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以來甘肅回族作家小說創作研究

2016-05-30 03:59張敏燕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民族精神

張敏燕

【摘要】:新時期以后,隨著回族政治地位的提高、生存狀態的改善、文化素質的增強,回族作家有條件在文學領域進行深入的探索和從容的創造。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新生活面前,甘肅文壇涌現出吳季康、馬步斗、買鴻昌、李棟林等一大批回族作家,他們以西北獨特的自然環境、人文風情為切入點,以獨特的文化品行、精神信仰和藝術追求,創造了一個獨具藝術個性、內涵豐碩、意旨深遠的文學世界。

【關鍵詞】:回族小說;故土情懷;民族精神;歷史書寫

第一節 吳季康——執著于一方水土的故鄉守望者

吳季康是一位虔誠的穆斯林作家,深厚的民族情感、濃烈的故土之愛是他創作的基底。作為甘肅最早的回族作家,他的創作可以說給甘肅回族小說帶來了聲譽,短篇小說《有那樣一排白楊》獲全國第二屆少數民族文學評獎一等獎,《牛肉面的故事》獲得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電視題材藝術“駿馬獎”三等獎。他的小說立足本土,取材于當代回族人民的現實生活,或描寫回族人民的生活命運,或展示農村改革中新舊變革的民族生活圖景,或表現回族人民對民族美好精神和信仰的頑強堅守。從思想內容上來說大致分為三個方面。其一,反映本民族的生活面貌,表現新一代的精神風貌。小說《齋月》以回族穆斯林齋月為故事敘述的背景,描寫了回族新一代農村青年關于愛情與理想的故事,小說在濃郁的民族生活氛圍之中,突出刻畫了思想進步、志向高遠、敢于沖破禮教追求自由愛情并帶領大家共同致富的新一代回族女青年麥燕,反映了社會主義新時期以來回族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其二,刻畫山區建設者的感人形象,表現他們的獻身精神和高尚的人生態度。短篇小說《有那樣一排白楊》描寫了農村圖書發行員郝梨花與李昶的感人形象,深情地贊頌了他們獻身農村文化事業的可貴精神。其三,現回族人民對民族美好精神和信仰的頑強堅守?!秵≌摺?、《守望墳塋》開始深入到民族的情感與心靈中,突出刻畫了回族的精神品格與宗教信仰。分別描寫了用死證明對民族信仰虔誠的穆斯林啞啞以及守望民族墳塋、堅守民族忠骨的穆薩老漢與其后人的故事。這些作品大都以山區生活為背景,寫他熟悉的人物、環境、鄉音與風情,在濃郁的民族氛圍中,以細致的心理刻畫,質樸溫情的語言,婉轉清新的文風,描述了回族人民的悲喜仇怨以及他們與命運的抗爭,洋溢著濃郁的民族風情與鄉土氣息。

在藝術審美方面,吳繼康的小說含蓄深沉,飽含深情而又樸素真誠,作品中樸素的鄉土氣息和語言,像一股來自深山石隙的泉水,響著天籟般的誠摯聲音。人物形象鮮明感人,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的美,他不以宏偉的結構、曲折的故事取寵,卻以細膩的筆調,傳神的寫照見長,具有散文和詩的意境,雖大多表現的是西北地區回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但卻具有動人的藝術魅力,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地方色彩和格調。在藝術手法上,他善于運用一些具有總體象征意義的事物統攝全篇,從而創造出一種富于感染力的藝術氛圍。如《有那樣一排白楊》中的“白楊”,《含笑的紅絨花》中的“紅絨花”,《齋月》中的“新月”,這些象征物自然、貼切、巧妙地運用在他的小說中,不但較好地起到了點綴情節、升華主題、烘托人物的作用,而且使整部作品具有了一種濃烈的抒情色彩?!鞍讞睢薄凹t絨花”“新月”譬喻純潔的情懷,譬喻美好的心靈,甚至譬喻自己民族的精神,通過這些巧妙的借喻和自然地發揮,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的家鄉自己的民族及民族精神的深厚感情,具有比較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第二節 馬步斗——根植于民族土壤中的歷史書寫者

