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業單位對下屬企業財務監管的原則與做法探析

2017-06-03 09:38蔡才偉
中國市場 2017年13期
關鍵詞:財務監管保值增值事業單位

蔡才偉

[摘要]由于事業單位公益屬性、體制機制及企事業財會差異等原因,事業單位在對下屬企業財務監管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監管不完善、監管不科學等問題。對于事業單位怎樣有效做好對下屬企業的財務監管,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文章提出了風險管控和價值創造并重等四項原則,并闡述了建立健全財務監管體系等五個方面的具體做法。

[關鍵詞]事業單位;下屬企業;財務監管;保值增值

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多元化發展過程中,許多事業單位都陸續投資設立了各類企業,由于事業單位公益屬性、體制機制以及企事業財會差異等原因,事業單位在對下屬國有企業財務監管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監管不完善、監管不科學、監管不嚴甚至監管缺失等問題,事業單位怎樣有效做好對下屬國有企業的財務監管,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是一項很重要的現實課題。筆者借鑒原在大型上市公司工作期間的所學所感,結合近十年來在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中的實踐經驗,總結提煉出以下四項基本原則和五個方面的具體做法,以期能對實際工作有所裨益。

1事業單位對下屬國有企業財務監管的四項原則

(1)風險管控和價值創造并重。風險管控和價值創造是財務監管的兩個主要目標,兩者長遠來說是內在一致的,最終都是提高企業價值和促進資本保值增值。但有些情形下會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而需要權衡。事業單位在對所屬國有企業進行財務監管工作中,要堅持風險管控和價值創造并重的原則,根據實際情況平衡好兩者的關系,并使相關方更多地認識到、體會到風險管控和價值創造的內在一致關系。

(2)財務監管和自主經營并行。不少人對加強財務監管和尊重自主經營在認識上存在誤區,認為兩者是此消彼長的關系,財務監管嚴了影響企業經營自主性,自主性強了難以有效監管,從而或者是弱化監管、或者是影響自主經營。處理好財務監管和自主經營的關系,關鍵是要設好監管邊界、遵守監管程序,使兩者在各自跑道里齊頭并進、一路同行。

(3)全面性和重要性兼顧。事業單位對所屬國有企業經營收入、成本費用支出、債權債務事項、權益變動及資金流動等財務活動的監管,既不能留真空失控地帶,也不能事無巨細面面俱到,要兼顧全面性和重要性,做到“疏可跑馬、密不透風”和“有輕有重、輕重適宜”。

(4)原則性和靈活性兼具?!斑^剛易折,過寬易失”。監管過程尤其是檢查溝通過程中,一方面要有上級單位的權威性,對原則問題具有剛性,對普遍規定要各企業一個標準一個尺度,另一方面也要具有良好的態度與溝通技巧,各企業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盡量寓監管于服務之中。

2事業單位對下屬國有企業財務監管的五方面做法

(1)重視財務監管,建立健全監管體系,確保對重大事項有效監管。事業單位負責人、財務部門對下屬企業財務監管工作的重視與職責定位是基礎。不同于集團企業對其子企業在財務效益、財務管理上的天然重視,事業單位受本身公益性或者半公益性定位以及機制的影響,對下屬企業的財務效益、財務活動的監管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監管不夠重視、監管不嚴等問題。因此,要提高事業單位負責人對下屬國有企業財務監管的重視程度,明確相關負責人和部門在企業監管工作中的職責。將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納入事業單位績效考核體系中。對事業單位負責人的審計要涵蓋到所屬國有企業。

建立健全對所屬國有企業的財務監管體系,一是要處理好集權和分權的關系,界定好監管的邊界,明確監管職責與分工,規范有序科學監管。二是要制定事業單位對所屬國有企業的監管制度,至少應涵蓋對企業會計核算與報表的監管,重大財務收支與經濟指標的監管,大額負債(含對外擔保)與對外投資的監管,國有資產處置的監管,產權及利潤分配的監管等方面,按照性質不同與金額大小實行重大事項前置審批。三是要重點突出對所屬國有企業銀行賬戶和資金活動的動態監管或統籌管理。

