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社會責任、技術創新與企業價值

2017-07-08 17:30黃珺賀國亮
軟科學 2017年7期
關鍵詞:產權性質企業價值企業社會責任

黃珺++賀國亮

摘要:以2011~2013年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了企業社會責任通過技術創新對企業價值的作用機制,并進一步分析不同產權性質對這一作用機制的影響。結果表明:(1)企業社會責任能提升企業價值,技術創新在兩者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2)國有企業中,技術創新對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的關系呈現出消極的調節作用;非國有企業中,技術創新在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間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企業價值;技術創新;產權性質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7.07.20

中圖分類號:F27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409(2017)07-0093-05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novation and Corporate Value

HUANG Jun, HE Guoliang

(Business School,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Abstract: Using a sample of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11 to 2013,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rough technology innovation to corporate value, in addition, further analysis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ownership on this mechanism. Results show that: (1)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can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corporate value.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ys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 (2) Under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does not exist, but present a negative moderate effect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rporate value. To the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rporate value is more significant, present completely mediating effect.

Key words: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rporate value; technology innovation; ownership

Huang和Watson[1]回顧2004~2015年國際著名期刊發表的企業社會責任(CSR)文獻時發現,CSR與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是復雜的,有研究結論表明CSR能提高企業的聲譽、品牌和信任度,吸引消費者和員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企業價值;也有研究發現CSR與企業價值負相關。研究結論的不一致表明這兩者間存在復雜關系或者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2]。Surroca[3]采用28個國家599家企業數據,實證發現CSR與財務績效之間并沒有直接關系,加入企業無形資產作為中介變量時,CSR對財務績效存在間接影響。Saeidi[4]以205家伊朗制造業和消費品公司為樣本,研究發現聲譽和競爭優勢對CSR與公司績效之間的關系起到中介作用。Surroca[3]、Saeidi[4]、Park[5]等表明CSR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需要無形資產、聲譽和競爭優勢(包括技術創新)等其他因素來解釋。Blanco[2]、黃珺[6]的研究表明CSR對提高企業價值有著正向促進作用,技術創新對兩者關系起著部分中介作用;朱乃平[7]研究發現CSR對企業長期財務績效有積極影響,對技術創新起著顯著調節作用。那么,技術創新在CSR與企業價值關系中的作用是怎樣的?此外,有研究指出國有企業在社會責任履行方面和技術創新投入方面與非國有企業相比存在差異,受更多制度約束的國有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各個方面都優于非國有企業[8],而研發投入水平卻明顯比非國有企業低[9]。那么,在不同產權性質的條件下,CSR通過技術創新來影響企業價值的作用機制是否有變化?如何變化?本文采用上市公司為樣本,探索CSR通過技術創新對企業價值影響的作用機制,進一步分析不同產權性質對這一作用機制的影響。

1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設

根據利益相關者理論,企業對CSR的投資使得企業與利益相關者構建一個更深、更廣的關系網,促使企業與利益相關者共享和交流外部信息,利用獲取的外部信息完善企業內部信息,從而提高公司創新能力[10]。即企業與利益相關者間的信息交流增加了企業用來創新所需的信息,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另一方面,良好的社會表現需要新技術來支撐[11],那么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時就需要技術創新。更進一步,Luetkenhorst[12]認為企業一旦確定對利益相關者負責的戰略,就會通過改進生產工藝,開發新技術,生產出物美價廉、安全環保的產品。即通過提高企業創新水平來完成對利益相關者負責任的戰略?;诖?,本文提出:

H1:CSR能促進企業技術創新。

資源基礎理論認為企業擁有不同的有形或無形資源,這些資源在企業間是異質且難以復制的,而獨特的資源是企業持續存在的動力[13]。同時,提高無形資產投資,是企業保持持久競爭優勢的必要條件[14]。技術創新是一個企業無形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是提高企業價值的重要因素[15]。投資理論中的信號傳遞理論認為,投資者在獲取到企業自愿披露的技術創新信息后,會理解為企業在傳遞出技術創新會促進未來企業經營的信息,從而提高其對企業價值的預期[16]?;诖?,本文提出:

