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輪“去產能”對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的影響及策略應對

2017-03-03 18:27方海波
現代管理科學 2017年3期
關鍵詞:去產能

摘要:產能過剩是制約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突出問題,去年年初以來,國家在鋼鐵、煤炭行業先后啟動“去產能”任務,相關政策密集出臺。通過比較國內外“去產能”的歷史經驗發現,本輪“去產能”具有范圍廣、程度重、力度大、時間跨度大等多個特點,對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的影響更大也更深遠。文章在梳理國家相關政策的基礎上,對“去產能”對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的影響進行了分析預測,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去產能;資產質量;不良資產處置方式創新

當前“去產能”是國家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首要任務,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內容。去年年初,國家在鋼鐵、煤炭行業率先突破啟動“去產能”任務,部分省份相繼公布了地方版的實施方案。從產能過剩行業當前情況及中央和地方政策導向看,本輪“去產能”的范圍廣、程度重、力度大,對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和業務經營的影響深遠。本文跟蹤研究當前“去產能”行業的新情況、新特點,對中央和地方政策進行了梳理,初步分析和預測了“去產能”對商業銀行業務經營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策略建議。

一、 這一輪“去產能”在成因、行業和政策上與以往不同

1. 本輪產能過剩成因復雜,去化難度大。2008年,政府推出“四萬億刺激計劃”,并取消了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高投資加高杠桿,刺激基建、重工業行業膨脹發展,提前“透支”了未來需求,近年來經濟增速下行,這些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不斷加劇。與之前的幾次“去產能”相比,本輪“去產能”難度更大、周期更長。一是過剩產業屬性不同。20世紀90年代產能過剩主要表現為紡織和家電等下游生活資料過剩,以紡織行業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去產能一定程度上就是去勞動力;本輪產能過剩主要表現為煤炭、鋼鐵、有色等上游生產資料過剩,行業資本密集型特征明顯,去產能主要是去設備、去資產,對整個產業鏈影響更深,去化難度加大。二是潛在經濟增速下降。90年代,我國人口紅利不斷釋放,房地產、外部市場等需求較為旺盛,充足的需求成為當時去產能的重要引擎;而本輪去產能,我國經濟處于經濟增速換擋期和結構調整轉折期,新興產業承接不繼,國內外需求放緩,去產能面臨著潛力小、阻力大。三是去產能內生動力不足。90年代過剩產能主要集中在國有企業,融資來源主要依賴于銀行信貸,適度收縮信貸就可以出清過剩產能。但本輪產能過剩很大程度上與地方政府相關,帶有明顯的地方保護和地方經濟發展“競爭”后遺癥的特征,去產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地方政府的決心和執行力。

2. 煤炭、鋼鐵行業是本輪產能的去化重點。從近幾年國家公布的政策文件看,過剩產能涉及鋼鐵、煤炭、電解鋁、水泥、玻璃、造船、冶金等多個行業。其中,鋼鐵、煤炭、水泥等行業產能嚴重過剩。據測算,2015年這三個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均只有67%左右,低于國際上80%左右的的合理標準。近年來,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國外需求減少,行業整體進入收縮期,產能過剩已成為影響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經濟健康發展的一大障礙。針對這種情況,2016年2月份,國家先后出臺了《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以及《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明確要從鋼鐵、煤炭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入手,切實清理“僵尸企業”,加快過剩產能市場出清。

3. 過剩產能在區域上集中、在行業上分散。從區域看,鋼鐵、煤炭行業產能高度集中在中西部省份。2015年,河北、山東、天津、江蘇、遼寧5省的粗鋼產能占全國的56%,其中河北一省就占到1/4;山西、陜西、內蒙古、河南、山東5省的煤炭產能占全國的70%,其中山西、內蒙占全國50%;從行業看,產能過剩行業“散小亂差”問題突出。我國煤炭行業排前三名的企業市場份額21%,而美國四大煤企2014年供給量全行業占比達到50%以上;我國10大鋼企粗鋼產量全國占比37%,而美日韓前四大鋼企占比均在60%左右。因此可以看出,今后“去產能”過程中,區域性風險將持續暴露,行業整合重組步伐將趨于加快。

