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肥作物紫云英研究進展

2017-01-21 14:52李忠義唐紅琴何鐵光張野韋彩會
熱帶農業科學 2016年11期
關鍵詞:紫云英綠肥種質資源

李忠義+唐紅琴+何鐵光+張野+韋彩會+俞月鳳+李婷婷+董文斌+胡鈞銘+王瑾+蒙炎成

摘 要 紫云英作為一種綠肥作物,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加土壤微生物數量和多樣性及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本文概述中國紫云英主要種質資源,總結紫云英種植模式與栽培技術要點、還田腐解特征及其還田后對土壤地力和后茬作物的影響,以期為紫云英的合理利用和農田養分的科學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綠肥 ;紫云英 ;種質資源 ;腐解特征 ;還田效應

中圖分類號 S551;S142 文獻標志碼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11.006

Abstract As a sort of green manure, Chinese milk vetch (Astragalus sinicus) has been suggested to improve the soil conditions through maintaining beneficial microbial populations. This paper has introduced the germplasm resource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mainly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composition and the influence on soil fertility and succeeding crops, which provided reference for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Chinese milk vetch and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farmland nutrients.

Keywords Green manure ; chinese milk vetch(Astragalus sinicus) ; germplasm resource ; de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 field effect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又名紅花草、翹搖、草子等,是豆科黃芪屬越年生草本植物,為中國傳統的農業種植綠肥作物之一,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加土壤微生物數量和多樣性及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中國紫云英種植發展歷史悠久,最早在公元261~303 年,吳陸璣在《毛詩草木鳥獸蟲》中就記載有翹搖;到明清時代,紫云英在長江流域種植廣泛;至民國年間,紫云英種植涵蓋浙江、寧波、揚州、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陜西等諸多省市區域,紫云英的種植,對于維持土壤肥力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傳統農業用地養地的重要措施[1]。建國之后,紫云英品種選育和技術推廣獲得新的發展,種植品種多,覆蓋面積廣,到20 世紀60~70年代,其種植面積占稻區種植面積的60%~70%[2]。自20世紀90年代,隨著農村家庭聯產承包經營責任制的落實和種植產業結構的調整(冬種馬鈴薯、蔬菜、烤煙等經濟作物),冬閑田種植紫云英面積逐漸減少;此外,勞動力減少,廣大群眾用地養地意識單薄,習慣施用化肥以降低成本。據統計,中國化肥施用總量從1980年的1 296.4×104 t增長至2010年的5 561.7×104 t,年均增長率為5%[3]。從而加劇了紫云英種植面積的下降,到2000年,部分區域和省份的紫云英種植逐步面臨絕跡[1]。近年來,隨著土壤環境的惡化,人們對綠色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4],現代農業呼喚傳統農業精華的回歸[5]。2015年,農業部提出,到2020年實現“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也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而種植、利用綠肥作物紫云英,恰好是一項保護農田生態環境和減量施用化肥的技術措施。因此,合理利用紫云英,對保障農產品安全、保護農田生態環境及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本文概述了中國紫云英主要種質資源,總結其種植模式與栽培技術要點、還田腐解特征及還田效應,以期為綠肥作物紫云英的合理利用和農田養分的科學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1 種質資源及栽培技術

1.1 種質資源

中國紫云英種質資源豐富,按開花和成熟期遲早可分為特早熟種、早熟種、中熟種、遲熟種,全生育期分別為215~220、220~225、225~230、230~235 d。各省區主要地方品種和選育品種見表1。

1.2 種植模式與栽培技術

紫云英性喜溫暖的氣候,有明顯的越冬期。幼苗期時在低于8℃的環境下生長緩慢,開春后,日平均溫度達到6~8℃以上,生長速度明顯加快。紫云英性喜濕潤的土壤,但忌田間積水,生長最適土壤含水量為20%~25%,土壤以質地偏輕的壤土為主[12]。其栽培模式主要有輪作模式(稻-稻-紫云英輪作[13-14]、西瓜-水稻-紫云英輪作[15]、椒-稻-紫云英輪作[16]、稻-玉米-紫云英輪作[17])、混套作模式(紫云英-油菜混作[18-19]、紫云英-果園套作[20]、紫云英-茶園混作[21])、肥飼兼用改良土壤模式[6,22]等。

