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音樂教學效果的策略探究

2018-06-13 09:01魏俊平楊文華
學周刊·上旬刊 2018年18期
關鍵詞:教學效果素質教育音樂

魏俊平 楊文華

摘 要:音樂教學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講究教學策略,提高音樂教學效果,讓學生在音樂殿堂里得到更多的鍛煉和發展。

關鍵詞:音樂;教學效果;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18-014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8.107

音樂課程的改革發展,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必須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策略,才能滿足課程改革需要,實現音樂教學目標。

一、加強語氣練習,促進意韻領悟

語音是由語氣和語調構成的,語音的色彩、節奏、語調等與音樂中的很多要素息息相通。在傳統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更加注重語音節奏的應用,而忽視對語氣方面的訓練,所以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加強語氣訓練,引導學生深入領會語氣的聲調、節奏、高低,促進學生對音樂情感的領悟。為此,教師可以引入“語氣游戲”來訓練學生語氣方面的技能。教師可以選擇生活中常用的字或詞,如:好、是嗎、是、不是等,讓學生練習。由于漢字獨特的發音會因為語氣的不同而導致完全不同的意義,所以教師可以利用漢字的這一特點加強訓練,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要求小組成員在固定節奏中,利用相同的字或詞來表示不同的意義,不能重復。此時,教師要作為指導者幫助學生分析和判斷,必要時給予提示,確保游戲順利進行。這一游戲不但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表現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二、注重聽力教學,加強視唱練耳

聽力教學在音樂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離不開各種各樣的和弦、音色、音調、節奏、力度、速度、音高等等的組合。在傳統視唱練耳教學中,教師大都將教學內容寫在有限的紙張上,然后以彈奏或播放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學生對音樂產生感性認知,逐步建立準確的音樂概念。這種教學形式枯燥乏味,而且面對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難免有些力不從心,讓很多教師感到音樂教學已經到達一個瓶頸部位。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這一局限性將逐漸被打破。通過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以點帶面,讓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變得立體生動。例如,在教學“大三度音程”時,教師可以在音樂軟件中輸入各種音高(調性)和音色(人聲、樂器),以及不同的構成方式與不同的音區,甚至是包含大三度音程的樂曲片段,讓學生仔細傾聽,并模仿體會其中的大三度音程信息,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提高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應用能力。同樣,在教學“切分節奏”時,教師可以整合與此內容有關的信息,構成相應的樂句,還可以輸入不同音色、不同音高,以及帶有切分節奏的短句,這不但可以強調知識點的應用范圍,還可以拓展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自主體驗意識,極大地改觀了傳統教學狀況。

三、夯實基礎知識,提高審美能力

音樂新課標增加了對音樂知識與技能的規定,糾正了新課改以來對系統知識教學的忽略,也不再回避音樂知識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新課標的改革越來越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提高了初中音樂教學的適應性。它不但注重知識與技能的相互平衡,也強調了學科特色與學生發展之間的平衡。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聽覺藝術,這種藝術彰顯了人類文明及文化的發展歷史。它以節奏、旋律、音符、和聲、節拍等方式呈現可感性的美妙藝術,正如美術作品以空間、色彩、線條、肌理等方式呈現視覺藝術一樣,如果不把這些組成音樂的元素知識教給學生,那么音樂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毫無生命力可言。學生只有在積累了一定的基礎知識之后,才能逐漸融入音樂的藝術氛圍,才能充分感知音樂的藝術美感,并對這種藝術形式進行鑒賞、分析、選擇和判斷,最終實現自我內化,將其轉化為學生內在的東西??梢?,學習基礎知識的最終目的并不是掌握知識,而是在音樂藝術殿堂和學生之間搭建一座堅實的橋梁,帶領學生毫無阻礙地走進音樂世界,感受靈魂的滌蕩。同時,音樂知識是具有一定美感的,講授知識的過程也應充滿美感,因為節奏、旋律、力度、速度、節拍等要素無一不彰顯著動態美,所以教師應將這些藝術形式結合在一起進行講解,提高音樂藝術形式的審美性,實現知識與技術的有機融合。例如,三連音是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難點部分,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哼唱《義勇軍進行曲》,這首進行曲有三連音的旋律,它可以引導學生體會既均勻又急促的行進音感,讓學生體會高亢的音樂情緒,感受勇往直前的審美沖動。在教學“切分音”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春雨蒙蒙地下》這首歌曲,并反復吟唱在切分音部分,讓學生用心體會切分節奏的動感,以及錯落有致的音序所帶來的審美體驗。在學習“倚音”時,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有倚音和無倚音的對比分析來分辨其中的不同,以及帶給人們的不同審美感受,可以引入《雨花石》這首歌曲,讓學生試一試用無倚音的方式演唱會產生怎樣的審美感動。在教學“休止符”時,教師可以引入《清晨》這首歌,讓學生用心體會歌曲中對休止符的處理技巧,在心里用節律來回應“喔喔”所帶來的幽默感受。以上歌曲基本都是知識與審美完美結合的成功典范。通過在歌曲中引入新知,教師能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此外,音樂知識還包括音樂創作的背景、地域、民族習俗、社會風氣等各方面的內容,體現了人文內涵與民族文化的有機統一。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沒有最好的教學方法,只有最合適的教學方法。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教學的需求,所以我們教師要積極響應新課程改革要求,轉變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音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賽.音樂開啟智慧 美學陶冶情操——淺談音樂美學在音樂教育中的意義[J].大眾文藝,2013(12).

[2] 凌娜,任冰潔.從音樂審美心理學角度談初中音樂欣賞課[J].大眾文藝,2013(12).

猜你喜歡
教學效果素質教育音樂
不忘初心,落實素質教育
基于分形評估模型的實踐教學效果評價方法
情感優教對中職護生老年護理教學效果的影響研究
在素質教育中樹立文化自信
多媒體輔助中學英語詞匯教學效果探究
淺析我國的素質教育政策
掌握“函數的表示”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
音樂
音樂
也談素質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