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發展的SWOT分析

2016-12-02 19:36趙新科趙金麗
新媒體研究 2016年20期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媒體融合

趙新科++趙金麗

摘 要 媒體融合是高校學報出版的大勢所趨。面對新媒體的挑戰,高校學報在出版紙質期刊的基礎上,開始嘗試媒體融合發展,微信公眾平臺就是高校學報為實現媒體融合發展的有益實踐。文章基于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發展情況調查,通過SWOT分析法,給出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挑戰,以期為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媒體融合;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SWOT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20-0053-03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全球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正在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特別是最近3年,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全球約有70億臺移動設備接入互聯網,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發展走在世界前列[1],抓住移動互聯網本質的微信,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龐大的用戶規模、靈活多樣的互動方式、用戶的精準定位、二次開發等特點被企業、政府、機構等廣泛使用[2]。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寵,微信正在與傳統媒體融合,影響并改變著傳統媒體。

微信公眾平臺推出以來,學術期刊界也積極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媒體融合研究,探索適合學術期刊媒體融合發展的路徑。鄭辛甜[3]等分析了醫學期刊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現狀,并進行實例分析,以期提升醫學期刊影響力;謝文亮[4]通過建立一種新的微信公眾服務模式,以期推動微信公眾平臺在學術期刊的發展;張艷萍[5]通過4種核心科技期刊的量化分析,探索了微信公眾平臺在科技期刊的運營模式;黃鋒[6]等通過調查分析了高校學報在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的現狀,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運營策略;趙新科[7]等提出科技期刊采用結構式摘要來提升科技期刊在微信平臺上的顯示度。以上研究主要是基于微信公眾平臺在學術期刊運營模式上進行探索,并未對學術期刊或高校學報建設微信公眾平臺的內、外部因素進行研究。本文基于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的調查數據,運用SWOT分析法,對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進行分析,為高校學報發展微信公眾平臺提供有益參考。

1 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發展現狀

1.1 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現狀調查

為分析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發展現狀,筆者于2016年7月20日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大學學報”“學院學報”“??茖W報”,共檢索到大學學報公眾號122、學院學報公眾號28個、??茖W報公眾號1個。根據中國知網全文庫收錄期刊(2014年12月),全國共有高校學報1 523種,高校學報開通的微信公眾號只有10%。通過關注高校學報微信公眾號,發現高校學報微信公眾號開通較少,且有多個公眾號沒有推送任何信息,或者直接把每期紙刊摘要推送到公眾號上,更新不及時,缺少原創,真正重視微信公眾平臺發展,圖文并茂并及時更新信息以及和作者、讀者交流互動的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只有寥寥數家。

1.2 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現狀分析

由于對微信公眾平臺發展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或者囿于人員、經費等限制,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1)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開通少,通過認證的更少,特別是高等??茖W校,只有一種開通;2)信息推送不及時,呈現方式單一,大多是紙刊摘要的推送;3)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和讀者、作者的互動少,對于讀者、作者提出的問題,大多回復編輯部電話或者郵箱,難以增加用戶黏性;4)在發布方式上,高校學報普遍運用文字和圖片發送信息,對微信語音和視頻功能幾乎沒有應用。

針對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發展的現狀與問題,文章從高校學報的內部因素分析了微信公眾平臺發展的優勢和劣勢,從外部因素分析了發展微信公眾平臺的機遇與挑戰,以期為高校學報的媒體融合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參考。

2 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發展的優勢

2.1 高校師生是知識分子,接受新事物能力強

高校是知識分子的集中地,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微信這一新生事物在高校中有較高的使用普及率,且高校師生使用微信的目的性非常明確,即便于和同事、同學、朋友的交流溝通,他們的溝通大部分是專業知識的交流以及獲取學術資訊,微信已成為他們生活的一種方式。因此,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里推廣是有粉絲基礎的。

2.2 高??蒲腥藛T相對集中,便于推廣

高校的教師和其他科研人員(主要是研究生)比較集中且相對穩定,他們是高校學報穩定的作者和讀者群,因此,為高??蒲蟹盏母咝W報應該發揮依托于高校的優勢,優先把本校教師和其他科研人員吸收為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的粉絲。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利用學校官網、學校微信公眾平臺、學院微信公眾平臺以及研究生微信公眾平臺進行推廣,或者直接到學院面對面的集中推廣,這是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發展的獨特優勢。

2.3 高校學報是綜合性期刊,受眾面廣

高校學報是為高校各個學科科研服務的綜合性學術期刊,決定了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的受眾相對于專業性學術期刊要大的多。因此,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要充分利用學報受眾廣泛,用學報內容的“深度”和“高度”做好一次受眾的用戶黏度,并以此用戶群體為依托,借助微信傳播的“速度”和“互動性”來推廣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擴大高校學報的顯示度。

3 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發展的劣勢

3.1 高校學報對微信公眾平臺發展不重視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微信成為了移動互聯網的一個新平臺。但從本次調查來看,高校學報尚未意識到微信公眾號的重要性,在1 523種高校學報中,只有10%開通了微信公眾號,與其他媒體相比開通較少、較晚,特別是??祁悓W報,只搜索到了一種微信公眾平臺。開通微信公眾平臺的高校學報中,要么是什么信息都不推送的“僵尸號”,要么只是把紙媒摘要放到微信公眾平臺上,只有少數幾種微信公眾平臺除推送圖文信息外,還推送視頻信息。高校學報尚未對微信公眾平臺的發展給予足夠的重視。