為充分利用冬閑田,中國中南部主要水稻產區因地制宜地頒布了紫云英相關技術規程(表2),主要以稻底套播輕簡栽培技術為主,其生產和利用技術要點為:播種前做好擦種、選種、菌肥拌種等前處理,在晚稻收獲前10~20 d,齊穗勾頭后進行稻底套播,之后做好后期田間管理工作;在還田利用上,適宜翻壓時期為盛花期,可安排在早稻插秧前7~15 d翻壓,翻壓量以2.25×104~3.75×104 kg/hm2為宜。翻壓方式有干耕和水耕2種,在機械化程度高的地方,可采用干耕法,即耕深15~20 cm,后曬田2~3 d,再灌水耙田;水耕法是翻壓前灌入一層淺水,保證翻壓后田面有1~2 cm的水層,在翻壓時,可施用石灰300~450 kg/hm2,以消除紫云英腐解過程中產生的還原性物質。

2 紫云英還田腐解特征

2.1 紫云英秸稈的腐解特征

紫云英翻壓還田后,受土壤環境、氣候條件影響,其腐解過程一般包括快速腐解期和緩慢腐解期。王飛等[23]研究亞熱帶單季稻區紫云英盛花期不同翻壓量下的腐解和養分釋放特征,結果表明,不同翻壓量下紫云英干物質腐解速率均為前20 d最高,至60 d后進入緩慢腐解階段;鄧小華等[24]在對煙田進行研究時發現,第0~2周為紫云英快速腐解期,翻壓后14 d 時的累計腐解率為37.02%,平均每周的腐解率為18.51%;第3~7周為中速腐解期,至翻壓后49 d時的累計腐解率達到70.57%,平均每周的腐解率為6.71%;第8~20周為緩慢腐解期,翻壓后140 d時的累計腐解率為79.01%,平均每周的腐解率為0.65%。紫云英前期腐解快,后期腐解慢,其原因可能是在腐解前期秸稈中可溶性有機物及無機養分較多,為微生物提供了大量的碳源和養分,微生物數量增加,活性增強;后期隨著腐解的進行,秸稈中可溶性有機物逐漸減少,剩余部分主要為難分解的有機物質,導致微生物活性降低,秸稈的腐解也隨之變慢[25-26]。

2.2 紫云英養分的釋放特征

紫云英翻壓后其植株氮、磷、鉀養分的釋放會對后茬作物生長產生影響。劉威[27]研究表明,紫云英在翻埋和純水浸泡環境下,養分釋放速度表現為鉀>磷>氮;黃晶等[28]研究表明,不同施肥處理下紫云英氮、磷、鉀最大累計釋放率分別為84.2%~86.7%、85.3%~89.3%、89.9%~98.0%,養分釋放速度表現為鉀>磷>氮;梅麗[29]研究表明,旱地和水田的還田方式下紫云英養分釋放速度表現為鉀>磷>氮。從養分的礦化速率來看,一般情況下鉀的釋放速率最大,其次是磷、氮,主要原因可能是莖稈中鉀不以化合態形式存在,而是以K+形態存在于細胞中或植物組織內,很容易被水浸提釋放出來,釋放最快;磷、氮以難分解的有機態為主,物理作用下不容易分解,釋放較慢[30]。

3 紫云英還田效應

3.1 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升土壤地力

紫云英作為一種純天然生物有機肥料,對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地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劉春增等[31]研究表明,翻壓紫云英未顯著提高大團聚體的含量,卻明顯提高了團聚體穩定性,改善了土壤結構,且團聚體穩定性與土壤有機碳含量呈正相關;鄧小華等[32]研究表明,3年翻壓紫云英的土壤容重降低5%,土壤有機質、全氮、全磷、全鉀(質量分數)分別提高3.7%、2%、37%、5%;官會林等[33]開展紫云英輪作與退化山地紅壤肥力恢復研究,結果表明,紫云英冬季旱地輪作可降低土壤體積質量,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加有機質含量,調節pH值,抑制紅壤磷素養分退化;朱貴平等[34]研究表明,在盛花期翻壓紫云英對土壤有機質含量影響最顯著,相比基礎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6.6%;張珺穜等[35]研究表明,紫云英與化肥配施能改善土壤養分狀況,明顯提高土壤速效磷、速效鉀、全氮含量。此外,紫云英作為有機物料,在改良土壤重金屬污染方面也有一定作用。崔芳芳[36]、杜爽爽[37]分別研究稻草、紫云英用量及配比對潮土、酸性土鎘、砷有效性的影響,結果均表明稻草、紫云英單獨使用以及二者配合使用都顯著降低交換態鎘的含量,增加氧化物結合態、緊有機結合態和殘渣態鎘的含量,且單獨添加紫云英的效果最明顯,同時添加紫云英可降低土壤中砷的有效性。