H2:技術創新對企業價值有促進作用。

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企業所處的環境受到不同利益相關者的影響,因此企業應當關注所有利益相關者;長期來看,好的CSR績效更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使得企業績效與CSR之間表現出正相關關系[17]。另外,企業的CSR活動能改善企業的聲譽,提高消費者的信任度,為公司創造重要的無形資產,潛在提升消費者對企業的預期[5]。另一方面,社會責任能過濾出高質量的企業,所以企業社會責任績效越大的企業越受價值投資者的青睞;因此,買入對社會負責的企業股票組合將長期受益[18]。Mishra[19]在研究CSR與企業價值之間關系時發現,CSR對企業價值的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這個作用效果存在滯后。朱乃平[7]以2009~2011年高新技術企業為樣本,實證表明技術創新正向調節了CSR對企業長期績效的影響,而Blanco[2]、黃珺[6]發現CSR能通過提高技術創新來積極影響企業價值,技術創新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綜上,本文提出:

H3a:CSR能提高企業價值,技術創新在兩者間起到中介作用;

H3b:CSR能提高企業價值,技術創新對兩者關系起到調節作用。

高敬忠[20]采用1999~2006年636家A股8年的數據實證研究表明企業終極控制人性質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有重要影響。崔秀梅[21]采用上市公司2003~2004年樣本數據實證表明國有產權企業與非國有產權企業在非強制性社會責任方面沒有顯著差異,但是在強制性社會責任方面,國有產權企業更為明顯。另一方面,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無力推動公司創新,且顯著降低研發投入水平[9];袁建國[22]基于資源詛咒效應理論,采用2003~2012年企業的政治關聯數據實證表明,企業政治關聯阻礙了企業創新活動,我國企業存在政治資源詛咒效應。相比于非國有企業,國有企業一方面基于政治目標和受制于制度約束對CSR進行投資,占用了企業用于技術創新的部分資源;另一方面國有企業存在政治資源詛咒效應,會妨礙企業技術創新。而非國有企業考慮更多的是投入與產出的平衡,基于技術創新的CSR可以作為非國有企業的一個平衡之策?;诖?,本文提出:

H4:產權性質對技術創新在CSR與企業價值關系中的作用機制有調節作用。

本文研究框架如圖1所示。

2研究設計

21樣本選擇

本文采用2012~2014年潤靈環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評級數據庫中上市公司為樣本??紤]到技術創新的行業性質[22],本文選取證監會行業分類代碼為B、C、E、G、I、N、R和S的樣本公司,在此基礎上剔除ST公司、數據不全公司和極端值,最終得到2012年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企業332家、2013年403家和2014年422家,共1157個觀測值。其他數據來源于同花順數據庫和國泰安數據庫。

22變量定義與模型設定

(1)企業社會責任:目前對CSR的衡量有很多標準和方法,為了保證數據的獨立性和客觀性,本文采用潤靈環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評級數據庫中的評分數據。

(2)技術創新:本文主要研究技術創新投入的影響,故采用R&D投入與營業收入比值這一相對指標作為企業技術創新的替代變量。

(3)企業價值:相比ROA、ROE等一些會計數據指標,托賓Q更能代表企業的績效和價值,它不僅包含企業過去的績效,還體現了對企業未來的預期。本文采用托賓Q作為企業價值的替代變量。

(4)控制變量:參考朱乃平[7]關于CSR與技術創新的研究,控制以下變量:公司規模、企業年限、資本結構、現金持有水平、企業風險、管理層薪酬、股權集中度、行業、上市公司板塊,具體定義見表1。

下面分兩步來驗證假設:第一步,為驗證CSR對技術創新的影響和技術創新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建立模型(1)和(2)。隨后使用模型(1)、(3)和(4)驗證技術創新在CSR與企業價值之間的中介作用,使用模型(5)來驗證技術創新對CSR與企業價值之間關系的調節作用;第二步,把樣本分為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分別重復第一步,驗證產權性質對CSR、技術創新與企業價值關系的影響。各模型如下所示:

