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詩經?周頌?潛》中“以魚祭祖”探析魚意象的文化傳承

2018-01-04 16:07楊靜宇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7年12期
關鍵詞:文化傳承

摘 要:《詩經·周頌·潛》是一首魚祭詩,“以(魚)享以(魚)祀,以介景?!?。周人以魚祭祀公劉,表達了他們飲水思源祈求福佑的美好愿望?!棒~”從一種自然存在的動物這一本體形象到被古人發現并賦予其意象經后人傳承構成其特有的文化意象,這一文化傳承值得我們去深入挖掘。

關鍵詞:魚 魚意象 生殖信仰 富足和樂 文化傳承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先人思想和智慧的結晶,其思想內涵與藝術表現手法等一直被無數專家學者研究借鑒?!对娊洝飞啤耙晕锲鹋d”,偉大的古人運用自己的頭腦將自然存在的客觀物象一步步抽象為極富文化內涵的意象,這不僅給后來的詩人提供了豐富的意象素材,更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的濫觴。

從魚的種類看,《詩經》中記載了大約14種魚;從出現次數看,“魚”字在詩中出現了26次。魚是人類所鐘愛的動物,在漫長的中國歷史文化中,它既是藝術家畫筆下的寵物,又是文人作品中的“??汀?,更是民俗中吉慶的象征。千百年來,人們對“魚”的偏愛之情始終不變。原始人在陶器上畫魚;孟子有“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之嘆;劉備的“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在民俗中,年畫有魚,待客用魚,過年吃魚,以圖“年年有魚(余)”。以“魚水情深”喻和諧的人際關系,中國人養魚、食魚、賞魚、寫魚、畫魚賦予了“魚”豐富的文化內涵,形成獨特的“魚”文化并不斷傳承。

祭祀詩《詩經·周頌·潛》僅48個字,從造字法看,鳣鮪鰷鲿鰋鯉等指魚的不同種類。水中各種魚兒數不勝數,周人用魚兒來恭敬地祭祀祖先,表達了他們對福祀綿延不斷的渴求和美好希冀。

一、從繁衍之象到生殖信仰

上古時期人類為了生存不得不與惡劣的環境作斗爭,森林里常有猛獸出沒,人們澤水而居,他們發現魚有極強的繁衍能力,魚成為他們容易得到的食物。古人在宴請時也經常出現“魚”這一美味,《詩經·小雅·魚麗》就有很好的體現。后來人類對魚有了更深的認識,他們發現魚的形狀與女性生殖器官的輪廓相似,人類渴望自己也能像魚一樣生生不息。西安半坡挖掘出來的土陶器刻有人面魚紋圖案,這是對魚兒生殖崇拜的密碼。在母系氏族社會,遠古人對魚有著一種生殖信仰,魚也成為女性的象征?!对娊洝ばl風·碩人》出現“魚”意象,不僅表現美人形象,也表達對綿延產子的渴望。

二、從生命繁衍到愛情的象征

除自身的價值供人們享用外,人們還由魚的生命繁衍聯想到了愛情,所以魚意象還象征著男女之間的婚戀情愛?!对娊洝R風·敝笱》以“魚”隱射兩性關系。智慧的古人認為既然魚兒象征愛情或配偶,那么用好的漁具便可得到愛情,破裂的漁具象征婚姻的失敗,所以人們用“網魚”比喻得到了妻子,“釣魚”比喻求愛,“魚網破”表示婚姻破裂等。上文所舉《詩經·齊風·敝笱》以漁具無用,魚兒自由來往暗示魯桓公與妻子婚姻破裂。我國現當代作家沈從文的《邊城》中多次提到“大魚咬你”暗示儺送與翠翠的愛情。另外湘西地區多苗族人,他們信奉多子,服飾中也常出現魚魚交配的圖案,巧妙的安排使服裝具有地方文化。

三、鯉魚的獨特含義

相傳商末姜子牙垂釣渭水,獲鯉魚,剖之,見一書信,預言他將受封于齊地,后果真應驗?!磅庺~”因此成為書信的代稱。古人將書信放在魚腹中,因鯉魚的游速極快,能飛越江湖,古時將書信置于魚腹表達其希望書信快速到達的心愿。唐李治在《結素魚貽友人》中就寫道“尺素如殘雪,結為雙鯉魚。預知心里事,看取腹中書”,據聞一多考證:“雙鯉魚,藏書之函也。其物以兩木板為之……一底一蓋,分之則為二魚?!睎|漢以前,沒有印刷術的發明,為防止書信在中途被人拆開,古人常將信放在兩塊鯉魚形狀的木板里,再繞線封好并用土封好蓋印。除了被賦予傳書送信的意象外,唐代還將魚作為調兵遣將的信物。魚符被分為兩塊,當前方戰場需要調兵遣將時將軍將自己的半塊魚符交回,待帝王與自己的合為一塊時便調兵給戰場。我們有一個詞叫“符合”,就是說“符”在一分為二之后能夠合起來才可以傳達命令。在我國古老的“魚意象”中,魚還有著一定的宗教意味?!蛾惿媸兰摇分嘘惿?,人為地將寫有“陳勝王”的綢布放進魚的肚子里。其實是為收買人心的迷信做法,筆者認為陳勝之所以這么做,與“魚”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有著不可分割的作用,他們取食于魚,魚是他們種族得以延續的重要保證,古人覺得魚有著吉祥的象征,所以他們信奉于魚。

四、結語

“魚意象”在我國古老的文學作品《詩經》中出現,逐漸成為我國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魚”因自身的物理特性被人們發現,它的繁殖能力極強,在遠古時期就供人們食用,給民族延續帶來希望,被人們認為是富足和樂的象征,先民“以魚祭祖”在表達對祖先敬仰的同時也希望魚為他們帶來幸福,人們也希望自己能像魚一樣,不斷繁衍使種族得以傳承。魚意象從最初的生殖信仰發展到男女愛情,再到“以魚祭祖”表達美好心愿,魚與生活的富足、宴飲佳肴、人才等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今天,我們在繼承“魚意象”的同時加以發揚,魚不僅成為人們宴飲桌上必不可少的菜品,還極具觀賞價值。人們還習慣用“鯉魚躍龍門”“年年有余(魚)”等成語表達自己的美好希冀。逢年過節人們喜歡贈送幾條鯉魚表達對親戚朋友的祝愿,魚也成為節日中的菜品,人們還有“吃了魚會變得聰明”的說法,這不僅說明魚具有的營養價值,還可以看出人們一直以來對魚的喜愛。幾千年來,魚意象就這樣不斷的傳承,這不僅對我們分析古人作品中涉及到與魚有關的事物有幫助,而且使得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民族文化更加深厚。

參考文獻:

[1]樊樹云.詩經全譯注[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6.

[2]劉美潔.詩經魚意象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3]許靜.從《詩經》中的魚意象看其對民俗文化的繼承和影響[J].聊城大學學報,2005,(5).

(楊靜宇 山西太原 太原師范學院學科教學 030000)endprint

猜你喜歡
文化傳承
論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與民間舞蹈的教學
淺談中國民間舞蹈的文化傳承
高校音樂教學在地方音樂文化傳承中的作用研究
淺談楚文化中漆器圖形紋樣
談微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幾點啟示
試論如何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關于傳統戲劇文化傳承的思考
淺談大學校園設計中的文化傳承意義
文化傳承視野下的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