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大學生法治精神培養教育途徑探析

2017-01-14 01:46樊秀榮
法制與社會 2016年34期
關鍵詞:法治精神法治教育大學生

摘 要 法律是治國之本,在依法治國不斷深化落實的背景下,我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逐漸完善,但需要注意的是現代法治社會的發展任重道遠。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加強大學生法治教育至關重要。法治精神培養是當代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一個復雜工程,需要與社會各方面有機結合?;谝陨?,本文從加強當代大學生法治精神培養的緊迫性分析入手,明確了當代大學生法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當代大學生法治教育的基礎途徑,旨在為新時期當代大學生法治教育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 法治精神 大學生 法治教育

作者簡介:樊秀榮,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教學部。

中圖分類號:G45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116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是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大學生應當具備良好的法治意識,樹立法治精神。當前,大學生犯罪事件屢見不鮮,馬加爵事件、復旦投毒案件等一系列大學生犯罪案件震驚全國,近來一些大學生受電信詐騙而自殺事件讓人們扼腕嘆息,這些案件和事件給當代大學生法治教育敲響了警鐘?;谝陨?,本文簡要研究了當代大學生法治精神培育與教育途徑的相關問題。

一、法治精神培養對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重要性的分析

法律必須成為國民的信仰,其價值才能體現,這也是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征。法律成為信仰,也就是法治必須上升到精神層面。法治精神是法治的核心,是自由、人權、公正、和諧、平等、善治等眾多精神要素核心價值的重要體現 。我國已經把法治精神培養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法治建設不僅應當從制度建設著手,同時也需要注重精神層面建設,通過法治精神培養來指引法治的實現。從本質上來講,法治精神屬于文化形態的范疇,而要想將其轉變為依法治國的實踐,則需要依賴于法律制度的教育,即讓全民接受現實的法律制度。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積極全面推行依法治國,將法治作為了治國理政的基礎,同時應當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法制教育,弘揚法治精神,樹立法治理念,提升法治意識,以此來保證立法的科學性、執法的嚴格性和司法的公正性,建立全民守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我國大學生法治教育起步較早,從上世紀開展第一個全民“五年普法”教育就將大學生納入法治教育的重點對象。而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國情的變化和世界形勢的改變,在新時期,有必要重新認識加強當代大學生法治教育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我國大學生數量相當大,他們必將成為新形勢下建設富強、民主、文明中國的主力軍。加強當代大學生法治教育不僅是促進高校教育全面發展的需要,同時也符合我國公民法治教育的要求,對于加快我國法治進程有著積極的意義。高校教育強調學生德、智、體、等全面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高校是把法治教育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從法治教育的專業技術方面來看,法治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廣義概念,其不僅包含對當代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教育,更要求大學生提高法律意識,同時包含社會組織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涵蓋了所有針對大學生的樹立法律信仰、培養法治精神、提升法律意識等方面教育活動。

二、當代大學生法治教育問題分析

當前,我國高校都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相關法治教育課程,通過對這些課程的學習,使大學生對法律基礎知識有了一定的掌握,對我國基本法律制度形成了一定了解,形成了一定的法治意識。但受到歷史和現實的相關因素的影響,當代大學生法治教育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難以滿足大學生對法律學習的進一步需求,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當代大學生只簡單掌握一些法律常識

對法律知識的理解是衡量法治教育的重要依據,就目前來看,當代大學生雖然對法律知識有著初步了解,但理解程度較低,還沒有真正意識到法律體系中蘊含的法治精神,大多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一些法律知識 。此外,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法律法規調整的領域不斷拓展,法治的內涵也不斷擴展,對社會各層面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當代的大學生基本上是應試教育的產物,他們學習的方法就是記住教育者提供的教材內容。但法律偏偏又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對法治的描述是非常廣泛的,但其篇幅又非常有限,所以基本上是一個知識提綱,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只能機械化的記住幾個提綱,而對法律制度的基本內涵不能深究,造成學生掌握的法律知識空泛而不具體、膚淺而不深入。

(二)當代大學生對我國法治建設的現狀缺乏認識

我們國家依法治國的實踐包括方方面面。而我們學校教育、管理的基礎模式是相對封閉的。對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要是書本知識,而缺乏社會實踐感知。大學生對社會的了解缺乏全面性和系統性。我國傳統法治和法家的所謂“法治”本質上是人治,這是中國法治的“原罪”,它始終宣揚的是以人民為治理的對象,被統治者只要安分守己國家就太平。在此種價值觀下,統治階層清廉是人們的期望,一旦統治階層清廉出現問題,人們的價值觀就會被顛覆。由于判斷能力有限,當下大學生受到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的影響,容易形成“權大于法”的不良觀念,不相信法院、檢察院等法律機構的公正性,看到互聯網上的一些冤假錯案就片面的懷疑法律,對我國法治建設缺乏信心, 這必須引起重視。

(三)大學生權益意識淡薄,守法意識不強

我們的教育一直缺乏公民意識的教育。傳統上道德教育注重禮讓謙虛,“孔融讓梨”乃“圣人”,孔融可敬卻很難學,必須對民眾施以普通公民應該具備的素養教育,但我們的教育恰恰缺乏樹立“公平公正”精神的引導。此種教育改變不了孩子為了爭搶食物又哭又鬧的現實,反而是“跑官要官拼低保,你欺我騙好坑人”之風盛行。當代大學生為了自己的私利不擇手段、明知故犯,對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不屑一顧,權利義務觀念存在偏差。