作為一個民族作家,馬步斗的創作根植于民族土壤中,他將民族的傳統文化與個人經歷結合,創造出了一批既具有甘肅回族文化特色又具有濃厚的人文情懷的作品。在思想主題方面,他的小說貼近現實生活,反映改革開放社會轉型時期人民的生活變化,熱情描寫和歌頌改革開放給人民帶來的新生活。在對民族歷史的深邃回眸中,他的《大梁溝傳奇》以獨特的視角描寫了20世紀80年代地處西北荒僻的大梁溝回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及精神蛻變。寫出了在那個貧困年代里回族人民的苦難和追求,他們對不合理現實的艱苦斗爭和開拓新生活的努力與希冀;他們傳統的文化、道德觀念以及新時期人們思想觀念和人際關系的變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獨特的民族生活氣息。1993年,他又出版了長篇小說《李家鋪外傳》 ,小說發表后引起了國內文藝界和評論界的重視,甘肅東鄉族文學的奠基人汪玉良在《太平寨代序》中寫道:“評論界認為,小說折射出‘小天地里的大世界,以別樣的風情‘交耀出燦爛而永久的光彩?!痹诒贝骱右淮挝膶W界的評論會上,這部作品得到了眾多專家學者的肯定,有的認為,這部作品與張承志的《金牧場》、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一起為新時代回族文學筑起了一道絢麗的風景線,使人們對回族文學的新崛起刮目相看。馬步斗又一次為本民族文學帶來了榮譽。盡管由于信息的閉塞,馬步斗和他的創作成果,并不為更多的人們熟知,然而,他的確是默默地堅強有力地步入了當代優秀民族作家的行列。繼《李家鋪外傳》之后,馬步斗的創作激情更熾烈,他以高度的民族自覺性,把思維伸向更深的領域,他不但注重對人物深層心理的探索,而且注重歷史的變遷和厚重。1999年出版的《太平寨》就是以歷史變遷為結構,以歷史寫人性,以人性寫變遷,以變遷揭示民族生存狀態。作者站在現代文明的高度,超越了審美對象的表層現象,去探究了幾代回族山民進取的精神軌跡與不同的人生命運?!短秸肥翘骄慨敶刈遛r民和知識分子靈魂深處的成功之作,更是一部謳歌民族精神的贊歌。小說將回族的宗教生活與民族精神融合在一起描寫,使人們了解了回族不同的民族生活,并使讀者從中感受到回族不屈的民族力量。

縱觀馬步斗的小說,他善于挖掘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的深層積淀,以高度的民族自覺性和責任感,關照著家鄉的歷史與現實,他筆下的人物都極具個性特征,給人深刻印象,并且作者善于從人物形象中探求民族性格的成因。馬步斗的小說有著濃厚的紀實色彩,即作品里反映出時代本質的真實。他的作品都是在改革開放后的大背景中創作的,因此他的作品有對“文化大革命”中的知識分子所遭到的殘酷待遇的描寫,有對大梁溝人世世代代的生存方式的描寫,都真實地再現了一個時代、一個地域上的人們的社會關系與人生命運。此外,作者馬步斗的小說以其地道的隴南方言和回族特有的語匯敘述感人的故事,在偏僻的回族山鄉與都市海外架起人物關系的橋梁,在傳統與現代、科學與愚昧之間表現人物的情感變化,傳達著文明與古老文化之間的碰撞。從《大梁溝傳奇》、《李家鋪外傳》到《太平寨》都延續了這一模式,作者通過營造鄉土生活與都市文明相互影響的文學氛圍,關注山鄉的歷史變遷與現實生活的矛盾糾葛,表達了作者對鄉情的眷戀,對民族的摯愛,對未來的追求。

第三節 買鴻昌——歷史傳奇故事的深度思索者

在甘肅回族小說創作領域,買鴻昌的小說創作不同于其他的作家,不同于吳季康以鄉土為主細膩溫情的敘述,也不同于馬步斗的民族史詩書寫,他筆下的故事或取材于遠離現代文明的歷史傳奇,或描寫回族歷史上的斗爭故事,或展示回族人民的生活,特別是以回族青年男女的愛情婚姻生活為敘述內容,在動蕩的歷史時代背景下,通過悲歡離合的人物命運和激烈動蕩的情感糾葛的描寫,不僅解剖了異常復雜的人性,也對人類生存的悲劇性做了深刻的思索,體現了作家深深地民族憂患意識及渴望改變的摯愛至深的回回民族情感與美好愿望。他的小說集《血秋》以回族人民的生活,特別是以回族青年男女的愛情與婚姻為基礎,表達了對本民族的摯愛之情,讓我們觸摸到了回回民族沉默而豐饒的內心世界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參悟?!赌滤_與阿茜》歌頌他們勇殺仇人、生死相依的執著;《白色人影》贊美回族兒女相愛永生、以死殉情的忠貞;還有那三條半人命怪異故事的《血秋》以及本民族婚姻習俗所導致的悲劇的《閃閃橋》和《芨芨草在荒野中搖曳》。除此之外,買鴻昌還創作了忠于教門、有著虔誠信仰的索萊瑪阿爺命運故事的《塵》;還有反映“文化大革命”期間在人性扭曲和懺悔中英勇獻身的爾撒的《飛筏》及在“文革”的現實與良心漩渦中掙扎的馬文的《漩渦》等。