4. 去化政策更加重視使用市場化手段。上世紀末,行政手段在去產能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如紡織行業,1991年政府提出壓縮1 000萬錠棉紡錠,但截至1997年壓縮量僅20萬錠,1998年提出行政力量主導去產能,到1999年底棉紡織業就去掉了超過30%的產能。但是本輪“去產能”中,政府多次強調要注重運用市場手段,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更加注重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法治辦法化解產能過?!?。2016年1月李克強總理在太原主持召開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座談會,提出本輪去產能的核心是“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綜合施策”,強調通過財稅、金融、標準制約等市場化手段,將壓力傳導到僵尸企業,倒逼企業自我競爭、自我淘汰。

5. 地方去產能目標大于預期、進度慢于預期。從“去產能”目標看,國務院規劃對鋼鐵行業的去化目標是“用3年-5年內壓減粗鋼產能1億噸~1.5億噸”,對煤炭行業的去化目標是“用3年~5年時間,退出產能5億噸、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但僅僅截至2016年5月,已公布鋼鐵過剩產能壓降目標的7個省份的合計目標已達到1.13億噸,其中河北省壓降1億噸,承擔了絕大部分重要制定的去化目標;已公布煤炭過剩產能壓降目標的10個省份合計壓降目標已超過6.4億噸,其中河北、江蘇、重慶、貴州產能去化比例超過50%。但由于受到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地方政府去化動力不足等因素影響,各省產能去化進度總體較慢,到2016年7月底,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分別只完成全年目標的47%和38%。三季度以后,隨著國務院督察力度的加大,產能去化進度有所加快。截至9月末,鋼鐵、煤炭兩個行業退出產能均已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量的80%以上。

二、 “去產能”對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形成沖擊

總的來看,本輪化解過剩產能涉及范圍廣、政策力度大、持續時間長、行動目標明確、去化態度堅決,對銀行業影響深遠,銀行資產質量進一步承壓。

1. 過剩產能行業信用風險持續暴露,銀行資產質量持續下行。實際上國家從2003年開始便開始了“去產能”進程,分別經歷了淘汰落后產能、控制新增產能、化解嚴重過剩產能等幾個階段,產能過剩行業在結構調整和產能去化過程中,信用風險持續釋放,特別是2013年以來隨著化解過剩產能力度的加大,行業不良貸款經歷了快速反彈的過程,目前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已連續20個季度上升,其中產能過剩行業較為集中的制造業是重災區。截至2015年末,銀行業制造業不良貸款近4 000億元,較2012年末大幅上升了120%,占全部不良貸款的比例超過30%。從主要大型銀行看,近年來制造行業不良貸款呈加速上升態勢,部分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風險暴露更快。2015年末,工行制造業不良貸款余額514億元、不良率3.43%,分別較2012年末上升了289億元和1.82個百分點。其中,金屬加工、紡織、化工等行業不良率分別上升了2.69個百分點、2.39個百分點和1.92個百分點。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等產業轉型升級較慢的資源型省分行不良貸款暴露壓力持續增大。2015年末,工行環渤海地區、西部地區行貸款不良率高達1.52%、1.5%,分別較2012年上升0.67、0.79個百分點。

2. 隨著僵尸企業出清力度的加大,銀行將迎來新一輪不良高發期。2015年末,中央提出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去產能擺在“五大任務”的首位,其中最迫切的就是處置僵尸企業、實現市場出清,化解過剩產能進入了新的階段。當前中央和地方對僵尸企業的處置態度比較堅決,認定標準、客戶名單以及處置時間表陸續出臺,如果政策執行到位,未來三年隨著僵尸企業逐步關停,銀行不良貸款將進一步承壓。根據波士頓咨詢研究顯示,目前中國鋼鐵、煤炭、有色、水泥四大行業,負債合計高達5.4萬億元,預計未來三年將釋放壞賬1萬億元~2萬億元,在壓力最大的情況下,整個“去產能”過程可能將銀行業的潛在不良率推升到8%~10%的高位。據初步測算,目前鋼鐵、煤炭兩個行業的“僵尸企業”,在銀行的用信余額大概1萬億元左右,悲觀的情況下,預計將形成不良貸款2 000億元,直接抬升銀行不良率20個BP左右,其中絕大部分將形成損失。如果再加上債券、理財等其他融資品種的風險敞口,損失將進一步擴大。

