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高校榜樣教育弱化的表現及原因

2017-05-13 10:00車舒雨
青春歲月 2017年6期
關鍵詞:榜樣教育新媒體時代高校

車舒雨

【摘要】新媒體時代,社會環境相對復雜,高校學生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學校自身榜樣教育的不足,導致學校榜樣教育有效性逐步弱化,突出表現在傳統道德榜樣遭到批判和質疑,榜樣教育機械化、單一化、形式化,榜樣教育在實踐中知行不一,難以發揮真正的作用。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高校;榜樣教育

當前,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由數字、移動等新技術衍生的新媒體逐漸的將原有的傳統媒體取代并占據了主導地位,同時智能手機的普及、數字電視的推廣等多媒體終端成為了人與人之間提供服務和傳播信息的主要媒體形態。這種自媒體在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將人們送入了信息爆炸、價值多元、偶像泛濫的新媒體時代,高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承擔著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務,而高校榜樣教育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正在逐步弱化。因而,如何以新時代視角審視高校榜樣教育成為思政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一、新媒體時代高校榜樣教育弱化表現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新媒體的出現,使得學校榜樣教育也面臨著信息化社會前所未有的挑戰,教育效果呈現弱化態勢,主要表現在如下的方面。

1、傳統道德榜樣遭批判和質疑

在當前個人利益普遍覺醒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專門利人、毫不利己”“只求奉獻、不求回報”的傳統榜樣已極少為人們所認同。但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教育者在選擇榜樣、樹立典型時,總是認為只有高大、完美、全面的榜樣形象才具有感召力和影響力,所選的榜樣基本都是失去了人的基本欲求、剝離了基本人性的高高在上的“超人”。而當代青少年學生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強烈的批判意識,他們往往不相信生活中有如此完美的人,從心理上排斥此類虛假、拼湊、抽象的榜樣形象,他們質疑這些榜樣的道德動機,藐視榜樣的崇高精神,批判榜樣的先進行為,學習起來也感覺力不從心,毫無方法可言,對道德榜樣的認同度大大降低。

2、榜樣教育機械化、單一化、形式化

當前,高校普遍進行優秀學生、學生干部、我最喜愛的老師等等系列榜樣評選活動,但在榜樣教育真正的現實中,教育者通常將自己認為值得學生學習的形象作為榜樣推薦給學生,將榜樣所體現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以道德知識的形態,以簡單、機械的說教形式灌輸給了學生,于是本應該具有教育意義、充滿鮮活生命力和人性光輝的榜樣教育演變成了空白的道德說教,而學生則逐步淪落為了既定道德教條的被動接受者,于是榜樣教育自說自話、榜樣闡釋聽著無意,榜樣教育的積極意義被大打折扣、榜樣難以深入人心。這既是對扭曲變型榜樣教育的一種懲罰,也是簡單、機械、形式主義的榜樣教育的必然結果。

3、榜樣教育實踐中知行不一致

榜樣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學生心中刻畫一個虛無縹緲的形象,而是要讓榜樣從書本上、課堂里深入到學生的頭腦、心里,最終能夠化為行動、言行合一。但在現實實踐中,在高校榜樣教育中,盡管學生認同不贊同榜樣形象和榜樣行為,但是仍然在媒體和生活中出現目睹小偷偷竊,行人沉默、面對摔倒的老人不敢扶,面對歹徒行兇,選擇明哲保身,這上演的種種知行不一的道德淪喪行為越發嚴重。

二、新媒體時代榜樣教育弱化的原因分析

1、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是榜樣弱化的根本原因

在價值觀多元化發展的當今社會中,個體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行為范式也日趨多元,學生價值選擇取向也從過去的一維轉向多維,義與利、利他與利己等不同價值觀陷入爭辯與共存的局面,一方面導致教育者選樹的榜樣所代表的主流道德價值觀演變成了多元社會、多樣并存的價值觀中的一種,榜樣也只能被與該榜樣持相同價值觀的個體所認同。另一方面,這種危機也造成了在劇變的當代社會中由傳統的意識形態所設定的無私、忘我、毫不利己等集體主義道德觀的規范和引領作用弱化,致使這些榜樣的影響力被削弱。

