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航天人才軍民融合式培養問題初探

2018-12-10 19:05楊超侯興明唐立文
繼續教育 2018年10期
關鍵詞:軍民融合新形勢培養

楊超 侯興明 唐立文

摘 要:新形勢下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航天領域作為新興且軍地互通性較強的領域,通過軍民融合開展人才培養是重要途徑和有效做法。本文分析了新形勢下有效進入和利用太空、守衛天疆對航天人才的能力需求,評述了當前航天人才軍民融合式培養的現狀,探討了航天人才軍民融合式培養的措施,為航天人才培養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借鑒。

關鍵詞:新形勢;航天人才;軍民融合;培養

中圖分類號:G726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強調指出,要站在國家安全和民族復興的戰略全局出發,同心協力做好軍民融合發展這篇大文章,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航天領域的軍民界限逐漸模糊與淡化,各大強國紛紛在航天領域推進人才培養的深度融合,提高航天領域國家戰略能力。習近平主席在2017年視察駐晉部隊某基地時著重強調,要努力使太空領域的軍民融合發展走在全國全軍前列。成就強軍事業,要在得人。要充分認清新形勢下航天人才的能力需求,切實把握航天人才軍民融合式培養存在的突出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推進航天人才軍民融合式培養向更高層次、更廣范圍、更深程度發展,為建設航天強國,實現強軍目標提供人才支撐與智力支持。

一、新形勢下航天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2018年4月,美國參聯會發布新版太空作戰條令,首次確立“太空聯合作戰區域”概念,積極推動太空作戰深度融入聯合作戰,體現了美軍備戰太空的新動向。我國對太空的探索起步較晚,航天人才培養水平還不夠高,人員能力素質距離應對未來太空威脅還有較大差距,難以適應新形勢新要求。

(一)建設航天強國要求航天人才要具備進入太空、利用太空、守衛太空的能力

習主席在2016年4月24日首個“中國航天日”上明確指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航天事業是綜合國力和大國地位的集中體現,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基石?!罢l能控制空間,誰就能控制地球”“未來戰爭將以天基為中心”,這些美、俄強國在近幾次局部戰爭及大型演習中得出的結論充分證明太空的重要性。航天人才肩負捍衛祖國高邊疆的使命重任,必須具備過硬的進入太空、利用太空、守衛太空的能力?!斑M入太空”,就是要能夠按需快速、及時、有效地進出太空,按要求開展應急航天發射,跟蹤測量航天器飛行狀態,有效進行回收等?!袄锰铡?,就是要能夠有效利用太空獲取所需信息,為地面、海上、空中力量遂行任務提供態勢感知、導航定位、信息支援等服務?!笆匦l太空”,就是要能夠采取一定的空間攻防行動,抵御敵方威脅,提高太空資產生存能力。建設航天強國,航天人才必須具備自由進天、充分用天、有效護天的能力。

(二)戰爭形態的快速演變要求航天人才要具備應對太空安全威脅的能力

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高新技術層出不窮,其在軍事中的廣泛應用推進著戰爭形態的加速演變,物理域、信息域、認知域、社會域等多域作戰成為未來戰爭的主要作戰樣式,對人才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未來太空威脅,航天人才應具備如下能力:一是準備戰爭的能力?!坝袀鋭t制人,無備則制于人”。戰爭準備就是戰爭設計,是對未來戰爭更加主動、更加全局、更加高端的預測和應對。航天人才應緊緊圍繞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深刻把握未來聯合作戰制勝機理,立足太空、謀略全域設計未來戰爭。二是遏制戰爭的能力?!澳軕鸱娇芍箲稹?。當前正是我國由大變強的關鍵階段,太空中無數雙“眼睛”對我時刻偵察,意欲伺機作亂。只有提高我軍太空威懾能力,才能驅敵以避之。三是打贏戰爭的能力。我航天力量在現代戰爭中的能力較之世界強國還有一定差距,建設航天強國還有長路要走。航天人才要重點提高應對未來太空安全威脅的能力,以實際行動回答主席的“勝戰之問”。