在買鴻昌的作品中,始終貫穿著兩個關鍵詞“死亡”與“血腥”,這也是當代回族作家在描寫本民族生活及情感的作品中獨一無二的?!堆铩分腥齻€人的情感糾葛釀成了三條半人命的悲劇故事;《閃閃橋》中色木蘇與撒敦的血腥殘殺、索菲手刃情人的殘暴;《白色人影》中蘇菲以死殉情的泣血悲??;《飛筏》中爾撒以死懺悔與贖罪的靈魂拷問,作者以傳奇的筆使人物的命運都走向了死亡的悲劇,具有強烈的反抗意識和悲劇色彩?;刈迥滤沽种v究前世與后世的“兩世吉慶”,把死看做是生命從痛苦的前世走向幸福后世的啟程,是另一段有意義生命的開始,小說中的主人公在今世得不到解脫與心靈的慰藉,只能以死亡走向另一個新生。男女之間情愛的本真流露,在那個信仰與道德具有強大約束的社會環境中是絕對不允許與受譴責的,二者之間的矛盾使他們內心痛苦的燃燒著,所以最后他們只能選擇以死來結束這一切,因此,這樣的結局在買鴻昌的小說中是無法回避的選擇,這也是買鴻昌另類的表達,是他獨特的敘述方式。

在藝術表現手法上,買鴻昌的小說創作具有民族風情和回族宗教習俗的特征。小說在日常生活場景的展示中,穿插了大量的民俗、民族信仰的描寫,這樣的描寫,將回族生活更清晰地展示在讀者面前,給人以一種新鮮的生活質感,也給不熟悉回族生活的讀者帶來了閱讀的期待。民俗是少數民族作家的創作得以另辟蹊徑、獲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小說在敘事中時時穿插著回族生活的細節、場景的描寫,強化了回族生活的色彩,真正體現出民族風情和回族宗教習俗的特征。 例如,在《閃閃橋》中,寫到了韓五太爺大太太對穆斯林婦女穿戴的嚴格要求:“堡子內院的女眷和仆婦,是絕對不允許與外面男人接觸的。就是日常起居,人人也必須蓋頭、坎肩、旗袍、長褲、扎腿帶、繡花鞋一應披掛整齊,一件也不能少,一件也不許臟。但凡出門,女人家更是一點肉也不可以露出來現眼?!边@是穆斯林回族婦女生活場景的真實寫照,是回族人民對民族傳統習俗的恪守。除此之外,作者在作品中還穿插了臨夏花兒,既為作品增添了新的色彩,暗示了主人公的情感,對營造悲劇環境氛圍起到了渲染作用,同時使作品更具有地方特色與民族風情。

在藝術創新方面,買鴻昌是一個敢于大膽創新的寫作者,在他的小說《血秋》、《白色人影》、《閃閃橋》、《飛伐》等作品中,充滿了懸念、驚奇、余味和藝術的派生枝蔓。他從歷史傳奇中獲得寫作素材,又經過自己的大膽創新,寫出了甘肅回族文學史上獨特的一道風景,買鴻昌也不斷地學習國內外優秀作家的藝術手法,他藝術的腳步一邊踏在傳統的河流里,一邊踩著現代的汁墨,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民族特色與現代技巧的糅合,作為一個民族作家,買鴻昌做到了與時俱進,標新立異。