作為出生在網絡時代的大學生,喜歡并習慣于從網絡中獲取信息。但是,“大眾麥克風”時代下的網絡信息善惡、美丑錯綜交織,正負信息交叉傳播,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榜樣教育的效應:首先,教育者往往根據自己的道德價值觀和教育需要對榜樣形象進行包裝、美化、加工,甚至不惜夸大、拔高榜樣事跡。而當真相被揭露并借助微信、微博等超時空新媒體快速傳播時,榜樣原有的先進事跡甚至社會樹立的其他榜樣都會遭到青少年的質疑。其次,網絡宣傳既有全國道德模范、感動中國人物等先進榜樣人物,也充斥著大量貪污腐化、道德墮落的負面形象。這種正負信息之間的沖突致使青少年在思想上認為榜樣只是“鳳毛麟角”,常人可望而不可及,榜樣感召力相應減弱。

近幾年商品的消費文化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呈現出了娛樂化、低俗化的傾向。比如雷鋒之類的傳統榜樣人物不僅在一些媒體上得不到正面的宣傳,反而被變著花樣的惡搞,傳統的榜樣人物形象遭到丑化甚至重塑,榜樣的崇高性被娛樂結構,這無疑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產生誤導。大眾傳媒的價值引導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慢慢被純粹的娛樂和感官愉悅所取代,廣大青少年既不能從偶像形象中獲得積極的精神激勵和道德引領,亦不能正確地認知傳統榜樣,榜樣的覆蓋面和影響力遠不如前。

2、高校學生的特殊性加大了榜樣教育的難度

高校學生是90后甚至00后的一代,他們推崇和欣賞個性、時尚的榜樣形象。這種取向以自由、自我和個性等混合體形式存在于思想觀念中,而以標新立異的裝扮、特立獨行的舉止展現在行動上。比如周杰倫、吳亦凡等等偶像在學生心目中為標榜為偶像,年輕陽光的TF boys也備受高校學生的喜愛,這些偶像能被高校學生喜愛,是因其主動參與流行時尚、積極引領潮流文化而與學生有著共同點,所以他們也更具備感召力和吸引力。而傳統學校教育習慣將榜樣塑造成完美存在的同時,讓學生自行選擇榜樣形象。進入了偶像和榜樣的誤區。

3、高校選樹榜樣教育的不科學性弱化了榜樣的德育功能

學校榜樣教育中完美的榜樣雖能夠體現出高尚的道德情操,但也失去了榜樣的一個重要特征:可效仿性。因為榜樣的完美性一方面造成了青少年與榜樣之間的心理差距太大,難以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感受榜樣的心理,體察榜樣的態度,也就無法與榜樣產生情感共鳴。同時,從個體行為模仿規律可以得知:當被模仿者與模仿者在社會地位、知識能力、職業角色等方面存在適當的位勢差則更易引發模仿,這是模仿行為產生的基本條件。但如果榜樣與學習者之間的位勢差過于懸殊而不具可比性時,學生則更容易選擇敬而遠之。因此,學校榜樣教育以圣人化的宣傳和理想化的人物介入學生的生活世界,其神圣性和不真實性導致高校學生不愿、也不能效仿榜樣,甚至否定整個榜樣教育的意義。

學校榜樣教育不僅是教育者有意識地利用榜樣的力量引導學生習得榜樣行為、內化榜樣精神的過程,也是學生主動尋求、選擇、學習榜樣的過程。但在實際的教育中學生的這種主體性被卻忽視了。在榜樣教育中,說理、講授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榜樣形象,但道德在本質上是處于生活中的,榜樣教育說到底更是一種經由情感體悟和行動實踐而實現的知行合一的教育。

【參考文獻】

[1] 陳 劍. 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J]. 探索, 2013(02).

[2] 何其二. 榜樣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11(1).

猜你喜歡
榜樣教育新媒體時代高校
探析酒店專業學生就業中的榜樣教育
新媒體時代微寫作特征及對策研究
探析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共青團工作的網絡化轉型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狀調查和對策研究
榜樣教育:小學生教育的應有之義
基于社會學習理論構建大學生榜樣教育體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