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如何改革和創新國企監管工作

2018-10-14 00:49宋建明
企業文化 2018年29期
關鍵詞:國企改革

宋建明

摘要:新時代要促進國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高度重視國企的監管工作,這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必要之舉,是深入推進國企改革的重要保障,是適應企業科學管理的必然要求。但在實際監管工作中,因企業領導者的認識偏差,監督作用難有效發揮,同時由于委托代理鏈條的長短直接影響監督的有效性和利益的異質性,而且目標導向設置不合理導致了各監督主體無法形成監督合力。針對國有企業監管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新時代就必須按照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的要求來改革和創新國有企業監管工作。

關鍵詞:國企監管;國企改革;監督合力;出資人制度;監督協同機制

新時代要促進國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高度重視國有企業的監督管理,系統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監管的實踐經驗,不斷改革和創新國有企業監管工作,有效整合各類監督力量,形成監督合力,確保監管的嚴肅性、權威性和實效性。

一、搞好國企監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于國有企業的特殊性質以及在經濟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決定了對國企和國有資本進行監督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搞好國有企業監管事關國企改革的成敗和持續健康發展,也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內容。

(一)搞好國企監管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必要之舉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國有企業的監督管理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著力完善國有企業監管制度,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加強對國企領導班子的監督,搞好對國企的巡視,加大審計監督力度。國有資產資源來之不易,是全國人民的共同財富。要完善國有資產資源監管制度,強化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部門和崗位的監管”。由此可見,搞好國有企業監管工作,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順應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的重要舉措。

(二)搞好國企監管是深入推進國企改革的重要保障

當前,雖然國企改革正在大力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不斷破除影響國有資本服務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但仍存在諸如現代企業制度還不夠健全、國有資本運營效率低下,企業管理混亂,內部控制、利益輸送、國有資產流失等突出問題,需要不斷改革和創新國有企業監督管理,切實管好國有資本布局、規范資本運作、提高資本回報、維護資本安全,保障國企沿著正確的方向和路徑深化改革。

(三)搞好國企監管是適應企業科學管理的必然要求

建立“產權清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能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新時代國企改革的方向,也是現代企業發展的必然結果。然而有效推進監管的市場化、法治化和信息化的改革和創新,在某種程度上又高度契合了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的科學管理要求和做大做強做優國企的改革發展目標。

二、當前國企監管工作面臨的困境與存在的問題

國有企業開展監管工作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通過對國有企業及其領導者的管理和控制,以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從而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但在實際監管工作中,卻往往需要直面如何正確處理好企業監督主體與治理主體之間、強化監管和增強企業發展活力之間的關系的所面臨的困境和問題。

(一)企業領導者的認識偏差,監督作用難有效發揮

近些年,盡管我國絕大部分國有企業實行了公司制改造,但卻未真正按現代企業制度開展工作。很多國有企業領導者仍固執地存在“只重生產經營,片面強調企業發展的各項經濟數據”的思想和認識,錯誤地認為監督掣肘企業的經營決策、削弱企業經營的自主權,從而對國有企業監督工作存在表面配合、內心反感的敷衍現象,致使企業的監事會成為擺設,職工監督也流于表面。這種“監督不好、監督不了、不知怎么監督”的現象,致使監管工作被動開展、監督作用難有效發揮。

(二)委托代理鏈條較長,信息易被私利化

由于委托代理鏈條的長短直接影響監督的有效性和利益的異質性。委托代理鏈條越長,委托人越難有效地監督代理人。此時,代理人越容易依仗其私人信息為自己牟取私利,其利益的異質性也就越大。國企的委托代理鏈條中有全體國民、政府及國資委等諸多委托環節,較之政府要長要復雜。在此條件下,國企經營管理者就有許多機會將國企經營管理中的信息私人化。一旦監督不到位、不完善,他們就可能故意扭曲信息,將原本應該公開透明的信息隱蔽化和選擇性公布。通過操縱信息進一步用于損害所有者利益而為己肥私,從而偏離委托人的利益目標和逃離委托人的有效監督。

