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課程非連續性文本的整合與利用

2016-04-16 23:56盧佳地陳利燈尤溪縣第七中學福建尤溪365100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關鍵詞:連續性政治課文本

盧佳地 陳利燈(尤溪縣第七中學,福建尤溪365100)

?

思想政治課程非連續性文本的整合與利用

盧佳地陳利燈
(尤溪縣第七中學,福建尤溪365100)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資源的開發既要注重對連續性文本的解讀,還要持續關注非連續性文本和輔助文的整合利用。針對實際教學中存在的過于隨意、任意取舍教材資源和不重視非連續性文本等現象,教師要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視,科學地利用非連續性文本,認識新舊,除舊布新,根據課堂動態,擇機而用,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非連續性文本;除舊布新;關注動態;整合利用

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基本理念強調以生活為基礎的實踐性和開放性的統一,要求把握時代特征,引領學生成長,具有鮮明的時政性、生活化的特點。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理論與生活實踐的有機結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編寫和修訂也越來越多地生活化、趣味化,不再以單純文字形式的連續性文本為主要呈現方式,更多的非連續性文本、輔助文等課程資源進入了教材。這些多元化的課程資源為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提供了良好的保證??v觀新教材,不難發現,非連續性文本在新教材中占據極大篇幅,已然成為思想政治教材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非連續性文本的形式涵蓋案例、圖示、漫畫、憑證單、數據圖表、時政會議圖文等補充性文本資料,具有圖文并茂、內容直觀、簡明醒目、概括性強、易于比較的特征。其所承載的信息能更好地例證教材中連續性文本的理論觀點,是對連續性文本的有效補充。

理論高度概括是思想政治課有別于思想品德課的重大跨越。如果思想政治教材只將理論內容以連續性文本形式呈現,那么教材就會顯得枯燥無味,它在失去生活基礎的同時,也使思想政治課陷入純理論的說教之中,體現不出思想政治學科生活化、趣味化的理念。而新教材適宜地嵌入多元非連續性文本,“無形之中將原本純平面性的文字立體化,將深遂的理論知識通俗化、生活化、情趣化,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了很好的補充和輔助平臺,極大地提高了課堂上學生學的興趣和教師教的效率”。[1]

一、思想高度重視,追求效用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在挖掘教材資源上對非連續性文本資源并不重視,存在著過于隨意、任意取舍等現象,不但造成非連續性文本資源浪費,喪失其所承載的功能,而且還將思想政治課拖入繁冗枯燥的說教之中,這種現象不得不引起思想政治課教師的警醒。

1.可有可無,一種“無所謂”態度要不得

這種態度常反映在課堂上就是教師過于隨意,東拉西扯,一言堂,“滿堂灌”。教師的行為通常表現為對正文連續性文本部分按部就班的進行理論性闡釋,忽視非連續性文本提供的信息和探究情境,即使偶爾使用也是隨機而從,生搬硬套,亦或是一筆帶過,甚至干脆不理。這些做法必然導致了課程資源的嚴重浪費,最終結果就是課堂生硬枯燥,索然無味,究根到底本質上就是教師備課不充分。

2.照單全收,以圖一勞永逸的心態要不得

可有可無的反面就是照單全收,這種做法也是不合理的。思想政治教材是相對靜態的資源,而思想政治學科時政化、生活化的特點卻又要求課程資源與時俱進。顯然,課程資源的這些相對靜態的非連續性文本與當前日新月異的生活實際會存在“出入”,如果教師不能適時更新案例文本、圖表信息等非連續性文本,就有可能造成教材案例與當前生活實際相左現象,對教師而言就有可能產生誤判,給學生造成更大的疑惑,走入認識誤區,達不到釋疑解惑的目的。

3.功能誤判,主次不分的取舍態度要不得

非連續性文本在教材中多以閱讀材料的形式呈現,它可以作為一個理論知識點的切入面,即創設探究情境使用,也可作為一個知識點的過渡銜接點,其實都是為了更好地闡釋理論知識,是連續性文本的輔助和補充。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卻圍繞這些非連續性文本開展一系列的探究和研討,課堂氣氛也很不錯,而在實質上這些做法卻是忽視了非連續性文本的功用。用理論來附合文本案例,而不是用這些文本案例去論證理論,如此舍本求末的做法,勢必導致教學活動失去中心,功虧一簣。