3. 產能去化壓力沿上下游鏈條傳導,風險呈現蔓延擴大趨勢。隨著去產能去杠桿、淘汰“僵尸企業”步伐的加快,過剩產能出清將引發連鎖效應,鋼鐵、煤炭、有色金屬等行業風險將沿著產業鏈條擴散蔓延,行業虧損面進一步擴大,銀行信用風險將雪上加霜。如鋼鐵行業風險首先在鋼貿行業爆發,之后逐漸向鋼鐵冶煉加工、鐵礦石批發、鐵礦石開采等行業蔓延。煤炭行業風險也是首先爆發在煤貿行業,并逐漸向煤化工、煉焦、煤炭批發、煤炭開采等行業擴散。2015年末,農行批發零售行業不良貸款額較上年翻了一番,不良率達到了12.31%的歷史高位;中行采礦業貸款不良率由去年的0.55%,大幅上升到目前的1.46%;建行采礦業貸款不良率甚至超過了4%。產業鏈傳導在區域上也有體現,東部地區風險逐步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蔓延。鋼貿、煤貿風險最先在東部沿海地區爆發,逐步沿產業鏈向上游加工、開采等環節蔓延,中西部和東北省份風險高發。值得關注的是,目前鋼鐵、煤炭行業不良多來自民營企業,如山西銀行業煤炭行業不良貸款基本為民營企業貸款,河北鋼鐵企業新發生不良也以非國有為主,但隨著去產能逐步深入,國有企業風險開始暴露,渤鋼、東北特鋼等企業風險值得關注。

4. 去產能將產生多方面影響,各種關聯風險需引起重視。產能過剩行業多數是勞動、資本密集型大企業,去產能、出清僵尸企業不僅直接影響銀行債權,還會對政府稅收、人員就業、社會穩定等方面產生深遠影響,進而對銀行資產質量造成二次沖擊。有學者根據國務院最新去產能目標測算,未來2年~3年內面臨失業的人數將達到300萬人左右,推高失業率0.2個百分點~0.3個百分點。隨著失業人員的增多,居民收入水平將趨于下降,銀行個人貸款、信用卡透支、小微企業貸款等領域風險不斷積聚。2015年,農行個人經營貸款、個人卡透支不良率達3.69%、2.73%,分別較上年上升了1.99和1個百分點。同時,去產能導致政府稅收下降,和財政收入相關的平臺貸款、地方政府債、公共事業貸款等領域風險也趨于增大。2015年末,工行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行業貸款不良率雖然總體不高,但不良貸款余額已達到2.8億元,一年之內增長了五倍。

三、 “去產能”變局下商業銀行的策略應對

隨著新一輪去產能、出清“僵尸企業”工作的深入推進,銀行資產質量將全方位承壓,商業銀行必須積極迎戰、全面應對,采取超常規舉措,創新風險化解理念和手段,全力降低風險沖擊。

1. 做好信貸資產“保進控退”,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商業銀行要主動調整信貸結構,有保有控、有進有退,“步調一致”服務好國家“去產能”?!氨!本褪潜3謱Ξa能過剩行業中國家支持類優質企業、優質項目的投入力度,特別是對于具有新興技術、技改升級、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企業和項目,保持信貸支持的方向和力度不變,積極發展并購貸款、夾層融資等新型融資方式,對接好“去產能”過程中的信貸機遇?!翱亍本褪怯行Э刂飘a能嚴重過剩行業的風險敞口,尤其是對產能過剩的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采取行業和區域限批、減批措施,穩步壓降信貸增量?!斑M”就是積極開辟新的信貸增長點,信貸增量向新型城鎮化、消費升級、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及現代信息技術產業等領域傾斜?!巴恕本褪菍τ诋a能嚴重過剩高風險行業和企業的客戶,列入國家限期退出落后產能的存量客戶,以及不能整改到位的違規建設項目,必須堅決退出。

2. 全力抓好高??蛻襞挪楹惋L險化解工作。針對去產能力度不斷增大的形勢,當前銀行要在做好過剩行業客戶風險排查的基礎上,采取有針對性的超常規措施,前瞻性化解風險。深入開展產能過剩行業風險排查,及時對接國家關于“僵尸企業”的認定標準和各地“僵尸企業”名單,摸排診察銀行“僵尸客戶”,確定客戶名單,定期做好壓力測試,一戶一策做好風險化預案。根據國家去產能方案標準,修訂完善鋼鐵、煤炭等產行業信貸政策,嚴格客戶準入和增量管理,加快調整存量客戶信貸結構和擔保結構,切實降低風險敞口。在核定行業限額時,將貸款、理財融資等表內表外品種全部納入限額管理,嚴控產能過剩行業的整體風險敞口。此外,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適度提高行業風險容忍度,做好風險分類、信貸政策調整等,最大限度地確保風險資產安全。