Inno=α0+α1CSR+∑ni=1βi×controli+ε(1)

Tobin-q=α0+α1Inno+∑ni=1βi×controli+ε(2)

Tobin-q=α0+α1CSR+∑ni=1βi×controli+ε(3)

Tobin-q=α0+α1CSR+α2Inno+∑ni=1βi×controli+ε(4)

Tobin-q=α0+α1CSR+α2Inno+α3Inno×CSR+∑ni=1βi×controli+ε(5)

3實證分析

31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2列示了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特征值??倶颖镜腃SR評分的平均值為38077,國有企業的CSR平均值高于非國有企業。對于技術創新投入,總樣本平均值為2849%,國有企業的平均值為2369%,明顯低于非國有企業平均值3510%。非國有企業托賓Q值平均值明顯高于國有企業(2124>1684),表明投資者對于非國有企業有著更高預期。國有企業持有現金水平相對低,負債比率和企業風險相對高,這表明國有企業在信貸方面有優勢。

Pearson相關系數表表明在沒有控制變量的情況下CSR、技術創新與企業價值兩兩之間存在顯著線性相關性(篇幅所限,變量間Pearson相關系數表未列出)。變量的VIF值都小于2,說明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

32回歸結果分析

表3給出第一步回歸分析結果。模型(1)結果顯示,CSR對技術創新的投入呈現顯著促進作用(α1=0017,p<005),驗證了H1,支持Xueming[10]和Pavelin[11]的論述,企業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內外部信息交流能提高企業創新能力,企業為完成必要的社會責任就需要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模型(2)驗證了H2(α1=0048,p<001),即技術創新的投入能提高企業價值。因果分析法[23]是用來檢驗中介作用的一個廣泛而簡單的方法。該方法要求依次做3個回歸分析:Y=α+cX+ε,M=α+aX+ε,Y=α+bM+c′X+ε。模型(3)結果顯示CSR對企業價值存在顯著促進作用,即c=0007,p<001;模型(1)結果表明a=0017,p<005;模型(4)是中介作用檢驗的第三步,結果顯示b=0047,p<001;c′=0049,p<001,這說明CSR能通過技術創新提高企業價值,技術創新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支持H3a。模型(5)的結果表明技術創新的調節作用并不顯著(α3=0,p>01),不支持H3b。技術創新對兩者關系起到中介作用而非調節作用,表明了技術創新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過程中的重要性,企業基于技術創新來履行社會責任能更好地提高企業價值。

如表4所示,模型(3)結果顯示非國有企業和國有企業CSR對企業價值都有促進作用。但模型(1)結果顯示非國有企業CSR對技術創新的投入有著顯著促進作用(α1=005,p<001),而在國有企業中兩者關系并不顯著(α1=0007,p>01)。

非國有企業模型(4)顯示,加入技術創新后,CSR對企業價值的促進作用變得不顯著(α1=0005,p>01),表明技術創新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而模型(5)顯示技術創新的調節作用不顯著(α1=0002,p>01)。在國有企業模型(4)中,CSR對技術創新的關系不顯著(α1=0007,p>01),因而技術創新的中介作用不顯著,而模型(5)中顯示技術創新有消極的調節作用(α1=-0002,p<01),驗證了H4。在非國有企業中,技術創新完全中介CSR對企業價值的促進作用;而國有企業中,技術創新弱化了CSR對企業價值的促進作用。

本文用Sobel檢驗進一步驗證技術創新的中介作用。結果表明,在全樣本下技術創新的中介作用顯著(p<005);在非國有樣本下技術創新的中介作用顯著(p<005);在國有樣本下,技術創新的中介作用不顯著(p>01)。