針對上述不正確的態度,教師首先要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視,進而科學地利用非連續性文本,充分挖掘,重組巧用,提高教學效果。

二、關注社會動態,除舊布新

陶行知先生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設置情境通常是課堂自主學習導入的方法之一。這種做法不僅易激發興趣,而且賦予了理論知識理解的附著點。很多教師常以這些非連續性文本中的案例、圖表作為每一個知識點導入或者過渡的探究背景平臺,因為這些非連續性文本案例、圖表具有較好的典型性、代表性,在幫助師生置身于特定的探究情境之中,完成知識的橋接與理解功不可沒。但是,當思想政治課程時政化、生活化的動態特征與相對靜態的教材資源不可避免的產生矛盾時,適時對非連續性文本除舊布新、覆蓋替代,實現與時俱進就成為教師必不可少的功課之一。

1.要關注時政信息

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時刻關注時政信息,而且要能領會到位,尤其是黨和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中最新的重大政策的變化,以及對外交往等動態精神。如《經濟生活》的第10頁,以人民幣升值為案例,而當前我國的外匯實況是人民幣貶值。因此,課堂上如果照“舊”全收,必與當下經濟生活實際相左,違背生活化理念的同時也將學生認知帶入誤區,實不可取。

2.要關注社會人文信息、生活動態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較多地呈現了社科類的圖片、表格、漫畫等形式的非連續性文本,它們與教材內容相互補充,在學生學科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上,的確發揮著獨特作用?!保?]因此,教師對教材中的非連續性文本價值方向是不應置疑的,但關鍵的問題在于內容中應該更新,唯有如此,才能實現內容與形式的統一,真正引發學生共鳴,產生更大的教育效果。例如,在《經濟生活》“大力發展生產力”這一內容中,設置了兩個圖文信息觀點類的非連續性文本,其中觀點二是有關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述,圖片為建國50周年的國慶游行圖片。教師在課堂中若能將其轉換成我國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科學家屠喲喲的圖片,則更能鮮活地反映當前時政,能最大程度引發學生的強烈共鳴,進而產生激勵的效果。只有認識新舊,才能除舊布新,才能引領思潮,才能引發共鳴,促進生成,進而創建高效課堂。

三、關注課堂動態,擇機而用

教育是個動態生成過程,不是簡單的靜態知識傳授過程。不管是連續性文本、非連續性文本,或者是輔助文,都是以相對靜態方式呈現在教材中。但是,“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生命,小到學生個體的差異,大到學習小組、班級、學段的差異,以及課堂四十五分鐘內的不確定性而形成的動態面”,[3]而要實現動態資源與相對靜態的教材資源的相宜結合,唯有“以靜制動”,其中“靜”的寓意為,要靈活巧用靜態資源以求適應動態課堂的需求,而非一成不變。多數的非連續性文本屬于閱讀型文本,供學生感知、收集信息使用,如圖片、漫畫等文本;而案例文本多為課文理論知識創設探究情境的平臺,后者多數會被教師采用,前者往往一筆帶過。

以《經濟生活》第一課為例。在這一課中,一共有十個非連續性文本,其中漫畫、圖片七個,案例文本三例。其中的七個漫畫和圖片文本系學生一看就能明白的可視化非連續性文本,課堂上可以大膽放棄,讓學生自行閱讀即可;而另外三個文本案例是探究類非連續性文本,可引申作為課堂知識的探究情境,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些現有的教育資源。

教育資源用與不用,應隨課堂的動態需求而定,不能“一刀切”,教師要在動態中進行調整和整合,做到尊重而不拘泥,主動駕馭,唯有如此,才能讓知識與學生的能力結構趨向合理。

當然,課程資源的多元化已經開始全面呈現,教師除了要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教材資源之外,還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根據實際“最佳發展”需求,開發最適合本校、本班學生發展的課程資源,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

[1]王秀華.開啟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另一扇門[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3(10).

[2]徐菊紅.“非連續性文本”的應用與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4(10).

[3]吳飛,孫志滿,程光龍.和易以“學”[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黃麗萍)

本文系2014年度福建省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課題“高中學科教材二次開發,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zh0598001)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連續性政治課文本
不可壓縮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線性連續性
非連續性實用類文本閱讀解題技巧例談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課的“四維一體”法初探
淺談高考政治課改革的幾點思考
半動力系統中閉集的穩定性和極限集映射的連續性
連續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思想政治課與素質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