3.2 增加土壤微生物數量,改善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共同參與和推動土壤中各種有機質的轉化及物質循環過程,使土壤表現出正常代謝機能,對土壤生產性能和土地經營產生很大影響[38]。翻埋綠肥以及種植綠肥作物,根系的胞外分泌物不僅直接增加了土壤有關酶類,還提供了多種易被根際微生物利用的營養和能源物質,從而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和酶類的活性[39]。萬水霞等[40-41]研究紫云英-水稻輪作模式下不同量紫云英與化肥配施對稻谷增產效果及稻田土壤生物學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以紫云英2.25×104 kg/hm2配施70%的當地大田化肥用量的處理效果最好;整個水稻的生育期,與對照相比,施紫云英的土壤微生物碳、氮量分別提高21.03%~142.33%、19.97%~83.91%,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過氧化氫酶活性分別提高10.12%~100.33%、10.22%~43.23%、0.14%~7.28%;此外,紫云英還田提高了微生物活度,使土壤好氣性細菌、真菌數量增加,放線菌數量減少。顏志雷等[42]研究發現,紫云英-水稻長期輪作情況下,化肥配施紫云英可以顯著提高微生物碳量和微生物氮量;唐海明等[43]研究表明,雙季稻區冬閑田免耕直播紫云英可提高稻田土壤產甲烷細菌、甲烷氧化細菌、硝化細菌和反硝化細菌的數量。

3.3 生物覆蓋,改善土壤生態環境

農田生態系統中,覆蓋作物可減少土壤裸露、減低表土徑流、減少硝態氮淋溶和增加碳蓄積等作用[44-45]。紫云英在早播密植情況下,對冬閑田的覆蓋度可達60%~100%,作綠肥田可覆蓋130~150 d,作留種田可覆蓋160~175 d[6]。王麗宏等[45]研究表明,南方水稻冬閑田覆蓋紫云英可增加稻田生態系統碳蓄積效應,其地上部、地下部碳蓄積分別為1 799.6 kg/hm2和1 023.8 kg/hm2;蘭延等[46]研究發現,紫云英-稻-稻輪作能提高土壤有機碳質量分數和土壤碳庫管理指數,有利于改善土壤質量;俞巧鋼等[47]研究發現,山地新生果園套種紫云英可減少33.9%的徑流水量、55.2%的泥沙流失、49.3%的總氮流失、55.6%的總磷流失,保水固土效果好;高菊生等[48]研究發現,長期稻-稻-紫云英輪作能夠明顯降低田間雜草密度,減少早稻期間田間雜草的種類,但對晚稻時期田間雜草種類的影響不明顯;陳洪俊等[49]研究表明,紫云英-早稻-晚稻處理對雜草發生種類和密度有顯著影響,并且有利于提高雜草均勻度,弱化稻田優勢種雜草在田間的危害性。

3.4 減少化肥施用量,促進后茬作物生長,是發展有機水稻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后茬作物種植前翻壓綠肥,使其腐解釋放養分以供主作物生長利用,從而減少化肥施用量,達到農業生產節本增效的目的[50]。但過多或單一應用綠肥會影響后茬農作物產量[51-52],而最佳的化肥替代率根據作物種類、土壤類型和土壤肥力而定[53]。紫云英根瘤菌能與紫云英共生,形成有效根瘤,進行共生固氮,其中根瘤固氮量約占紫云英植株總氮量的42.40%[54]。紫云英還田可減少無機氮肥的施用量,后茬作物水稻化肥施用量可減少20%~40%[20]。Xie等[55]研究表明,江西雙季稻區紫云英替代20%或40%的化肥的情況下,土壤肥力和早晚稻產量均高于單施氮肥的處理;李雙來等[56]研究表明,湖北雙季稻區紫云英替代20%的化肥、翻壓量在2.25×104 kg/hm2比較合適;趙冬等[57]在太湖地區嘗試紫云英還田條件下免施基肥,同時補充133 kg/hm2無機氮作追肥,既可以大大減少無機肥的投入、保證水稻產量,也可以減少稻田氮素的排放量,實現水稻產量效應和環境效應的協調。此外,紫云英是進行無公害生產和綠色食品生產的優質肥料,在有機水稻生產區實行有機水稻-紫云英輪作,是發展有機水稻的重要措施之一。劉亞柏[58]研究表明,有機水稻-紫云輪作模式下水稻株高、穗長分別比有機水稻-小麥輪作模式提高5.7%、7.5%,有效穗增加83.54萬穗/hm2,飽滿率提高19.80個百分點,千粒質量增加0.32 g,稻谷產量增加3 206.88 kg/hm2。