3. 創新不良資產處置方式?!叭ギa能”過程中,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快速上升,傳統的清收、核銷手段難以跟上不良資產生成的速度,亟待創新不良資產處置渠道。從國際經驗看,成立“壞賬”子公司、發展債轉股、不良資產證券化等是主要的處理途徑?!皦馁~”子公司也就是母銀行將不良資產轉讓給一家單獨成立的子公司,子公司成為專業處置不良資產的“壞賬銀行”,在當前商業銀行打包轉讓“回收率”只有20%左右的情況下,這種方式是“兩權相較”后的次優選擇。商業銀行應充分發揮集團優勢,在合法合規前提下,擇優選取回收潛質好的客戶和項目,通過子公司、資產管理公司代持等方式加快不良處置,以時間換空間,對問題資產精雕細琢,挖掘潛在價值,最大程度降低損失。債轉股是金融危機后西方商業銀行采用較多的一種不良資產處置方式,近期國家采取了開放和支持的態度,銀監會研究制定出臺了相關的制度設計和技術標準,銀行應結合自身資產處置的經驗,盡快開做好政策對接。同時,商業銀行要進一步擴大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發行規模,重點從產品分層、基礎資產選擇和增信措施等方面,研究設計好證券產品結構,提升市場投資需求,防范產品風險。目前,不良資產證券化已在工農中建等銀行進行了首批試點,共發行了近百億元的不良資產支持證券,處置不良資產總額近300億元。2016年10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銀行債轉股進入了實施階段,目前建行已與云南錫業集團簽署了總額近50億元市場化債轉股投資協議。相信,今后債轉股、不良資產證券等不良處置手段將不斷放量,銀行必須積極加以運用。

4. 建立高效的政策預判和政府溝通協調機制。當前過剩產能行業雖然整體困難,但分化現象仍較明顯,這對銀行落實“去產能”政策、全力保全資產安全,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下一步銀行要高度重視做好過剩產能風險化解工作,對于維護資產質量穩定、確保打贏風險殲滅戰的重要意義,前瞻性做好市場分析、政策研判和政府、企業信息溝通工作。要加強對鋼鐵、煤炭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監控分析,強化細分行業團隊研究能力,縮短分析報告周期,按月跟蹤研究行業動態,為信貸政策制定和結構調整提供依據。密切跟蹤重點省份的去產能政策動向,及時動態了解去化產能的目標、相關配套政策,以及轄內僵尸企業名單、出清時間表等,第一時間做好應對。建立健全銀行與政府、企業三方信息共享和聯動協調機制,特別要加強與地方政府、發改委、監管、銀行同業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對于高??蛻艏皶r建立債權人委員會,努力維護好銀行債權。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當前我國產能過剩的特征、風險及對策研究——基于實地調研及微觀數據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5,(4):1-10.

[2] 林毅夫,巫和懋,邢亦青.“潮涌現象”與產能過剩的形成機制[J].經濟研究,2010,(10):4-19.

[3] 徐朝陽,周念利.市場結構內生變遷與產能過剩治理[J].經濟研究,2015,(2):75-82.

[4] 郭艷紅,胡國鵬.中國經濟的“去產能”之困[J].銀行家,2016,(3):47-49.

[5] 汪偉,吳劍,仇高擎.清理“僵尸企業”對商業銀行的影響與應對[J].中國銀行業,2016,(3):48-51.

[6] 周其仁.產能過剩的原因.世事勝棋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教育、醫療公共品供給均等化與城鄉收入差距縮小的關系研究”(項目號:11CJL030)。

作者簡介:方海波(1983-),男,漢族,安徽省巢湖市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就職于中國農業銀行總行辦公室,研究方向為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模式。

收稿日期:2017-01-10。

猜你喜歡
去產能
優化資源配置助力供給側改革
我國產能過?,F狀及對策分析
朔州市煤炭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如何平穩度過“去產能”的陣痛期
武鋼“去產能”之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