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決定論在指導大學生學科競賽中的應用

2019-05-27 10:28王蕊劉泓濱
中國集體經濟 2019年14期
關鍵詞:學科競賽勝任自主

王蕊 劉泓濱

摘要:大學生在參與學科競賽中存在缺乏內在動機和自主性、自覺現有知識和能力不足以及缺乏高效的團隊支持等問題,以致學生很難在學科競賽中堅持并發揮潛力。西方的自我決定論動機理論認為當個體的勝任、自主和關系三種需要被滿足時,人們更易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并產生創造性成果。文章將該理論應用到大學生學科競賽中,文章討論如何在競賽過程中,通過滿足參賽者的三種需求,來提升參賽者的主動性和持久性,實現個人的成長成才。

關鍵詞:自我決定論;自主;勝任;關系;學科競賽

教育部在教高[2007]1號文件中就實踐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問題強調,大學生學科競賽要持續開展,對于有影響力、參與面廣、能調動大學生興趣和潛能,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團隊協作意識的大學生競賽活動會予以重點資助。十年來,各類學科競賽蓬勃發展,其在強化教與學的互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其創新意識與能力,提升綜合素質,促進學風建設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但也發現大學生學科競賽在開展過程中,存在參與動機不純,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以致很難堅持完成競賽的問題。本文通過借鑒西方動機理論的新發展——自我決定論,來討論如何將其應用到學科競賽活動中,以提升參賽者的主動性和持久性。

一、大學生學科競賽存在的問題

(一)參與學科競賽的大學生缺乏內在動機和自主性

在一項大學生學科競賽的調查結果顯示,學科競賽參與缺乏內在動機和自主性。僅有34%的人參與過學科競賽,參與率低。有的學生未意識到參賽在其個人成長中的意義,缺乏內在動力,以為就是為了拿個學分或者拿個名次,以便在評優評獎,畢業鑒定和求職就業方面增加資歷。有的學生自覺缺乏時間和精力,加之很多同學沒有主動思考和尋找自己感興趣的題目或項目,只是等著指導老師或大賽給個題目照著做。缺乏將自己感興趣或關注的項目目標,通過努力和實踐變成現實的動力。當個體缺少內部動機和自主性,即便加入學科競賽,也容易出現“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缺乏恒心和堅持,沒有創新動力的情況,不能取得良好效果和發揮競賽的育人功能。

(二) 參與者自覺現有知識和能力不足

學科競賽項目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操作性,且所需知識綜合全面,僅有幾門課或一個專業很難完全勝任一個競賽。有的學生報名初表現出強烈的參與意愿,一旦進入實際作品準備階段,在碰到困難時,很容易感到基礎知識不扎實、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不強,表現出自我懷疑和不自信。如果不能從團隊整合和重新學習中去彌補這些問題,就會阻礙了他們的步伐,使得他們的學科競賽參與性不強。比如,學生在參加計算機設計大賽時,需至少熟練掌握和應用兩門以上設計軟件和機械設計、機械原理、計算機輔助設計、工業設計等多門學科知識。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有的同學,會不斷自覺學習新的技術和知識,以實現最終目標,有的同學卻自覺能力有限而放棄學習,提前出局。

(三)缺乏高效的團隊支持

有研究發現在一些普通院校和??祁?,盡管有很多學生有意愿參加各種技能競賽和科技競賽,但是由于缺乏有經驗的科技競賽指導老師的培訓和引導,那么學生的興趣也無法被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會被埋沒。此外,在有的參賽團隊中,由于缺乏合理分工和共同目標,到比賽中后期,會出現團隊成員支持不足,有的團隊甚至出現僅一兩個人在做,其他人閑置,新成員不補充的情況,大大影響團隊戰斗力和個人潛能的發揮。

