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走出去的形式要求:《英韻三字經》的押韻藝術研究

2016-03-19 00:13劉玉紅趙正道
當代外語研究 2016年6期
關鍵詞:韻腳押韻韻律

劉玉紅 趙正道 封 雷

(廣西師范大學,桂林,541006;中國礦業大學,徐州,221116)

文化走出去的形式要求:《英韻三字經》的押韻藝術研究

劉玉紅 趙正道 封 雷

(廣西師范大學,桂林,541006;中國礦業大學,徐州,221116)

中國文化走出去給翻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韻三字經》順應這一形勢,展現了譯者對于詩歌形式、押韻的獨到理解與精湛運用。本文從中英詩歌韻律及歐美饒舌音樂韻律的角度,分析了《英韻三字經》的風格和押韻手法,試圖挖掘其更深層次的美學價值,并在此基礎上探討韻律在國學經典外譯與傳播中的意義和作用。

詩歌翻譯,三字經,押韻,饒舌音樂

1.引言

形式是一個哲學概念、邏輯概念,也是一個詩學概念。然而在傳統譯論中,形式多是負面性的,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便是“得意忘形”。體現于詩歌翻譯,詩體形式要么被忽略,要么沒能得到很好的體現。本文認為形之于詩乃至于更廣泛的文體都是至關重要的。在當前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呼聲中,“形”是最明顯的制約因素,如能得以解決,自然也就是一個突破口了。

《三字經》為何家喻戶曉,譯成英文會有怎樣的效果?《三字經》之為《三字經》首先在于形,即三字成行且押韻。當然,形與意是一體兩面的,即形與意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形居于意——無意,形無以彰顯;意依于形——有形,意方可領會?!度纸洝冯m然網羅塵世萬物,但卻毫無繁難之感,原因就在于它的形——結構短小精煉,用詞質樸簡約,聲韻朗朗上口。簡言之,它以簡潔的三字韻體獨步天下。然如果把它譯成英語,其難度可想而知。所幸,我國已有譯者把《三字經》譯成形神兼顧的韻文并已譜曲,在第33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首演了。

《三字經》韻律的英譯會帶來怎樣的挑戰,給中華文化走出去會有怎樣的啟示,這是本文研究的初衷。

2.《三字經》概況與英譯

《三字經》作為蒙童經典讀本,很長時間以來,是家長和塾師為兒童教育首選的教材(蔡育婷2003)。此書著于南宋,距今已有800年,雖不無歷史局限,但對于我們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歷史典故、民俗文化、道德倫理而言,仍不失為上佳的文本參考?!度纸洝吩谥袊膶W史、文化史上都是不可抹去的一筆。它不僅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不僅適合少兒習讀,也可作為成年人床頭的枕邊書;不僅適合中國人,也可作為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化的讀本。

《三字經》流暢的韻律、簡潔的結構、豐富的內涵使它具有很高的傳播價值。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文化相互碰撞,價值觀念日益多元;作為國學經典,《三字經》可以增強國人的文化認同感,而向海外弘揚和傳播也應能引發共鳴,其價值自然也不容低估。但長期以來,國學經典翻譯,一直都是中西文化傳播中的瓶頸?!度纸洝返挠⒆g已有200年的歷史。從早期的英國傳教士馬禮遜(Robert Morrison,1782~1834)到晚近的英國著名漢學家翟里斯(Herbert A.Giles,1845~1935),很多譯者都對《三字經》的海外傳播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的努力使《三字經》走向了世界,其譯文也多被時人及后來的讀者奉為圭臬。然而,或是出于對中文的陌生,或是出于兩種文化差異的隔膜,這些傳教士和漢學家的翻譯多數耽于對《三字經》的語義闡釋,甚至有些語義闡釋也不盡圓滿,而至于原文韻律的翻譯,則更是稀缺或乏善可陳。

