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四大經濟區金融發展比較研究

2016-12-19 12:40李初文佳
西部金融 2016年8期
關鍵詞:金融發展比較研究區域經濟

李初文佳

摘 要:金融能夠對經濟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支撐作用,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與金融發展的廣度和深度密切相關。本文將絲綢之路經濟帶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區域的金融業發展與合作現狀進行了比較分析,指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同時借鑒先行區域經濟發展的經驗啟示,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金融建設措施及對策建議。

關鍵詞:區域經濟;金融發展;四大經濟區;比較研究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逐步形成了珠江三角洲經濟帶、長江三角洲經濟帶、京津冀地區三大經濟區,三者并稱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三大增長極,對我國東部及沿海經濟的持續增長起到促進作用,而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西北地區,還未形成新的經濟圈及區域金融中心。2013年,“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提出為西北地區的發展帶來了契機,這一重大戰略構想旨在發揮我國西北內陸地區獨特區位優勢的基礎上,打造新的區域經濟深度發展的新局面。通過對四大區域的經濟及金融發展的比較分析,能夠看出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三大增長極還有巨大差距。

一、四大經濟區發展歷程比較分析

珠江三角洲經濟帶位于廣東省,包括9個主要城市。隨著1978年改革開放,我國政府規劃并推進了東部地區優先發展的戰略,設立了四大經濟特區,其中有兩個位于珠江三角洲經濟帶。隨著優惠政策實施與生產要素的積累,珠三角順應趨勢成為中國經濟的“增長極”。2008年,國務院出臺政策1重點實施該區域中的9個城市一體化。隨著經濟輻射范圍增加,珠三角地區的外延不斷擴大,現已形成了以粵港澳為主體的大珠三角城市群2。

長江三角洲經濟帶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的16個地級以上主要城市組成。20世紀80年代初,中央提出建立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圈。20世紀90年代,浦東成為了整個經濟區域的領頭羊,長三角逐漸成長為新的增長極。如今,長江三角洲經濟帶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最具活力、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區。

京津冀經濟圈是被稱為我國經濟增長“第三極”的環渤海經濟圈的核心區域,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1992年黨的十四大首次提出“環渤海經濟圈”的概念規劃,2004年《廊坊共識》首次提出了“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思路,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后,京津冀地區已成為我國當前最重要的規劃經濟區之一。

絲綢之路經濟帶由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在哈薩克斯坦訪問時提出,以古代絲綢之路的概念為基礎。經濟帶輻射范圍包括西北五?。ㄗ灾螀^)3,旨在平衡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為西部大開發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自這一重大戰略提出以來,我國已與中亞多國簽署了相關合作協議,沿線各省市(區)也在找準定位、發揮自身優勢的基礎上,積極謀求有效利用自身資源,推進經濟快速發展。

二、四大經濟區金融業發展比較分析

金融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力支撐,區域經濟的發展推動形成新的金融需求和創新動力,由于四大經濟區的經濟基礎、產業結構、發展程度不同,因而金融業發展水平也參差不齊,并呈現出不同的特征。下文將從不同的方面對四大經濟區的金融業發展進行比較4。

(一)經濟基礎

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北五省區地處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程度低,經濟建設開始較晚,不如東部地區的經濟帶較早地享受到政策上的傾斜,因此經濟基礎是四大經濟區中最為薄弱的。從經濟總量(表1)看,最近五年里絲綢之路經濟帶地區生產總值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最小,并且是四大經濟區中唯一一個低于全國水平的區域。從靜態數值上看,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北五省區與其他三個地區尤其是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區的差距較大,但是這一差距在逐年減小??梢钥闯?,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北五省區GDP和人均地區GDP增長迅速,2015年之前一直處于較高水平,超過了其他三個區域并高于全國水平,有明顯的后發優勢。2015年全國經濟增長放緩態勢,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北五省區經濟增長也受到較大沖擊,兩項指標均有明顯下降??傮w看來,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北五省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經濟基礎薄弱,較其他三個經濟區差距大,但是經濟增長具有較大發展潛力。

(二)產業結構

從圖1中看以看出2015年四大經濟區的三次產業構成,其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三次產業構成都是第三產業占比略高于第二產業,能夠達到50%左右,第一產業占比最??;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北五省區的產業構成中以第二產業為主導,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較低,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表2列舉了四大經濟區優勢產業,其中京津冀地區有著悠久的工業發展歷史,重工業基礎雄厚,如鋼鐵、石油化工等,服務業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長三角地區輕重工業、服務業發達;珠三角地區偏向輕工業;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北五省區以重工業為主導,尤其是利用其天然的資源稟賦優勢形成的能源產業。

