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農村義務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的銜接研究

2017-10-21 06:12陳旭房華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6期
關鍵詞:農村義務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銜接

陳旭 房華

【摘要】中等職業教育是培養有技能的高素質勞動者的搖籃。中等職業教育和其他教育形式之間的有力銜接,能夠有力保證中等職業教育生源的質量和數量,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重要環節。要實現多種教育的融會貫通和彼此促進,要求在農村義務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的銜接問題上更加重視。

【關鍵詞】農村義務教育 中等職業教育 銜接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6-0251-02

一、中等職業教育的特點

中等職業教育屬于職業教育的一部分,與普通高中并列,是初中后教育。這種教育類型能夠為學生提供更高層次的技能性教育,與地方經濟的發展實際緊密聯系,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服務地方經濟。中等職業教育同普通高中教育相同,都會關系學生的成長和成才,影響著高等教育的教育質量和培養目標的實現,對于國家經濟建設和當地經濟的發展有著特殊的貢獻。

二、吉林省農村義務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銜接的現狀

相對于吉林省其他各級各類教育的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在職業教育乃至整個教育體系中顯得比較薄弱。對于吉林省這樣的資源型大省,全力發展全成熟、完備的面向廣大農村地區的中等職業教育,能夠為農村初中后繼續教育增加力量,促進改革發展格局,進一步提升吉林省整體群體素質。目前吉林省農村義務教育的實踐情況仍舊不容樂觀,這就導致其在與中等職業教育的銜接上顯得不完備與不成熟,缺乏力度。農村義務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生源銜接不緊湊,在生源過渡、教育資源、師資等各方面都沒有良好的互動。

近年來,吉林省的中等職業教育在農村地區開設的學校數量非常少,無法滿足當地經濟發展和教育發展的需求。因為中等職業教育在農村的發展程度薄弱,這為后續的宣傳及招生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暫且不考慮學生方面的因素,從教師的角度看,他們對中等職業教育的態度和推薦程度很大程度影響學生和家長對該種教育類型的基本認知。很多教師本身存在著對中等職業教育的偏見,認為中等職業教育在管理、教學、師資等方面均薄弱,教育層次低于普通高中教育,因此優秀的學生要首先考慮高中教育,余下學生再考慮中等職業教育。加上升學率的要求,教師往往仍然傾向于傳統的應試教育培養,也在客觀上影響了中等職業教育良性發展。農村學生接觸信息的渠道比較少,本身對中等職業教育的認識就不夠,加上教師建議以及輿論導向,很多初中畢業沒有考上高中的學生,就直接進入社會,不再接受教育。

由此可見,在為中等職業教育提供生源的環節上,農村的義務教育并沒有做到預期效果,不論是生源數量還是生源質量上,都難以滿足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

三、推動吉林省農村義務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銜接的建議

要實現農村經濟與教育的發展,必須將農村的多種教育形式和教育資源進行銜接與融合,對于中等職業教育而言才能在農村發揮作用,實現教育間的相互推動,實現“人人有學上,適合人人上”的目標。

1.加強法律及政策保障

技能型教育要想更進一步得到重視和發展,應該借鑒一般性教育的立法,最好納入義務范疇。從農村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角度出發,只有通過立法確保中等職業教育的地位,才能實現教育公平,能夠保障農村義務教育后續教育的有序發展,提高農民素質及國民素質。通過立法將職業教育進一步規范,在法律上對中等職業教育加強規范,在教育目標、教學要求、財政支持力度方面明確規定,保證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建立起農村初中向中等職業教育輸送人才和初中向普通高中輸送人才的雙渠道,保證兩條渠道都暢通,構建適合吉林省的教育體系。

2.保證財政投入

吉林省財政對中等職業教育的支持存在著比例小、范圍小、主體單一等問題。要實現中等職業教育的全面發展,顯然政府應當采取措施進一步保證中等職業教育的財政支持持續增長。農村義務教育地處經濟不發達地區,農村人口占重大比例,經濟落后的現狀更加需要來自政府方面的財政支持,盡量縮小農村與城市的差距,實現教育的公平性。通過財政性投入的增加更好地吸引生源,改善教學質量和師資力量等。在增加財政性投入的大前提下,必須強化財政收入的主體,集中社會資源,實現主體的多樣化;將財政出資落實到地區各具體部門,用于中等職業教育的財政經費應當有詳細的使用計劃和規劃;必須對資金的去向進行有力監管,實地考察教育的現狀及實際困難;資金的使用方面,必須設立專項財政支出,為中等職業教育和農村義務教育的特殊情況提供特殊保障,以特殊津貼的形式對中等職業學校貧困生給予補貼和幫助,對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師實行財政政策。

3.構建適合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辦學體制

從教育類型和農村教育的實際看,應當進一步強化中等職業教育的實用性,學校的辦學應當與吉林省的經濟發展實際息息相關,專業設置一定要結合實際。培養方向決定著學校專業設置,學校要堅持以吉林省的經濟發展為中心,專業設置不斷調整與優化,靈活地設置專業培養途徑,力求能夠結合實際地將技能教授給學生。根據學校的軟件和硬件基礎,找準學校的專業定位,根據學員的具體情況,允許學生靈活選擇上課方式,如全日制教育或者函授教育等,具體的上課方式也可以靈活選擇,最大程度方便學生學習。教育結束的時候,根據不同專業授課情況和學習情況,學??梢允谟杪殬I技能或者資格證書,同時授予國家承認的學歷證書。

4.增強教師隊伍力量

農村地區經濟貧困及發展緩慢,對于教師的吸引力非常小。吉林省政府要更加重視農村地區的學校建設和管理,采取多種方式積極培養和鼓勵優秀教師到農村從事中等職業教育工作,可以引導城市教師到農村進行幫助教學:城市優秀的教師,可以考慮在完成固定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到農村地區支教;城市與農村地區教師建立一對一的幫扶教學,加深彼此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互通有無,最大程度上彌補農村教師資源缺乏的困境。

參考文獻:

[1]董操.德美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比較與借鑒[J].職業教育.2014:20-21.

[2]張莉.論構建職業院校社會服務職能體系[J].職業教育研究:2013:37-38.

[3]張昭文.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教育研究-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課題組[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24-25.

項目來源: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GH16426”。

作者簡介:1. 陳旭(1979-),女,吉林省長春市人,講師,本科,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市場營銷。2. 房華(1975-),男,漢族,吉林省長春市人,助理研究員,軟件工程碩士,單位:吉林大學,高校信息化管理與后勤管理。

猜你喜歡
農村義務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銜接
淺談如何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教學質量
淺析中職數學課與專業課的銜接
“新常態”下區域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三大轉變
將情感教育融入“老年護理學”教學中對中職衛校學生道德價值觀的影響研究
論刑事技術與刑事偵查的銜接與配合
高一英語教學不可忽視的環節
高職數學與高中數學銜接問題的對策分析
貴州農村各類型家庭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成本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