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2019-03-31 09:26張麗萍
求知導刊 2019年50期
關鍵詞:教學質量核心素養小學語文

摘 要:本文從當前部分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低下的情況著手,根據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提出小學語文教師要著力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敏銳的語言能力,構建開放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這為快速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探索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核心素養;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50-0056-02

引 言

目前,新課程改革逐漸深入,小學語文教材也從“多編本”逐漸過渡到“統編”,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時數仍然比其他學科多。有的學校不按照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教學時數安排課程,使學生在六年的語文學習上花費相當多的時間,但學生整體語文能力仍比較低下。所以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教師只有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和語文應用能力。

一、著力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當前,快速發展的社會不僅對人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而且對人的生存與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會學習已經成了人未來生存的基礎??墒?,由于當前的閱讀教學主要是從教材、課本、文本出發,所以教師要立足課堂,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語感,從而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要達成此目標,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法,改變“一講到底”和“一問一答”的傳統教學模式,積極與學生互動、交流,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不斷探究,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在課堂上問過學生:“你們為什么那么喜歡×××老師上課?”學生回答說:“上他的課,我們沒有壓力,非常愉快,非常輕松。他不只是我們的老師,還是我們的朋友?!憋@然,學生喜歡的不是嚴厲的“工作型”教師,而是能夠和諧相處、溝通感情的“朋友型”教師;學生不喜歡教師居高臨下“說教型”的課,而喜歡師生互動輕松和諧的“交流型”的課。如果語文教師是“朋友型”的,語文課也是“交流型”的,學生就會因人而“學”,“親其師而信其道”,而對教師所教的語文課產生興趣。教師要因勢利導,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所以,教師在集體備課時,要從著力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入手,匯聚集體智慧,認真分析學情、課情、教材文本,針對課標深度探討,盡可能找出存在的問題,反復修改教案,設計出比較科學、符合本班學情的教案或者導學提綱,確保學生課堂效率的最大化,讓每位學生都能提升閱讀能力[1]。

二、注重培養學生敏銳的語言能力

學生具有好奇心強、喜歡探究與創造的天性,傳統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天性。凡是語文教師都知道,祖國的語言文字是富含情感的交流符號,教師要善于利用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一是讓學生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如新華字典、成語詞典等。二是培養學生具備搜集和處理語言信息的能力,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他們的思考能力,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讓他們的認知、情感、審美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這不僅是每個小學語文教師科學教學的需要,更是小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與社會進步的需要。所以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以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教材中的知識點、能力要求為內容,隨時體現語文的趣味性、靈活性、基礎性、綜合實踐性,注重培養學生學習、運用語言文字的綜合能力。例如,教學趣味性較強的寓言、童話、戲劇等內容,可讓學生討論文本形式;教學知識性較強的說明文、文言文等,可組織學生答疑、辯論;教學技巧性強的詩歌、小說等內容,可用朗誦、分角色對話等形式。筆者在教學《山村的早晨》一文時,組織小組討論前就讓小組長分配課文朗讀,當組員讀到“小溪帶走夜的鼾聲,露珠打濕美的黎明……”時,課堂立刻呈現一片悅耳的讀書聲,這充分說明小組合作的作用之大。討論時,每個組員積極參與,原來的疑難點立刻得到解決。如“詩歌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平時不愛發言的A同學立即舉手回答:“課文第53頁的第一、二小節運用了比喻手法?!盉同學則說:“第三小節運用了比喻的手法,作者把早晨比作女孩兒,把大自然比作畫家?!盋同學馬上站起來說:“除了比喻、擬人手法外,還有沒有什么手法呢?”整個討論過程中,大家積極參與,互相幫助,共同解決存在的重難點問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合作學習的自覺性,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積極性。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和調動學生自我發展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現欲,隨時培養他們敏銳的語言能力,開發他們的語文創新潛能。

三、構建開放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

新課程改革以來,開放式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提問,傳統教學常常以如下兩種情況呈現:一是讓學生自問自答,二是師生一問一答。無論采用哪種方式,實際上都忽視了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的理念。表面來看,教師營造了很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實則參與回答問題的仍是“常談的老生”,很難達成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在集體備課時要對提問進行科學、有效的設計,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評讀自悟—自賞自悟”的流程,“熱鬧”學生“自主學習”的場面,展示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教材的“二度開發”,引領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不斷培養語文思維能力。例如,筆者采用開放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講授三年級第六單元第23課《“神童”的秘訣》時,學生在自主學習環節自己設問、自己質疑、自己釋疑展示出來的精彩場景,讓所有在場教師為開放式教學給學生帶來的變化連聲叫好。學生的發言用語不僅規范、連貫,互動行云流水,沒有半點遲緩呆滯,而且能根據其他同學學習情況進行良好交流,讓觀摩者對此次課堂教學活動感到親切而又新穎。這種開放的語文教學模式,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增加了學生課外閱讀、互動的機會。發言的學生在說出自己的想法之前,除了告知本組同學自己要展示的內容外,還會和同學進行互動。如先和同學一起朗讀自己要朗讀的相應段落,然后把自己的答案說出來,最后的結束語是“回答完畢,誰質疑,誰補充”。如果同學對答案無異議,他們會以有節奏的掌聲表示贊同和肯定;如果有補充或是質疑,學生邊說“我質疑或是我補充”邊站起來,被質疑的同學會和質疑或補充的同學一起討論答案,教師全程不用參與。除非遇到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才會說:“對于這個問題,我會在最后環節給大家講解?!笨梢?,開放式課堂教學對整體快速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結 語

兒童階段是個體閱讀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基礎教育的任務之一就是為學生打開廣闊的認知空間。通過實施以上教學途徑,每個學生都可以從不同層面找到自己的學習位置,從而努力表現自己,提升自己。慢慢地,每個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就會得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自然也會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王金濤.眾籌閱讀:創新閱讀課程資源供給方式[J].小學語文教學,2018(10):25.

作者簡介:張麗萍(1984.1—),女,廣西合浦人。

猜你喜歡
教學質量核心素養小學語文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談如何提高初中歷史線上直播的教學質量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