(2)規范會計核算,完善財務信息報送,開展財務分析。事業單位可對所屬國有企業的會計制度、會計政策及會計信息化系統進行指導、規范甚至統一,以確保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事業單位應對所屬國有企業明確要求定期需要報送的財務信息,并設置好報送表格的格式和時間要求。所屬國有企業使用統一會計核算軟件的,事業單位還可直接在軟件中進行在線稽核和審核匯總。

在此基礎上,事業單位財務部門定期進行所屬國有企業財務分析、比較、評價,并上報事業單位負責人。發現異常情況的,及時要求相關企業進行原因分析并要求其提出改進措施。

(3)指導企業構建和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實行經營指標考核,強化績效掛鉤。全面預算管理已日益成為企業財務管理和集團企業對成員企業實施監管的有效工具,事業單位應指導所屬國有企業建立健全全面預算管理。根據企業具體情況,選擇滾動預算或者零基預算的方法編制年度財務預算,并盡量細化收支項目,嚴格限定業務招待費、車輛使用費等預算金額與比率。要求各企業提早提交財務預算(一上稿),經事業單位及相關部門審批后調整并重新上報(二上稿)。督促所屬國有企業全面執行財務預算,嚴格進行超預算審批,杜絕隨意調整預算。

事業單位應對所屬國有企業設定年度營業收入、利潤、資金周轉速度等經營指標,可根據不同企業情況賦予不同的指標權重,引導企業按照戰略定位健康發展。同時必須實行績效掛鉤考核,對企業負責人進行績效激勵,對企業工資總額實行績效掛鉤控制。

(4)督導做好內控建設,定期自查自糾,并加強財務檢查。督促指導所屬國有企業建立和實施良好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有助于提升所屬國有企業內部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也有助于提高財務監管效能和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指導各企業按照《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配套指引,在企業層面和業務層面設計一整套內控體系,并督促其有效運行。定期對各企業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進行全面評價、行成評價結論、出具評價報告,還可委托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內控審計。

事業單位應要求所屬各企業定期開展財務規范性自查自糾,并及時跟蹤督導其自糾落實情況。根據財政部門、國資部門的相關要求和各企業的實際情況,組織開展相關的專項自查自糾。

事業單位要切實加強對所屬國有企業的財務檢查。定期財務檢查的內容至少應包括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會計核算的公允性、財務收支的合理性以及資產管理的規范性。根據實際情況和管理需要,組織專項檢查。財務檢查結果應向企業書面反饋并督促整改,檢查報告和工作底稿等材料應定期歸檔,以利于今后檢查工作的延續性、針對性。企業年報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一般應由事業單位財務部門或者企業董事會來選定。

(5)關注下屬國有企業財會人員招聘、培養及考核管理。對下屬國有企業的財務經理,事業單位可進行外部招聘或在企業選調,并按規定提名、企業任命。條件成熟的,還可探索對所屬國有企業財務經理實施委派制。平時對所屬國有企業財務經理加強政策傳達和業務培訓,督促其定期開展工作總結及年度述職考評。當其遇到工作困難時及時予以協調支持,確保其相對獨立地行使財務審核監督等權力。

對下屬國有企業招聘、提拔、辭退財會骨干人員要及時關注,并按程序規定履行監管職責。鼓勵財務骨干人員參加財稅培訓和職稱考試。對下屬國有企業財會人員結構要定期優化、補充或輪崗交流,打造一支業務素質良好的財會人員隊伍,為企事業長期發展提供堅實的財務技術保障。

事業單位財務部門負責人既要懂事業單位財會知識,也要知曉企業財會、稅務、法律等知識。同時還應培養一些懂企業財會理論和實務的骨干人員,以提高監管工作的專業性、一致性、可持續性。

事業單位對下屬企業財務監管是一個逐步完善、持續改進的系統工程。財務監管人員應在深入領會事業單位與下屬企業戰略、了解業務的基礎上,遵循財務監管的基本原則,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做好日常監管工作,突出監管重點,及時發現、有效處理財務問題,提高財務監管的綜合水平,促進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

參考文獻:

[1]秦榮生企業治理與內外部審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

[2]王琳事業單位對下屬子企業最佳財務控制模式研究[J].湖北: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1

猜你喜歡
財務監管保值增值事業單位
加強和改進事業單位人事管理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立探討
事業單位中固定資產會計處理的優化
淺析社保資金保值增值的現實途徑選擇
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問題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