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省新型城鎮化的減貧效應及機制建設

2018-10-21 11:05王昌鋒
大科技·D版 2018年10期
關鍵詞:機制建設新型城鎮化

摘 要:貴州省是貧困人口較多的省份,扶貧攻堅任務重。通過新型城鎮化發展能達到對貧困地區農村的增加就業促進增收效應、人口減壓效應、特色產業帶動效應及人口素質提升效應。為形成這些減貧效應,需要進行農村人口市民化機制建設、人口梯度轉移機制建設及政府主導的移民搬遷機制建設。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減貧效應;機制建設

中圖分類號:F29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344(2018)30-0019-02

1 新型城鎮化的含義

中央在十八大以后提出了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戰略,其目的是克服傳統城鎮化發展弊端而提出來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傳統城鎮化注重城鎮的規?;l展,土地等資源消耗大,資金投入多,大量資源集中于城鎮,在城鎮大規模擴張同時,城鄉差距不斷拉大,城鎮發展缺少可持續性,進城農村人口處于邊緣化地位的特征尤為突出。

而新型城鎮化區別于傳統城鎮化之處是它以人為本的城鎮化,要求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由外延式擴張轉為內涵式發展。表現為統籌城鄉發展,著力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推進城鄉一體化,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構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鄉關系;實現城鎮化的可持續發展。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人口的城鎮化即農民的市民化處于核心位置,要通過系列制度創新讓進城農村人口享受到城鎮的公共服務,更好地融入城鎮,成為新市民,逐步減少農村人口,實現由農業農村社會向工業和城市社會轉型。

2 貴州省新型城鎮化的減貧效應

貴州省地處我國西部內陸地區是一個經濟發展滯后、農村貧困面大的山區省份,境內民族眾多,自然環境惡劣,農村貧困問題一直是困擾貴州經濟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問題。貴州農村的貧困現狀與全國相比主要表現出如下幾個特征:①貧困人口基數大,貧困發生率高;②貧困程度深,返貧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③貧困人口出現代際轉移趨勢。扶貧攻堅是當前貴州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而推行新型城鎮化發展在扶貧攻堅中能夠發揮以下一系列減貧效應。

2.1 新型城鎮化發展對貧困地區增加就業促進增收效應

勞動力轉移向二、三產業就業是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的重要途徑,通過城鎮化發展,大力發展城鎮的二、三產業將為農村人口創造更多的轉移就業機會。通過新型城鎮化發展,大力推進產業園區建設,加大對各類產業園區的扶持建設力度,進一步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圍繞優勢資源、特色產業發展和東部產業轉移,招商引資,吸引更多企業入戶園區,從而促進新型工業化發展,為農村貧困人口轉移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與此同時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城鎮第三產業將得到大力發展,可以吸納較多的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入城就業。

2.2 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貧困地區人口減壓效應

貴州省貧困程度最深的農村往往集中在石山區、深山區和高寒山區,這些農村地區山高坡陡,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內由于不斷增長的人口壓力,不斷開墾新的耕地,導致坡耕地占耕地比例大,而且陡坡耕地多,這些坡耕生產條件差、土地貧瘠,糧食產量低,而且容易導致水土流失,不適合耕種,需要退耕。這些貧困地區農村實際適合耕種的土地面積少,人地矛盾突出,其根本出路在于適度轉移人口,緩解嚴重超量承載的人口壓力,通過新型城鎮化發展使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可以減輕這些農村地區的人口壓力。

2.3 新型城鎮化發展對貧困地區特色產業帶動效應

貴州山高坡陡,許多土地不宜于糧食種植,但是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加上氣候溫和濕潤,晝夜溫差大,栽培出來的特色農產品如果、茶及藥等產品品質特別好,發展特色農業潛力巨大。通過發展山地特色農業,走產業扶貧的道路是實現貧困地區農民脫貧增收的重要途徑。通過新型城鎮化發展,改善投資環境,引進和培育壯大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公司+農戶+基地,規范服務、規模經營、集約經營,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特色產業發展。同時通過城鎮化發展培育和建設一批專業農產品市場,起到聯系一家一戶的分散生產經營與外部大市場之間的紐帶作用,帶動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促進貧困地區農民脫貧增收。