如何讓國學經典在向海外傳播的過程中盡可能地保留原汁原味,已成為國學經典翻譯中的一大問題。筆者以為,趙彥春的《英韻三字經》(2014)為國學經典外譯建立了一個新的范式。趙彥春的《英韻三字經》(2014)高度重視形式,首次采用了“三詞對三字”的翻譯方式,更是嚴格地使用了“aabb (couplet)”韻式,在語義上逼近原作的同時表征性地還原了《三字經》的結構和韻律之美,使譯文具備了原作的特征與效果:鏗鏘有力、合轍押韻,而且還具備了饒舌音樂(RAP)的音樂感。簡言之,《英韻三字經》形神兼顧,高度“等值”;便于國學經典的對外傳播。

3.韻律何為與如何譯

《英韻三字經》為何要講究韻律呢?這是由原文的韻律所決定的,舍之則為不忠。那么,《三字經》和眾多詩歌為什么用韻呢?這一問題有著更深厚的學理基礎。韻律蘊于天地萬物。海浪拍擊岸石,有韻律;群山高低起伏,有韻律;蟬鳴蛙叫牛哞,有韻律。詩源于道,故而亦有韻律。

就詩歌的文本系統而言,韻律是構成系統的諸元素,或者說是構成系統重復的一種屬性,它是使一系列大體上并不相連貫的感受獲得規律化的最可靠的方法之一(王軒2012:11)。韻律是存在于各種語言中的聲調和節律,它廣泛存在于古今中外的詩詞歌賦之中,是其美學價值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詩歌的音樂性作為衡量詩歌的美學標準之一是客觀存在的,中英文學有其各自的體現。詩歌的音樂性離不開語言的韻律。在文學翻譯中,如果譯作不能顧及原作的韻律,譯作便喪失了音樂性,讀者也就會缺少閱讀的快感。在翻譯詩歌這一音樂性極強的文學體裁時,譯者絞盡腦汁、苦思冥想,就是不愿在韻律的翻譯環節稍有差池。著名翻譯家季羨林(2008:14)在翻譯印度兩大史詩之一的《羅摩衍那》時曾發出這樣的感慨:“大概從1973年開始,在看門房、守電話之余,著手翻譯。我一定要譯文押韻。但有時候找一個適當的韻腳又異常困難,我就坐在門房里,看著外面來來往往的人,大半都不認識,只見眼前人影歷亂,我腦筋里想的卻是韻腳。下班時要走40分鐘才能到家,路上我仍然搜索枯腸,尋求韻腳,以此自樂,實不足于外人道也?!边@是季羨林先生在翻譯詩歌作品時追求完美的真實寫照。在詩歌的構成中,尤其是格律詩的構成中,韻律不可或缺——韻與律相輔相成:律是韻的基礎,韻是律的升華。合轍押韻是我國古代推敲一首詩歌時常用的工具,因而詩歌的韻轍和韻的平仄變化,在詩歌尤其是古體詩歌中是非常重要的,它給人一種音響跌宕的回環之美(彭吉象2000:294)。

中國古典文學對韻律有一套完備的體系。詩歌的韻轍和韻的平仄變化呈節奏性出現。押韻合轍不僅是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技法,也是詩歌欣賞的重要標準。

漢語詩歌的音樂感體現為漢語言的韻律,即平仄、對偶和押韻。漢語的字由單音節構成,其音節變化主要是通過音調來實現的。平聲的字是高調、揚調;而仄聲字則是低調、抑調。漢語古典詩歌通過聲調抑揚頓挫的起伏變化和韻腳的規律分布,來達到節奏和音樂上的美感。

《三字經》具有中國古典詩歌的特征,即流暢的韻律。換言之,韻律是《三字經》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其內容的形式載體。因此,在翻譯《三字經》時,如果僅僅在目標語言的內容上表現源語言作品,而在韻律上卻無考究,那么,這種翻譯充其量只能讓讀者了解原作的內容卻無從享受譯作韻律帶來的美感。

英語格律詩在韻律方面的表現,比之中文詩歌也是不遑多讓。這都是國學經典韻律可譯的前提條件。

英語格律詩的節奏來自于輕重音的變化,靠重音出現頻率的多寡來呈現節奏的輕重緩急。每個重音與前面或后面的一個或幾個輕音構成一個音步(foot),而重音根據其出現的規律和音步數目的多少又可以形成不同的格律,從而產生不同的音樂效果。在英文詩歌中,常見的格律有四種:

