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農村中小學外語教師專業能力構成研究

2017-03-10 13:17陳化宇楊佩聰
青年時代 2017年4期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互聯網+互聯網

陳化宇 楊佩聰

摘 要:本文通過對“互聯網+”教學的特征分析,在評讀歐美教師專業能力標準、特點的基礎上,重新解讀農村中小學外語教師的專業能力構成,進而研究農村中小學外語師資隊伍問題的癥結,將新媒體技術能力作為外語教師專業能力的構成要素,使其成為促進農村外語教師知識完善、能力提升、身份認同的關鍵要素。

關鍵詞:“互聯網+”;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能力

一、引言

“百年大計 教育為本 教育大計 教師為本”[1],促進城鄉師資的均衡發展是實現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結合我省農村外語教學的實踐和“互聯網+”教學的發展趨勢,在普遍認知的基礎上,對于農村中小學外語教師專業能力的構成重新解讀,這對于指導農村中小學外語教師職業發展,促進外語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很多現實意義和指導價值。普遍意義上的教師專業能力指的是專業認同、認知能力、知識結構和發展環境等幾個方面,每一個方面都有其特點、構成要素,發展訴求等,而“互聯網+”教育對農村中小學外語教師專業能力有了新的要求。以此開展研究可以實現專業能力與教師職業發展之間的良性促進。

二、歐美教師專業能力的界定

(一)美國外語教師能力特點評讀

美國自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制定外語教師專業能力標準,先后又有卡內基基金會的《國家為 21 世紀的教師作準備(1986)》、美國外語教育協會《外語教師教育臨時計劃指南(1988)》、美國全國外語標準委員會的《外語教師培養標準(2002)》、美國師資培育認證理事會的《 外 語 教 師 培 養 標 準(2013) 》等多種權威標準出臺,而其對教師能力標準的界定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變化,呈現以下特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美國外語教師能力的內涵從理論到實踐都產生了較大變化。首先,教師能力界定的理論基礎變更。教師能力的理論基礎是一個從構建主義、實用主義、行為主義以及社會功能主義等動態發展變化的過程。社會變革、教師職業發展、教學實踐需求等成為理論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其次,教師能力的構成要素的變化。最初是從外語教師的語言知識、教學技能和教師職業道德三個方面界定教師能力;教育發展使得課程朝向體系化發展,語言教育的重點也集中到以“課程培養學生能力”,教師的外語能力體現在如何通過合理的課程設計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還來以杜威、康茨為代表的實用主義哲學家提倡“教育的社會性、教學的實踐性”,在原有教師能力的基礎上附加上教師的社會職責,要求教師不但要教學,還要參與社會實踐與重建。后來行為主義逐漸盛行,研究焦點從從關注教師自身能力轉換到關注教師能力的呈現,關注點從外語教師的標準能力轉換到教學實施的過程能力。

當代美國多以一種發展的視角審視教師專業能力,并認為教師能力存在既定能力和潛在能力之分。既定能力是通過職前的專業學習、職業培訓獲得的,這是教師的基本屬于素養;發展能力是就職后,通過實踐教育、繼續教育等方式獲得。教師的專業能力發展的過程是通過各種途徑,在既定能力的基礎拓展潛能的過程。發展觀認為教師能力是一個彈性擴展的過程,這是“互聯網+”時代對教師提出必然要求。

一是動態發展過程。經濟社會變革要求對教師能力的認識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首先,從強調教師個人能力發展到強調教師能力的呈現。機械的構建主義將外語教師專業能力分為語言、技能和道德三種要素,提倡通過要素培養提升專業能力。然而教師的專業能力不能簡單地以因素分析的方式去理解,個別因素的培養提升也不能全部實現教師綜合能力提升。同時,有著較強個人專業能力的教師也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主要是教師專業能力是一個層面,如何去展現能力,實現教育的目的又是另一個層面,因此關注焦點也就轉變到能力呈現過程上。其次,從強調從個體能力發展到強調社會責任。最初的認識只關乎個體能力發展,無論教師或者學生。而現實是對于“優秀”學生的界定或者是對教育培養目標的需求,與教師自身能力存在差異性。以現有教師能力很難培養出社會所需要或者期望的人才,亦或者培養出的學生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求。這種不對等性導致必須要用發展的觀點來看待教師能力。

二是外語教師的文化敏感性。語言即文化,外語教學的本質是一種文化的學習、鑒別、交流與借鑒。多元的美國文化要求教師具備更加強烈的文化敏感性,這是外語教師社會能力的核心體現。在以個人主義為代表的美國,要求外語教師在教學設施過程中,具備很強的文化差異意識和文化適應力。外語教師的課堂就是創造多元文化背景,讓學生充分融入并通過語言學習提升文化適應力。課程教學是“教師應該如何在課堂中反應”[2] 。外國教師的能力要在多元文化中展現,檢驗。文化性成為美國外語教師專業能力的重要都成因素。

三是外語教師專業能力側重。知識是如何獲取的,中西方有著不同的解讀,相對中國“傳道、授業、解惑”教師能力觀,美國人更多認為學生知識的獲取來自自身的悟性以及社會體驗[3]。而外語教師能力發展的重點不再是“以知識”為核心,而要以“技術” 為核心,不是通過教師的淵博學識、獨到見解去傳授知識,而是通過設置科學有效的教學過車“技術”去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提升能力。教師能力很難有一種固定的體系,而教師能力發揮作用是在輔助學生、創造性地開展學習,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