3.2 高校學報運行機制不夠靈活

高校學報的主管主辦單位多為行政事業單位的高校,學報不是獨立的企業法人,沒有人事權、財務權,主要依靠主管主辦單位的高校撥款維持生存。學報編輯部沒有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沒有很好地發揮學報編輯的能動性,嚴重制約了學報微信公眾平臺的發展,在這種管理和運行模式制約下,學報微信公眾平臺沒有引起編輯的重視,導致了微信公眾平臺推送消息少、不及時,與作者、讀者互動少,難以增加用戶黏性。

3.3 高校學報缺乏微信公眾平臺專職運營人員

高校學報的機構小、人員少,一般只有幾名專職編輯,缺少專職的微信公眾平臺運營人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大多是編輯兼職運營維護。學報編輯不但要對稿件進行初審、送外審,對外審通過的稿件要進行編輯加工處理等編輯工作,還要學習相關的學科專業知識,很難再有充沛的精力對微信公眾平臺運營維護,更不要說學習設計審美、數據分析、營銷策劃等優秀的微信公眾平臺運營人員所具備的知識了。

4 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發展的機遇

4.1 “互聯網+”條件下的媒體融合

2015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的概念,2015年7月《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出“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8]。其實,“互聯網+”是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利用信息通信技術與高校學報的跨界媒體融合,就是學報與其他媒體融合,學報不再單一發行紙質期刊,而是通過不同的媒體進行傳播,微信公眾平臺就是高校學報媒體融合的有益嘗試,因此,國家“互聯網+”戰略的實施,必將促進國內媒體融合的發展。媒體融合的發展,為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的發展及創新帶來了可能。

4.2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2015年10月《國務院關于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指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對于提升我國教育發展水平、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奠定長遠發展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9]。國家“雙一流”政策實施的目的是建設擁有多個國內領先、國際高水平學科的大學和圍繞主干學科,強化學科特色辦學,建設若干一流學科,不管是世界一流大學還是一流學科建設,都是以一流學科建設為支撐。這對以服務高校學科建設的高校學報來說,“雙一流”建設為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的發展提供了優勢內容。因此,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應抓住“雙一流”建設的機遇,強化并豐富學報的內容優勢。

5 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發展的挑戰

5.1 來自國內外專業性學術期刊的挑戰

我國學術期刊有8 861種(中國知網2014年數據),除了一千多種的綜合類學報,大多數是面向小眾的專業類學術期刊。高校學報相對于專業性學術期刊,論文下載量、被引量、影響因子比較低,學術期刊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導致優質稿源流向專業性學術期刊,與國內專業性學術期刊有一定的差距,與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外專業性學術期刊差距更大。在此背景下,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應想辦法占領媒體融合的先機,扭轉高校學報與專業性學術期刊競爭的不利局面,使得優質稿件投向高校學報,并提升高校學報的影響力。

5.2 微信著作權法的挑戰

微信憑借自身的即時性、便捷性、互動性,自2011年推出以來迅速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寵,微信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隨著微信的傳播與發展,微信的著作權問題開始出現,微信的著作權是著作權在自媒體上的一種新的表現形式,除了具有傳統著作權特點的同時,也呈現出了新的特征。因此,出現了《著作權法》《侵權責任法》《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等相關著作權法律、法規難以解決的微信著作權侵權行為問題。因此,如果不能通過立法、提高微信著作權人的權利保護意識或者其他合理的辦法解決微信著作權侵權問題,必將對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的發展帶來了挑戰。

6 結束語

文章利用SWOT分析法,對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進行了靜態分析。SWOT是一種靜態的分析法,但各個高校學報專業設置不一樣,學術影響力不同,有些本身就是SCI源期刊,有些高校學報所有學科水平基本一致,只是一般性的學術刊物,而有些高校學報卻在國際國內都占有領先地位。因此在具體分析微信公眾平臺發展對策時要全面考慮,并結合高校學報實際,揚長避短,在媒體融合中實施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的協同融合,在變化中尋求最適合自己的學報微信公眾平臺發展對策。

參考文獻

[1]馬化騰,等.互聯網+:國家戰略行動路線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艾瑞咨詢.微信公眾號媒體價值研究報告[EB/OL].[2015-06-19].http://hy.cebnet.com.cn20150619101200838.html.

[3]鄭辛甜,毛文明.醫學期刊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現狀及影響力提升的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25(5):667-670.

[4]謝文亮.移動互聯網時代學術期刊的微信公眾號服務模式創新[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65-72.

[5]張艷萍.科技期刊的微信公眾號運營模式研究——基于4種核心科技期刊的量化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5):524-531.

[6]黃鋒,辛亮,黃雅意.高校學報微信公眾平臺的發展現狀和運營策略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79-84.

[7]趙新科,周蓉.移動閱讀環境下科技期刊采用結構式摘要的必要性[J].新疆大學學報,2016,33(3):376-378.

[8]中國政府網.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EB/OL].[2015-07-0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

[9]中國政府網.國務院關于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EB/OL].[2015-10-2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猜你喜歡
微信公眾平臺媒體融合
基于微信的大學生微型學習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碎片化學習研究
媒體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眾平臺發展研究
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研究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淺談電視新聞的創新
實施三三戰略 強化內容生產 推進媒體融合
論循證新聞的方法與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