第四節 李棟林——英雄與凡人故事中的民族精神敘述者

在甘肅的回族小說家中,李棟林是一位有極高文化修養的人,他對生活有一顆摯愛的心,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深厚的文化積累,使得他的小說創作題材廣泛,他在描寫本民族生活的同時,將眼界放的更寬,他的小說創作包括歷史題材、軍事題材、科幻題材、兒童題材等。李棟林的小說創作對于甘肅回族小說的題材具有開拓意義。他費時多年,精心創作了描寫西北城鎮回民的市井生活的“馬家巷系列小說”,以及部分歷史題材與軍事題材的中短篇小說,代表作有《騎兵第八師》、《斷云嶺》、《太子寺》等,小說以回族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為對象,描寫了他們的英勇故事,表達了作家對民族精神的謳歌。李棟林打破了傳統的回族文學創作模式,他的創作不拘泥于回族文學的單一題材,而是將筆觸伸向了生活的各個領域,豐富了回族文學的創作題材。他的作品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廣博的文化知識。收錄在中短篇小說集《無名狙擊手》中的作品反映了回族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評論家文理評論道:“該小說集中有一半以上的作品是軍事題材的;另一半,則是民族生活的各類風景。作品所收的十個中短篇小說里,有象棋、圍棋、足球、養鴿養牛、涼面釀皮、自然,還有一些鮮見的軍事歷史事件,如馬步芳的騎八師抗戰時期與日本人作戰的故事,朝鮮戰場以及援越時期的戰斗等。這些小說很耐讀,有著很強的吸引力,自然也很有思想深度?!盵1] 沒有廣博的文化知識積累和廣泛的生活趣味,就不會有對象棋、圍棋、足球的精準描述;沒有對回族人民日常生活的深刻體驗,就不會出現對涼面釀皮、養鴿養牛的生動細節的描寫;沒有對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就不會有對軍事戰爭故事驚心動魄的描寫。李棟林的知識文化積累是相當豐厚的,他對生活的見解和認識也是比較深入的,因此,他的小說創作在反映生活的廣度與深度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聚焦歷史題材、軍事戰爭題材的創作,李棟林是甘肅回族作家中第一個成功的寫作者。他的歷史軍事題材的作品是當代回族文學創作中是一個極為特別的現象,李棟林善于在歷史軍事題材中塑造回族英雄人物形象,有為報家仇痛殺日本人的狙擊手(《無名狙擊手》),有被日本人刺死依舊巋然不倒的馬雄(《騎兵第八師》),有犧牲小我與愛情,換來大部隊的安全與勝利的馬云(《斷云嶺》),作者塑造這些回族英雄形象,贊揚了他們身上那種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民族精神,以此來表達自己對回回民族的摯愛之情與民族精神的贊頌。從這些歷史軍事題材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李棟林是一位有著豐富的歷史知識和卓越的藝術才能的作家,他善于把歷史上的傳奇故事演化為自己筆下一個個蕩氣回腸的英雄故事,再現了歷史上那段錯綜復雜風云變幻的戰爭史事。在這些殘酷的戰爭小說中,作家塑造的回族英雄人物身上都體現了回族人民英勇頑強、堅貞不屈、堅忍不拔的民族性格,以及他們為了民族解放不惜流盡最后一滴血的精神品格。

李棟林不僅寫英雄人物得心應手,寫底層百姓人物也是揮灑自如?!榜R家巷系列小說”是李棟林描寫底層百姓人物的代表作。在眾多的當代回族作家中,李棟林是書寫回族城鎮生活的第一人,一直以來鄉土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很多回族作家都立足自己的本土,描寫自己生活的故鄉,涉足城鎮生活大多在新世紀以后。李棟林描寫城鎮居民生活的“馬家巷系列小說”描寫了西北一個被稱為“馬家巷”的回族小城鎮的人生百相。這里有養鴿人與養牛漢之間的恩怨(《養鴿人與養牛漢》),有不能生尕娃的馬尤努斯的婚姻波折(《不能生尕娃的馬尤努斯》),有“球星飯館”的球星們對足球的熱愛與堅持(《“球星”飯館的球星們》),有棋攤風景中折射出來的下棋人的人生本相(《圍棋》),有精明算計的哈拉蘇拉的人生沉?。ā豆K拉別傳》)。作者以獨特的眼光,聚焦城鎮居民生活的各個方面,把平民百姓的生活寫得有滋有味、傳神別致。在“馬家巷系列小說”中作者通過塑造社會歷史發生巨大轉折中形形色色的回族平民群像,展示了西北回族聚居城鎮中的民族風情,揭示了回族城鎮居民在傳統生活觀念與改革開放后全新觀念之間的矛盾沖突,展示了回族城鎮居民在現代科技、教育和宗教文化、商業文化的更新與沖突中發生的前所未有的變化。整體來看李棟林的小說,無論是聚焦歷史軍事題材的小說,還是描寫城鎮回族居民的小說,都塑造了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形象和平民群像。作者通過這些人物的刻畫表現了回族人民敢于同反抗勢力和舊傳統做斗爭和勇于開拓新生活的斗爭精神,反映了回族人民崇高的信仰和堅強美好的內心世界。李棟林的小說創作具有很強的創新意識和鮮明的創作個性。他在創作中特別注意形式的創新,他不拘泥于傳統現實主義手法,而是在文體、結構上進行大膽嘗試。李棟林是一位具有獨立思考的藝術個性與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質的作家。

注釋:

[1]文理.我讀《無名狙擊手》[N].金昌日報,2004.11.

猜你喜歡
民族精神
《山海經》與原始宗教關系再探究
不屈的長城
抗戰烽火中的文學斗爭
贛儺藝術文化資源開發與當代民族精神教育研究
主旋律電影在國民教育中對民族精神的傳揚
提倡民族主義振奮民族精神
《狼圖騰》與中國的圖騰文化
淺析古詩文中蘊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時代呼喚寫意中國畫
弘揚民族精神,傳承傳統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