(三)航天裝備的迭代發展要求航天人才要具備研制、操作、維修航天裝備的能力

在知識爆炸快速更新的當今時代,科技的不斷創新促使航天裝備更新迭代的速度不斷加快,面對航天裝備的日趨復雜化、高技術化、多種類化,實現人與武器裝備的最佳結合尤為重要。首先,新時代的航天人才要能夠參與到航天裝備的論證研制中,為國防工業部門提供精準的武器裝備研制需求,為應對多樣化的太空任務提供裝備支撐。其次,航天人才要能夠精通航天裝備戰技性能,熟練進行操作使用,在紛繁復雜的任務當中順暢靈活地操控裝備。再次,航天人才要具備航天裝備的維修保障能力,能夠有效應對快節奏現代戰爭中裝備的戰損、故障,確保裝備始終保持良好的戰斗狀態,確保戰斗力的持續輸出,為奪取制天權,贏得戰爭勝利提供堅強有力的保證。

二、航天人才軍民融合式培養現狀分析

近年來,我國在航天人才培養上逐步確立了充分利用軍地資源的思路,先后進行了一些融合培養的試點,初步形成了一些融合機制和培養模式,然而從融合的形態、深度、廣度上來看,還處于初級階段,尚存在一些結構性矛盾、體制性障礙和政策性問題,影響航天人才培養的深度融合發展。

(一)融合式培養的理念初步確立,主動深度融合互動尚有欠缺

“思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我國在軍民融合的道路上,走過了“寓軍于民”“軍民結合”“軍民融合”等主要階段,航天人才軍民融合式培養理念已基本確立。當前,軍地雙方都認識到了軍民融合的重要性,積極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然而,雙方在了解需求、加強互動、積極對接等方面仍存在欠缺,不能形成深度融合聚力發展的強大合力,還停留在軍方從地方高校單向引進初級人才的主模式,軍方派員下廠跟訓、企業派員提供技術支持等輔助模式上,且軍方往往都是需求方,地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低。在新時代軍民深度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思想指導下,航天人才軍民深度融合思想應盡快確立,指引我們在建設航天強國的道路上順利前行。

(二)融合式培養的機制初步形成,法規政策剛性約束尚需加強

從近年來航天人才融合培養機制的發展來看,逐步走過了吸引優秀地方大學生特招入伍到依托地方大學培養國防生,再到特招入伍和文職人員方式共同引進的機制,在專業技術發展培養上繼續深化走開區域內或者業務對口范圍內的軍地互訓、軍地指導機制等,融合式培養的體制機制初步形成。然而這種機制有的是軍隊大單位制定的引進人才政策,有的是小單位與地方企業長期合作形成的局部性、區域性融合,缺乏法規政策的統一指導和剛性約束,對更廣范圍、更深層次開展航天人才的深度融合培養缺乏具體的指導和規范,不利于形成長期有效、正規有序的機制。

(三)融合式培養的效果逐漸顯現,資源利用尚需深度挖掘

隨著航天人才軍民融合式培養理念的初步確立,培養機制的初步形成,軍民融合式培養的效果也逐漸顯現,主要體現在當前航天力量中有很多的指揮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具備軍地雙方的融合培訓經歷,有的已經成為某一方向的骨干人才,軍民融合式培養的效果逐漸凸顯。但從整體上來看,軍地教育資源的雙向共享、深度挖據機制還不夠健全,比如還存在信息互通不完全、資源了解不深入、資源共享機制不順暢等諸多情況,使得軍地雙方的優勢資源對人才培養體系的貢獻率還偏低,尚有潛力可挖。

三、新形勢下推進航天人才軍民融合式培養的措施

航天領域是新時代新形勢下國家大力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的重點領域,人才培養是軍民融合的重要方面,因此,航天人才的軍民融合式培養具有“雙重”屬性,是跨軍地各方重大改革任務的重要組成。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建設航天強國,必須要在人才培養上創新實踐,拿出與時俱進的新舉措,推進航天人才軍民融合培養深度發展。

(一)搞好頂層設計,形成深度融合的良性互動機制

要按照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總體要求,充分調動各方優勢,從著力培養航天領域高素質新型人才的角度出發,依據系統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從航天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上著重用力,大力激發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動。

一是要進一步明晰軍地人才培養的職能區分。新形勢下,軍事人才培養形成了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也是軍事人才生成的主渠道。航天領域的融合性,航天人才的特殊性,使得航天人才的培養更加需要地方資源的輔助與促進,在航天人才軍民融合培養的頂層設計中,一定要始終堅持這一明晰的定位,打破軍民二元分離結構,統籌軍地教育資源,明晰軍地培養重點,實現基于人才培養效果的良性互動。