三、當代大學生法制教育途徑探討

(一)加強高校法治教育陣地建設

高校是當代大學生法治教育的重要主體,因此應當積極提升高校法治教育的有效性,具體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重新認識加強高校對法治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作為大學生的法治意識區別于一般社會群體的法治意識,有作自己的特征:其年齡層次、受教育程度有別于其他社會群體;他們分析觀察問題的能力還不夠全面,法律意識帶有明顯的易變性和不成熟性,但存在極大的可塑性。法治意識素養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高校加強大學生的法治教育對推進依法治國進程具有重大意義。高校教育者應該反思原有法治教育中存在的觀念滯后、內容僵化、方法簡單等問題,真正將法治教育納入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工程。

2.努力強化對高校法治教育的保障:

首先,必須重視法治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教師法律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法制教育效果。高校引進專業人才和培訓現有教師同等重要。其次,必須保證法治教育課時的落實。法治知識內容多而廣,學校不能隨意縮減和占用法治教育課的時間。再次,必須加大對法治教育的有效投入,努力保證法律圖書數量和質量、保證法學理論和法治教育理論研究的經費足額。

3.積極創新高校法治教育的方法:

信息社會、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法治社會要求高校的法制教育在主體、客體、內容以及方法上有所創新。教師可以引入案例教學、法律問題辯論、組織模擬法庭和調解庭、我有法律問題問老師等方法開展教學活動。法治教育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建立法律知識學習與服務的社團,并積極當好社團學生學法用法的參謀。

4.注重研究對學生國家公民意識的教育:

有一個故事說:一位母親,以前經常給兒子分蛋糕,但兩個兒子似乎都不太滿意,都抱怨母親偏心。聰明的母親制定了一個規則:由大兒子切蛋糕,由小兒子先選擇蛋糕。這樣一來,大兒子在切蛋糕時就惟恐切得不公平了。文明之邦,禮讓是必須的,學會依法表達自己的訴求也是必須的。我國傳統封建思想不利于公民法治精神的形成,高校在進行大學生法治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尊重歷史并客觀評價歷史,結合法治精神培養,提升大學生的甄別意識,對傳統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高校應當積極創新培養理念,將法治教育與傳統道德教育相結合,通過二者的結合與互補來促進大學生法制觀念與道德水準的共同提升。

(二)讓大學生融入社會法治

1.將社會法治氛圍融入高校教育氛圍:

完善的法律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基礎,必須加強立法,特別是讓廣大社會群眾參與到立法和律法修改中。應當積極規范行政機關行為,實現依法行政,讓當代大學生切身感受到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效 。這對于大學生法治教育有著積極的作用。

2.積極推進高校管理法治化:

高校與大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既有行政的內容,又有民事的成分,學校應該研究符合法治的制度,明確學校、教師及學生三方權力和義務關系,在讓學生參與制定規則、實施規則,使學生感受到民主管理和管理民主,營造良好的校園法治環境,以此來讓大學生更好的了解法律、理解法治精神。

3.注重學校、學生和家庭之間的法治互動:

家庭的法治意識對學生的成長具有影響作用,同樣大學生的宣傳帶動對家庭樹立法治意識同樣作用不可忽視。高校教育工作者應該認識這個互動關系,可以鼓勵學生向父母宣傳法律知識,實現“帶法回家”;家長可以就熱點法律問題與子女溝通,這可以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法治意識。

(三)注重法治實踐,提升法治意識,樹立法治精神

意識決定行為,將法治精神轉化為引導行動指南,提升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現大學生的自我教育。

1.增加學生參加法治實踐機會:

學校要想方設法組織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習、見習來感受法治的力量,來培養大學生對法律學習的興趣,改變學法無用的觀念。

2.鼓勵學生課外研習法律知識:

大學生自身應當加強對法律理論的研習,理解法律條文和相關規定含義,挖掘內在法治精神所在 。對興趣濃厚的學生重點引導,使他們成為校園內以自由、公平、誠信等原則為價值取向的帶動者。教學中加強引導學生學習法學基礎知識、學習國家法治的基本原則,通過對深層次法律知識和理論的研習來理解整個法律體系中蘊含和追求的法治精神。

四、結論

綜上所述,當代大學生法治教育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加強大學生法治教育、培養大學生法治精神至關重要。本文簡要分析了當代大學生法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以法治精神為核心,探討了加強大學生法治教育的途徑,旨在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法制觀念,為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做出貢獻。

注釋:

張宏宇、包國祥.法治精神與大學生法治教育問題初探.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4(6).50-54.

魏麗婷.大學生法治意識及教育途徑探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123-125.

彭榆琴.當代大學生法治意識培養新路徑——法治教育范式主體間性轉向.中國大學生就業.2012(4).59-63.

董升太.當代大學生法治教育現狀及對策分析.菏澤學院學報.2011(1).109-111.

蘇賀新、魏連俊.當代大學生法治精神培養的困境及解決對策.法制博覽.2016(5).53+43.

周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背景下的當代大學生法治教育研究.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2).73-74+77.

顧丹穎.試論當代大學生法治素養的培育——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為視角.學理論.2014(12).268-269.

猜你喜歡
法治精神法治教育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中學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法治思維視角下的藝術管理學科發展研究
淺談《行政強制法》視野下的黨校法治教育
依法立言循法執論
法治視域下的愛國主義教學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