型教師
烹飪對口單招專業課教學研究
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電氣工程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教學評價在中職服裝教學中的運用
服裝專業Photoshop課堂教學改革初探
高校服裝專業教學實施合作教學法的策略研究
淺談高職教育教師的發展趨勢
技工學校服裝專業教學現狀及改革方向研究
校企合作體制下“雙師型”教師培養的實踐與探索
林業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建設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
在護理專業課教學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