(1)抑揚格(iambus):一輕一重;

(2)揚抑格(trochee):一重一輕;

(3)抑抑揚格(anapest):兩輕一重;

(4)揚抑抑格(dactyl):一重兩輕。

此外還有其他格律:揚揚格(spondee),兩重;抑抑格(pyrrhic),兩輕;抑揚抑格(amphibrach),一輕一重一輕。英詩的韻更是種類繁多,至少有以下三種分類法:

(1)根據其位置,可分為尾韻(end rhyme)和行內韻(internal rhyme);

(2)根據其成分,可分為全韻(full rhyme)和近似韻(near rhymes);

(3)根據其音節,可分為單音節的陽韻(masculine rhyme)、雙音節的陰韻(feminine rhyme)和三重韻(triple rhyme)等等。

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或短語包含相同或近似的元音(通常是位于句尾詞組或單詞的元音),而且結尾的輔音也能相同,這樣就會形成押韻。好的押韻會給讀者的閱讀過程帶來意想不到的美感。在閱讀中讀者可能會期待并預判句尾韻腳的出現,通過感受韻的存在和變化而進入閱讀的二次創作狀態。韻的模式通過滿足讀者的期待,給讀者帶來快感,但押韻也應有新意。如果韻文的每一行的韻都能被讀者準確預測的話,押韻就變成了單調的撞擊聲。

詩歌由詩化的語言構成,而詩化的語言又由結構和韻律構成。僅從《三字經》的書名我們便不難看出此書結構嚴謹,是由字數作為限制的經文。如果在翻譯時舍略了詩歌本身的結構和韻律,其結果就是寡淡如白水而不堪細品了。

由于語言類型不同,英漢詩歌各有其長。就格而言,英語有抑揚,漢語有平仄。兩者不同,無法通約;就韻而言,各自的韻依附于各自的文字之上,文字被替換了,韻也就沒有了。這是多數韻詩譯成外語而失去韻的原因。這大概也是詩或韻詩不可譯的主要根據吧。但是,如果韻律不可譯,譯文又如何能成為韻詩或格律詩呢?《英韻三字經》采用類比(analogy)的方法,以解決不可譯的矛盾,它利用英語的作詩法(prosody)使譯文的格律與韻相協同,既表征原文的韻律又自成一體,頗具抑揚頓挫的音樂效果。

我們且以《三字經》中“孝經通”這一節為例,對比一下無韻體與韻體這兩種譯法的差別。

翟里斯的譯文:

孝經通,

四書熟。

此六經,

始可讀。

When the Classic of Filial Piety is mastered,and the Four books are known by hearts,the next step is to the six classics,which may now be studied.

翟里斯拋棄了原文的結構和韻律,取而代之的是冗長鋪陳的句式,使結構嚴整、微言大義的《三字經》的詩化美感蕩然無存。

相反,如果考慮韻律的再現,效果就不一樣了。且看趙彥春此節的譯文:

Piety learned ahead,

Four Books fully-read,

Six Classics now,

You should plough.

譯者通過靈活的調變,不僅保留了原文的結構,也啟用精煉的措辭和抑揚頓挫的節奏,還原了原文應有的味道。這是《三字經》的味道,也是其靈魂所在。

當然,詩歌翻譯是一個系統,以韻害意是要不得的。反之,拋棄韻律,意也未必能夠保全。我們先考察翟里斯譯文在意上的欠缺。

首先,翟里斯并沒有理解原文的思想內涵,只是順著字面含義,亦步亦趨地通篇直譯?!靶⒔浲ā敝袑τ凇靶ⅰ庇腥龑雍x,即“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梢?,翟里斯把“孝經通”譯成了“Classic of Filial Piety”,僅僅將“孝”理解成對父母的孝順,縮小了“孝”的語義范圍。此外,翟里斯在前兩行采用了時間狀語從句,行文還算流暢。但是后兩句卻語義重復,拖沓、繁折。

翟里斯的譯文再次給我們提醒了形意之間的辯證關系。譯者當兩端兼顧而繃緊其間的張力。

英文詩歌韻式繁多,能否圓熟運用,這不僅是對母語寫作者,更是對文化擺渡人(翻譯者)的一大考驗。摘取趙彥春《英韻三字經》一個小節為例:

稻粱菽,Rice,sorghum,beans,

麥黍稷。Wheat,millet,corns.