4 問題與展望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59],耕地總體質量持續下降[60],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日益突出。自80年代,由于國家政策性投入和引導不足,紫云英種植利用處于自發狀態,種源缺乏,品種退化,產量下降,技術人員缺乏也制約著紫云英的推廣利用。如今,農業部制定了關于土壤有機質提升和化肥減量使用的方案,人們對農田環境保護意識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需求不斷提高,因此,恢復和發展綠肥勢在必行[4]。

4.1 政府扶持,積極引導

政府部門應加強對綠肥作物紫云英的重視,強化宣傳,組織培訓,積極引導,將發展紫云英生產作為消滅冬閑田的重要戰略措施來抓,推進中國紫云英生產快速有序發展。

4.2 加快繁種,健全繁育體系

加強紫云英品種的收集、選育與留種,搞好良種繁育和提純復壯,建立種質資源圃和良種繁育基地,完善紫云英種子生產產業化體系,為紫云英的大面積推廣提供優質廉價的種子。

4.3 綜合利用,提高效益

探索飼肥兼用、菜肥兼用、養蜂產蜜、觀光旅游等綜合利用的方式,著力提高紫云英生產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1] 周 健,袁國保,耿月明,等. 對我國紫云英發展的思考[J]. 中國種業,2012(12):19-20.

[2] 吳建富,張美良,劉經榮,等. 稻田紫云英肥飼兼用的技術與效益[J].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1997,19(2):53-56.

[3] 張衛峰,季玥秀,馬文奇,等. 中國化肥資源供需矛盾及調控策略[J]. 自然資源學報,2008,23(5):754-763.

[4] Zhang L P, Zhang S W, Zhou Z M, et al. Spatial distribution prediction and benefits assessment of green manure in the Pinggu District, Beijing, based on the CLUE-S model [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6, 15(2): 465-474.

[5] 曹衛東,黃鴻翔. 關于我國恢復和發展綠肥若干問題的思考[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09(4):1-3.

[6] 林多胡,顧榮申. 中國紫云英[M]. 福州: 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6-11.

[7] 吳金發,陳思雯. 中國紫云英栽培學[M]. 北京: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3-46.

[8] 林新堅,曹衛東,吳一群,等. 紫云英研究進展[J]. 草業科學,2011,28(1): 135-140.

[9] 羅銀全,羅賤良. 粵肥二號紫云英栽培及綜合利用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2015(19): 245-248.

[10] 陳云峰,李雙來,喬 艷,等. 五個紫云英地方品種比較試驗[J]. 湖北農業科學,2009,48(12):2 989-2 992.

[11] 劉春增,呂玉虎,潘茲亮,等. 高產優質紫云英新品種信紫1號的選育[J]. 河南農業科學,2010(11): 42-44.

[12] 曹衛東,徐昌旭. 中國主要農區綠肥作物生產與利用技術規程[M]. 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87,237.

[13] 高菊生,曹衛東,董春華,等. 長期稻-稻-綠肥輪作對水稻產量的影響[J]. 中國水稻科學,2010,24(6):672-676.

[14] 高菊生,徐明崗,董春華,等. 長期稻-稻-綠肥輪作對水稻產量及土壤肥力的影響[J]. 作物學報,2013,39(2):343-349.

[15] 王 飛,林 誠,何春梅,等. 紫云英翻壓對西瓜-水稻輪作模式作物生長的影響[J]. 福建農業學報,2014,29(6):535-538.