4結論與貢獻

本文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和資源基礎理論,采用全板塊多行業企業為樣本,檢驗了企業社會責任通過技術創新對企業價值的作用機制,并進一步分析了不同產權性質對這一作用機制的影響。主要結論有:(1)企業社會責任能通過提高技術創新來促進企業價值,技術創新在兩者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2)對國有企業而言,技術創新在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之間起消極的調節作用;對非國有企業而言,技術創新在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間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首先,在不考慮產權性質的情況下,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投入能通過技術創新來提高企業價值,技術創新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這解決了一個理論上的分歧,同時讓企業管理者認識到企業社會責任活動中技術創新的重要性。其次,考慮產權性質對企業的影響,研究發現,對非國有企業而言,基于技術創新的企業社會責任不僅能使得企業保持競爭優勢,還能在權衡對社會責任的投入和產出的基礎上滿足政府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要求,從而提高企業價值。對國有企業而言,隨著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入,國有企業的稟賦資源優勢會逐漸減弱,服務于技術創新的企業社會責任戰略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Huang X, Watson L.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search in Accoun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 2015, 34:1-16.

[2]Blanco B, Guillamón-Saorín E, Guiral A. Do Non-socially Responsible Companies Achieve Legitimacy Through Socially Responsible Actions?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Innov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3, 117(1): 67-84.

[3]Surroca J, Tribó J A, Waddock S.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Intangible Resourc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0, 31(5):463-490.

[4]Saeidi S P, Sofian S, Saeidi P, et al. How doe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tribute to Firm Financial Performance?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Reputation,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5, 68(2):341-350.

[5]Park J, Lee H, Kim 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Consumer Trust and Corporate Reputation: South Korean Consumers' Perspective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4, 67(3):295-302.

[6]黃珺,郭志嬌.社會責任履行與企業價值提升——基于技術創新中介作用的實證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5(3):29-34.

[7]朱乃平,朱麗,孔玉生,等.技術創新投入、社會責任承擔對財務績效的協同影響研究[J].會計研究,2014(2):57-63.

[8]丁曉欽,陳昊.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論研究及實證分析[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5(12):68-79.

[9]唐躍軍,左晶晶.所有權性質、大股東治理與公司創新[J].金融研究,2014(6):177-192.

[10]Luo X, Du S.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rm Innovation[J]. Marketing Letters, 2014:1-12.

[11]Pavelin S, Porter L A. The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Content of Innovation in the U.K[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8, 80(4):711-725.

[12]Luetkenhorst W.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Agenda[J]. Intereconomics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Development, 2004, 39(3): 157-166.

[13]Wernerfelt B.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1984, 5(2):171-180.

[14]王佩,楊建基.無形資產異質性與企業競爭優勢——基于會計視角的分析[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9,24(5):58-63.

[15]苑澤明,宮成芳,張悅,等.無形資產指數:理論模型構建[J].管理現代化,2012(4):114-116.

[16]陳修德,彭玉蓮,盧春源.中國上市公司技術創新與企業價值關系的實證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1,29(1):138-146.

[17]Freeman R E, Liedtka J.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Critical Approach[J]. Business Horizons, 1991, 34(4):92-98.

[18]Hill R P, Ainscough T, Shank T, et al.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ing: A Global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7, 70(2):165-174.

[19]Mishra D R. Post-innovation CSR Performance and Firm Value[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5:1-22.

[20]高敬忠,周曉蘇.經營業績、終極控制人性質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度——基于我國上市公司1999-2006年面板數據的檢驗[J].財經論叢,2008(6):63-69.

[21]崔秀梅,劉靜.市場化進程、最終控制人性質與企業社會責任——來自中國滬市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軟科學, 2009, 23(1):30-38.

[22]袁建國,后青松,程晨.企業政治資源的詛咒效應——基于政治關聯與企業技術創新的考察[J].管理世界,2015(1):139-155.

[23]Baron R M, Kenny D A.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1986, 51(6):1173-1182.

(責任編輯:秦穎)

猜你喜歡
產權性質企業價值企業社會責任
外部沖擊、企業投資與產權性質
董事—經理兼任影響企業投資效率了嗎?
淺談企業社會責任的品牌傳播
論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規制
經濟外語類人才的企業價值
金融企業并購價值評估的特殊性及方法選擇
企業價值與內部控制相關性研究
現金流量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及衡量作用分析
我國制藥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研究
信貸政策、產權性質與資本結構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