二是要進一步優化航天人才軍民融合培養體系。院校教育應突出航天領域指揮與管理人才培養,充分融合地方高校航天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術教學的優勢,采取課程嵌入、交流教學、實地實訓等形式開展教學。部隊訓練實踐應突出區域性、領域性軍地互學互訓機制的健全和完善,既要注重軍方人才的培養,又要注重采取利益吸引、政策激勵與約束等措施吸納地方專業技術人才融入部隊訓練,做到“不求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實現軍地主動交互訓練。軍事職業教育應充分利用電視、網絡、微課等媒體形式,軍地共同開發建設職業教育平臺,完善資源共享機制,從航天人才成長全過程、全方位培養的維度實現深度融合。

三是要進一步形成軍民融合育人的文化激勵。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與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文化是基礎。在軍民融合領域上,要盡快形成軍民融合文化,充分發揮文化的促進、催化作用。對于航天人才的培養,要通過文化激勵,從國家戰略全局的角度激發軍民共育人才,建設航天強國的內在動力,促進形成主動互動,主動融合的高度自覺。

(二)完善法規制度,形成體系完備的多維激勵與約束

航天人才的軍民融合式培養,涉及軍地多方,牽扯人力、物力、財力等,不能光靠空口協調、信用保證,必須成體系建立配套的法規制度,從人才培養的形式、要求、內容、保障、經費、獎懲等多方面予以規范。

一是認真總結既有的經驗做法和有益嘗試,擇其優長轉化為相關規定。近年來軍民融合式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中,各地區、專業領域形成了一些較好的機制,但尚未廣泛推開和進入政策制度,應充分對過往的實踐進行總結,把好的經驗做法納入法規制度,傳承發揚。

二是充分借鑒發達國家軍民融合有效做法加以試點賦以特色轉化運用。美、俄等航天強國的“天軍”建設都很注重走軍民融合發展道路,尤其是在人才培養方面?!八街?,可以攻玉”。我國在深入推進航天人才軍民融合培養上,應廣泛參考借鑒強國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消化吸收借鑒運用。

三是創新發展符合我國國情和具有中國特色的航天人才軍民融合法規制度。創新是發展的核心驅動,是推進航天人才軍民融合培養深度發展的不竭動力。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完善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規制度體系,比如建立《航天人才軍民融合培養法》等對軍地各方予以約束和規范,加以激勵和獎懲,勢必大大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高。

(三)盤活軍地資源,為深度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集中力量干大事是我黨我軍在長期歷史實踐中總結出的優良經驗,對于新興領域人才培養,特別是在軍民融合大背景下航天人才的培養,更要充分集中力量,聚焦發力,全盤共享軍地資源,為軍民融合人才培養提供強力支撐。

一是建立軍地資源信息共享機制。信息互通機制促進軍地雙方的深入了解,促進軍地雙方需求實現高效融合。推進航天人才軍民融合式培養,首要的就是要了解需求,才能為在哪融、融什么、怎么融提供依據,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各方資源的效益,同時可以避免資源重復建設,全國一盤棋,聚力育人才。

二是暢通軍地資源共享渠道。要在法規制度規范的前提下,建立軍地資源協同建設與使用管理平臺,減少冗余的審批、報告等環節的羈絆,通過法規制度、平臺協同等方式暢通軍地資源共享渠道的各個環節,在順暢流程、提高效率、各方滿意的前提下暢通共享渠道,促進軍地資源共用。

三是提高軍地資源共享質量效益。資源的共享,其目的是為培養高素質航天人才服務的,要在共享的實踐探索中,建立質量管控機制,形成質量評價辦法,通過科學的評價反饋機制,評估各方資源在航天人才培養體系中的貢獻程度,為資源的體系化建設,針對性運用提供參考,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習近平關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重要論述摘編[M].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2016.

[2]U.S.Joint Publication 3-14.Space Operations[R].Joint Chiefs of Staff.U.S. 2018.

[3]梅陽.進一步完善軍民融合人才培養研究[J].國防科技,2015(5).

[4]馮國忠.軍隊院校落實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若干問題[J].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2015(6).

[5]仲彬.談談軍民融合式軍隊人才培養工作如何轉型升級[J].海軍工程大學學報綜合版,2013(10).

猜你喜歡
軍民融合新形勢培養
軍民融合產業的四川探索:產業基金的邏輯和方案
特朗普的“軍民融合”政策能兌現嗎?
新形勢下“管理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新形勢下班集體建設創新的實踐與思考
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策略研究
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