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活”環境,享“真”游戲

2017-08-07 19:33章玉婷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7年7期
關鍵詞:標志規則創設

章玉婷

游戲是一種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要求的、快樂而自主的實踐活動。幼兒的各種能力都是在游戲中獲得提高的,要充分發揮自主性游戲對兒童成長與發展的作用,讓游戲自主化,就需要創設與幼兒積極互動的良好環境,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戲的機會,鼓勵他們自主選擇,自由結伴開展游戲”,正說明了幼兒自主游戲的重要性。那么,創設怎樣的游戲環境才有利于幼兒的發展呢?

一、自主性——環境創設主體化

(一)游戲來源于幼兒

瑞吉歐教育將幼兒園的環境稱為“第三位教師”,提出環境時刻刺激著幼兒的大腦并保留下來,到一定時期會發生相應的反應,好的刺激就會形成好的反應。環境是幼兒進行生活學習的重要教育資源,教師在環境創設中要充分重視幼兒的主體作用。自主游戲是幼兒自愿的游戲,自主游戲的主題應來自幼兒的需要,由幼兒自己提出,但教師也要善于發現幼兒游戲的需要,適當啟發幼兒游戲的動機。如開學初的區域創設,可以讓幼兒說說喜歡玩什么游戲?這些游戲的名字叫什么?我們可以怎么玩?要增添哪些材料……通過與孩子們的交流互動,創設的游戲主題更符合幼兒意愿,孩子們玩起來就更投入,更有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游戲來源于課程

環境創設應隨課程內容、季節、節日的變化而變化,讓環境始終對幼兒保持新鮮感和吸引力,使孩子經常能從環境中獲得新知識、新經驗、新發展。在課程行進過程中,我們發現有許多可以拓展的空間,教師應仔細觀察幼兒的興趣點,充分利用每次的主題活動來變換新添的游戲內容。因此,教師可以將幼兒的興趣繼續延伸到自主游戲中來。如開展“美麗的春天”這一主題活動,教師可以投放各種紙質,引導幼兒制作春天花朵,再投放鮮花店買賣,還能流動到娃娃家做裝飾。這樣,既滿足了幼兒的興趣,鍛煉了孩子動手能力和創造力,還能使各個游戲區角緊密地連接到一起。為了使幼兒能充分地享受游戲的快樂,體驗成功,教師還需要用慧眼和巧手不斷創新游戲環境。

二、自由性——游戲空間合理化

(一)開放的場地與隱蔽的場地要有效互補

在幼兒園游戲環境的布局上,不僅要考慮為幼兒設計一個開放的、互動的游戲場地,同時還要適當提供隱蔽的空間,滿足幼兒獨處的需要。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教室和走廊的墻面、柜子等都是游戲環境創設的空間。有計劃、有步驟地利用這些空間進行環境創設,會令幼兒的自主游戲變得更加有聲有色。如“區域小醫院”中,“病人”需要隱私,“病房區”要相對隱蔽,而“掛號收費區”就需要開放,兩者之間可以用屏障隔開,做到有機結合。如娃娃家的房間也需要相對隱蔽,可以用布懸掛下來與外面的客廳隔開。在開放的場地中有適當的隱蔽空間,有助于明確區域之間的界限。

(二)靜態的區域與動態的區域要適當間隔

靜態區域一般相對穩定,它固定在活動室的某個地方,不常變動,但如果活動室里的場地安排都固定不變,就會對幼兒在游戲中的社會性交往產生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游戲空間安排的合理性會直接影響游戲活動的開展,因此將各個區域有效劃分有利于幼兒更好地進行游戲。在創設游戲環境之前,首先要觀察教室和走廊,從實際出發,合理利用每一個角落進行分割。如創設生活館時,考慮到幼兒要操作,需要比較大的空間,因此可選擇放置在教室獨立的一邊,既寬敞,又避免了干擾;圖書館需要安靜地閱讀,因此選擇作午睡室最合適,遠離了教室的喧嘩。只要合理利用每一個空間,我們就能使游戲變得有條不紊。

