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隱性文化建設芻議

2016-11-15 17:31劉賽爾
科教導刊 2016年25期
關鍵詞:顯性校訓隱性

劉賽爾

摘 要 隱性文化是大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隱性文化在建構過程中的“不可預知”性,導致了部分大學對隱性文化的建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概念理解不足、顯性文化與隱性文化發展不平衡,教師在隱性文化中作用降低等問題。通過對問題的分析,提出了立足本校特色建構隱性文化、重構顯性文化建設理念等措施。

關鍵詞 隱性文化 大學 教師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9.001

大學文化中的隱性文化是相對于顯性文化而言的,顯性文化直接表現為大學內部的自然環境、建筑和設施等等,是大學的“硬件”部分,是大學文化的物質載體;隱性文化則是深層次的、具有不可見性的,例如大學教師和學生的精神風貌、管理風格、氛圍、價值觀念等,是大學的“軟件”部分,是大學文化的精神載體。隱性文化作為一種深層次的存在,能夠對學生和教師施以教學或工作之外的影響,并且很難用文字或其它符號顯現出來。隱性文化是大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優化大學文化環境,改善師生的精神面貌和大學文化對外輻射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我國部分大學在隱性文化的建設上還存在一些問題。

1 高校隱性文化建設的問題

1.1 對隱性文化概念理解不足,缺乏創新

每所大學的隱性文化都是不同的,有的崇尚務實,有的崇尚自由,有的崇尚厚德,大學的隱性文化根植于大學的辦學理念、校訓校歌、管理制度、學術態度等等之中,目前,我國仍有部分大學的管理者對隱性文化概念理解不足,例如,將隱性文化的建設簡單等同于開辦各種活動,或者請專家做做講座,抑或是盲目跟風,缺乏創新。以大學的校訓為例,校訓是隱性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以文字為載體展現出來,但它的精神和內涵卻是文字所無法表現出來的。校訓濃縮著學校的精神風貌、價值觀念和對學生的期許,是大學隱性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和承載方式。但是,我國的大學校訓卻并不盡然。在一個對我國重點大學雷同校訓的調查中,通過對211大學校訓進行統計,“四詞八字”的結構最為常用,以“德”“學”“行”“實”“新”“濟世”等9個關鍵詞最常被提及?!皥F結、勤奮、求實、創新”等詞語出現的頻率頗高,一些大學甚至出現了“撞校訓”的現象。①以“德、才”作為校訓并無不可,高等教育本身就是要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但校訓作為一所學校的精神濃縮,是否能夠結合本校特色或是地域特色,用不一樣的表述呢?除此之外,大學辦學“盲目跟風”現象也值得關注。大學辦學理念這種隱性文化都能夠從學校的專業設置、課程設置等方面中反映出來。一些大學為了擴大招生規模,向綜合性大學發展,盲目跟風設置熱門專業,但自身條件并不足。專業雖然迎合了市場,可與自身辦學理念并不相稱,反而“弄巧成拙”。

1.2 顯性文化與隱性文化發展不平衡

大學顯性文化是隱性文化的物質基礎和保障。但是,再豐富的顯性文化也無法替代隱性文化,良好的物質條件固然具有一定的作用,工作環境的優越可以促進教師的工作熱情和效率的提高,學習和居住環境的優越可以使學生心情愉快。但是,如果在漂亮的教室中上課,卻經常有大批學生遲到或上課睡覺;如果寬敞明亮、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卻經常冷清、門可羅雀;如果風景如畫的校園經常跟鬧市一樣喧囂,這樣的物質文化能體現人才培養所需的物質要求嗎?②校園文化建設應當具有一個長遠的規劃,而不是一味追求“快”。一些大學盲目地將大學文化建設當成物質建設,動輒花費幾百萬甚至幾千萬人民幣建造校門、辦公樓或者校園景觀,校園建得像度假村,辦公樓建得像豪華酒店,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大學管理者頻繁更迭,個人有個人的政策,朝令夕改,對校園文化缺乏長遠規劃;二是因為個別管理者為了政績,將精力放在“看得見”之處;三是因為管理者水平有限,對校園文化的認識只停留在淺層,造成了校園文化建設的短期行為。

1.3 教師對隱性文化的影響不斷降低

教師對隱性文化的影響作用不斷降低主要體現在學生與學校兩方面。首先,在學生中,一是在于個別教師的不良行為影響到了教師整個群體在學生中的形象,近年來頻頻爆出大學教師學術不端、收受賄賂甚至是個人作風問題,以及一些教師在課堂上行為或語言不當的問題,雖是個別現象,但正是這些個別現象嚴重影響了教師群體在學生中的形象,降低了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度。二是在于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上呈現出“各自為政”的狀態,有的教師是“上課才來,下課就走”,與學生缺乏交流,甚至直到期末也叫不出幾個學生的姓名。即便在課堂上,也有部分教師因為個人教學能力不足、方法不當等問題,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數節課下來,收效甚微。在學校中,教師對隱性文化的影響作用不斷降低是在于教師的話語權不斷降低,我國大學的行政化程度過高導致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呈現出諸多沖突,例如,在科研方面,一些大學為了提升自身的水平,將科研任務以“軍令狀”“行政命令式”的方式下達給教師,每年發表多少篇論文,承擔多少項目都有要求,行政權力壓制了學術權力,管理者獨斷專行、缺乏民主的管理方式讓教師的話語權不斷降低甚至形同虛設。