[16] 黃啟元,李檢年. 江西永豐縣椒-稻-肥種植模式及其效果[J]. 中國辣椒,2002,2(3): 39-40.

[17] 余深凱. 早稻-玉米-紫云英輪作高產栽培技術[J]. 福建農業科技,2012(8): 37-39.

[18] 宋 莉,韓 上,席瑩瑩,等. 間作對油菜和紫云英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4,36(2):231-237.

[19] 周可金,邢 君,博毓紅,等. 油菜與紫云英間混作系統的生理生態效應[J]. 應用生態學報,2005,16(8):1 477-1 481.

[20] 何春梅. 福建紫云英種植利用模式研究[M]//林新堅,王飛,何春梅. 紫云英理論與實踐. 北京: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1-16.

[21] 王 峰,吳志丹,江福英,等. 綠肥對茶園生態系統的影響及其發展對策[J]. 南方農業學報,2012,43(3):402-406.

[22] 潘 磊,吳金發,黃花香,等. 紫云英肥飼兼用-豬糞尿還田對土壤肥力與水稻、生豬產量的影響[J].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3,25(3):339-341.

[23] 王 飛,林 誠,李清華,等. 亞熱帶單季稻區紫云英不同翻壓量下有機碳和養分釋放特征[J]. 草業學報,2012,21(4):319-324.

[24] 鄧小華,羅 偉,周米良,等. 綠肥在湘西煙田中的腐解和養分釋放動態[J]. 煙草科技,2015,48(6):13-18.

[25] Tian G, Badejo M, Okoh A, et al. Effects of residue quality and climate on plant residue decomposition nutrient release along the transect from humid forest to Sahel of West Africa [J]. Biogeochemistry, 2007, 86(2): 217-229.

[26] Thomesn I K, Schjnning P, JensenB, et al. Turnover of organic matter in differently textured soils: Ⅱ.Microbial activity as influenced by soil water regimes [J]. Geoderma, 1999, 89(3/4): 199-218.

[27] 劉 威. 紫云英養分積累規律和還田腐解特性及其效應研究[D]. 武漢: 華中農業大學,2000,21-32.

[28] 黃 晶,高菊生,張楊珠,等. 紫云英還田后不同施肥下的腐解及土壤供鉀特征[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16(1):83-88.

[29] 梅 麗. 幾種綠肥作物種植技術及養分釋放特性研究[D]. 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2,63-69.

[30] 吳珊眉,House G J,韓純儒. 免耕和常規耕作農田生態系統冬季覆蓋作物殘茬分解和養分變化[J]. 土壤學報,1986,23(3):204-211.

[31] 劉春增,劉小粉,李本銀,等. 紫云英還田對水稻產量、土壤團聚性及其有機碳和全氮分布的影響[J]. 華北農學報,2012,27(6):224-228.

[32] 鄧小華,石 楠,周米良,等. 不同種類綠肥翻壓對植煙土壤理化性狀的影響[J]. 煙草科技,2015,48(2):7-10,20.

[33] 官會林,劉士清,張無敵,等. 紫云英輪作與退化山地紅壤肥力恢復研究[J]. 農業現代化研究,2007,28(4):494-497.

[34] 朱貴平,張惠琴,吳增琪,等. 紫云英和油菜不同時期翻壓對土壤培肥效果的影響[J]. 南方農業學報,2012,43(2): 205-208.

[35] 張珺穜,曹衛東,徐昌旭,等. 種植利用紫云英對稻田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響[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12(1):19-25.

[36] 崔芳芳. 稻草、紫云英用量及配比對潮土鎘、砷有效性的影響及其在水稻上的應用[D]. 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4,13-27.

[37] 杜爽爽. 稻草、紫云英用量及配比對酸性土壤砷、鎘有效性的影響及其在水稻中的應用[D]. 武漢: 華中農業大學,2013,16-29.

[38] 朱 娜,王富華,王 琳,等. 綠肥對土壤的改良作用研究進展[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4,25(7):13-14,63.

[39] 高 玲,劉國道. 綠肥對土壤的改良作用研究進展[J]. 北京農業,2007(36):29-33.

[40] 萬水霞,朱宏斌,唐 杉,等. 紫云英與化肥配施對安徽沿江雙季稻區土壤生物學特性的影響[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5,21(2):387-395.