二、自我決定論的主要觀點

美國心理學家Deci Edward L.和Ryan Richard M 等人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自我決定論,一種關于人類自我決定行為的動機過程的理論。該理論認為人是積極的有機體, 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長和發展的潛能,其從自我發展與人類潛能實現的角度研究內部動機,認為內部動機是人類生理、心理和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并且在人的一生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影響著人的行為、成長和發展。自我決定就是一種關于經驗選擇的潛能, 是在充分認識個人需要和環境信息的基礎上, 個體對行動所做出自由的選擇。自我決定的潛能可以引導人們從事感興趣的、有益于能力發展的行為, 這種對自我決定的追求就構成了人類行為的內在動機。當人們被內部動機驅動時,他們在活動過程中將會感覺到強烈的興趣和適應感并可能會忘掉時間和自我,內部動機代表了個體的內部“機體成長過程”,有利于人們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并產生出創造性成果。該理論主要內涵如下。

(一)三種發展需要

自我決定論看來,每個人在尋求個人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滿足自主、勝任和歸屬三種基本需要。自主需要就是遇事要讓其自己做出選擇和決定,這是最重要要去滿足的需要。當個體在某件事上,能更多的自我決定時,他感到能掌握自己的活動,體驗到自己內部的力量,其參加這個活動的內部動機就越高。勝任需要是個體相信自己能勝任和很好完成某項活動的信念,即相信自己的學習行為或能力能夠達到某個水平的信念。關系需要是指和他人建立密切情感關系的需要,體現在情感上,主要是指和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人物聯系的期望和需要。如果個體所處的社會環境能滿足其自主、勝任和關系的三個需要時,個體的內部動機就會被激發。即,在這三種需要都被滿足的環境中,人們感到被驅動,體驗到與他人有聯系,能有效地發揮個人價值。應用在學科競賽中,自主需要主要體現在參賽選擇和參賽作品的自主選擇上,勝任需要主要體現在參賽過程中,是否能感到自己有能力完成,關系需要則反映在指導教師和團隊成員的有效支持上。

研究表明:當個體基本心理需要得到滿足時, 其會朝向健康而最佳選擇的道路發展, 并體驗到完整感和幸福感;否則就會產生病態和憂傷?;拘睦硇枰臐M足可引起內在動機的產生。所以要激發參賽者的內在動機,應從競賽過程中,三個基本需要的滿足入手。

(二)內在動機激發的影響因素

1. 個體原因

能力覺知。當個體對自我能力有所知覺時,其內在動機會被激發。如果個體對其從事的任務或活動產生自我效能感,便更有可能接受且重視它。Vallerand的研究顯示,對能力的知覺可促使個體將外在動機轉化為內部動機。如,當學生沒有完全內化和理解其所學的基礎知識和原理,就直接參加大賽去動手完成一項命題作品時,他們的行為動機可能只有一部分內部動機, 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為了滿足外部要求或獲得附帶獎勵。

自主性體驗。有研究顯示,個體只有在產生成就感的同時,體驗到自主感或歸因時歸于內部原因,其行為的內在動機才會被增強。也就是說,人們從事某個任務時,只有一方面體驗到有所成就或自己的能力能夠勝任, 另一方面其行為是由自我選擇和決定而非強迫或要求時,對其內在動機才能真正地被促進。反之,任務完成中的威脅、指令、最終期限、強制性目標和壓力性評價等則對內在動機有削弱作用。此外,選擇情感上的認可和自我決定的機會也可增強其內在動機。如果我們能給參賽者提供一個可以自主選擇題目、多傾聽和尊重其自己意愿、并在思維方式和行為上少一些外界束縛的環境時, 參賽者才能對外在規則進行有效的內部整合,最大程度發揮能動性。

2.社會環境因素

社會事件。自我決定論認為凡是能滿足個體能力需要,使其產生成就感的社會事件,如反饋、交流、報酬、鼓勵等, 都能夠增強行為的內在動機。社會事件通過個體的能力知覺來對內在動機產生影響。

自主支持。自主支持是指接受和理解他人觀點、承認和接納他人感受、并為其提供相關信息和選擇機會,將強迫、要求和命令最小化。自主支持可以提供滿足人們自主需要的環境,進而促進行為的內在動機。例如,學生在參賽時,遇到困難,如果指導老師能及時發現學生所處的困境,提供必要的知識、技能信息,同時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方式運用這些信息去嘗試、探索和解決問題。這樣,既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促使其由被動向主動的轉化,又能激發了他們整合信息和自我成長的潛能。劉海燕等人的研究也認為,與具有控制性的教師相比,那些具有自主支持性的教師更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內在動機和迎接挑戰的欲望。接受控制性教育方式的學生不僅容易喪失學習主動性且當進行概括性和創造性學習時,學習效果比預期的要差得多。Roth等發現:如果個體在某個任務情境中,感到他人理解他們的觀點,尊重他們的意愿,允許有更多的自主,少一些外部束縛,那么他們就會到感被支持和信任,便更能發揮自主潛能。