(三)金融業發展情況

1、金融業發展基礎

京津冀地區:北京和天津作為區域的中心城市有著雄厚的經濟發展基礎,區域內經濟資源豐富,并集聚了中國頂尖的高等學府和考研機構,具有良好的基礎創新能力,金融服務業在三地之間呈現不平衡發展,主要集聚在北京,2015年天津自貿區的成立有利于發展具有地區特色的金融服務,并且起到合理配置區域內豐富的金融資源的作用。

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最高、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上海逐步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形成了良好的金融平臺,聚集了很多中外資實力雄厚的金融機構,大量的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更加多樣化的需求;江浙地區有效地利用了以上海為中心的金融輻射功能,第三產業發展迅速。

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改革開放先行區域,經過多年的積累,經濟發展環境優越,民營經濟活躍;毗鄰港澳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這一地區形成了外向型經濟;以廣州、深圳兩個城市為區域性金融中心,集聚了豐富的金融資源,靠近與香港這一國際中心,有利于資源的流動和配置。

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基礎薄弱,第三產業發展水平低,尚未形成系統的金融市場體系和機制,沒有建立起區域性的金融中心,近年來政策傾向利好,并可以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優勢發展跨境金融服務業,發展潛力較大。

2、資本市場發展情況

表3反映了2014年四大經濟區的融資情況,可以看出長三角地區社會融資規模較高,絲綢之路經濟帶最低,不及長三角地區的一半;在直接融資5規模方面,絲綢之路經濟帶各省市在總量方面都處在較低水平,企業缺乏多樣化的渠道獲得資金支持,很多企業的融資路徑仍然主要依靠銀行信貸這一間接融資方式,較少采用直接融資方式,利用債券、股權融資能力低,其中能源企業表現尤為嚴重。

3、金融機構發展情況

(1)銀行業發展現狀。根據四大經濟區中各省市《2014年金融運行報告》,可以看出銀行業在各地區金融業中占據主導地位,首先表現在銀行業金融機構數量較大,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和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北五省區四個地區分別有18224家、29145家、16467家、17367家銀行類金融機構營業網點,遠超過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數量。其次表現在銀行信貸資金及儲蓄存款余額方面,表4反映了四大經濟區2014年金融發展情況,從金融機構存貸款規模和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來看,絲綢之路經濟帶兩者規模最小,與其他三個經濟區的差距明顯。

(2)非銀行金融業發展現狀。圖2反映了四大經濟區中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分布狀況,可以看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都有一定數量的總部設在轄內的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保險公司。相比之下,總部設在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北五省區的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數量少,其中沒有總部設在轄內的基金公司,金融機構密度較小。京津冀、長三角及珠三角地區的證券期貨業市場交易活躍,從表5可以看出這三個地區的上市公司數量及A股籌資規模較大,而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北五省區這兩項指標較遜色。保險市場方面,圖3反映了2010-2014年四大經濟區原保險保費收入情況,四大經濟區的原保險保費收入五年來都呈現出上升趨勢,其中長三角地區保持較高水平,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北五省區原保險保費收入總量較少,增長速度較慢。

(四)區域金融合作現狀比較分析

在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中,金融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四大經濟區協同發展的深度和廣度不同,因此它們的金融合作發展狀況也存在差異?;谒拇蠼洕鷧^不同的金融資源配置現狀及金融合作推動力,對四大經濟區的金融合作現狀進行比較分析,可以看出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已經形成了較為科學以及完善的金融合作機制,現處于不斷調整的階段,京津冀地區的金融合作必要性在區域內已達成共識,金融合作處在起步階段并逐步走上正軌,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北地區尚未形成金融合作體系的初步認識,還處于相關政策及體系設計上的探索階段。

三、絲綢之路經濟帶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通過對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的金融發展比較研究中可以看出,四大區域各有自身的經濟及金融發展特征,其中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明顯滯后,尤其是金融業的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與不足。

(一)絲綢之路經濟帶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經濟基礎薄弱,金融業集聚度不足

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區由于地處東部地區,城市分布集中,較早地得到了國家政策發展支持,經過長時間的區域協同發展,已達到了一定的經濟規模,而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北地區地處內陸,城市分散,政策給予較晚,經濟基礎薄弱,從產業結構來看,以第二產業為主導,第三產業中金融業發展水平較低。由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基礎薄弱,金融業聚集不足。