(三)固定場地與待定場地要靈活機動

幼兒的游戲經驗豐富多彩,游戲中的情節千變萬化,教師雖然提供了滿足幼兒興趣和需要的環境,但有時難免會出現幼兒對已有區域不感興趣的現象。因此,在游戲中可以開辟出一兩塊地方作為自由區,在活動中可以靈活運用。如主題開展過程中,當現有的區域滿足不了幼兒時,我們可以利用教室的空間,拓展到教室中間的區域進行活動。如在建構區游戲時,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們往中間的區域拓展;益智區可以用地面當作棋譜來進行游戲,還可以把棋譜搬到空的場地開展游戲。

三、發展性——游戲材料靈活化

皮亞杰曾說過:“幼兒的智慧源于材料?!辈牧蠈τ變簛碚f是打開他們智慧大門的鑰匙。在主題的開展中,我們要讓材料為孩子的游戲添磚加瓦,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讓他們在游戲王國盡情地玩耍。

(一)可變化與可操作性

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點,但要以幼兒的操作為基礎。教師往往過于追求玩具、材料外型的逼真,而過少考慮到它的可操作性。這將會大大減少幼兒游戲的積極性,也限制了他們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因此,教師在提供游戲材料時首先應考慮到可操作性,如建構區的紙筒、紙盒、撲克牌、木條等這些低結構材料的提供,更能夠激發幼兒的探究意識,使幼兒與材料充分互動起來。

(二)層次性與趣味性

在一個新的事物出現時,不同的幼兒接受能力是有區別的。有的快一些,有的還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適應。因此,在同一游戲區里,教師提供的材料,千萬不能“一刀切”。教師不但應考慮到不同水平幼兒的需要,還應考慮游戲設置的教育目標,做到材料提供的層層遞進,將材料設置成不同層次,做到材料不同,難易不一,這樣,可以充分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使每個幼兒都能選擇到自己喜歡的游戲。

(三)情景性與拓展性

情景性的材料可以激發幼兒的興趣,誘發幼兒活動的主動性,持續強化他們的活動興趣,體驗活動的快樂,使幼兒以最佳的情緒狀態,主動投入,主動參與,獲得主動發展。如在“牛伯伯您好”主題中,讓孩子們搭建牛棚,我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搭建材料,還增添了“草坪”“籬笆”“刷毛工具”等。還有為了讓幼兒感受擠奶的樂趣,我們在牛的身上裝上用水灌上的氣球當作牛的“奶奶”。游戲時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拿著紙杯、奶粉罐等材料來擠奶。情景材料的增添讓幼兒在自主游戲中不斷推動情景的互動與發展,獲得更多的相關經驗。

四、暗示性——隱性標志多元化

教師要將教育意圖有機地滲透到環境中,通過環境對幼兒的影響來達到有效指導的目的。多元化的標志能真正發揮規則標記的隱性指導作用,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一般有圖形標志、提示標志、知識標志等。教師對幼兒自主性游戲的引導,應更加講求策略,善于將教育意圖滲透于環境之中。

(一)規范性——規則標志

為了保證區域游戲的正常開展,游戲規則的建立和實施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讓孩子參與規則的制定,制定好后并以圖畫或者標志的形式顯示出來,貼在相應的游戲區域里。如寶寶愛圖書的約定是保持安靜、愛護書本、放回原位等。規則提示幫助幼兒了解活動規則的意義,調整自己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幼兒社會性情感和社會性行為的良好發展。

(二)自主性——提示標志

圖示標志一般用來標示游戲中玩具材料的擺放順序、區域內容、區域進出的規則、區域人數等。利用一些幼兒常見的、具體形象的圖示標志,可以減少幼兒之間來自環境的矛盾和沖突,有利于幼兒形成自覺自律的行為。

(三)知識性——學習標志

在部分游戲中,還存在著這樣一類規則,有的表示操作的順序,提示玩法,如折紙圖示等;有的表示游戲的連續性,說明游戲內容的層層遞進,如疊高圖示等;有的則表示游戲的互動,如醫院的看病流程等。學習標志在與幼兒相互作用中,充分發揮了幼兒主動性,變接受性學習為發現性學習,獲取直接經驗。

在自主游戲中,“會說的標志”起著規范行為、提示規則、示意步驟、豐富情節等作用,幼兒在與小標志互動的過程中,體驗自主游戲的快樂。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秋瑾幼兒園)

猜你喜歡
標志規則創設
多功能標志桿的使用
數獨的規則和演變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創設情境 提高效率
認標志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讓規則不規則
TPP反腐敗規則對我國的啟示
醫改進入新階段的重要標志
創設可操作得區域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