(三)目標導向設置不合理,各監督主體尚未形成監督合力

當前,我國國有企業監督中的監督制度設計較為復雜,多頭監督現象較突出。在整個國有企業監督治理體系中包括紀檢監察監督、巡視監督、審計監督、監事會和企業內部監督等眾多監督主體,各種監督手段看似設計周全和嚴密。但在實際操作時往往存在監督職責不明晰、監督職能混同和重疊、內外部監督機構協調存在障礙,甚至監督政策和監督手段相互制約和沖突的問題,從而嚴重影響了監督效果,致使監督存在漏洞和缺失,最終形成多頭監督反而無法有效監督的尷尬局面。近年來,國有企業層出不窮的虛假財務報表、投資經營巨虧、高管貪腐等問題,就是對國有企業多頭監督效果的質疑。

三、新時代改革和創新國企監管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針對國有企業監管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新時代就必須按照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的要求來改革和創新國有企業監管工作,重點圍繞重大決策和運營過程中涉及國有資產流失的事項和關鍵環節,以及董事會和經理層依法依規履職情況,特別是要對企業內控體系及有效性進行檢查,及時反映企業決策和運營過程中有可能危及企業國有資產安全、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或者侵害國有資本權益的問題和事項,著力建立健全國有企業監管體制、機制和制度,切實加強國有企業監管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明確權責邊界,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體制。國有企業應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明確的出資人制度,縮短委托代理鏈條,進一步明晰股東會、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的權責邊界,構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治理體制,解決所有者缺位和監督約束機制弱化的問題。股東會、董事會應按照《公司法》以及公司章程等規定,定期召開會議,按規定程序履行職權;經理層應認真落實股東會、董事會所作出的決議,董事和監事應加強對經理層執行決議情況的監督。同時,要通過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實現決策權與執行權分開、董事會集體決策和董事會管理經理層,切實解決國有企業內部人控制的問題。

(二)整合監督力量,構建協同、高效的國有企業監督約束機制。按照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的要求,依法依規建立和完善出資人即國有資產監管機構的監管權力和責任清單,構建高效、協同的國有企業監督約束機制。一是建立高效順暢的外部監督協同機制。整合出資人監管、外派監事會監督和審計、紀檢監察、巡視等監督力量,建立監督工作會商機制,加強統籌,減少重復檢查,提高監督效能。創新監督工作機制和方式方法,運用信息化手段查核問題,實現監督信息共享。二是健全企業內部監督機制。國有企業應當建立涵蓋各治理主體及審計、紀檢監察、巡視、法律、財務等部門的監督工作體系,強化對子企業的縱向監督和各業務板塊的專業監督。加強企業內部監督工作的聯動配合,提升信息化水平,強化流程管控的剛性約束,確保內部監督及時、有效。三是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實現外派監事會監督與國資監管工作的深度融合。由國資委監督平臺統一協調內外部監督力量,聯合布置與實施監督,建立各類監督信息匯總機制,牽頭制定整改落實方案,協調國資委職能部門、企業有關人員參加,實現監督協同。此外,還要充分發揮職工群眾的監督作用,建立健全職工董事和職工監事制度。

(三)加強黨的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要立足我國國情,體現中國特色。國企及國有資產監管部門應當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切實加強和改進國企黨的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嚴格篩選政治堅定、業務扎實、作風過硬、清正廉潔的優秀人才,加入國有企業監管隊伍,不斷充實監管力量和提高監管水平。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2015.

猜你喜歡
國企改革
新形勢下國企改革中如何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遼寧國有企業改革體制機制創新問題研究
財經科學(2016年10期)2016-12-19
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影響因素及治理結構的設計
全民所有制企業進行吸收合并風險分析
全民所有制企業進行吸收合并風險分析
淺談國企改革中如何做好人才開發管理
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研究
建立財務治理機制 推進地方中小型國企股份制改革
研究國企改革下的功能定位與經濟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