此六谷,These crops main,

人所食。Our life sustain.

翻譯之“忠”實際上就是形意張力的保全?!爸覍崱笔莾蓚€層面的忠實;其一為原文信息的忠實;其二為韻律結構所構成的結構層面的忠實。而這一點對于古籍翻譯來說尤其重要。趙譯出于對中國經典古籍的高度尊重,實在不愿讓經典蒙塵,于是其譯文貫穿了對以詞對字、求韻究律的執著?!暗玖惠柠準蝠ⅰ睘榱?,所以必須也只能用六個單詞來表示。這樣一來,韻腳的選擇就受到極大的限制。在此類情況下,譯者多會顧及語義而失去韻腳或者勉強押韻而損害語義。趙譯巧用譯語資源,化不可能為可能。莎士比亞在其十四行詩里,有“impanelled”與“determined”押韻、“pass”與“was”押韻之類的案例。(前者只有[d]與[d]相偕,后者只有[a:s]與[?z]相配。)或許受此啟發,譯者在方寸之地巧妙地把“beans[bi:nz]”與“corns[k?:nz]”配搭成韻,而且在詩行均屬抑揚格。其駕馭韻律的水平可謂已臻化境。此案例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英國詩歌韻式的龐雜與善變。

4.《英韻三字經》的押韻與饒舌音樂的押韻

韻律并不是機械的而是多種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英韻三字經》即是這樣,譯文全部為三字對三詞,并嚴格采用“aabb”的雙行押韻(couplet)的韻式,在此基礎上采納了大量西方饒舌音樂(rap music)的技法,頗有其韻律特征,使《英韻三字經》的聲音(即聲、韻、調)效果達到最大化。

饒舌音樂的基石就是押韻,它和英文詩歌的押韻方法類似,只是其韻腳和韻式更加靈活。饒舌音樂常見的押韻方式有以下四種:

(1)完美押韻(perfect rhyme);

(2)缺陷押韻(slant rhyme);

(3)內押韻(in-rhyme);

(4)多重押韻(multiple rhyme)。

由于《英韻三字經》通篇采用三詞格偶韻體,格律的表現受到很大限制。有鑒于此,趙譯采用了各種押韻手法。比如:

香九齡,Hsiang,at nine,

能溫席。Warmed bedding fine.

孝于親,Follow this one,

所當執。This filial son.

其中,“nine|fine”和“one|son”都是完美押韻,屬于英國詩歌韻律體系中的陽韻(masculine rhyme),讀起來干凈利落。

曰南北,East and south,

曰西東。West and north.

此四方,These four ways

應乎中。Upon center gaze.

這一節的前兩句“East and south/West and north”采用了對稱結構,以諧音構成韻腳,雖沒能達成完美押韻,但這兩句中的“south”與“north”諧音,仍不失工整。后兩行中,“gaze”與“ways”則為完美押韻。

詩的音韻效果不僅體現于尾韻的工整,還有其他表現雜糅其間,且看:

酸苦甘,Sour,bitter,sweet,

及辛咸。Hot'n salty meet.

此五味,These tastes five

口所含。Make palates alive.

這一小節,譯者也是全部選擇了陽韻。

第三行和第四行的尾韻還與前面的音位相諧,即“tastes”和“palates”的輔音都是“tes”,讀時真正的韻腳是“tes+five|tes+alive”。讓句中單詞的輔音參與韻腳的作法,也加強了音響效果。

再看另一節的表現手法:

曰國風,The Psalms,say,

曰雅頌。The Chants,say.

號四詩,And those airs,

當諷詠。Of various affairs.

這一小節很能體現三詞格偶韻體的優越性。譯者將“雅”譯為“the psalms”,將“頌”譯為“the chants”,[s]與[tz]相諧,而詞的尾音[z]、[s]又分別與后面的[s]相連綴,配合韻腳的“say”,形成了頭尾相連、彼此照應的音響效果。此外,將原文在第一行的“國風”譯為“air”并移至第三行與第四行的“affairs”押韻。綜觀之,可謂是音形俱佳了!