歸屬感。安全的人際環境對內在動機的激發有重要作用。即,個體在具有安全感和歸屬感的環境里時, 會表現出更多的內在動機行為。有學者也發現,那些感到教師對自己冷漠的學生,其內在動機低水平較低。因此,高效而安全的團隊對參賽成員潛能的激發至關重要。

三、自我決定論對指導學科競賽的應用

(一)團隊組建和選題,以自主為原則,以勝任為基礎

根據自我決定論的觀點,個體在活動中若能滿足自主、勝任和關系三種基本心理需要,便容易產生內部動機。對于外部要求、價值觀、規則的內化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體在活動中所體驗到的心理需要的滿足程度。在團隊組建和選題初期,滿足自主需要最為關鍵的,是給予他們自主選擇的權利,自愿參與而非行政命令;以內部動機為支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目,而非為賽而賽,讓其在活動中體會到自主性。同時,選拔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非急功近利的學生參與比賽。引導學生以探求真正科學價值和個人成長為取向和參賽目的。

對于勝任需要的滿足,一方面從與參賽項目對口或相近的專業學生中選拔基礎知識扎實,有一定實踐能力的大學生,并在團隊分工時,考慮個人特長的發揮;另一方面,設置參賽者力所能及的競賽任務,尤其是專業知識薄弱的低年級同學,使其在發揮自己的能力時能體驗到勝任和效能感,強化信心,進而激發潛能。

(二)備賽過程,自主設定階段目標,鼓勵小步前進

自我決定論認為,如果人們對某項活動產生效能感,認為自己有能力勝任此項工作,便更容易重視和持續的投入其中。指導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能力,共同討論后,由參賽成員自主選擇設定力所能及的階段性目標任務、怎么做,什么時間內完成以及怎樣解決他們產生的問題。并根據各人特點,建立適合的團隊分工,發揮個人特長,使參賽者可以充滿信心地發揮自己的能力,激發他們的潛能,培養自信心;同時,教師不能通過外部壓力(如名次、獎金比較等)來促使學生參賽。而應對階段任務及時反饋、討論,對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給予及時鼓勵和肯定,對比賽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并鼓勵解決過程本身,鼓勵參賽者的努力,以便其能獲得勝任感,激發繼續前進的動力。

(三)提供自主支持性的指導,建立有歸屬感的團隊

1. 做自主支持性教師

有研究發現,教師或家長在激發兒童與青少年的活動動機時有兩種不同的動機激發類型(Motivating style):控制取向與自主支持取向。自主支持取向的指導教師讓參賽者自主考慮問題的各方面因素,并做出他們自己的決定或問題解決方法,然后實施,支持他們的興趣和自身發展;而控制取向的教師會自己決定問題解決方法并試圖通過約束,和引發參賽者的內疚感等方式來控制他們的行為。研究者發現相比于控制取向的教師,自主支持取向教師培養的學生,內部動機更高,學業表現更好,對適宜的挑戰更偏愛。為此,指導教師以自主支持性為取向,尊重學生,在理解學生的需要、興趣和情感的基礎上,為參賽者創造選擇機會。當可以選擇做何種任務、按何種方法實現目標時,應該給予學生較多的自我決定的機會??赏ㄟ^頭腦風暴,不帶評判的聽取參賽者想法,同時引導他們達成正確的目標,使其成為自我決定的人,然后愿意去行動且擔負責任,最終在內部動機的驅動下發展成為擁有積極人生態度、心理健康而幸福的人。

2. 建立有歸屬感的團隊氛圍

指導教師和團隊成員創建支持每一位成員所選擇和致力于的參賽任務。因為有研究顯示,對學校規則內化較好的這部分學生,大多數是自覺可以與老師建立安全的關系,且能感到被老師精心照顧的學生。為此,如果指導教師和同伴能給參賽成員安全感和歸屬感,支持其自己決定的活動,且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將有利于所有成員內在潛能的發揮。

