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大學生就業現狀

2017-05-09 12:37何珊
速讀·中旬 2016年8期
關鍵詞:社會就業高校

何珊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學生就業已經成為整個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每年大學畢業生的數量也急劇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也日益凸顯,本文根據我院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從苦難原因和改善措施兩個方面分析當今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從而針對畢業生自身,學校教育等方面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措施。

關鍵詞:就業;現狀;社會;企業;高校;對策

大學生就業關系到當代教育體制的大學改革與發展,關系到經濟體制的優化與升級,關系到社會經濟的和諧與安定,因此,國家和全社會應該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狀況,并積極采取措施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大學生之所以出現難就業、薪水低、跳槽率高的現狀,是由社會、經濟及個人等各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1)人才市場供需矛盾突出。就我國目前社會經濟的宏觀環境來看,大學生市場存在著突出的供需矛盾,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整個市場的畢業待業大學生供大于求,很多人競爭一個工作崗位,真可謂是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在大部分好一點的單位、好一點的崗位,這種現象尤為突出;二、部分行業、部分崗位又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條件艱苦、環境特殊、技術知識以及能力素質要求高的行業和崗位常常出現招不到人的狀況。首先,當今社會的發展趨勢,使越來越多的企業更加重視提高效率,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提高人力資源的利用效率,隨著科學技術和管理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活動由以前的人力操作被高度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的工作程序所取代,由以前的勞動密集逐漸向知識密集過渡,而當代大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與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和期望不相匹配。其次,我國現行的經濟體制還不夠完善,國家、企業、高校、大學生個人之間還有許多方面沒有銜接好,因而出現了嚴重的供需矛盾。

(2)教育體制存在問題。從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和現狀來看,高校的教育體制還存在著許多問題。許多高校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缺乏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的教育,沒有幫助大學生分析當前社會經濟形勢和自身狀況,從而找到正確的合適的目標和努力方向,忽視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許多高校的專業設置不合理,不能與市場需求同步發展,同步改進,這就導致大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到了社會上無用武之地;大學生整體素質不高,實踐經驗少,許多企業不愿花太多成本對大學生進行培訓與指導,許多企業寧愿選擇學歷不高,但工作經驗豐富的求職者,這些都導致了大學生在競爭中處于劣勢。

(3)大學生自身觀念、角色轉換不到位,綜合素質不高。從大學生自身方面來看,當代大學生在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心理壓力巨大,價值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生目標變得越來越功利化、世俗化、具體化,這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是大學生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做出的無奈選擇,而又的大學生在面對就業壓力的過程中走向了偏激,有的大學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擇業時非大城市不去,非國有企業不去,剛上崗就想著漲工資、升職;而有的大學生過分低估了自己,對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表現出不自信,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一片茫然,甚至悲觀,這些不科學、不合理、不切實際的想法,進一步導致了大學生在擇業時很難找到令自己滿意的工作。

二、緩解就業大學生就業壓力的措施

上述這些原因只是導致當今大學生就業難的狀況出現的一部分原因,還有許多深層次的、復雜的原因,我們不僅要了解出現這一狀況的原因,更要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要知道,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不僅關系到大學生自身及其家庭,也關系到社會經濟的穩定與發展,關系到國家的國計民生。

(1)國家在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方面要發揮主導作用。從國家方面來看,首先要積極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引導企業建立公平、公正、科學、合理的就業機制;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為大學生找到令自己滿意的工作提供后勤保障,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再次,要完善市場經濟法律體制,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公正、公平、切實可行的法律保障;最后,政府要切實從大學生的利益出發,制定、頒布有利于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法律、法規、制度,如取消求職時對戶口所在地的要求,讓大學生們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僅憑個人的實力去求職,為大學生就業掃清障礙。

(2)企業要敢于承擔社會責任。企業也要為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出一份力,要多給大學生提供實習、鍛煉的機會;在招聘、錄用大學生時要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辦事,不得損害大學生的合法權益。企業要從長遠利益出發,多吸納有才華、有能力的年輕人才,加大對大學生實習生的培訓力度,為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同時更促進了企業的長遠發展。

(3)高校要多加引導,完善教育體制。高校要重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多引導大學生接觸社會,為大學生提供就業指導;其次,專業設置要合理,要與市場掛鉤,在重視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實際操作的能力,爭取為社會、為企業培養出“適銷對路”的高素質人才。

(4)大學生自身要轉變觀念、堅定信心、提高素質。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這一點來看,大學生個人是緩解就業壓力的主要方面。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選擇與市場需求一致的職業,一旦樹立了自己的職業目標,就要盡自己的一切努力,達到自己的職業目標;其次,要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有一個合理的定位,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再次,要時刻保持一顆樂觀和上進的心態,在就業漫漫長路上,難免會遇到挫折,要正確面對這些挫折,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學習、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愈挫愈奮,相信自己的能力,堅信自己能找到一份屬于自己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張海英.試論高校教育的務本與特色發展路徑[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2)

[2] 張正垠.我國高校書院制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03)

[3] 王志亮,楊媛.高校財務風險分析與規避[J]. 時代經貿. 2015(17)

[4] 杜瑜.高校擴招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分析[J]. 教育與職業. 2014(12)

猜你喜歡
社會就業高校
民法公平原則的倫理分析
縱向社會的人際關系
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問題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淺談高校輔導員的就業指導力
如何指導大學生提高面試技能
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及對策研究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