2 隱性文化構建路徑探析

2.1 立足本校特色建構隱性文化

大學隱性文化是建設中逐步形成的,它與學校自身的辦學特色、辦學歷史、學術追求都息息相關,每一所高校的隱性文化都應該是不同的。同樣以校訓為例,校訓是一個學校精神和追求的重要體現,它承擔著向學校內部和社會公眾傳達高校自身文化的重要職責,大學是知識分子的集結地,充滿著學術氣息,因此大學的校訓就更應體現出“不同”。其次,高校的校風是隱性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校風能夠對學校的每一個個體產生影響,使他們的行為舉止甚至是思想都帶上校風的痕跡。校風的建設應當充分結合大學本身的辦學理念、歷史、特色等。大學的校風包括學生的學風,教師的教風,領導的作風,良好的教風是學生良好學風的保障,而良好的學風也能夠促進教師的教風向更好的方向進步。大學要對學生的學風進行有效管理,寬嚴相濟,充分發揮教師在促進學生學風方面的作用,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創新”的氣氛;領導的作風中,最重要的是校長的作風,校長的作風將直接決定學校整體領導團體的作風,因此,領導的作風就要求領導除了具備相應的知識和經驗外,還應具有踏實肯干、開拓進取的精神,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氣度,強烈的責任感,民主的管理思想,充分尊重教師、學生和其他工作人員。再次,大學應堅守具有本校特色的辦學理念,在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上都要有所體現,這樣能夠增加大學的辨識度,根據市場需求設置專業并無不可,但要“量力而行”。最后,隱性文化的建設應注重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類傳承的精神文化的高度重視,③大學的隱性文化既要有仰望星空的情懷,又要有腳踏實地的勤奮。

2.2 重構顯性文化建設理念

高校顯性文化建設并不能簡單地同投入的硬件設施建設畫上等號。顯性文化建設包括學校的建筑、自然景觀、教學設備等等,它的建設應當能夠反映出學校獨一無二的精神風貌,有利于校園文化氣氛的創造,使顯性文化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既能夠表現出高等學府對學術追求的莊重、嚴肅的態度,同時也不能失去對青春活力和時代追求的體現。大學顯性文化的建設并不能簡簡單單地向“錢”看齊,大學的校園建筑對大學本身的歷史沿革、文化追求、精神風氣有表征作用,在進行建筑設計規劃的時候不能一味地追求“豪華”甚至是“奢華”,而是應該充分考慮到大學自身獨一無二的特征。每所大學都應有至少一個標志性建筑或景觀,能夠作為大學的一個代表。其次,高校應當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營造出適宜的自然景觀,切忌生搬硬套或盲目模仿,只有立足于本校特色,在已有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巧妙利用,以獨具匠心的設計來營造獨一無二的自然景觀。最后,顯性文化的建設應與隱性文化的建設協調發展,二者之間并不存在誰先建設誰后建設的問題,在建設顯性文化的同時,應充分考慮是否與大學的隱性文化相適應,在建設隱性文化的同時,也應充分考慮與本校顯性文化的巧妙結合,讓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2.3 充分發揮教師對隱性文化的作用

大學教師對隱性文化的影響直接關系到隱性文化建設的成敗。梅貽琦先生曾說過:“所謂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首先,大學應加強對教師群體的建設,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樹立知識本位的職業觀,對違反師德的行為要嚴懲不貸,保持教師群體的純潔性。其次,大學應在整個學校的大環境內樹立尊師重道的氛圍,尊重知識,尊重真理,尊重教師,大學文化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各類文化就在于它的學術性,需謹記學者才是一所大學的靈魂,大學要充分保障教師的話語權和學術自由,眭依凡教授曾說:“在一個充塞了虛假、虛偽、虛浮、虛夸且注重虛功、虛譽的大學文化環境,是很難培養大學生誠實守信、崇真向善求美、責任擔當等人格素質的”。④最后,大學管理者應注重大學教師對學生施以教學計劃之外的影響,讓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不僅限于課堂。在課下,可以安排教師帶領學生組織讀書會、學術沙龍等活動,鼓勵教師開辦講座,加深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不僅是學生學業上的引路人,也是學生人生道路上的照明燈,教師的事業心、品格、人格魅力、風度氣度這些無形的東西都被附著在了課堂和其他各類活動之上。大學教師是隱性文化的締造者,也是維護者,每一位大學教師都要自覺守護大學這片凈土,“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信陽師范學院2015年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重點項目·多維學術觀視閾下的大學教師教學學術發展問題研究——以X大學為例·2015KYJJ09

(2)河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MOOCs”背景下我國在線高等教育應對策略研究·15A880039

注釋

① 搜狐教育.重點大學校訓的雷同規律[EB/OL].http://learning.sohu.com/s2013/motto/.

② 韋良,李星華,楊世信.大學隱性文化在大學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分析[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08.5:117-121.

③ 佟林杰,孟衛東,司林波.高校隱性文化體系構建的路徑[J].教育評論,2014(1):15-17.

④ 眭依凡.理性捍衛大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162.

猜你喜歡
顯性校訓隱性
讓“隱性課程”會說話
帶著校訓走向遠方
校訓展示墻
高中生物學中的隱性定理
關于現代設計應用中中國元素的顯性和隱性表現
巧抓“隱性”表達 精彩“顯性”表達
利用“隱性”圓,巧解一類題
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顯性途徑探究
“顯性”之異與“隱性”之通
全國各大院校的絕版幽默校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