2.4 新型城鎮化發展對貧困地區人口素質提升效應

貴州省一些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學設施差,師資缺乏,教學質量低,嚴重制約著貧困地區農村人口文化素質的提高,導致脫貧難度大。與此同時盡管貴州的醫療衛生狀況近年來有了很大改進,但受到經濟能力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制約,貧困地區醫療設備短缺、醫生數量不足等問題也很多,導致了一些農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脫貧難度大。通過城鎮化發展改善社會環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改善貧困地區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同時加大貧困地區農村人口與外界的信息交流,提高貧困地區農村人口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增強市場意識,為脫貧攻堅打好基礎。

3 新型城鎮化的減貧機制建設

要通過新型城鎮化發展發展促進貧困地區脫貧增收,需要搞好以下相關的機制建設。

3.1 農村人口市民化機制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農村人口城鎮化,即農村人口市民化,就要構建農村人口市民化的機制包括人口從農村退出的機制和城鎮就業及生活的融入機制,退出機制包括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戶的宅基地使用權及房屋所有權長期性或永久性的流轉,融入機制包括實行戶籍制度改革,使農村人口低門檻地進入城鎮,同時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制度:①統籌城鄉醫療保險,逐步使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農村居民醫療保險管理機制一致,所享受待遇一致,并逐步將兩者并軌;②統籌城鄉社會養老保險,主要是實現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并軌,目前貴州省已出臺了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相銜接的辦法,保障城鄉參保人員的合法權益,促進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健全和完善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體系。同時還要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如進城務工經商人員子女受教育問題等。

3.2 農村人口梯度轉移機制

貴州農村可粗略地分為兩類地區:一類是農業生產條件較好的壩子和淺丘地區,這類地區生產條件好,糧食生產和綜合農業開發潛力較大;二類為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條件較為惡劣的高寒山區、石山區、深山區,貴州貧困地區農村人口主要集中在這類地區。在一類地區有條件的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后,出現一些房屋及土地閑置,可采取相應措施鼓勵二類地區農村人口向一類地區轉移,以減輕二類地區的人口壓力,包括土地的跨村承包,房屋的跨村轉讓,建設開放式的農村社區等,形成農村人口梯度轉移機制。

3.3 政府主導的農村貧困人口移民搬遷機制

移民搬遷是實現貧困地區農村人口脫貧的有效途徑,要形成一套政府主導的貧困及生態移民遷入城鎮機制。要用足用好用活國家扶貧政策,銜接好土地利用和扶貧開發制度,全面盤活搬遷群眾遷出點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三塊地”,推進實施規?;鬓D經營。完善農民遷入城鎮后就業保障體系,確保搬遷農戶穩定發展。統籌遷入地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資源,切實做好就學、就業和就醫三項基本民生工作,確保搬遷群眾就業有崗位、就讀有學校、患病有醫院,為搬遷農戶“入城”轉為產業工人解決后顧之憂;完善就業管理機制,依托園區、產業基地、城鎮安置等民生工程地方政府逐戶逐人建立就業臺賬管理,加強就業指導和勞務輸出工作,引導搬遷戶向商貿流通業、交通運輸業、工業企業等二、三產業轉移。

基金項目:本文為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項目“新型城鎮化與脫貧攻堅”部分成果。

參考文獻

[1]韓長賦.中國農民工的發展與終結[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簡新華,黃 錕,等.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的農民工問題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

[3]王昌鋒.西部地區農村人口城鎮化對策研究[M].光明日報出版社,2011.

收稿日期:2018-9-18

作者簡介:王昌鋒(1966-),男,本科,主要從事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為城鎮化與農村發展,區域發展戰略,任副研究員。

猜你喜歡
機制建設新型城鎮化
建立健全基層人民銀行黨建工作量化管理考核評價機制探究
青海高校突發事件應對機制研究
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校企合作機制建設探析
如何加強高校學生組織機制管理的建設
淺析如何做好民生檢察服務熱線工作
國內各大城市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對比研究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失地農民就業路徑探索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我國耕地保護的困境與制度創新芻議
新型城鎮化是經典城市化的回歸和升級
以協調的發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