在翻譯中,韻腳的配置也是基于原文對文字進行調配的過程,比如:

魏蜀吳,Shuh,Woo,Weigh,

爭漢鼎。Struggled their way.

號三國,Three kingdoms reared,

迄兩晉。Two Jins appeared.

此節經文講三國兩晉的歷史。東漢末年,魏國、蜀國、吳國爭奪天下,形成三國相爭的局面。后來魏滅了蜀國和吳國,但又被司馬懿篡奪帝位,建立了晉朝,晉后來又分為東晉和西晉兩個時期。如果此節生硬的譯為“Weigh,Shuh,Woo”。那么這一節就沒有押韻之說了。由于“魏蜀吳”的順序并沒有明顯的邏輯關聯,所以譯者對于它們之間的位置進行了調變,以使“Weigh”與“way”押韻。然而語篇處理進行到這里還不算完,譯者又敏銳地發現,如果讓“Wu”和“Weigh”相鄰會達到一種內在韻律,而讓“Shu”和“Weigh”一同放置則達不到最佳音效,所以第一句最后的結構是“Shuh,Woo,Weigh”。

在饒舌音樂中,多重押韻往往是通過相鄰語音連讀而構成的,趙譯也具備了這一特征,比如:

此十義,This you remember,

人所同。For every member.

當師敘,This you obey,

勿違背。For every day.

首句的“remember”和第二句的“member”成韻自不必說,譯者還借鑒了饒舌音樂里的靈活韻式——斷句法,使第二句中“every”中的音節“ry[ri]”與第二節的末尾“member”組合成韻,形成多重押韻。斷句法是說唱在處理節奏時的一種技法。美國饒舌歌手Eminem在“Lose Yourself”中的副歌部分就采取了這一技法。在第一句“You'd better lose yourself in the music,the moment You own it”中,Eminem為了照顧伴奏的節奏把原句斷句成“You'd better lose yourself in the mu”、“sic,the mo”和“ment.You own it”三個部分。這種方法即便在饒舌音樂里,其實也并不多見??梢娮g者涉獵之廣,令人嘆服。

一篇翻譯材料拿到手里該如何處理,主要取決于翻譯材料中的語言環境,最終目的就是要傳神地再現源語的涵養與風姿。詩歌是語言能提煉出的最精華的結晶,而在詩歌翻譯中做到節律和詩性的對等就是對譯者最大的考驗。韻最大的目的就是好聽易記?!度纸洝返拈_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為什么不用“性本好”、“性本佳”或“性本美”呢?因為“性本善”和“習相遠”相互押韻,所以才有渾然天成之美。如果原文押韻而譯文不押韻,就無法達到對等,無法稱之為佳譯了?!蹲髠鳌酚性?“言之無文,行之不遠?!薄拔摹敝肝牟?,當然其內涵也包括了聲調的抑揚。詩歌的形式與韻律是相輔相成的。同樣,《三字經》的三字本身就是形式的約定,以達到形式上的整飭簡潔,便于讀者感受詩歌內在的音樂美。在翻譯中,其形式的缺失,不論是韻律還是句子的簡潔,對于古代詩歌尤其是《三字經》這樣的典籍而言,無異于功能性的缺失。

5.國學外譯的傳播價值及模式的探索

中國是詩的國度,同時也是音樂的國度。古典的音律,宮商角徵羽,莊重高雅?!度纸洝?、《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也可稱得上最古老的饒舌歌曲,因為它有韻律,因為它字里行間流動著音符。良好的翻譯作品不僅需要忠實于原文的翻譯,更需要在忠實原文的同時保全原文的特點──結構嚴謹,句式凝練,合轍押韻,微言大義。保全了原文的特點,才能保全原文的功能性,也才利于傳播和推廣。