2、資本市場發展緩慢,社會融資結構失衡

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北地區尚未形成門類齊全跨區域的資本市場,利用債券、股權融資能力低,其中能源企業表現尤為嚴重。同時,西部地區金融創新能力無法滿足出口型企業的融資需求,金融創新工具多產生于東部城市,互聯網金融運用不充分,區域金融改革也鮮有在西部地區開展。

3、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缺少區域金融合作機制

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北地區金融資源匱乏,金融機構種類較少,分布較為分散;金融專業人才匱乏,尤其缺少經驗豐富的高層次金融人才,人才流失嚴重;地區間金融發展與合作缺少協同效應,使得金融服務機制單一,金融市場運作效率不高,風險抵御能力不強。

(二)絲綢之路經濟帶金融發展的對策建議

1、推動協同發展,科學規劃各地職能分工

根據各省市自身的稟賦優勢,找準協同發展中的職能定位,如陜西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起點,提升自身綜合金融服務能力;甘肅有著連通東西部的交通樞紐,可以通過沿線交通建設帶動沿線經濟發展;新疆與中亞國家接壤,貿易往來便利,可以集聚大量資源,建設區域金融中心;寧夏獨特的宗教環境有利于與伊斯蘭國家的交流與合作。

2、有效利用政策優勢,大力發展實體經濟

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建設起步雖晚,但發展潛力巨大,目前國家政策大力支持西部地區發展尤其是已將絲綢之路經濟帶作為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亞投行及絲路基金的成立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各省市也應抓住機遇,以發展實體經濟為首要目標。消費方面,應當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刺激內需;投資方面,建立科學的固定資產投資結構,加強政府通過財政手段進行宏觀調控的能力;對外貿易方面應當利用自身鄰近中亞的地理位置,以新設的喀什、霍爾果斯經濟特區為窗口,合理調整貿易結構。

3、加快建設區域金融中心,提高區域金融集聚效應

絲綢之路經濟帶現階段并未出現區域性的金融中心,因此應當整合現有的金融資源,不斷提高金融集聚能力。加快投資銀行業務發展,對中小金融機構設立與發展給予支持,豐富投融資主體類型,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鼓勵直接融資,同時創新貿易融資業務,滿足客戶不同的融資需求,提高服務外向型經濟能力。通過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吸引各類金融機構進入區域金融中心,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推動其參與自由競爭。同時,可借鑒東部地區自貿區建設的實踐經驗,結合自身特點實行負面清單管理。

4、發揮能源優勢,加大能源與金融的深度合作

能源是西部地區的資源稟賦,能源產業與金融業的相互作用關系密切,金融業可以有效滿足能源產業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能源產業發展可以推動金融業的不斷創新并為金融合作提供良好經濟基礎。因此,在能源產業資源豐富和要素稟賦明顯的城市或地區,應通過金融機構加大對能源企業信貸支持,鼓勵企業完善資本運營模式,將能源產業與金融手段充分融合、凝聚,進而影響一定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區域,深化能源金融一體化程度。

參考文獻

[1]陳建華.長三角、珠三角經濟金融合作對京津冀金融協同發展的啟示[J].華北金融,2015,(7):11-15。

[2]潘文卿,李子奈.三大增長極對中國內陸地區經濟的外溢性影響研究[J].經濟研究, 2008,(6): 85-94。

[3]蘇良軍,王蕓.中國經濟增長空間相關性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2007,(12):26-38。

[4]孫洋.產業發展戰略與空間收斂: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區域增長的比較研究[J],南開經濟研究,2009,(1): 46-60。

[5]張為付,吳進紅.對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區綜合競爭力的比較研究[J],浙江社會科學,2002,(6):24-28。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Four Economic Region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LI Chuwenjia

(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ianjin 300222)

Abstract:Finance can play a strong supporting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level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The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of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earl River Delta,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s and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t the same time, learning from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aper comes up with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economic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Keywords:regional economy; financial development; four economic regions; comparative study

責任編輯、校對:張宏亮

猜你喜歡
金融發展比較研究區域經濟
金融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影響及對策實證分析
郵政金融應對互聯網沖擊的對策探討
中外數據新聞編輯流程比較研究
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產學研用合作模式實踐研究
基于物流經濟的區域經濟增長研究
各國稅制結構與我國的比較研究
資產減值新舊會計準則比較研究
中國社會信任基礎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區人口流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
淺析媒介體制比較研究的框架設計和技術邏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