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次備課需要關注的六個問題

2019-02-17 10:40金剛
中國學校體育 2019年11期
關鍵詞:教案密度體育教師

金剛

編者按:2019年9月25日-27日,江蘇省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二次備課教學展示活動在無錫舉行,本次活動從江蘇省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二次備課評選活動獲獎課中選取12節課進行展示交流。為了更好地厘清二次備課的概念、明確二次備課備什么和怎么備,本刊本期邀請了本次活動小學三個水平段的評委和執教教師基于活動體會對以上問題進行思考和討論。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也希望更多的體育教師可以參與到該話題的研究和討論中,交流經驗,積極撰稿投稿,共同促進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備課是教師在上課前以編寫教案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準備活動,是教師開展教學與研究活動的基礎工作。二次備課則是在教學實施后,進一步研讀課程標準,在磨課、研課、思課的基礎上,對已有教案的反思和改善,是提升體育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有效路徑。

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為貫徹中共中央“強化體育課”要求,鞏固本省體育與健康學科“研讀課標、研究教材,規范教學行為”活動成果,在全省開展了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二次備課評選活動。筆者有幸成為水平一的評委。本次水平一參評的教學設計共計275篇,其中一年級124篇,二年級151篇,涉及的21個項目基本全覆蓋水平一的全部教學內容,教學設計來自全省各市,可以清晰地了解江蘇省各市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設計的基本情況。其呈現的亮點和存在的問題具有一定共性,值得廣大教師關注、借鑒和參考。

一、關注評選要求,完整規范設計

本次二次備課評選活動是以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編寫組編寫的小學體育教師備課用書《科學的預設 藝術的生成》為藍本,在此基礎上進行二次備課。廣大參評教師認真研讀評選要求,深入了解評選要求各個要素,嚴格按照評分細則進行教學設計,規范教學設計內容。

一級指標共3個:單元教學設計(20分)、單元計劃(10分)和學時教案(70分)。二級指標11個:設計思想(5分)、教材分析(5分)、學情分析(5分)、教學要求(5分)、單元目標(5分)、課時分配(5分)、學時目標(10分)、重點難點(10分)、開頭結尾(10分)、手段方法(20分)和組織調控(20分)。

參評教師教學設計非常完整,不僅包含以上的必備要素,有的教師還能分別把握住其中的要點,并在設計思想中從“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四個評價標準方面來闡述本單元的教學價值和意義。教材分析中能表述出教材的知識點、技能點與已學知識的關聯以及對教材“重點”的分析。

二、關注教學反思,修改調整設計

在參評的教學設計中,教師以江蘇省小學體育教師備課用書《科學的預設 藝術的生成》為藍本,在教學實踐后,教師再次研讀課程標準、研究教材,根據所教班級學情,進行教學反思,展開認真修改和調整,完成二次教學設計,使之更貼近自己的教學實際,使教學更有效。有的獲獎參評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把在教師備課用書上用手書寫的二次備課拍成一張張圖片并編輯成冊參賽;還有的參評教師對藍本進行掃描后,在掃描件空白處再用紅色字體進行二次備課。把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收獲的經驗以及值得推廣的手段方法都一一記錄在案,逐漸積累經驗,對今后提高教學有效性、優化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意義。這類參賽文稿二次備課痕跡一目了然,值得廣大教師學習借鑒。

三、關注組織調控,完善圖解設計

針對江蘇省小學體育教師備課用書在組織安排、場地器材上缺少圖解以及文字表述不是很清晰的情況下,很多參評教師在二次備課時,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場地布置、隊形安排、組織調控以及技術動作等通過手繪圖畫或拍成一幀幀彩色圖片嵌入在二次備課中,圖文并茂,生動形象,如繪本展現在眼前,使人一目了然。參考教師在瀏覽教案時,就明白此課各個環節的組織調控、隊形變化,為參考者提供了“拿來”的方便。

四、關注設計意圖,明確環節設計

部分參賽的省特級教師和骨干教師所提交的教學設計,在課時計劃中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后面增加“設計意圖”一欄,把在此環節所選擇的學習內容、采用的教學手段方法和器材的運用等教師所具有的教學理念(情景教學、游戲化快樂教學、智慧體育)、環節設計的思考、需要培養的學生某方面的能力以及需要達到的教學效果都在“設計意圖”進行闡述和說明,不僅使觀摩者知其然,更明白其所以然,具有指導參考教師的作用。

五、關注課程理念,目標引領內容

從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來說,圍繞“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課程標準構建了三個課程目標層次體系,三個層次的遞進為課程目的—領域目標—水平目標,但是課程目標并沒有規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要求,要求教師根據課程目標,制訂出相關的教學內容,這就需要目標統領內容。參評教師在單元計劃和課時計劃制訂時,深刻領會課標精神,進行目標導向驅動教學行為。因此,廣大教師在制訂目標時表述準確到位,課時目標的設置具有可觀測性和針對性;在目標引領下,教學內容與教法學法符合該水平學生的身心特征,且詳盡、具有可操作性。但在參評的設計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共性問題:

1.教學內容先于學習目標

在參評的教學設計中,部分教師的教學設計先提出教學內容,再表述學習目標。根據“目標引領內容”理念,教師在計劃設計時,應先考慮需要學習的目標是什么,學生學習任務完成后,達到怎樣的效果,再圍繞學習的目標選擇學習內容以及教學方法。一節課的學習目標給這節課指明了方向,也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