如前所言,詩歌的形意是一個辯證關系,是圓滿調和的結果。許多譯者也許因認知和歷史時空的局限走了一些彎路,一直是重意而輕形。對翻譯界長久以來的直譯和意譯之爭,許淵沖認為,直譯是把忠實于原文內容放在第一位,把忠實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把通順的譯文形式放在第三位的翻譯方法。意譯卻是把忠實于原文的內容放在第一位,把通順的譯文形式放在第二位,而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翻譯方法。無論是直譯還是意譯,都要把忠實于原文的內容放在第一位,如果不忠實于原文的內容,只忠實于原文的形式,那就不是直譯,而是硬譯。他指出,硬譯就是翻譯中的形式主義,濫譯就是翻譯中的自由主義(許淵沖2006:31)。許淵沖先生這番話不乏真知灼見,但在詩歌的翻譯中,在原文的忠實和詩性的還原之間,怎么能分先后位次呢?它們是同等重要的,在任何環節都不能也不容有絲毫的缺失。翻譯應如梁啟超所言是圓滿調和的。比如在《英韻三字經》第16節中,趙譯對“gaze”的應用,不僅滿足了與上一行“ways”相押韻的要求,而且還借用擬人化手法,使“此四方,應乎中”的譯文具有動態性和靈氣。

中國詩詞大多可以吟唱,這也是詩歌音樂性的體現?!队㈨嵢纸洝吩诒WC語義內容基本對等的同時也兼顧了其承載形式,而且不僅押韻合轍,而且也具備了說唱的特點。那么如果把歌唱作為一種傳播手段,將《英韻三字經》配上伴奏,既可以舒緩也可以嘻哈,如此便可以讓韻文的音樂性進一步凸顯?!队㈨嵢纸洝穼τ谛我怅P系的把握給國學經典外譯提供了一個參照。一部經典如能形神兼備且能譜曲傳唱,這必然大大利于人們在享受音樂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國的傳統文化。

6.結語

美食之為美食,絕不止步于果腹之需。佳譯之為佳譯,絕不局限在表意之域。本文分析表明:作為個案,趙譯三字經不僅做到了形式對等(formal equivalence),也同時做到了動態對等(dynamic equivalence),在關聯原則的統轄下趨同于原文(趙彥春1999)。譯文既兼顧文本的信息與形態,又把三字經作為蒙童讀本所特有的朗朗上口、便于傳誦的特點毫無閹割的保留。真正做到神形兼備,令人拍案叫絕。

從晚清的“豪杰譯”到魯迅的“直譯”,從郭沫若的“風韻譯”到許淵沖提出的“三美”,中國翻譯界對于翻譯的探索在一直繼續,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當然,我們對于詩歌形式美的理解和傳達也一直在路上?!队㈨嵢纸洝诽隽酥弊g與意譯的局限,以詩譯詩,以韻對韻,以經典致敬經典。這不僅是譯者個人的成就,更是為中詩英譯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形意兼備且能譜曲傳唱??梢哉f,《英韻三字經》為中華文化走出去提供了一個很值得參考的翻譯范本。

蔡育婷.2003.淺析古代啟蒙教材《三字經》的現代教育價值[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8):91-92.

季羨林.2008.讀書治學寫作[M].北京:華藝出版社.

彭吉象.2000.藝術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王軒.2012.建筑靈魂締造——論圣地亞哥·卡拉特拉瓦的建筑哲學[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

許淵沖.2006.翻譯的藝術[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

趙彥春.1999.關聯理論對翻譯的解釋力[J].現代外語(3): 273-295.

趙彥春.2014.英韻三字經[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責任編輯 管新潮)

H315.9

A

1674-8921-(2016)06-0100-05

10.3969/j.issn.1674-8921.2016.06.017

劉玉紅,文學博士,廣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英漢翻譯。電子郵箱:liuyh19@163.com

趙正道,廣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英漢翻譯。電子郵箱:317480082@qq.com

封雷,中國礦業大學文法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新聞學、翻譯學。電子郵箱:317037770@qq.com

猜你喜歡
韻腳押韻韻律
押韻押出韻味兒
春天的韻律
基于閱讀韻律的高中英語默讀朗讀教學實踐
《笠翁對韻》韻腳分析
韻律之美——小黃村
韻腳怎么押?
還詩歌教學的本義
我給小雞起名字
錘煉漢語發音的三種方法
維吾爾語話題的韻律表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