(二)歐盟外語教師專業能力的評讀

歐盟自成立之后也先后頒布了多個版本的教師能力標準,具有代表性的是1995年的《教育與學習:邁向學習社會》、2002年的《外語教師的培訓:歐洲的發展》,以及后在“歐洲語言共同框架”的指導下,2004年修訂頒布的《歐洲語言教師教育綱要》(簡稱《綱要》)等文件,現也從以下幾方面對《歐洲語言教師教育綱要》所規定的的教師能力標準進行評讀。

一是對于教師自我的知識構建。語言教師的知識是衡量能力的重要指標?!毒V要》規定的知識構成要素方面涉及的課程內容、教學實踐指導、語言環境等要點[4]。構成要素包括外語教學認知、教學方法技能、外語能力以及學習策略等,分為語言知識層、教學理論層、實踐體驗層,三個層次構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從此點可以看出,歐盟《綱要》側重點在于教師職前素質培養與能力訓練,對于就職后的潛在能力鮮有規定,特別是教師對教學實踐進行反思、批判基礎上實現的能力重構缺少規范。實際上《綱要》推行的是一種教師知識能力準入標準。

二是外語教師對于環境的分析能力。外部環境能力包括對語言學習者、教學環境的分析解讀,并以此做出適應調整的能力。外語教師應該學會分析理解學習者的動機、需求、了解其學習基礎、基本技能等。同時,還應該創造一個適應學習者的語言學習環境,組織有差別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語言運用本質,組織開展以任務為導向的教學活動[4]。

三是外語教師的身份認知能力。身份認知是指外語教師對自我職業、信念和價值觀的反思、認同能力。這要教師認識到語言教學本質什么,自我堅守的教育信念是什么,從事外語教學的價值是什么,為什么要從事此項工作,未來自己職業如何發展等?!毒V要》認為教學應秉承批判著批判性思維,根據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教程、開展評估。教師作用不局限于語言知識的傳授,更要具有文化身份認同和價值觀培養的作用。這種文化身份意識的認同要符合歐洲語言、文化的多元性,具備一定的地域特征。

三、“互聯網+”對于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

在借鑒歐美外語教師專業能力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我國農村中小學外語教師專業能力一般包含專業認同、知識結構和認知能力等構成要素。而互聯基于“互聯網+”理念,提出促進我省農村中小學外語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提出新的要求。

一是“互聯網+”背景下的新媒體技術能力作為外語教師能力構成的組建因素。這里的信息技術能力包括對“互聯網+”教學的認知力,對于新媒體技術的接受、使用能力,利用互聯網開展教學準備、教學互動和教學檢查的能力,有效使用新媒體開展教學改革的能力等;同時利用新媒體技術為自己專業發展服務,鄉村外語教師在語言認知、教學理念、環境分析、文化身份認同方面不斷得到發展和提升。

二是“互聯網+”為鄉村外語教師發展提供便利平臺。鄉村外語教師發展存在諸多弊端,主要原因在于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差別導致農村英語教師發展的機遇少,幾乎跟不上新媒體技術發展的步調,很難獲得自身發展和價值認同。而“互聯網+”是一種新的發展模式,能通過便利的媒體平臺(如網絡直播、慕課、微課等),實現了連通內外的作用。農村教師發展不再首先由交通、地理環境的限制,保證農村中小學外語教師的專業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從專業能力,知識結構、發展環境等方面促進教師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三是基于“互聯網+”的教師專業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傳統的教師能力評價方式是簡單的通過學生的學業成績、個人開展教學改革情況以及教師工齡等方面開展。這種評價從一開始就有著唯目的論的弊端,把“一切為了學生”的教學目的畸變為“一切為了考試”“一切為了論文”等。對于教學過程監控的忽視讓師生備受折磨,也讓教學多了些功利,少了文化?!盎ヂ摼W+”教師專業能力評價體系可以實現多種評估手段的跨界融合,以創新的理念促進評價方式的改進,以人為本地開展評價。這種評價體系具備開放性、連接性的特點,能夠兼顧結果和過程,讓教育主管部門、學生、教師以及社會力量參與對教師能力的評價,以求真正實現評價價值的公正公平。

四、小結

經濟社會的發展附近教師專業能力的標準變化,而各國對于外語教師能力認識、評價標準有共性也有差異。但外語教師專業能力中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以及文化身份認同等一般被認作為普遍性因素?!盎ヂ摼W+”背景下,信息技術能力也是外語教師專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種能力的培養有切合農村中小學外語教師發展的現狀,新媒體平臺能使他們在“聯網+”環境下,進一步完善知識結構,實現由語言知識到專業能力層,從教育技術層到教育文化層的有效轉變。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Z].2014-9-9.

[2]Tyrone C.etc.Teacher capacity for diverse learners: What do teachers need to know? [A].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enduring questions in changing contexts[C].Routledge:Taylor&Francis,2010:156 - 174.

[3]龍寶新. 美國教師能力觀的歷史變遷與主要特征[J] .教師教育研究,2016(1):123-127.

[4]施春陽.歐盟與美國外語教師培養標準的比較研究[D].寧波:寧波大學,2015:24-32.

猜你喜歡
農村中小學互聯網+互聯網
推進中小學藝術教育區域發展的對策研究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在新課改背景下的改革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