2.學習目標表述不規范

在課的目標表述中,部分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仍多于“學習目標”,即便是“學習目標”,表述語句中用的還是“培養……”“發展……”“使……”等用詞。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課程內容部分,在學習方面的目標呈現都是“學習目標”而不是“教學目標”。如水平一運動技能學習方面:“學習體育運動知識的學習目標:獲得運動的基本知識和體驗等等?!币虼?,根據《課程標準》的理念,“學習目標”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學習的角度設置,在教學設計中替代“教學目標”的表述,從而體現學生立場。

3.學習內容與學生認知不符

由于對各年齡段學生所要達成的學習目標和學生的認知能力了解不清晰、不充分,部分參評教師選擇的教學內容或高或低不切合學情。如:水平一單元的小籃球學習,應該以注重球性練習、培養學生興趣為主,但在教學設計中出現行進間換手運球和胯下運球動作,導致學生難以完成教學目標。又如:水平一的健康知識教育中出現人體的八大系統為內容的教學計劃,遠遠超出了學生的認知能力。

4.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混淆

部分教師由于對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的概念模糊,會將兩者混淆,制訂的學習目標和教學重難點難以準確到位。教材分析應該圍繞本學段的學習教材進行具體分析,主要包括對教材的知識點、技能點的分析,對已學過知識技能的關聯分析,對教材“重點”的分析。而學情分析是對該學段學生學習本單元內容時在身體、心理、情意等方面的適切性分析,對學生以前學習相關技能時的興趣、態度和能力的分析,以及對學生學習“難點”的預測。教材是從學習內容角度進行分析,而學情是從學生學習角度進行。教師分析正確透徹,制訂的學習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就準確到位,開展的教學活動思路清晰,教學有效性高。

六、關注練習密度,優化教學行為

練習密度是指一節課中練習時間與實際上課總時間的比例。練習密度是否合適,較大地影響著學生的運動負荷,一般情況下練習密度與運動負荷成正比。練習密度在體育課教學中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時為達到適宜的運動密度,參評教師在課堂組織形式、教學方法運用等方面都進行了優化和提升,如:在組織安排上都能采用散點或者二人一組開展練習;再如在投擲教學中,安排學生采用青蛙跳、跑跳步和爬行等動作去撿球等方式不斷優化教學行為;在課堂教學展示活動中,水平一教師做到精講多練,采用音樂控制教學活動,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在參評的教學設計中關于練習密度出現的問題較為普遍。

1.對練習密度理解有誤

參評的教學設計中有近一半的教師對練習密度的概念理解缺失,出現練習密度100%的現象以及教案中運動負荷時間與預設效果中的練習密度時間計算結果不一致。如:有的學時教案練習總時間顯示為30min,而在預設效果練習密度卻為45%或者是其他數值,說明一些教師對運動負荷和練習密度的概念認識欠缺。

2.教學手段方法單一

由于對練習密度關注不夠,部分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的學練過程采用的教學手段方法過于簡單,一般只采用傳統常規的“教師講解示范、組織學生練習、邀請學生展示和講評糾錯”等教學方法,多次的集中講解糾錯,采用四路縱隊的練習形式,整個教學設計沒有創新有效的教學手段運用。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主教材及游戲兩個環節教學,開始準備部分和結束部分簡單草率,內容千遍一律,如在準備部分就是安排簡單的慢跑和徒手操,在結束部分安排簡單的放松動作,采用的內容和運用的方法沒有與教學主要內容融合。針對重點與難點的解決與突破在教學中沒有明顯體現。有的設計的整個單元的學時教案,除了教學內容不同之外,采用的教學手段、教學流程都用了同一方法。

3.學時教案結構欠完整

對練習密度的理解缺失,參評教學設計學時教案中,有一些教學設計存在缺少“運動負荷”和“組織與要求”要素的現象,這兩個要素恰恰體現了體育與健康學科教案設計的明顯特點?!斑\動負荷”包括時間、次數和強度。參評學時教案有的整個“運動負荷”要素缺失,有的只有次數或只有時間?!敖M織與要求”中“組織”沒有表述和圖示,如:學生練習時如何安排隊形?各環節間隊形如何調動?練習時采用縱隊、橫隊還是圓形等隊形?對學生沒有明確的“要求”。再如:開始整隊時要求做到“靜、齊、快”;小組練習時要求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散點練習時要求保持距離不碰撞。

教學設計中出現的問題,折射出一線體育教師對教學設計的科學性、規范性認識不足,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由于對運動負荷概念不清,導致教學行為單一枯燥、練習時間少、強度弱、學生的身體素質無法提高。在評審過程中找出二次備課出現的問題,可以作為二次備課修正和完善的內容,達到二次備課的目的。

七、結論

根據學情或突發狀況的發生,鼓勵教師對原有備課的內容、設計、方法等進行一些修改和備注,以優化教學效果。通過這一過程,促使教師不斷反思、矯正、完善自我。從評選活動中透露出的一些現象為如何進一步改進體育與健康學科的教學參考資料,以及如何有針對性地解決體育教師對課堂教學預設的誤區提供了借鑒。本次評選活動,凸顯了二次備課對當前體育教師業務能力提高與發展的重要性,激發了體育教師深入課堂教學實踐的熱情,促使教師形成良好的教學反思習慣,逐漸積累經驗,對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有效性、優化教學效果、提高體育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

猜你喜歡
教案密度體育教師
安徽省合肥市中職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現狀調查
《觸摸春天》教案
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配置結構與優化
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師質量缺口與配強提升
《立定跳遠》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認識分式方程 教案
“密度”練習
密度的應用趣談
密度的不變性與可變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