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在法哲學的沉思

2016-12-19 01:32郭曄
西部學刊 2016年19期
關鍵詞:法律規范法律體系理性

郭曄

摘要:舒國瀅教授的《法哲學沉思錄》這本書以世界的博大開始,以歷史的遙望結束,在法教義學和法哲學的框架下展開了“法的存在和效力”和“有關法的存在和效力”的討論。法律規范包括行為規范和裁判規范,二者的有機結合,編織了融貫的法體系。而法的效力的討論充斥在西方法哲學思想史中,法體系的效力在制度化的運作中被賦予并得到確認。但法體系自身的效力需要在法的實踐運行中得到檢驗,在一國的法律制度中,人們對憲法權威的尊重是解決“合法律性”危機的最終訴求。而憲法權威的樹立離不開人們的“普遍共識”,在價值多元化的“公共領域”中,只有經過理性論辯的共識才是有意義的。最后,法在時間結構的展開中,宣告著法律人的歷史使命——對法治的堅持和對實在法的反思。

關鍵詞:法哲學;理性;法律規范;法律體系;法治

中圖分類號:D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16)11-0055-05

法哲學潛身于法學的深處,以她的沉靜和禪悟感動著人們,用她的寬容和理性吸引著人們,然則,與她的相遇和相知,雖難訴一分仙緣,卻仍需一雙慧眼。筆者來訪法哲學之圣地也有一年,不過偶倚窗邊,呆看著窗中的倩影,模糊的遐思中包含著太多遺憾——觀之甚喜,懂之卻不易。讀《法哲學沉思錄》不過是入秋之后的事,懷著對法哲學的天生幻念和對作者文章的仰慕,近距離窺見法哲學的思緒,竟有種莫名的感動回蕩胸中。然下筆為文字,又恐是買櫝還珠,只希冀在感動中梳理出筆者的思路,將弄潮兒的歡愉定格在暖冬之際,來抒發對瑞雪之期盼吧。

一、問泉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沉思,由世界至深處涌出,奔騰在至遠的歷史天空

我們何曾設想過,在遙遠的彼岸,可存有被遺忘的桃園仙谷?是什么將“人”這沉重的負擔丟在藍色星球?而讓“人”變得沉重的,是不足數尺的軀殼,還是無以素描的靈魂?世界和人,是沉思的起點,很少被提起,從來難忘記。維特根斯坦說:“世界是一切發生的事情”,[1]19有了人的記錄,世界由混沌而展開風景。因此,“這個世界是被人所述說的”,“所有對世界能夠自圓其說的系統論說,都可以稱為理論”。[2]3

每一個人、每一個民族甚至每一個時代都有關于世界的不同述說,面對同一個世界(對象),理論之間競爭著優勢地位?!罢嬲睦碚摲制绨l生在述說者所述說的對象相同,但他們所述說的進路或方式不同”,[2]8而所有的述說都不過是殘缺的碎片,只因人類被賜予的理性之光還薄弱?!袄碚摰母偁幉粫淖兪稣f對象本身”,[2]10更具有競爭優勢的理論不是掩蓋或遮蔽對象的理論,而是還原述說對象的理論,故述說擦亮了人類看世界的眼睛?!袄碚撛诟偁幹谐砷L,在競爭中延續。競爭不意味著理論的泯滅,而是理論保持生命健康的方式”[2]11

讓理論的競爭成功展現的舞臺是理論的約定,“當理論的競爭陷入僵局時,理論之間的約定就成為理論溝通和論證得以進一步展開的前提”。[2]12“通過理論約定,可以識別和檢驗各種理論的來源、立場,判斷它們的理論承諾,區分它們各自的理論類型”。[2]13當然,理論約定也是“可反駁的”,人們可以自由選擇理論約定,但理論約定的存在仍是必要的。理論約定使命在于“尋求對于世界的相對穩定的理解方式”[2]14

與理論的競爭相伴隨的,必是邏輯的論證,而邏輯的適用對人類來說,是件非常美妙的事情,因為“人類的思想本身可能是千差萬別的,但人類思想的邏輯是共有的”。[2]16“神能創造一切,除了違反邏輯規律的事情”。[1]24人們在用語言交換思想的時候,邏輯是不可放棄的媒介?!八械睦碚摖幷?,若不能退到邏輯層面,則沒有歸路”。[2]15于是,一個融貫的理論述說,必將展現為這樣的圖景:概念、判斷和邏輯符號嚴密地編織在一起。不過,任何以純粹形式邏輯而存在的述說體系,確是不美的,因為“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心靈往往不會選擇純粹形式邏輯的語言來表述內心的細膩洞觀”。[2]17正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若僅僅只靠白米而煮飯的,恐也難稱“巧婦”。

正如筆者在開頭所提出的,到底是什么溝通了世界和人?給人類帶來力量的、不證自明的理性,便是最好的溝通之維。人類對理性的認知、發展和批判,與時空的斗轉星移、歷史的歲月滄桑是分不開的,正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耙磺惺挛镌跁r間中生成,也在時間中消亡”,[2]294時間是最無情卻有義的魔法師,播下了春天的種子,也畫定了飄雪的結局。人類在時間結構中生存,擁有著歷史的眼光,卻看不到明日的曙光。那么,作為人類理性創造的法律,又將面臨如何的命運呢?《法哲學沉思錄 》在最后對法律未來的關注,是對理性的回歸,也是對人與世界之命題的升華。

二、細看造物初無物,春到江南花自開——在事實與規范中徘徊,在論辯和理性中構建

(一)認識法哲學

如果讓理性去選擇最忠實于她的學科,那么一定是法學,也正因如此,法學總是帶著一副正經的面孔。正如歌德所抱怨:“我真不想為法學那廣博高深去勉勵自己,我只對你們說不要對它感到厭惡”。[3]176但是,深入法學研究的人,總是在縝密的思考之后堅持著對法學的尊敬和鐘情。因為馳騁在法律的風口浪尖,他們所感動的是挑戰極限之后的超脫與突破難題之后的快感。

法學總是徘徊在各種的理論爭議中,“真正的法學爭議必須具有最低限度的意義,即尋求法律問題之答案”,[2]28也正是這種對問題的關注,法學才得以動人。同時,法學是實踐理性的科學,官員的法律實踐才是提出法律問題的適格場所,法官們對問題的爭議是理論爭議的起點。所以,“司法裁判的實踐工作對法學理論的訴求,在客觀上限定了法學的提問立場和提問方式”。[2]37法律問題的實踐面向決定了法學一定是教義學的,它應該受到現行法秩序的約束,以保守的姿態在共識的法學范式中尋找正確答案?!胺ń塘x學的觀察和思考是一種體制內的觀察和思考”,[2]44而“在自己的理論框限之內,法教義學不可能設定批判、反思、評價和檢驗自身體系是否適當、合理或有效的標準”。[2]45

猜你喜歡
法律規范法律體系理性
我國外資法律體系之完善研究
對我國現行突發事件應對法律體系的分析及反思
淺析法律原則的適用
中國文化中的“君子”思想在法律體系中的適用
公司財務會計制度與法律規范協調問題研究
淺析網絡直播平臺的發展
淺論我國食品召回制度
“本轉職”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歸
理性的回歸
對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