3. 鼓勵參賽者成為自主的學習者

以參賽者為中心,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內在動機的資源:需要、興趣和情感等,能夠激發學生將參與學科競賽作為一種自我表達的有效互動。指導教師在競賽中無形地傳達著給學生的尊重:如當學生遇到困難,教師理解而尊重的面部表情,能夠影響學生對他們的反應、參加學科競賽的熱情和動機等。這也與人本主義觀點如出一轍,即當教師建構了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的團隊氣氛時,他們首先就會關注學生的需要和興趣,而非教師自己的。

4. 理解并接納參賽者的消極情緒

學科競賽是一個長期的任務,期間參賽者會面臨很多資源、知識結構、團隊建設等挑戰,當這些挑戰和困難與參賽者最初的喜好和預期相悖時,便易出現抱怨、反抗,甚至放棄的消極應對方式。如果指導教師能接納和涵容這些情緒和感受,并給予積極而及時的疏導時,便會讓學生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從某種意義上說,消極情緒有助于指導教師幫助學生將其認為不值得去做的事情轉化為他們認為值得去做的事情,這便是競賽中的一個教育和成長的契機。

5. 合理使用獎勵

研究發現,如果教師以控制的方式來管理學生,特別是學生又期待著被獎勵時,學生的創造性會減少。在具體的比賽時,獎勵是學校、教師最常用一種激勵手段和制度??捎袑<覅s指出,指導教師值得注意的是預期的獎勵是控制性的,它會降低個體行為的自我決定程度和勝任感,導致內部動機的下降,這樣會嚴重影響參賽者創造力的發揮。為此指導競賽時,教師有必要讓學生懂得參賽過程本身對知識的學習和實踐以及個人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作用,努力促使學生將外在規則內化,以此來保護學生的參賽動機。指導教師最好提供一些信息性的獎勵,或者將具體獎勵安排在任務結束之后,使學生在活動之前不會產生預期的獎勵。

將自我決定論應用于學科競賽的指導過程中,時刻考慮對參賽者自主性、勝任和關系需要的滿足,有助于激發參賽者的內部動機。當參賽者是以自身的成長需要為導向去參加競賽時,自然會保持持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性,終能從中獲益。

參考文獻:

[1]王琦.研究性教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學科競賽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14.

[2]李寧.科技競賽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3.

[3]Deci,E.L.,&Ryan,R.M.The support of autonomy and the control of behavior[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7(06).

[4]Deci,Richard M.Ryan.Handbook of self-determination research:theoretical and applied issues[M].Rochester: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ress,2002.

[5]Vallerand,R.J.,& Bissonnette,R.Intrinsic,extrinsic,and a motivational styles as predictors of behavior:A prospective study[J].Journal of Personal,1992(60).

[6]劉海燕,閏榮雙,郭得俊.認知動機理論的新進展——自我決定論田[J].心理科學,2003(06).

[7]Halvari,A.E.M.,& Halvari,H.Motivational predictors of change in oral health:an experimental test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J].Motive Emotion,2006(30).

[8]Sheldon,K.M.,& Krieger,L.S.Understanding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legal education on law students: A longitudinal test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7(06).

[9]Roth,G.,Assor,A.,Maymon,K.Y.,& Kaplan,H. Autonomous motivation for teaching:How self—letermined teaching may lead to self-determined learning[J].Journal of EducationalPsychology,2007(04).

[10]胡小勇,郭永玉.自主——受控動機效應及應用[J].心理科學進展,2009(01).

[11]付秀君.自我決定論的理論要義及其教育啟示[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07).

[12]師瑋瑋,田琨.淺談自我決定論與青少年內部動機發展[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05).

(作者單位: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猜你喜歡
學科競賽勝任自主
軟件工程勝任力培養及實現途徑
淺談獨立院校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組織與實踐
淺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實效性
“以學習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塊教學實踐
讓學習在復習課中真正發生
“學研賽”并重的計算機類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以學科競賽為抓手,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探索與實踐
組織和團隊勝任力模型構建方法研究
勝任力模型的“過度現代化”誤區
國內外關于“勝任力”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