[41] 萬水霞,唐 杉,王允青,等. 紫云英還田量對稻田土壤微生物數量及活度的影響[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13(4):39-42.

[42] 顏志雷,方 宇,陳濟琛,等. 連年翻壓紫云英對稻田土壤養分和微生物學特性的影響[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4,20(5):1 151-1 160.

[43] 唐海明,肖小平,孫繼民,等. 種植不同冬季作物對稻田甲烷、氧化亞氮排放和土壤微生物的影響[J]. 生態環境學報,2014,23(5):736-742.

[44] 劉曉冰,宋春雨,Herbert S J,等. 覆蓋作物的生態效應[J]. 應用生態學報,2002,13(3):365-368.

[45] 王麗宏,胡躍高,楊光立,等. 南方冬季覆蓋作物的碳蓄積及其對水稻產量的影響[J]. 生態環境,2006,15(3):616-619.

[46] 蘭 延,黃國勤,楊濱娟,等. 稻田綠肥輪作提高土壤養分增加有機碳庫[J]. 農業工程學報,2014,30(13):146-152.

[47] 俞巧鋼,葉 靜,馬軍偉,等. 山地果園套種綠肥對氮磷徑流流失的影響[J]. 水土保持學報,2012,26(2):6-10,20.

[48] 高菊生,徐明崗,曹衛東,等. 長期稻-稻-紫云英輪作28 年對水稻產量及田間雜草多樣性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7):155-159.

[49] 陳洪俊,黃國勤,楊濱娟,等. 冬種綠肥對早稻產量及稻田雜草群落的影響[J]. 中國農業科學,2014,47(10):1 976-1 984.

[50] 劉 佳,陳信友,張 杰,等. 綠肥作物二月蘭腐解及養分釋放特征研究[J]. 中國草地學報,2013,35(6):58-63.

[51] Thorup-Kristensen K,Dresboll D B, Kristensen, H L. Crop yield, root growth, and nutrient in a conventional and three organic cropping system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external inputs and N re-cycling through fertility building crops [J]. Europ J Agron,2012, 37(1): 66-82.

[52] Dawe D, Dobermann A, Ladha J K, et al. Do organic amendments improve yield trends and profitability in intensive rice systems?[J]. Field Crop Res, 2003, 83: 191-213.

[53] Yadav R L, Dwivedi B S, Parasad K, et al. Yield trends, and changes in soil organic C and available NPK in along-term rice-wheat system under integrated use of manures and fertilizers [J]. Field Crop Res, 2000, 68: 219-246.

[54] 賴 濤,李茶茍,黃慶海,等. 紅壤性水稻土紫云英有機氮形成的研究[J]. 江西農業學報,2002,14(2):14-18.

[55] Xie Z J, Tu S X, Shah F, et al. Substitution of fertilizer-N by green manure improves the sustainability of yield in double-rice cropping system in south China[J]. Field Crop Res, 2016, 188: 142-149.

[56] 李雙來,李登榮,胡 誠,等. 減施化肥條件下翻壓不同量紫云英對雙季稻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12(1): 69-73.

[57] 趙 冬,顏廷梅,喬 俊,等. 太湖地區綠肥還田模式下氮肥的深度減量效應[J]. 應用生態學報,2015,26(6):1 673-1 678.

[58] 劉亞柏. 有機水稻—紅花草輪作對有機稻產量及土壤肥力的影響[J]. 江蘇農業科學,2014,42(12):72-74.

[59] 陳保冬,趙方杰,張 莘,等. 土壤生物與土壤污染研究前沿與展望[J]. 生態學報,2015,35(20):6 604-6 613.

[60] 陳印軍,肖碧林,方琳娜,等. 中國耕地質量狀況分析[J]. 中國農業科學,2011,44(17):3 557-3 564.

猜你喜歡
紫云英綠肥種質資源
米米的心愿
綠肥與化肥配合施用培肥土壤
黃州紫云英旅游文化節口占
紫云英太陽
綠肥產業“老樹開新花”
中方:發展綠肥生產提升耕地地力
云南德宏羊奶果資源收集和評價簡報
大白菜種質資源抗根腫病基因CRa和CRb的分子標記鑒定與分析
茄子種質資源農藝性狀遺傳多樣性分析
玉米種質資源抗旱性鑒定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